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根据教师平时所遭遇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家长的不同性格特质、不同教子观念、根据不同交流话题,总结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的沟通策略,操作性强,同时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中生动的教育情境和活动案例、有效的措施和具体方法总结,向我们展示了有效沟通的魅力所在。

以下是阅读三四五六章的收获及感受:

教师和家长要进行一次沟通,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明确确定接受

沟通→沟通→输出→输入→信息处理→进一步探讨→改进行动

话题方式拒绝

教师∣家长

这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教师要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家长能够确切地理解;二是教师要重视家长在收到信息之后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所传递的信息。

如果家长在接受教师输入的信息时少了

“信息处理”这个环节,就会出现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拒绝的境况。如果有所回应,常常又是为了拒绝而挑刺。

即使家长进行了“信息处理”,但由于下列一些原因,依然会导致沟通上的障碍:比如环境上的“噪音”。周围嘈杂的声音、自己手机的信息、他人的一些动作……等,都会影响家长对信息的接收;比如信息过于繁琐或者过于简单。过于繁琐的信息,家长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抵制力,尽量避免自身惹上此事;过于简单的信息,会让家长感到缺乏挑战性,从而不上心;比如家长“心中”有事,难于集中精力注意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或家长对教师心存畏惧、或不信任、或感情不和睦等心理因素,使信息无法畅通;比如在对事情的评估上“抄近路”。由于评估过程需要时间和技巧,家长可能将评估甲情况的方法,误用到迥然不同的乙情况上,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由此可见,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