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氏三穴透刺法_在临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测试题五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测试题五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测试题五1、单选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记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未标记抗原A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的A抗原(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2、单选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C3、多选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A.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B.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可达1010以上C.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107数量级D.除同卵双生数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25%E.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正确答案:A, B, C, E4、单选临床使用胎盘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是()A.容易引起超敏反应B.抗病毒感染C.容易引起肿瘤D.容易造成病毒感染E.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剂时,可能发生类过敏反应,如不适、荨麻疹、咳嗽、发热,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副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制剂中含有微量IgG聚合体,活化补体后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或是在感染时体内的抗原与制剂中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所致。

现有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不传播HIV、CMV、HBV,但是是否传播丙肝(丙肝能治愈吗)尚不能确定。

5、单选下列哪种病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A.支气管哮喘B.过敏性鼻炎C.接触性皮炎D.药物过敏荨麻疹E.青霉素过敏正确答案:C6、单选免疫放射测定(IRMA)的最大特点是()A.应用过量标记抗原B.应用过量标记抗体C.有分离步骤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免疫放射测定属于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反应,待充分反应后,除去游离的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成正比关系。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神奇“三针”绝技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学习艾灸知识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叉三针为太阳、下关、阿是穴。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202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05)及答案

202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05)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05)(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不适宜采集脑脊液的疾病是A、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B、疑有颅内出血C、脑膜感染性疾病D、脑膜白血病E、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2、反映测定日前2~3个月内受试者血糖平均水平,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控的良好指标,宜做( )A、糖耐量试验B、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进行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C、GHB测定D、尿糖测定E、血浆C肽水平测定()3、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A、产气荚膜梭菌B、肉毒梭菌C、炭疽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破伤风梭菌()4、关于细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一般具有细胞壁B、有成形的细胞核C、无核膜,无核仁D、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界E、个体微小,结构简单()5、成人尿液微量清蛋白参考范围为A、5~30mg/24hB、100mg/LC、150mg/LD、11.21~22.23mg/24hE、100mg/24h()6、有关成分输血,错误的说法是A、减少输血反应B、成分输血不能代替全血输注C、合理利用血源D、减少传染疾病危险E、一血多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7、尿素测定( )A、二乙酰一肟法B、双缩脲法C、JAffE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290nm)E、ELISA()8、牙管形成试验阳性A、新型隐球菌B、烟曲霉C、白假丝酵母菌D、组织胞浆菌E、卡氏肺孢菌()9、NO是A、激活血小板物质B、舒血管物质C、调节血液凝固物质D、缩血管物质E、既有舒血管又能缩血管的物质()10、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常见病因是A、碘过量B、钙缺乏C、硒过量D、碘缺乏E、硒缺乏()11、α溶血为菌落周围形成A、草绿色溶血环B、清晰透明的溶血环C、无溶血环D、形成菌膜E、出现沉淀细菌在血琼脂上三种类型溶血的特征为()12、Fanconi综合征表现为A、血钙降低,血磷降低B、血钙降低,血磷升高C、血钙血磷浓度没有变化D、血钙升高,血磷升高E、血钙升高,血磷降低()13、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称为A、结合物B、免疫吸附剂C、包被D、封闭E、标记()14、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是A、结核菌素试验B、利福平C、红霉素D、盐酸酒精E、庆大霉素()15、衣氏放线菌引起的感染类型属于A、急性感染B、隐性感染C、外源性感染D、内源性感染E、接触感染()16、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ONPG试验B、血清凝集试验C、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D、加热破坏K抗原E、免疫荧光菌球法()17、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是A、铁B、铜C、锌D、钼E、铬()18、AMI患者LDl/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表明A、预后好B、处于恢复期C、梗死面积小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E、患者已完全康复()19、尼曼-匹克病A、易发生DICB、骨髓无特异性改变C、缺乏葡萄糖脑苷脂酶D、缺乏神经鞘磷酸脂酶E、尿中出现B-J蛋白()20、标准定值血清可用来作为A、室间质控B、室内检测C、变异系数D、平均值E、标准差()21、流感嗜血杆菌不产生的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菌毛D、荚膜E、IgA蛋白酶()22、最常见的Ig缺陷病是A、选择性IgA缺陷病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C、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D、慢性肉芽肿病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23、下列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24、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LD开始升高的时间为A、3~6小时B、6~7小时C、8~18小时D、1小时E、1~3小时()25、淋病奈瑟菌、李斯特菌、布鲁杆菌三者的共同特点是A、革兰染色阴性杆菌B、人畜共患C、大多经皮肤感染D、胞内寄生菌E、经性传播感染()26、正常血细胞做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不正确的是A、巨核细胞阴性B、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阴性E、嗜酸性粒细胞呈阴性()27、以下关于流式细胞术常用英文缩写及其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FCM:流式细胞术B、FS:前向散射光C、SS:侧向散射光D、FL:反映颗粒的内部结构复杂程度E、CBA:流式微球阵列技术()28、机体抗感染过程中首先活化和发挥作用的补体途径是A、经典途径B、MBL途径C、旁路途径D、旁路途径和MBL途径E、经典途径和MBL途径()29、某病人需补钾,医嘱为"15%氯化钾10ml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之欧阳体创编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之欧阳体创编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微生物技术四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微生物技术四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微生物技术四1、多选氯的测定方法有()A.离子选择电极法B.硫氰酸汞比色法C.硝酸汞滴定法D.电量分析法E.酶法正确答案:A, B, C, D2、单选抗原量很少又需(江南博哥)要免疫动物制备抗体时,可采用()A.肌肉注射法B.腹腔注射法C.皮下注射法D.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E.静脉注射法正确答案:D3、单选并殖吸虫最主要的特征是()A.卵巢与子宫并列,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B.两侧卵黄腺并列,左右肠支并列C.卵巢与子宫并列,两个睾丸并列D.两个睾丸并列,两侧卵黄腺并列E.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左右肠支并列正确答案:C4、单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B.数值资料就是统计资料C.总体就是多个样本的和D.样本是总体中特别规定的一部分E.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正确答案:E5、单选下列病毒不是DNA病毒的是()A.乙肝病毒B.丙肝病毒C.腺病毒D.SV40病毒E.疱疹病毒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宜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A.血清学检查B.离心沉淀患者体液、涂片染色C.动物接种法D.细胞培养法E.主要检查血液中包囊正确答案:E7、多选尿液离心沉淀法可见到()A.带绦虫卵B.钩虫幼虫C.阴道毛滴虫D.班氏微丝蚴E.埃及血吸虫卵正确答案:C, D, E8、单选粪便的颜色在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时为()A.金黄色B.白陶土色C.柏油样便D.黑便E.褐色正确答案:B9、单选患者,男,以突然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瘀点为主诉收入院。

查体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

取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对排列,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菌培养需用()A.巧克力血平板B.嗜盐菌选择培养基C.血琼脂培养基D.S-S培养基E.碱性蛋白胨水正确答案:A10、多选造成滴虫性阴道炎的原因有()A.阴道毛滴虫的寄生B.继发细菌感染C.月经前后阴道生理功能紊乱D.阴道pH值升高变为中性或碱性E.误食不洁食物正确答案:A, B, C, D11、多选利用A0N(患者结果均值法)质量控制方法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参数或统计量()A.患者标本数据的均值B.患者标本测定结果的总体标准差C.分析标准差D.计算患者标本均数的标本量E.控制界限确定的假失控概率正确答案:A, B, C, D, E12、单选在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A.无临床症状B.可呈隐性感染C.引起卡氏肺孢子虫病D.可抑制或杀死卡氏肺孢子虫E.临床症状很轻正确答案:C13、单选女,56岁。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诱因 出 现 右 侧 脑 鸣,时 发 时 止,安 静 及 夜 间 明 显,严 重
外上下左右之气,肾气充足,阳气旺盛,则生机活跃,精
影响睡眠,西医治疗予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类药物
血运行无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梁氏五子衍宗
(甲钴胺片、尼麦角林片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近 1 周
来,患者无明 显 诱 因 自 觉 症 状 加 重,脑 内 呈 持 续 性 鸣
脑鸣患者 1 例,辨证精准,强调补泻,穴简效宏,充分体
现了中医临床简、便、廉、效的优势,冀以为临床诊疗提
供借鉴.
【关键词】 中医经典理论;
针灸;脑鸣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
19621/
cnk
i
11

3555/r
2021
2143
j
脑鸣属中医 病 名,见 于«医 学 纲 目 肝 胆 部»:“头
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12):
179

181

[
吴社泉,娄勍,等 梁宏正临证经验撷英[M]
4]梁宏正,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




(收稿日期:
2020

12

08)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理想;经颅多
下症:持续性右侧脑内鸣响,安静时明显,睡眠 欠 佳,双
皮层听觉中枢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位 的 病 变 所 致 的 耳 鸣,而
患者感觉在脑 内 鸣 响,其 原 因 尚 不 明 确. 方 俐 等 [2]采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PPT课件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PPT课件

中风病概述
我国每年治疗中风费用在10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损失 近200亿元人民币。 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急 救,死亡率显著下降,同时致残率明显升高。
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 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风病的关键问题
相关概念


头穴透刺
东氏头穴透刺法的理论依据
1、经络理论:十四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与 头部密切相联系;
经络理论
现代的脑和脊 髓的解剖生理 功能理论
理论依据
2、脑为奇恒之腑,具有统领经络、脏腑之功能;

是十二经、奇经八脉、十 十二经脉 头有五官 诸阳之会头(脑)-- 二经筋、十二皮部汇聚的 奇经八脉 头部腧穴 八窍 十二经别 部位 治疗全身 中枢神经 十二皮部 各种疾病 系统所在 十二经筋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 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国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 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 东贵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
东贵荣
主 要 内 容
1
2
病位:脑 病因:风、火、痰、湿 病变因素:阴、阳、气、血 病变性质:虚、实、盛、衰
中风病因病机 风:风阳、肝风,风阳上扰、肝风内动 火:心火、痰火上燃 痰:痰湿、痰浊 湿:湿邪、水泛
中风辨病辨证
阴:阴虚、阴盛则血凝、血稠。
阳:阳虚、阳亢。
气:气虚(气不升)、气滞(气不行)、气郁(气
针灸治疗中风病解决的问题
八项重要内容: 意识障碍; 瘫痪; 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 失语; 吞咽障碍; 尿便障碍; 中风后抑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认真学习,加强训练。

第一节针刺补泻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概念: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确定的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

范畴:补泻原则、补泻手法、补泻效应。

(一)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理,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相应的方药,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病,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凡是能扶助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

凡是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

(三)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针刺感应,脉证变化。

1(针刺感应(针刺泻法)实证:针下沉紧涩滞针下徐缓舒和。

(针刺补法)虚证:针下虚滑空虚针下徐和有力。

烧山火寒证针下热感透天凉热证针下凉感2(脉证变化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脉象平和,症状缓解,寒证或热证消失。

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

《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

《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高焰(1968一)。男,从事针灸、推拿整脊工作十余年。
万方数据
"迟氏三穴透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高焰, 刘萍, 迟利波, 迟云志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05,21(6)
束之力,取风池、合谷以疏客邪。 迟老“三穴透刺法”运用于临床,操作娴熟且疗效 肯定,不胜枚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透刺法、治疗胃下 垂的透刺法、治疗膝关节退行变的透刺法、治疗腰突症 的透刺法、治疗/bJL脑瘫的透刺法等。 迟氏“三穴透刺法”理论完备,经验充实,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4—12—16
典型病例:王某,女,48岁,诉:左肩周疼痛2月 余,近日加重,遇寒痛甚,不可侧卧、甚则夜不能寐、上 举及后伸臂痛甚、梳头、穿衣困难。予以透刺法治之,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jlczz200506027.aspx
配风池、合谷;外展肌麻痹配风池、合谷。 操作:眼区取穴捻转迸针不提插、平补平泻、留针 典型病例:哈桑,男,50岁。诉:右侧头痛15d,伴 上睑下垂5d。查体:全身情况无异常,唯右跟上睑下 垂,眼球向内转动不能,有复视。经药物治疗无效而行
针刺疗法。予以透刺法配丝竹空、头维、合谷,共针35 次痊愈。
维三穴处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阳
“肩痹”、“偏肩风”等。
《太素》:“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少阳为目 外维”、“太阳为目上纲,故得上眦动也;阳明为目下纲, 故得下眦动也。”故临证选用眼区周围之手少阳、足少
阳、足太阳之穴,以疏通眼周之经脉气血,以固目系约
取穴:肩内陵透肩贞、肩髂透臂膈、养老透外关。
配穴:在肩部找出2—3个疼痛明显的阿是穴拔火罐。 操作:刺入后,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经通数穴,力专而宏。不仅选穴少,见效快,而且可减少 病员多刺之苦。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透刺针法: l透刺法治疗偏头痛
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灵枢・经脉》“小肠手太 阳之脉……,上循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是动则病……肩似拔、膈似折”、手少阳三焦之脉“上 贯肘、循孺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是主气所生散寒、通利关节。
痹症状,多由脾肺气虚、脉络失和、肌腠开疏、风邪乘虚
三穴相配可疏泻少阳经气,即可改善局部血液,又可调 节耳颞神经之兴奋,可起到止痛之治疗作用。
2透剌法治疗肩周炎
而入,损伤眼络而致;或因脑腑受外伤而致脉络瘀阻, 血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致目肌弛张,而见眼睑下垂、
眼球转动不灵、复视诸。
肩周炎为常见病,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 滑囊炎,岗上肌肌腱炎为主要表现,临床以疼痛及关节 活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中医病名为“凝肩”、“五十肩”、
偏亢、郁滞脉络而致,治以清泻肝胆、平肝潜阳之法。 治疗1次症状明显好转,治疗4次而愈。
按:太阳穴疏风通络,清头明目,为治疗偏头痛之
效穴;率谷为足少阳与足太阳之会,有平肝利胆熄风之 功;通天穴由此“人络脑”,经气内系于脑,外通于天;故
按:中医学有关“上睑下垂”、“目歧视”、“风牵偏 视”、“视一为二”等症的记载,类似现代医学的眼肌麻
眼肌麻痹多由外伤或其它因素导致。分为动眼神经
麻痹(包括提上睑肌麻痹、下斜肌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 取穴:瞳子馋透承泣、阳白透鱼腰、四白透睛明 配穴:提上睑肌麻痹加攒竹、丝竹空;下斜肌麻痹
典型病例:陈某,女,34岁。诉:右侧头部阵发性
剧烈疼痛2年,加重2个月,每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 恶心、视物昏花、心烦易怒。查体:右侧太阳、率谷、头
3透刺法治疗眼肌麻痹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多局
限于头部一侧,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取穴:太阳透头维、率谷透头维、通天透头维; 配穴:风邪型配风池以祛邪疏风;痰浊型配阴陵泉 以化痰理脾j肝阳型配太冲以平肝潜阳;血瘀型在患侧 压痛点处点刺出血以活血化瘀;虚证者,配足三里、三
阴交以益气养血。 操作:三针均用捻转泻法,使针感扩散到整个颞 部,再小幅捻转lmin。随证配穴均取双tt!,lo
・38・
“迟氏三穴透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焰,刘
萍,迟利波,迟云志(指导)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关键词:刺法;腧穴;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一0779(2005)06—0038—01 次痛减,7次而愈。
迟氏临证,善用透刺之法。透刺之法,使一针贯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