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_读后感_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李丽敏

一开始拜读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一书,想着,这么”大”的问题,是我这个小小的一线老师需要的吗?看了有用吗?带着这样的需要和困惑,我慢慢地读下去。而等我看下去之后,很兴奋地发现:我错了!张奠宙教授以他数学大家的专业、务实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论述着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的种种现象。每一个观点,都是那样的贴近一线教学,好像张教授就是在教高中数学、初中数学,甚至是小学数学、数学启蒙…我深深地为之折服了!

张教授在书中讲了非常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了非常专业的解决方法意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去数学化”这个问题的一些感触。

一、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张教授认为,中国学生能在国际数学竞赛或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因素是:中国的数学教师是数学专科的教师。”在学科和教育两者之间,学科是本位的。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种认识一直收到一些教育家的批评,但是我们扔应该坚持着。”而随着”去数学化”的提出和流行,出现了一些令人忧思的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修养整体下滑。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上海有一项调查,在某次数学高级教师的申请者的调查中,多数人不会证明是无理数。汗颜!自己也不会。不仅不会证明是无理数,就连高中的一些不难的题目也不会做。刚刚教完初三,刚升上高中的学生在暑假积极的预习高一数学,发了两个题目请我帮他解答。尴尬了!不会做,都没好意思跟学生说,拖着……往另一端看,小学的部分复杂题目只会用方程解答,用小学生能理解的算式方法解答,理不清楚,讲就更加不清楚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数学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不要做一个只会解初中题目的初中数学教师(估计有些初中题目都不一定会做!)

二、需要加深思考,弥补教材上数学本质的缺失

在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另一个令人忧思的现象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数学本质上的缺失。张教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附录了”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缺陷若干例”.其中有一案例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一节。

张教授介绍,教材从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座确定位置。接着,马上就在坐标纸上说,熊猫馆的大门在(0,3)。不加说明地引入原点O(0,0)。张教授认为:数学上,确定位置的特征在于”原点”的设置,不能停留在几排几座这样的常识上。

这六年级的教材怎么感觉似曾相识啊?翻开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分两小节内容:”7.1.1有序数对”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练习共7页书。”7.1.1有序数对”也是通过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确定位置,然后思考第几列第几排确定位置,从而给出有序数对的概念,给的配套练习是几街几巷表示位置,交汇点是(1,1)。紧接着就到”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直接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然后看图写坐标,根据坐标描点,还是象张教授说的”不加说明地引入原点”.

首先,看到六年级的内容,我很诧异,六年级都这么上了,七年级还是这么上,那还用上吗?难怪学生在学这一章时,总是带着很”不耐烦”的情绪。理论上,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是呈现螺旋上升的呈现的。到了七年级再学这个内容,不能仅仅只是多了概念而已,其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培养、提升,老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升数学

素养,不断思考……

其次,这个内容,学生之所以”不耐烦”,是因为他们看着教材,认为他们学过了,会了。我们老师则认为很简单的,也就简单的一带而过。但事实是,学生掌握的并不好。

第一方面表现在对坐标轴上的点根本不理解。即使背了”横轴上的点纵坐标是0;纵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也是不明所以。这让我想起今年(2018)广东省中考数学的第16题填空题。

求的就是一个横轴上的点的坐标,这是个难度大的题目,这里要说的不是它有多难,而是在改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能正确计算并归纳总结规律得出横坐标的考生,可以说,”数学能力”已经是很高了,却得不到正确答案,点的坐标只写了横坐标那个数。也就说明,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掌握不好的,是有普遍性的。

第二方面表现在与函数图像结合时,低水平的错误频出,例如读错坐标,描错点……更加谈不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程(不等式)组等的关系,基本理解不了。

为了弥补这种教材上的数学本质缺失,张教授也为我们提出修改建议(虽然在书中是针对六年级,对于七年级也适用):对电影院的座位、教室里的座位,要关注从哪里开始,逐步引出0排0座。具体操作过程建议:在显示教室座位的画面上,问:”哪里是一排一座?”这是出发点。然后设问:”老师的讲台是第几排?”于是引出”0排”,然后在第一排第一座的左侧放一张桌子,引出(1,0)。最后点出”从(0,0)开始。

这节课,根据张教授的建议,如何设计如何教学,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我努力的第二个方向。

总的来说,我认为要真正地上好一节数学课,要以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以教师的数学意识去渗透学生的学习意识,要以教师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地用自己的能力学数学、用数学。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一笔一笔画出”我”

预备役575团政治处童宇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不断涌现出朵朵淘沙的浪花,那是革命勇士奋勇前冲的背影,那是将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姿,它们翻滚着,咆哮着,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当我们望去历史长河的另一岸,视野里出现了一个小人儿,慢慢地走进,发现他长得敦敦实实,阔脸浓眉,一张嘴一颗虎牙分外显眼,生出几分邪气,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土腥味,一副无所事事的无赖样,可他正是《历史的天空》这本书的男主角姜大牙。要结婚的媳妇不愿意嫁只求一死,在八路军的营地吃饱了肚子就看不起游击队的破枪,可以说姜大牙的出场并不光彩。可是后来,这样一个不太光彩的人物却成为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乡村出来的凡夫俗子变成了共和国叱咤沙场的传奇?姜大牙当军长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抓,发配在农场改造,在一次练字时和陈默涵探讨的关于”我”字的箴言,就像是在回思自己的一生,升华了全书的主旨:人的一生就是在画一个”我”字,关键就是画好那一笔。那一笔是什么呢?

对姜大牙来说,那一笔就是伯乐--杨庭辉,那个发现他、容忍他、栽培他的引路人。杨庭辉欣赏他的勇猛,赞叹他的功绩,包容他的恶习,不顾他人的反对,在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甚至让他接替自己做了军区司令。杨庭辉对于姜大牙的调教和使用,看似离奇,却不出格,把姜大牙这样一把双刃剑打造成了一把良剑,显露了超凡绝伦的艺术。如果,杨庭辉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