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如何提高考前冲刺备考质量呢?经过我校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仔细解读2005年生物学科《考试大纲》,准确领会命题思想,深入研究命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考前冲刺对策。一、命题范围——依纲务本,略作微调

选修本内容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多数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新课程的选修本上的知识起点较高,建议同学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弄明白,不需要再拓宽拓深。针对新课程卷重点复习的还应是必修本上的内容。

高考命题要求是“遵循大纲”,因此,考生和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出现超纲题目。高考考的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的学习积累形成的,即使是“不拘泥于大纲”,毕竟是极少数知识素材,即知识在书外,原理在书内。

二、试卷结构

理综试卷结构与2003年试卷相比,2004年三种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型分数比例变为约40%:60%,减少客观题分值,增加主观题分值,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为第Ⅰ卷生物、化学、物理,第Ⅱ卷物理、化学、生物,头尾都是生物学题,很有可能压轴题首次是生物学科题;试卷总题量有所减少:选择题由22题减少到21题,共126分;非选择题,共10题,共174分,其中生物学科选择题很可能为6题(含学科内为5道,与化学综合的有1题),非选择题部分,生物学科由2003年的3题减为2004年的2题(尽管非选择题题量减少,但占生物总分的比值却增大)。主要是考虑了2003年高考后社会的反映,如有的教师认为,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难完成2003年理综全卷。

三、难度系数控制在0.50~0.55

高考必须要有区分度。如果区分度过低,分数过于集中,就不利于高校选拔。为了做到这一点,试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也不能太大,且难题分散,难度分布呈波浪式设计,其最大的好处是效度与区分度的相照应。如果难度过大,则会对学生产生压力,不利于教学。高考试卷0.50~0.55的难度系数是比较理想的(即100分可得到50~55分)。这个难度系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正是命题专家最想达到的目标。

四、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

新高考坚持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也由于教材的多样化,一些试题的答案不可能出自单一的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原来的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即考试中心只提供一个评分参考,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这一变化,旨在弘扬开放特色,鼓励发散和创新,开放是新高考内容改革的一种方式,体现在:一是条件开放,二是过程开放,三是结果开放。而过程的开放是最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近三年来高考生物学科实验题的设计,通过条件、过程的开放性,达到了对结论的有限开放。例如2003年江苏卷第42题,2003年春季高考理综第21题等。

五、试题选材

体现新大纲精神,渗透新课标理念,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知识,命题范围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这一基本原则。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学实验试题的选材,同学们体会到相对于其它方面的题材来说,具有更大的抽样性和随机性,且往往是课本外的“生材”,似乎与《大纲》/课本上的实验“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生物学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多方面的考查。题材再“新”再“奇”,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落脚点在课本内方法、原理和思想上,也就是说,生物学实验试题,既能考查同学们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潜质,又能考查其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因此,生物学实验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生物学高考的主导方向。这就要求,命题专家在实验试题的命制时更多应该考虑到它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特别是实验可操作程度与可再现的程度,所选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的可靠性,数据的合理性,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仔细分析近两年生物学高考(理综/单科)新课程卷,归纳出试题尤其是实验题选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管是理综生物学科试题,还是江苏、上海、广东单科试题,不少实验题材源于初中和高中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或是作了巧妙的处理,或是变换了设问的角度,或是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进程,或是把原因与结果进行了互换后,让同学们感觉到似曾相识,但又有深刻的变化,如2003年江苏卷第33题源于教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并展开设问,2002年广东卷第34题源于教材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的拓宽设问,即使是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不应有争议)的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新课程卷第27题(旧课程卷第26题),

也源于初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又在高中内容基础上作了拓展、提高。这类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源于科学研究和研究性学习,这类实验题材源于教材之外,或是新的科技进展,或是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例如2001年上海市第一次出现研究性学习试题后每年设计有一道研究性学习试题且分数逐年增加。理综生物将研究性学习写入《考试大纲》,我们应给予适当关注。

六、理科综合考试的实验题比重,将继续保持2003年以来的水平。2003年生物实验题共20分占生物总分的25%,2004年仍将可能保持实验题约占生物总分四分之一的比例,以体现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学科特点。

七、命题热点

命题热点:一是现代生物技术,像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二是宏观生物学,生态学域的实际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人体自身的健康,如艾滋病、癌症及免疫学(选修课本上的知识),高考可能会综合考查,如防病意识等。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非典”(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等的防治。

八、根据今年《考试大纲》的新变化,下面与同学们谈谈高考冲刺要诀。

1、解读《考试大纲》明确思维能力是核心

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纲纲结合(《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

纲本结合(《考试大纲》与教材)

纲题结合(《考试大纲》与近年高考题)

2、回归生物学教材系统整理知识

(1)运用生物学科观点统领知识整理

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观点。例如,原生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证明生命来自非生命。

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观点。例如,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

生物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观点。例如,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例如,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DNA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例如,生物体的整体大于其组成的各部分之和,离开了整体,局部无法完成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即生态学观点。例如,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着环境,而环境也时刻影响、制约着生物体的发展。

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例如,生命的起源:由无生命到原始生命;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2)运用新课程理念创新冲刺复习策略

①立足双基,突出能力,将知识结构能力化,进而形成能力结构体系

三重:四抓:

事实性知识重记忆查漏补缺抓弱点

方法性知识重训练不断强化抓重点

抽象性知识重领悟继续攻坚抓难点

筛选信息抓热点

②将知识信息网络化的十种方法

图文结合法(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热点归纳法(如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树形拓展法(如生态系统类型和结构)

流程图和循环图法(如物质代谢全过程)

层层展开法(如无土栽培技术)

列表比较法(如遗传的基本定律)

关键词辐射法(如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

跨章节互连法(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代谢、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和氮循环)

检索表法(如生物界分门别类与生物的多样性)

曲线图法(如细胞增殖中的染色体/DNA变化)

概念系统法(如基因的概念系统)

3、知识是能力考查的载体,能力是考查的主导/核心

(1)记忆能力是基础

(2)思维能力是核心

(3)实验设计能力是热点

(4)表达能力是工具

(5)实验设计重方法

提出科学的问题构想合理的假说

(6)设计探究性实验是重点/难点

严密控制调节变量客观记录反应变量

设置对照实验抵消无关变量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发现得出结论

(7)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材料是考查载体,理论是考查的落脚点

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产实践,增加生活积累(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身体健康,疾病防治关注健康与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如传染病防治、癌症防治、营养/运动与健康等)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社会生活,敏感热点焦点(如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防治)科技前沿、科学进展关注科技前沿,知晓最新进展(年度《科学》国际/国内十大科学进展,年度《诺贝尔奖》等),人类基因组计划新进展、小RNA功能的新发现、干细胞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学研究和进展等值得关注。

(8)新的价值取向:

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歪理邪说

加强人文素养,把握价值取向

崇尚科教兴国思想

崇尚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崇尚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想

4、冲刺复习与交流

与老师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复习计划,询问问题

与同学交流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互借鉴复习策略

相互讨论复习问题

相互督促复习进展

与家长交流复习期间的各项保障

5、冲刺复习与题型

1)科技资料信息题

题目列出事实(来自生产、生活、现代科技或社会现实)

我们要找出信息,整合信息

根据信息,组织好答案

2)材料解析题

特点是四新(新材料、新情景、新信息、新问题)

认真阅读、找出信息、确定问题目标

找出针对问题目标的信息组织答案

3)实验探究题

4)图像图表题

5)生物学计算题

6)生物学研究性课题

6、加强高中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把初/高中生物学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一体化,在头脑中过一次“电影”

7、适当注意跨学科/学科内综合的切入点

着力学科内综合主干/核心知识

注意跨学科综合

找准跨学科综合的切入点

用好解决问题的各科知识点

从科学的角度看

越是微观领域越容易出现跨学科综合的切入点

从材料的角度看

在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容易出现跨学科综合的知识点

8、冲刺复习一定要精选习题/模拟题,优化解题思路,答案准确规范,注重创新

考前要把总复习中典型题,老师强化的名题/精品题加以整理,尤其是模拟试题中的错题要分类整理、纠错,它是临考前高效复习方法之一。要切忌:考前盲目做套题、难题、偏题、怪题及所谓的创新题、押的题,而正确有效的策略是每天做若干道(不能多)基础题和中档题,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解题状态。

9、要想考试成绩好,考试技术很重要

先浏览,后做题(心中有数不慌乱)

浏览要快,又要认真(把握时间,防止错误的第一印象干扰)

先易后难(增强信心)先熟后生(稳定情绪)

先小后大(鼓足底气)把握时间,速度适当

基础题(每分必争,切忌粗枝大叶)

中档题(力争高分)

难题(能争就争,切忌纠缠不放,回头再来可能柳暗花明)

做完仔细检查,切忌随意改动答案

10、要想考试发挥好,心理调节是个宝

适度焦虑不紧张考前放松不猖狂

必态平稳做做题临场贵在有静气

少些患得患失,以平常心、自信心进入,乃是决胜的法定。

附:

高考生物学科解题方法和策略

大家知道,高考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高考内容的改革,高考内容改革的载体是高考题,高考题是最有参考价值的题,现以高考题为例说明高考生物学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一、怎样答好生物选择题

高考用得比较多的是单选型和多选型。其题目的基本模式是:在每个题干后有4个答案,单选型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其余都是迷惑性的错误答案;多选型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近年多选型选择题主要出现在广东、江苏、上海高考题中,它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思维度大,难度较高,常使学生顾此失彼,得分率低。复习教学中发现:漏选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漏选的原因并非都是知识或能力的缺陷,往往是选定一个答案后,注意力下降的原

因。如果学生了解多选题的命题特点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得分率会大幅度提高。

无论是哪类选择题,在解答时都要经过审题、分析、求解和检验的过程。由于选择题是在已经给定的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因而其解法具有一些特殊性。

[例1](2003高考江苏新课程卷)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水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 B. 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 F2植株和F1植株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以及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题目告知,F1自交后代的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都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的分离比应该出现在F2代。亲代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1代的,而种皮是新代母本的类型;在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2的,而种皮则是F1代母本的类型;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2的,而种皮则是F1代母本的类型;在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1的,而种皮是F2代母本的。

[答案]D

[思维障碍]学生不很清楚在种子的结构中,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种皮是由珠被直接发育而来的。在同一颗种子中,胚和种皮的世代是不相同的,种皮是当代的,其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而胚的基因型则与双亲的基因型有关,是下一代的,

[解题技巧]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生物概念和原理去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本题考倒了一大批考生,选A的考生考虑到了F2的穗子应结在F1植株上,没有注意到种皮与子叶的形成上的区别。大多数考生选择了B,只是简单地认为F2的特征一定是在F2植株上出现,没有考虑到对于植物体而言,不同的特征是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体现的。选C的考生则是混淆了种皮与胚的起源。

[例2](2003江苏高考题)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在知识上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要求掌握突触的结构组成,递质在突触释放和作用的途径。但题干中已将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明确化了,实际上在知识上已降低了考查的要求,解题时只需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作推理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了。因此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推理能力。

根据题干可得到两个信息:一是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事实上该信息即使不提供,也是应该掌握的;二是该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这是题目条件必须提供的。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唯有明确了递质的具体类型,才能知道突触传递的是兴奋还是抑制。

[答案]B

[思维障碍]基础不扎实外,缺少基本的分析推理能力,是造成本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解题技巧]本题已明确告诉这是属于一种兴奋性的递质。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所以递质就可持续存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这样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这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二、怎样解答生物计算题

近年上海、广东高考题在细胞、新陈代谢、遗传学、生态学等知识点的试题中广泛地运用到数学知识、能力和技巧,包括图像识别、图形、图像与思维的转移、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高考生物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把生物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计算,以考查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例3](2002年上海高考题)经测定一段DNA中有意义链上鸟嘌呤含量占该DNA分子中(G+C)总量的20%。则转录出的mRNA分子中G占(G+C)总量的比值是()

A.20% B. 40% C. 60% D. 80%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的掌握,要求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作答。设双链DNA分子中(G+C)总量为100%,见下图:

无意义链C=20% G=30%

有意义链G=20% C=30% 比值2∶3

mRNA C=20% G=30%

∵G=C 各占(G+C)总量的50%

而有意义链上G占(G+C)总量的20%

则无意义链上G/(G+C)=50%-20%=30%

∴有意义链上G:C=20%:30%=2:3

mRNA分子中G:C=3:2

那么,在mRNA分子中,G的含量占(G+C)总量的比值为:G/(G+C)=3/(3+2)=60%

[答案]C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没有正确理解“有意义链”与“无意义链”的生物学意义;二是不能灵活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

[解题技巧]将复杂、微观生物学总量转换成生物模型,双链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G=T+C或(A+G)/(T+C)=1,就是一种生物模型。

三、怎样解答好生物图像图表题

图像图表题主要特征是:涉及生命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涉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考查能力层次高、范围广,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重要特点,受到高考命题组的青睐和重视。在近年高考中占分比例不断攀升。1993年高考生物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仅为25.2%,而1998年、2002年上海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分别占51%和56%,2003年广东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为52%。

图像图表题,主要类型有(以1999年广东高考题为例):结构图(43题),示意图(40、46题)、图解题(47题),装置图(17题),曲线图(24、29、42、45、49等5个小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细胞分裂、代谢、生态学曲线图占的比

重十分突出。以下仅就坐标曲线图为例说明其解法技巧。

[例4](全国理综卷,200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电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因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条件等方面差异等知识。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理解、分析图像资料,解答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能力。

(1)由图中可看到,随着光照强度(横坐标表示)的不断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由纵坐标的CO2释放量来表示)也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高值,不再增加了,b点即为光饱和点。

(2)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即表示此时有机物的产生量等于分解量,植物体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而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只有有机物的分解,没有有机物的产生。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人参为阴生植物,其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当强度很大时,水分对叶片的供应不足,不会使其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升高,因此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所需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答案](1)最高,光照强度再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2)不能。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向左移动,与松树相比,人参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高点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比松树低。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读图、识图、图文转换能力差,二是对题中隐性知识“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不清楚,因而影响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解题技巧]题干以图、图解或图表的形式出现,是高考例题的一个特点。与文字相比,图、图解和图表更为直观、形象。因此,正确识别图表、分析其内涵、理清图表与题干内在联系和准确、规范作答尤为重要。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其关键是要读懂图中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含义以及反应的实质。(1)图中变化曲线为表观值,即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2)三个关键点的含义:①补偿点(平衡点),即曲线与X轴(光强变量)的交点a,此时光合速率与吸收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②曲线与Y轴(CO2变量)的交点c,此时光强为零,光合速率为零,对应值为呼吸速率③光饱和点b,此时暗反应(主要是酶)达到饱和,光照再强,光合速率不再升高。

四、怎样解答生物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是: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制订并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近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看,新颖、灵活、考能力、拉距离的往往非实验题莫属。

生物高考也往往会出同学们未做过的实验,以考查考生分析能力、评价实验能力和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此类实验题大致分为四类:实验分析说明题、评价设计实验的方案和思路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创新题、综合性实验题。

许多同学对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感到棘手,其原因恐怕在于不明确设计实验的思路流程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的思路流程是: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值得强调的是:不管实验题材如何新奇,实验设问如何巧妙,但毕竟是试题设计的载体。解答的原理、方法、技能落实在课本实验中,同学们首先要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考查实验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亲历实验全过程。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素材。

[例5](2003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下图)。分析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较难的试题,取材初中生物学神经系统的结构知识,主要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等。从能力角度看,主要是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命题时提供了实验材料、自选实验用具。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结果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高,这与新教材突出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实验命题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该实验内容不是教材实验的简单再现,它来源于教材又与教材有别,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本题目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目的是验证背根、腹根功能,实验原理在题目中以信息形式已给出: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实验,剪断背根,再分别刺激断口的两端(外周段和向中段),肌肉会有不同的反应,根据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预期应出现的实验结果。同样,换另外一对脊神经,剪断腹根,再分别刺激断口的两端,预期应出现的实验结果。

[答案]略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初中阶段学过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知识遗忘或记忆模糊;二是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程序缺乏正确的理解。

[解题技巧]关键在于亲自动手设计和参与做实验并能运用逻辑和证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怎样解答研究性学习探究题

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在专题阶段应适当关注。高考命题的任何一项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终结点,研究性学习和发展性评价体系反应的是当前最新教育和学习理念,为高考命题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高中生物新课程版《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能够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的能力要求。课题研究类试题的出现,旨在体现以考试改革促进课程

改革的正面导向功能,也是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发展的又一新趋向。

[例6](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42题)在普通饲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加速家禽和家畜的生长和增重。某饲料公司新近开发出两种新颖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委托某生物学小组试验这两种饲料的效果。请你为该小组设计一试验方案,方案中应包括:(1)试验具体步骤;(2)用直角坐标图直观地表示和比较试验结果;(3)试验要求在5周内结束。实验室有一批体重15 g左右的小白鼠,可按需选用作为试验动物。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自2001年上海市高考第一次出现了研究性学习试题,分数虽不高,题目也不难,但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200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应用题的考查突出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高考应用问题命题的新突破。可见,研究性学习对高考的介入程度正在逐年增加。本题要求设计的试验方案包括具体的试验步骤以及5周后试验的结果并用坐标图直观地表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实验目的是研究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对家禽和家畜生长和增重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不难确定试验分3组:A组饲料为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B组饲料为普通饲料加添加剂1号;C组饲料为普遍饲料加添加剂2号。实验过程中还必须遵守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选择的实验小鼠体重大致相似,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组小鼠若干只,记录每组的平均体重等。本题还考查了学生图文信息的转换能力,用坐标图表示试验的结果,一要标出纵横坐标的意义,二要反映小鼠的起始体重,三要表示出3组小鼠的体重变化趋势。

[答案]见(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

[思维障碍]难的是学生识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读不懂题意,看不懂这个较复杂的装置图所提供的足够解题信息。

[解题技巧]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能力考查的一个突出主题。但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熟悉书本实验,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其次,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第三,要把握实验命题的方向,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随着实验试题灵活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逐步增强,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3+X”高考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内容的改革,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正从隐性介入中凸显出来,并将是当前和今后试题设计的新思路,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高考题目的创新设计,正在向能力型、综合型、开放型扩展,正在逐步朝着“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迈进,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高考命题的改革旨在建立考试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考学相长,为社会发展甄选高素质后备力量。必将对我国当前中学教学改革产生良好的导向和深远的影响。

高考,对每一个人都是挑战,它能够激发蕴藏于我们心底的想象力和与生俱来的强者意识。

高考,对每一个人也都是机遇,它能够为你打开一扇门,展示一个新天地。

高考,是一种情结,亦是一种文化。

当高考离我们不远的时候,我衷心地祝福──

同学们:

金榜题名

好梦成真!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 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 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 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发育生物学试题及答案68884

发育生物学题(余老师) 一.名次解释(20分) 1.试管婴儿: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体外受精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 2.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早期胚胎(原肠胚期之前)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 3.受精:是两性生殖细胞融合并创造出具备源自双亲遗传潜能的新个体的过程。 4.孤雌生殖:有些动物种群卵子发生中减数分裂出现明显变异,以至产生二倍体的配子,不需要受精就能发育。这种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5.卵激活:经精子刺激,成熟卵从休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显示出的最早系列事件总称为“卵激活”,包括皮层反应、减数分裂恢复、第二极体排出、DNA复制和第一次卵裂。 6.生殖质:卵质中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殊定位的细胞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 构成,具有生殖质的细胞将分化成为原生殖细胞。 7.IPS:将几个转录因子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而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称之为“诱导产生的多功能性干细胞”(iPS细胞)8.母源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中表达并在在卵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称为母源效应基因。 9.合子基因:在受精后表达的胚胎型基因称为合子基因。 10.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 11.精卵识别:异种精子不能与卵子融合,这是因为精子表面的结合素能与卵细胞膜上特异的受体结合,而达到同种识别的目的。有距离识别和接触识别之分,前者见于体外受精的水生生物。 12.顶体:精子头的顶端特化的小泡,叫作顶体(acrosome),它是由高尔基体小泡发育而来。实际上,顶体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 13.精子细胞:是在曲细精管中产生,用于遗传生育的一类细胞。 14.胚胎诱导:是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细胞命运和使细胞定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细胞生物学》考试

名解 1 内膜系统:相对于质膜而言,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膜性结构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各种转运小泡及核膜等。 2 核孔复合体:核孔及其周围由一组蛋白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形成的复杂结构。 3 线粒体半自主性:①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即有独立的遗传系统,故有一定的自主性。②mtDNA 分子量小、基因数目少,只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的10%,而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90%)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的。③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4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多能干细胞。 5液态镶嵌模型:1. 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3.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问答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转运 3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差别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1.性质病理性,非特异性生理性或病理性,特异性 2.诱导因素强烈刺激,随机发生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耗能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耗能 4.形态变化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细胞肿胀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皱 缩,核固缩5.DNA电泳随意降解,电泳呈弥散状DNA片段化(180-200bp),

电泳呈“梯”状条带 6.炎症反应溶酶体破裂,局部炎症反应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7.凋亡小体无有,形成一个或多个 8.分子机制无基因调控由凋亡相关基因调控 4 小分子及离子的转运方式及特点:简单扩散—不需能量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离子通道扩散—不需能量,需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不需能量,需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离子泵—能量蛋白逆,伴随扩散—能量蛋白逆 填空 1 增殖分化 2 核小体组蛋白H2A H2B H 3 H4 3 溶酶体跨膜蛋白的高度糖基化 极性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 4 有丝分裂器:纺锤体染色体中心粒星体 5 微管微丝的组成:微管:微管蛋白—a-螺旋蛋白,b-螺旋蛋白;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质,微管聚合蛋白 微丝:肌动蛋白—球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单体),纤维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聚合体);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非肌细胞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发育生物学8—1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1、神经胚形成 答:神经胚形成: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神经胚: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 2、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 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 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 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 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4、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 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 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 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5、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 答: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动物胚胎的后端神经管及鱼类的全部神经管形成均采用次级神经胚形成的方式,所以斑马鱼的神经管形成也如此。 6、三个原始脑泡的发育命运 答:前脑发育成为前端的端脑和后面的间脑,端脑最终形成大脑两半球,间脑形成丘脑和下丘脑区域及视觉感受区。中脑腔最终形成大脑导水管。菱脑再发育成前面的后脑和后面的髓脑,后脑形成小脑,髓脑形成延髓。 7、菱脑节

答:菱脑节:在神经管闭合后,后脑前后轴逐渐被划分为8节,成为菱脑节,每个菱脑节是一个发育单位,节内细胞可交换而节间不能交换(其是临时性结构,到发育后期逐渐消失,但部分由后脑产生的结构如颜面神经节仍保持分节性结构)。 8、脊髓背腹区域细胞的发育命运各与哪些因子有关 答:脊髓背部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经元(dI1-dI6),腹部则形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0-V3)。 BMP和Shh信号在脊髓的背腹轴划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MP活性沿脊髓背-腹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Shh活性沿脊髓腹-背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与BMP相反。同时,Hedgehog和Wnt 信号分别在腹部和背部细胞分化起作用。另外,许多转录因子在脊髓不同背腹轴位置表达,将其分为不同区域,它们受BMP和Hedgehog信号控制。 9、原神经基因的功能 答:a.抑制其周围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b.促进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而抑制其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 c.调节细胞周期 10、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层 答: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层:在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元的最终停留位置不同。最靠近管腔的一层为室管膜层,其内的细胞维持了分裂能力;由于停止有丝分裂的细胞不断向外迁移,形成另外两层,外套层和边缘层.外套层:来自管膜层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边缘层主要为神经轴索和胶质细胞. 11、室管膜区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特点 答:室管膜层区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特点:垂直分裂(verticol dision):分裂面与表皮细胞长轴平行,产生2个有继续分裂能力的子细胞;水平分(horizontal division):分裂面与表皮长轴垂直,只产生一个有继续分裂能力的子细胞。原因:notch和numb层的不均匀分布。 12、神经轴突生长的引导机制 答:轴突生长的引导机制:神经轴突的生长首先决定于其自身表达的基因产物;神经轴突的生长也决定于其所处的环境,某些因素具有吸引作用,而有些具有排斥作用。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其伸展途径中的组织结构,胞外基质成分,相领细胞的表面特性。长距离引导:利用可扩散的分子对神经有吸引或是排斥的作用来导引神经细胞去的位置,有化学性引导和化学性排斥两种。化学性排斥:体节生骨区中的netrin 对motor neuron的生长起排斥作用。化学性引导:神经管中的netrin分层只对中间神经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具有吸引作用。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的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的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得特征:①特定得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得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得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得有序结构,生命得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得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得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得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得小分子组成得长链 8、单糖得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得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得有机分子得得原料。 9、脂肪得功能:①脂质中主要得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得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得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得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得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得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得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得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得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得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得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得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得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得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得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得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得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得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得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得关系问题,两者得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得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得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得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得机理等基本得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得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得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得;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得结构,并使细胞正常得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得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得阐明,研究得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得水平研究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得研究,同时对糖类得研究将提升到新得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差异:最大得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得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得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得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得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得基因片段,就是生命得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得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得核基质所包围.

发育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发育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发育的主要功能:产生细胞的多样性(细胞分化);保证世代的连续(繁殖)。 二、发育的基本阶段:①胚前期:配子发生、成熟、排放的时期—生殖生物学()。②胚胎期: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新个体(幼虫、幼体,变态)。③胚后期:性成熟前期、性成熟期、衰老期(老年学)、死亡。 三、发育的主要特征和普遍规律: 细胞增殖():伴随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结构增殖速度不同 细胞分化():从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或者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性产生的过程为细胞分化。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 卵裂:细胞分裂快、没有(或短)细胞生长的间歇期,因而新生细胞的体积比母细胞小。 胚胎在基本的形成之后,其体积会显著增长,原因在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加、胞外物质的积累。不同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也各异。 :指细胞特性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发育潜力已经单一化。 :指一组细胞在中性环境下离体培养,它们仍按其正常命运图谱发育。 诱导信号在细胞之间传递的三种方式:扩散性信号分子、跨膜蛋白的直接互作、间隙连接 信号传导特点:传递距离有限;并非所有细胞都能对某种信号发生反应;不同类型细胞可对同一信号发生不同反应, ., 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频率下降,但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 模式生物的主要特征:取材方便;胚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进行遗传学研究 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两栖类:非洲爪蟾;鱼类:斑马鱼;鸟类:鸡;哺乳动物:小鼠。

1. 非洲爪蟾主要优点:1. 取卵方便,不受季节限制; 2. 卵1.4、胚胎体积大,易于操作; 3. 发育速度快,抗感染力强,易于培养。4、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主要缺点:异源四倍体,突变难。 2. 斑马鱼主要优点:1. 易于饲养,性成熟短,3个月;产卵力强;2.体外受精和发育,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3. 易于遗传操作:如杂交、诱变; 4.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5、胚胎发育机理和基因组研究。 3. 鸡主要优点:1. 体外发育,易于实验;2. 器官(肢、体节)发育的重要模型;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4. 小鼠主要优点:1. 世代周期短2个月;2.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清楚,实验手段完善。 无脊椎动物模式生物:果蝇;线虫;其他:海胆;海鞘;文昌鱼;水螅;涡虫;拟南芥 1. 黑腹果蝇主要优点:1. 个体小,生命周期短,易于繁殖,产卵力强,操作简便,成本低; 2.染色体巨大,易于基因定位。其胚胎和成体表型特征丰富。胚胎发育图式; 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清楚,实验手段完善。 2、线虫主要优点:1. 成虫体长1,结构简单,细胞数目少,谱系清楚;2. 性成熟短2.5-3d 易于培养,便于突变筛选,两种成虫;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3、海胆主要优点:1. 最早的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2、早期发育的模型,受精;3、已完成紫海胆基因组的破译、分析工作。 希腊哲学家在公元前第4世纪在对鸡胚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胚胎观察后提出胚胎发育的两种假设:后成论() 与先成论()。 细胞的命运早在卵裂时,由细胞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决定——镶嵌型发育 发育生物学五大未解难题(中心问题):①分化难题:相同的基因组怎样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②形态发生难题:细胞是如何组建自己又如何形成恰当的排序?③生长难题: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知道它何时该长,何时该停?④生殖难题:生殖细胞是如何发出指令形成下一代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允许它们完成这一使命的指令又是什么?⑤进化难题:在发育中的变化怎样创造新体型呢?哪些变化能够起到进化的作用?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细胞生物学期中考试题(师范类)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细胞骨架 2、模式生物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4、反向协同转运 5、Ras蛋白 6、信号识别颗粒 7、动力蛋白 8、细胞学说 9、朊病毒 10、蛋白激酶 二、判断题(判断并写出理由。对用T表示,错用F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并且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Na+/K+泵是真核细胞质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3、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是不同的:M期流动性最大,S期流动性最小。() 4、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5、IP3是直接由PIP2产生的,PIP2是从肌醇磷脂衍生而来的,肌醇磷脂没有掺入另外的磷酸基团。() 6、钙调蛋白调节细胞内钙的浓度。() 7、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体反面网络上特有的受体蛋白,主要起到分拣溶酶体的酶的作用。() 8、所有在细胞内的运输小泡,其膜上必定有v-SNARE蛋白。() 9、鞭毛微管蛋白水解GTP,引起鞭毛的弯曲。() 10、组成型分泌活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有两个特点:不需要分选信号,并且不需要触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细胞如何防止内质网蛋白通过运输小泡从ER逃逸进入高尔基体中? 2、如何证实细胞膜蛋白具有流动性? 3、ras基因中的一个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第12位甘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会导致蛋白GTP酶活性的丧失,并且会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请解释这一现象。 4、举例说明单体G蛋白的活性如何受到其他蛋白的调控。 5、紫杉醇与秋水仙碱对于分裂细胞是致命的,两者都用作抗癌药物。为什么这两种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对分裂细胞却都是有害的?

最新发育生物学复习题(最终版)

发育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2胞质定域: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3形态发生素:携带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相关信息的可扩散的物质。形态发生素是决定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产物,如果蝇中的合子基因。 4 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的细胞定型方式。通过胞质隔离实现. 5渐进特化:细胞的定型分化依赖于周围的细胞或组织。同一种细胞可能因在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环境中,命运不同;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6紧密化:紧密化是哺乳动物与其它类型卵裂之间最关键的区别。8细胞之前,分裂球之间结合比较松散,从8个卵裂球起,卵裂球开始重新排列。8细胞之后突然紧密化,通过细胞连接形成致密的球体。紧密化是哺乳动物发育中第一次分化(滋养层与内细胞团的分离)的外部条件。 7卵裂:指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blastula)的过程。 8原肠作用: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原肠形成期间,囊胚细胞彼此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动,重新占有新的位置,并形成由三胚层细胞构成的胚胎结构。 9原条:来自上胚层的中胚层细胞内移进入囊胚腔以及来自上胚层后端两侧细胞向中央迁移所导致胚胎的后端上胚层细胞的加厚处,随着加厚部分不断变窄,它不断向前运动,并收缩形成清晰的原条。 10 secondary sex determination:次级性别决定:是指性腺之外的身体表型的决定,即第二性征。雄性的阴茎、精囊、前列腺;雌性的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乳腺和常有性别特异的个体大小、声带软骨和肌肉系统。 11 Primary sex determination:初级性别决定。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睾丸而非卵巢。 12神经诱导:脊索诱导背部外胚层形成神经外胚层并进一步分化 13 embryonic induction:在有机体发育过程中,一个区域的组织与另一个区域的组织相互作用,引起后一组织分化方向上变化的过程称为胚胎诱导。 14 Nieuwkoop中心:在两栖类囊胚中最靠近背侧的一群植物半球细胞,对组织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Nieuwkoop中心是兼具动物极和植物极细胞质的特殊区域,含有背部中胚层诱导信号 15组织者:能够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并能和其他组织一起调整成为中轴器官的胚孔背唇部分。 二、选择题. 1在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分化的最根本原因是胚胎细胞中(A)。 A.基因差异的表达 B.基因差异的转录 C.RNA差异的加工 D.蛋白质差异的合成 2.哺乳动物的精子在受精之前要发生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发生的地点是(C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 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的;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就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发育生物学题库

发育生物学题库FCY打印版 1、发育与发育生物学概念? 答:发育——指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是以传统的胚胎学为基础,渗透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即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原肠胚? 答: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3、神经板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P77) 答:神经板概念——早期胚胎背侧表面的一条增厚的纵行外胚层条带。可发育成神经系统。 形成过程——主要是脊索动物发生初期原肠形成终了后于外胚层背侧正中产生的,呈球拍形,后部狭窄肥厚,以后其主要部分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原基。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布于神经板两侧,位于脊索的背方,该区域较平坦,呈平板状,它将发育成神经管。 作用——随着发生的进展,神经板周围的外胚层隆起变为神经褶,不久因两侧的神经褶在背侧正中闭合而变成神经管。 4、初级性别决定的概念?(P132) 答: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5、什么是胚孔?什么是原条?在胚胎发育中作用?(P64、68) 答:胚孔——两栖类和海胆囊胚表面产生的圆形内陷小口。在原肠期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经此口内卷进入胚胎内部。(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原肠形成时,内胚层细胞迁移到胚体内部形成原肠腔,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作用: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如脊椎动物及棘皮动物等。 原条——在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胚胎原肠作用时,胚胎后区加厚,并向头区延伸所形成的细胞条。作用:其出现确定了胚胎前后轴。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引导上胚层细胞的迁移运动,形成中胚层组织和部分内胚层组织。 6、什么是脊索?在胚胎发育中作用? 答:脊索——脊索动物体内的一种条状结构。也存在于脊椎动物胚胎时期,在脊椎动物成体中部分或全部被脊椎所代替。 作用——脊索的出现构成了支撑躯体的主梁,这个主梁使体重有了更好的受力者,体内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脊索动物身体更灵活,体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7、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概念及其异同点?

浙大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

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七章原生生物和动物的类群 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个细胞内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运动和感应等。 原生动物的细胞,除具有真核生物细胞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结构(质膜、细胞核),还具有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内“器官”-胞器。 体积小,分布广。 生活方式多样,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 2、★原生动物的主要门类及其种类。 肉鞭门:冈比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顶复门:间日疟原虫 纤毛门:草履虫 微孢子门:微孢子虫 粘体门:粘孢子虫 盘蜷门: 3、★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血红细胞前期: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随着血流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寄生,此时期称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 血红细胞内期: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入血,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内寄生,形成滋养体。重复进行裂体生殖。这些裂殖子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有一些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在按蚊体内: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蚊的胃腔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配子。在蚊胃腔内结合而成合子。合子能蠕动因此称动合子。动合子穿入蚊的胃壁,定居在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体形变圆,发育成卵囊,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到体腔里,到蚊的唾液腺中。当蚊再叮人时这些子孢子就可随着唾液进入人体。 4、概念:纵二分裂、横二分裂、二分裂、★世代交替、顶复合器、★接合生殖、鞭毛和纤 毛、波动膜。 纵二分裂:先是核进行有丝分裂,在分裂时核不消失,基体复制为二,继之虫体开始从前端分裂,鞭毛脱去,同时由基体再长出新的鞭毛。胞口也纵裂为二,然后继续由前向后分裂,断开成为两个个体。 横二分裂:无性繁殖中单细胞沿着横轴分裂繁殖的方式,分裂时小核先分裂,大核再进行分裂,接着虫体中部横溢,分成两个新个体。 二分裂:一个细菌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完整版)发育生物学考试试题

发育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 1发育生物学时在_____ 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在精子细胞的核_的过程中,核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 3、在原肠胚形成过程中,没有进入胚胎内部,留在胚胎表面的细胞属于—。 4、在两栖类的原肠胚形成中,边缘带区域的预定脊索中胚层内卷后,位 于 _______ 的背部。 5、胚胎主要包括两部分:丛密绒毛膜和—。 6、在哺乳动物中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是__ o 7、在双翅目昆虫幼虫阶段,细胞核中出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上的—区域在合成RNA 8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说明分化了的体细胞的核依然没有丧失发育的 9、HOh基因与昆虫胚胎__ 轴的发育有关。 10、胚胎细胞的分化与卵裂过程中分配到细胞中的有关。 11两栖类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卵子中称为—的一种卵质决定子有关。 12、血管形成的两个过程包括由_形成血管;血管的—生长。 13、原肠作用的细胞迁移的主要方式有—,—,—,分层,内移和集中延伸。 14、受精卵的__ 起着永久组织多精入卵的作用。

15、两栖类的卵裂属于—型。 16、初期胚胎诱导的三个阶段分为:第一阶段发生在—期,为—胚层的形成和分 区;第二阶段是—中胚层诱导背部外胚层转变为神经系统的神经诱导;第三阶段是中央神经系统的—o 17、成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把缺口基因确定的区域进一步分成____ o 18、体节将分化成三部分。它们是__ 节、 ___ 节和___ 节。 19、附肢的原基称为附肢芽,某些基因在预定位置激活—和—,二者分别特化后肢 和前肢。 20、羊膜和—膜的胚层成分是一样的。 21、初级性别决定指由未分化的性腺发育为__ 或是___ ,与丫染色体短臂上的 —基因及可能与常染色体或与X染色体相连的—基因有关。 22、在脊椎动物的脑的发育过程中先形成了三个脑泡,以后三个脑泡再发育成为 ___ 脑、___ 脑、___ 脑、___ 脑和___ 脑。 23、人的囊胚植入子宫内膜后,子宫内膜改称为—。 24、体外ES EG的培养方法主要是有:细胞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0个) 1、灯刷染色体 2、形态发生决定子 3、支持细胞 4、滤泡 5、顶体反应 6、卵裂 7、开关基因 &胎盘 9、体节中胚层10、同源异型基因 三、选择题(每个1分,共2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