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讲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 讲课PPT

注意睡眠时间 孩子的生长激素一半以上是夜间熟睡时分泌的。孩子在24时之后,有一个 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而处在浅睡眠状况下的孩子则不容易达到这一高峰, 因此,孩子最好在21时30分之前入睡,以尽快达到深度睡眠状态。 注意营养 春天孩子身体生长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家长要注 意让孩子均衡饮食,避免并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让孩子少吃 快餐和油炸食物。 加强户外运动 春天应该让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此外,专 家特别提醒,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因为:五个手指末端的螺纹面。 操作:家长在儿童在手指末端螺纹面,顺 时针旋转推揉即可,次数为100至150次。 功效:补肾经具有补肾固摄,健脑益智的 功效,补脾经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功效。
春季助长:摩腹
操作:用掌摩法摩按整个腹部,次数为一分钟60到100次。 功效:腹部的穴位主营养吸收,用掌摩法作用于整个腹部,可达到健脾胃、调 整大小肠的作用。
位置:整个腹部。
春季助长:捏脊
位置:脊柱两侧1.5寸。 操作:拿-提-捏-放,左右交换,波浪状前进,用拇指轻轻提着皮肤。捏的时 候,要根据孩子皮肤的松紧度和胖瘦程度,做到拿捏有度。 功效: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刺激五脏背腧穴(心、肝、脾、肺、 肾)。五脏皆调,自然可以活气血,调节睡眠。
春季助长养生须知
具有以下症状儿童尤其适宜小儿推拿: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智力增长速度慢于一般儿童; 脾胃虚弱、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厌食、容易积食; 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晚上睡眠不好、容易惊醒、多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推拿助长适应儿童?
孩子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中医认为肾主骨,能促进生长发育,骨 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其次营养的补充,脾乃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春季助长:摩腹
操作:用掌摩法摩按整个腹部,次数为一分钟60到100次。 功效:腹部的穴位主营养吸收,用掌摩法作用于整个腹部,可达到健脾胃、调 整大小肠的作用。
位置:整个腹部。
春季助长:捏脊
位置:脊柱两侧1.5寸。 操作:拿-提-捏-放,左右交换,波浪状前进,用拇指轻轻提着皮肤。捏的时 候,要根据孩子皮肤的松紧度和胖瘦程度,做到拿捏有度。 功效: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刺激五脏背腧穴(心、肝、脾、肺、 肾)。五脏皆调,自然可以活气血,调节睡眠。
春季助长养生须知
具有以下症状儿童尤其适宜小儿推拿: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智力增长速度慢于一般儿童; 脾胃虚弱、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厌食、容易积食; 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晚上睡眠不好、容易惊醒、多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推拿助长适应儿童?
孩子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中医认为肾主骨,能促进生长发育,骨 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其次营养的补充,脾乃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讲座ppt课件

40
41
• 小儿发热尽量先采用物理降温法。
42
腹
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43
44
• 疗效显著,一般3-5次能痊愈。 • 对非感染性腹泻多单用推拿即可。
• 对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推拿可 达到标本同治之功,多数患儿经治 疗后腹泻不再复发。
• 若腹泻较重,应抓紧时机,中西医 结合治疗。
45
小儿肌性斜颈
肺俞: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
开1.5寸处,用双手拇指指尖作 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 时针)。益气补肺,止咳化痰能 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 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23
捏脊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 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 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 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 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 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 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 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 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 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 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 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47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3.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 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 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 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4.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
肌性斜颈
发热、咳嗽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 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讲座》课件

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 秘等
注意事项:手法轻柔,避免用 力过猛,注意保暖践操作
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洗手、消毒、准 备推拿工具
定位:确定推拿穴位的位置
手法: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 如捏、揉、推、拿等
力度: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 质,调整推拿力度
时间:每次推拿的时间不宜 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案例三: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
症状:小儿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大 便稀薄
推拿手法:清大肠、 清胃经、揉中脘、 揉天枢、揉足三里
推拿时间:每次推 拿10-15分钟,每 天推拿2-3次
注意事项:推拿前 洗手,保持手部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
案例四:小儿积食的推拿治疗
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 推拿手法:清胃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等 推拿时间: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推拿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注意事项:避免在饭后、饥 饿、疲劳、情绪激动时进行 推拿,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小儿推拿的操作技巧
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伤及宝宝皮肤和骨骼 操作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推拿,避免遗漏或重复 操作时间:每次推拿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宝宝感到不适 注意观察:在推拿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操作
传统小儿推拿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推拿手法的创新和改进 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扩大 推拿治疗效果的科学验证和研究
小儿推拿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小儿推拿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儿推拿的技术将更加先进,效果更好 政策支持: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加大,小儿推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国际推广: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小儿推拿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小儿推拿讲座PPT

要领和适用部位。
穴位认知
了解常用穴位如肺俞、脾俞、肾 俞等的位置和功能,以便进行针
对性推拿。
力度控制
推拿力度要适中,以孩子舒适为 度,避免过重或过轻。
实践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
分享经验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给孩子推拿的实践经验和 心得体会。
互动交流
鼓励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推拿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互动环节
邀请家长上台,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手法操作实践,增 加家长对手法的熟悉程度。同时,医师会对家长的操作进行 点评和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03
常见病症治疗方法讲解
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如开天门、 推坎宫、揉太阳等,可以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缓 解感冒症状。
常生理功能。
脏腑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各有其生理功能,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效果。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小 儿推拿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关系,促进小儿机体的自愈能力。
$number {01}
小儿推拿讲座
目 录
•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用手法介绍与演示 • 常见病症治疗方法讲解 • 家长如何给孩子进行简单推拿 • 小儿推拿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前景 • 总结回顾与答疑环节
01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小儿推拿定义及作用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穴位刺激,调整小儿机体的生 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穴位认知
了解常用穴位如肺俞、脾俞、肾 俞等的位置和功能,以便进行针
对性推拿。
力度控制
推拿力度要适中,以孩子舒适为 度,避免过重或过轻。
实践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
分享经验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给孩子推拿的实践经验和 心得体会。
互动交流
鼓励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推拿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互动环节
邀请家长上台,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手法操作实践,增 加家长对手法的熟悉程度。同时,医师会对家长的操作进行 点评和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03
常见病症治疗方法讲解
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如开天门、 推坎宫、揉太阳等,可以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缓 解感冒症状。
常生理功能。
脏腑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各有其生理功能,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效果。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小 儿推拿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关系,促进小儿机体的自愈能力。
$number {01}
小儿推拿讲座
目 录
•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用手法介绍与演示 • 常见病症治疗方法讲解 • 家长如何给孩子进行简单推拿 • 小儿推拿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前景 • 总结回顾与答疑环节
01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小儿推拿定义及作用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穴位刺激,调整小儿机体的生 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 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
角、羚羊角,非40℃以 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
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
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
用指尖揉,温阳散 寒,发汗解表
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约揉50~100次。 主治:腹痛,伤风感冒,惊风 等。
捏脊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 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 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 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 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 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 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 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 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 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 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 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血、解表
清肝经:除湿热,倒积滞
清肺经:宣肺清热,化痰止 咳 内八卦: 顺运治寒,开胸膈, 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 消素食。100-5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 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 振等症。
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
临床应用:理气化痰、行
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 名“退六腑”。退六腑 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
小儿推拿
pediatric massage
-
1
•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 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
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 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
2
小儿推拿原理
• 1. 物理性刺激: 可以产生生理物理作用
,如脱臼后复位,也可以产生生物化学
-
10
操作注意事项: 连贯,双手用 力对称,不能 拧转。
三捏一提法
-
11
三指捏
二指捏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运法、捏脊、捣法。
-
14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 黄蜂入洞
-
15
小儿推拿穴位
-
16
指尖到指 根推是补 大肠,指 根到指尖 是清
四横纹:用 拇指掐揉, 退热除寒, 散郁结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 中点,处于肩部最高处 。按揉 肩井穴可治疗肩酸痛、头酸痛、 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 高血压、落枕等。捏拿肩井
疏通婴儿血气,发汗解表,防 治感冒
肺俞: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 开1.5寸处,用双手拇指指尖作 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 时针)。益气补肺,止咳化痰能 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 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作用.
• 2. 促进肝糖原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核
糖核酸的合成,这是提高小儿机体免疫
力的营养物质.
• 3. 促进消化系统分泌消化酶,促进小肠
对营养的吸收,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效确切 • 简便易行 • 毒副作用极小 • 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
4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
5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6
小儿病理特点
•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 • 传变较快,易趋康复。
-
7
小儿推拿手法要求:
•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8
• 小儿按摩常用介质
• 【生姜汁】 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 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 痛、腹泻之证。
选用。
大椎:低头颈背 交接凸起之骨凸 处。
天柱骨:颈后发 际正中至大椎穴 成一直线处,
用揉推大椎,然 后用无名指抹天 柱骨,由发际向 背部擦。5-10次 。 祛风散寒、治呕 吐、项强直,外 感发热。
分推肩胛骨 :沿肩胛骨骨缝从 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 胛骨”,宣肺止咳,对久咳急 气患儿适用。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可治疗伤风、咳嗽、发热、颈 部肌肉痉挛、胸背痛等,也是 治疗感冒的特效穴位之一。
脾经:用 拇指旋推, 健脾补气 血
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
为补,名“补肾水”。“水”宜补不宜清,
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
作用。
内劳宫:揉,清热除寒
板门:中指指尖揉,健脾 和胃,消食化滞
小天心( 大小鱼际 凹陷处) 推三:关捣:发小汗天解表 清宁天心心掐河安,,水眠:拇镇退指静热, 退六腑安:清神热、凉
百会: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用拇指端 按揉,约按揉30次。 主治:头痛,脱肛, 遗尿,惊痫等 。
天门:两拇指自下而 上从两眉中至发际推 称开天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 ,镇定安神的功效
坎宫:眉头至眉梢称 坎宫
拇指从眉头推至眉梢
膻中:两乳头 连线正中,中 指揉,拇指从 中往乳头方向 分推,用食指 、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 剑突约50~100 次。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之 功效。治疗呕 吐、咳嗽、呃 逆、嗳气等。
• 【葱白汁】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 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 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 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 【鸡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 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 【白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
9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捏脊) (七)运法 (八)捣法
脐:用中指揉,温阳散寒 ,补气血和脾胃,消食导 滞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用患儿 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 处。 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 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揉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用 患儿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
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 、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 效。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 儿皮肤,可将姜汁、葱白汁、 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 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
龟尾-尾椎末端,中指揉,同理大肠 七节骨:拇指自下而上,止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即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 在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四明·陈氏按摩经》(简 称《按摩经》)就将掐龟尾与揉脐并用,指出:“掐龟 尾与揉脐,治儿水泻……。”《幼科推拿秘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