最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件

表现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⑴ 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 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⑵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核心考点突破
表现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高效复习导航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标志 汉字
表现 源远流长 原因
知 见证 识 概 览
史书典籍 独特性
中华文化
包 容 性
区域性 表现 博大精深 原因
民族性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 一下吧?
一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原因
灿
烂
的 中
两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华
文 化
三个基本特性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的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
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a.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核心考点突破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后者指它能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向兼收并蓄, 而且兼收并蓄指向的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 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
(2)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唯一原因。
⑴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2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源远流长 区 别
博大精深
见证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 独特性、区域性、 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民族性是中华文化 表现 的见证 博大精深的表现 不同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
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发展的重大 成果。而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 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 演唱的曲目。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知识突破
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比较 源远流长 侧 重 区 点 别 不 同 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 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 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 中断过 博大精深 侧重于从静态上, 即中华文化的内涵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 特征,表明中华文 化独树一帜,独领 风骚
和睦 ___________ ;兼收并蓄,就是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
自身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中华文化的作用
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 生命力
族 的 ___________ 、 创 造 力 和 ___________ 之中,是激励中国 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 力量之源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鲜明而独特
②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
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
(1) 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
实际运用
要标志之一。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艰苦奋斗 ①特点:注重 __________ ,具有实 用性和
生命力 创造力
整体性
【温馨提示】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2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一方面,中华文化能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例题 1 (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 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 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
2.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这一观点 对吗?
提示:此观点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共性,否认了个性。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 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 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教材P69“探究问题2” 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 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花鼓舞, 风格矫健有力、开朗豪放、节奏鲜明、动作特点是小腿灵活,有不少高难度技 巧;壮族的板鞋舞,表现力丰富,舞者们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 一致的优美舞姿。 (2)蒙古族乐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 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 的艺术瑰宝,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 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乐坛上经常演唱的 曲目。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 (1)我国幅员辽阔。 (2)各地___自__然__条__件___千差万别,__经__济__社__会__发__展__程__度____不同。 (3)受__历__史____、__地__理____等因素的影响。 2.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__水__乡__文__化____和__边__陲__山__寨__文__化____的特征。 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 同 区 域 的 文 化 , 长 期 ___相__互__交__流___ 、 __借__鉴____ 、 ___吸__收___ , 既 __渐__趋__融__合____,又__保__持__着__各__自__的__特__色____。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选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课件共张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zhànyǒu)重要位置。
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重要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第八页,共26页。
各地中秋节的风俗 浙(江fē—n—ɡ观潮sú)
2、区别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我们的中华文化。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世界十大军事 统帅第一位——成吉思汗(中国)。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台湾——未婚少女 偷葱偷菜。材料二: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仍保留着许多家乡的风俗习惯,无不沿袭着河洛人的文化习俗。
第二十页,共26页。
为什么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huīhuáng)? (中华文化的作用或地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rénmín)几千 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 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解力量之源。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chǎnshēng)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第十七页,共26页。
(tóngshí),中国……
清朝(qīnɡ cháo)统治者极力压制进步思想,中 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 后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清与朝国家(q(īgnuɡócjihāá)的o)衰统落治者封建落后意识浓厚,闭
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guān xì)中交 流
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重要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第八页,共26页。
各地中秋节的风俗 浙(江fē—n—ɡ观潮sú)
2、区别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我们的中华文化。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世界十大军事 统帅第一位——成吉思汗(中国)。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台湾——未婚少女 偷葱偷菜。材料二: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仍保留着许多家乡的风俗习惯,无不沿袭着河洛人的文化习俗。
第二十页,共26页。
为什么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huīhuáng)? (中华文化的作用或地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rénmín)几千 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 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解力量之源。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chǎnshēng)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第十七页,共26页。
(tóngshí),中国……
清朝(qīnɡ cháo)统治者极力压制进步思想,中 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 后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清与朝国家(q(īgnuɡócjihāá)的o)衰统落治者封建落后意识浓厚,闭
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guān xì)中交 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 域 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 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 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 征
民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族 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 性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 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 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 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关系。
另外,要结合我国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外 文化的交流,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华文化与民族文 化的关系;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及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 梦等,具体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 神、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五 考情分析
考点
核心知识点
灿烂 的中 华文
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 贡献
弘扬 和培 育民 族精
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 径和意义
三年真题 2012安徽文综·7 2012天津文综·2 2013安徽文综·9 2014山东文综·42(2) 2014天津文综·10 2013北京文综·41(3)
2012海南单科·17
区 域 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 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 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 征
民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族 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 性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 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 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 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关系。
另外,要结合我国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外 文化的交流,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华文化与民族文 化的关系;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及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 梦等,具体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 神、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五 考情分析
考点
核心知识点
灿烂 的中 华文
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 贡献
弘扬 和培 育民 族精
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 径和意义
三年真题 2012安徽文综·7 2012天津文综·2 2013安徽文综·9 2014山东文综·42(2) 2014天津文综·10 2013北京文综·41(3)
2012海南单科·17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19张PPT)

B、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体现时 代性。
17、18世纪在世界发生哪些变化?
① ② ③
④ ⑤
政治上: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 建主义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 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 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冲击封建统治, 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 基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 掠夺与扩张,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 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第六课 我们的 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丽的奥林匹克》在鸟巢精彩呈现。上 篇《灿烂文明》,下篇《辉煌时代》,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 为线索,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一 一展现。《画卷》: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在场地中央缓缓铺开, 身穿黑色服饰的演员以身体绘制出水墨画,这一幕既带有中国传 统色彩,又显示独特的想象力。《文字》章节的表演以孔子“三 千弟子”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开场,随着响亮的读书声, 竹简铺展开来,方块字变换出巨大的“和”字,体现中国人民对 和平的美好向往。随后《戏曲》、《丝路》、《礼乐》等章节, 均以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中国文明的精髓,昆曲演员演唱《春江花 月夜》,文艺表演展示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民 族五千年来优秀的文明精髓在开幕式上篇表演中得到完美呈现。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①
② ③
④
⑤
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 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淡薄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展,冲 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促进 统一 的民 族文 化发 展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独 尊 儒 术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产生 宋明 理学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中华汉字的发展
❖ 商朝:
秦
汉❖ 甲骨文与金文Fra bibliotek汉唐气度
❖ 中华自古就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思想。
❖●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 明,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契丹、 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深深融汇于 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
❖●对于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亦能包 容会通。
江泽民说:“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 1662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 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 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 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 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 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 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 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 个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啊!’’ 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 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 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 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 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 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能够 说出我国朝代的更替历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