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乌鳢技术

合集下载

池塘专养乌鳢的高产技术

池塘专养乌鳢的高产技术

池塘专养乌鳢的高产技术乌鳢,俗名黑鱼,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

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

近年来,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

1池塘要求1.1条件池塘以667-1334m2(1亩-2亩)为宜,水深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cm-50cm,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cm以上,以防鱼跳出池外。

1.2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30cm以上。

2放养2.1前期准备放养前7天至10天,按每亩用75kg-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

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一些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

池内搭建一个用芦苇、竹帘等材料制成的食台,大小3m2-4m2,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50cm-60cm之处。

2.2鱼种选择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

2.3放养时间与规格池塘专养乌鳢的鱼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一种是每千克60-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的培育而成,宜在6月至7月放养入池。

2.4放养密度:每667m2(1亩)放养鱼种4000尾至5000尾。

3饲料投喂3.1饲料选择: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

3.2投饲时间: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

3.3投饲方法: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

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

4日常管理4.1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水、看鱼”,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4.2换水:乌鳢专养池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换水。

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 - -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   -          -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摘要: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

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严密的防逃设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

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严密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

池塘四周种植水草,宽度0.8~1米,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25%。

池塘清整放养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彻底清池消毒,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放养鱼种。

消毒前先用铁齿耙将底泥耙一遍,捕净池塘中原有的乌鳢。

鱼种放养鱼种在10~20厘米之间时进行2~3次分养,保证同批养殖乌鳢规格整齐,每次分养前停喂一天。

鱼种长到20厘米后放入大池养殖成鱼。

当年鱼种6~8月放养,1冬龄鱼种3~4月放养。

水深1.7~1.8米时,每平方米放养鱼种数量:体长6~8厘米,放15尾;体长10~12厘米,放13~14尾;体长14~16厘米,放12尾。

饲料供应不足、水较浅、水质较差、水源供应不方便的池塘,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前用2%~3%的食盐水浸10~15分钟消毒。

饲料投喂饲料可用以野生小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

一般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上午8~9时,第二次在下午4~5时。

小杂鱼、小虾逐步抛投在投饲区内,投饲区用竹竿围成9~16平方米的方框;人工配合饲料要设置食台投喂,食台离池边1米,入水深度20~30厘米。

鱼种放养初期,投喂量为在池乌鳢体重的8%~10%;乌鳢长到150克左右时,投喂量降至在池乌鳢体重的6%;以后按在池乌鳢体重的5%~8%投喂。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摘要: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

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1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

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1亩左右,水深0.8~1.5米(早春0.8米、高温季节1.5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

池埂要夯实、无漏洞,埂上用竹篱笆或聚乙烯网片围起高为0.5~1.0米的防逃设施,池内种植占总池面积1/5~1/3的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净化水质,另一方面给乌鳢提供隐蔽、避暑场所。

二、乌鳢一年两季养殖的生产流程1~2月投放乌鳢鱼种→4~6月加强投饵→6月底起捕销售成鱼→7月10日前投放当年乌鳢夏花→7月中下旬至10月强化培育→11~12月育肥苗种一年底销售鱼种。

三、成鱼养殖技术要点1.鱼种放养放养时间尽量早,不能迟于2月份,早放养可以让鱼种早适应、早摄食。

放养前15天,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池清塘)全池泼洒,隔天用钉耙翻动塘泥清塘效果更佳。

全部放养人工繁育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同时亩套养80尾、规格200克/尾左右尼罗罗非鱼,可大量繁育幼苗作乌鳢的饵料。

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浸洗10分钟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反应情况而定,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2.加强饲养提倡早开食,4~6月要强化投饵。

本次试验主要投喂鲜野杂鱼、虾、动物下脚料等。

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鱼活动等情况而定,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10%。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都在探讨之中。

下面我们介绍的养殖技术,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但又急需深入探讨、改进和提高的。

1.池塘条件。

养鳗池、养甲鱼池或一般的养鱼池,都可以作为乌鳢的养成池,不必另设专池。

以养鳗池,特别是室内养鳗池为最佳。

因为养鳗池设备最好,既能控制水温,又能造成微流水环境,水质良好。

池塘养殖面积大小不限,但多以0.5公顷以下为多,以便于管理。

池堤上围设有竹篱笆或尼龙纱xx,高1.5米,防止乌鳢鱼跳出。

池内通常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水源相对丰富,以使在换水(静水养殖)或微流水的情况下,保持池水为11.5米的深度。

注水口由池堤顶端伸入池内,离池堤内壁30厘米左右,池中需有1/5左右的水面被水浮莲之类的漂浮水生植物所覆盖,以便水温较高时起遮阳作用。

放养前照样要清池消毒,放入的水需有较高的溶氧含量,PH 值为中性左右,养殖水温不宜超过30℃。

2.苗种放养。

苗种的规格以3-6厘米为宜,同一池中放养的鱼苗大小应基本一致。

放养密度,在静水池塘可10尾/平方米,在微流水池塘则应适当提高。

养殖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个体大小差异,因此,仍须多次用不同xx目的拉xx进行过筛分级。

分池分养,同时随着鱼的生长,降低放养密度,最后达到23尾/平方米,在池塘数量有限的地方,则可用相应xx目的尼龙xx将池子xx成若干个分隔部分,放养不同规格的乌鳢(即经分级后进行分养)。

3.管理。

(1)投饵。

乌鳢的饵料有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类。

作为活饵料投喂的有罗非鱼幼鱼、小杂鱼、小虾、蚯蚓等。

活饵料的大小依乌鳢的大小而定。

体长13.2厘米的乌鳢能吞食体长6.6厘米的小鱼,因此投喂的小鱼虾大小要适当,投喂后要以能看到池中小鱼虾为数不少为准,发现小鱼较少时,即应及时补充,以免造成饵料不足,饥饿的乌鳢会相互残食。

乌鳢的养殖技术

乌鳢的养殖技术

乌鳢的养殖技术
乌鳢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适合进行养殖。

以下是乌鳢的养殖技术:
1. 水质要求:乌鳢适应范围较广,但水质应保持清洁,水温保持在18-28摄氏度之间,水质PH值在6.5-8.5之间。

2. 池塘建设:选用较深、较宽的水塘进行养殖,塘底应清理干净,不留杂草和死角。

池塘底部应用厚度为15厘米的泥炭土或砂质土进行填充。

3. 饲料投喂:乌鳢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动物和底栖生物。

根据乌鳢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饲料进行投喂。

一般可用鲜活的小鱼、小虾、水蚯蚓等作为饵料,也可以使用商业饲料。

4.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条件,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5. 病害防治:乌鳢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鱼类疾病,如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要定期检查池塘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 清理废物:定期清理池塘中的废物,保持水体清洁,避免鱼类生病。

7. 增氧处理:乌鳢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可通过增加曝气设备
和水面喷泉等方式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8. 收获和补充:乌鳢通常在2-3年内可达到成熟,可根据需求进行收获。

为了保持稳定的养殖产能,应及时补充新的幼鱼。

乌鳢养殖相对较为简单,但也需要注重饲养环境、管理和保健等方面。

养殖者应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乌鳢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乌鳢养殖技术

乌鳢养殖技术

乌鳢养殖技术乌鳢俗称黑鱼、乌棒、花鱼、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昂贵,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

一、养殖乌鳢优点①乌鳢苗种来源广,早期是从水草丛、河沟中捕捞,目前已发展到工厂化培育等。

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

③当年可以养成商品鱼。

④每667平方米池塘,水深7.5米,可放养鱼种8000~9000尾,年产量可达4~5吨,利润3万~5万元。

⑤疾病少,成活率高,成鱼便于远距离销售。

二、种苗人工繁殖1.选择亲鱼5月中旬,选择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大而粉红色的雌鱼,用控卵器取卵子。

卵粒大小均匀,呈金黄色,光亮饱满。

雄性个体体色紫红色,前脊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透明白色的小圆斑,愈多愈白愈好;腹部稍肥大、松软,生殖孔稍放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

雌雄比例1∶1。

雌雄鱼分别在暂养池静养一天,不投喂饵料,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采取二次注射,第一针采用全剂量的1/3。

隔18~26小时,再将2/3剂量注入雌鱼。

雄鱼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一次性注射,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体腔注射,采用较细的6号针头,与身体成45度角扎针。

进针深度1厘米。

激素的种类和剂量:鲤、鲫脑垂体,每千克雌鱼4~6粒,雄鱼减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千克雌鱼1600~24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

3.产卵可在孵化缸、水泥池、土池中进行。

在水温22~23℃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7~35小时,水温24~2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水温26~28℃时产卵效应时间为18~22小时。

乌鳢产卵需在安静和弱光下进行,不能受到惊吓,否则会中止产卵。

产卵后12~14小时集卵。

4.人工孵化网箱孵化(40目,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微流水方式,每箱投入1万粒受精卵;孵化池孵化(3米×4米×0.8米),静水方式,每池投放4万粒受精卵;孵化率的高低取决于鱼卵的受精率和水质的清新。

乌鳢池塘养殖的病害防治

乌鳢池塘养殖的病害防治

建立病害防治档案
养殖户应建立乌鳢池塘养殖的病害防 治档案,记录养殖管理、病情发生和 治疗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处理。
通过建立病害防治档案,可以追溯病 情源头,防止病害扩散,同时为今后 的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推进,如种养结合、循环水养殖等,提高养殖效 益和生态环保性。
记录与分析
建立养殖档案,记录乌鳢的生长情况、病情和防治措施,对数据 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科学合理用药
药物选择
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避免使用禁药和过期药物。
用药方法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用药时机,避 免药物残留和中毒事件。
药物残留监控
对养殖水体和乌鳢产品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药物残留符合国家 标准和出口要求。
02
乌鳢病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
病害发生的原因
环境因素
01
池塘中的水质恶化、底质污染、水体缺氧等环境问题,可能导
致乌鳢出现病害。
生物因素
02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乌鳢病
害的重要原因。
人为因素
03
养殖管理不善、饲料投喂不当、用药不当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引
发乌鳢病害。
病害发生的规律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导致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观察乌鳢的生长情况和水质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
定期检疫与疫情监测
检疫措施
对引进的乌鳢种苗进行检疫,确保无携带病原体的健康种苗进入 养殖区域。
疫情监测
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疫情扩散。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定 期更换水体,合理使用生 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水 质恶化。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

2006年,江西省余干县在瑞洪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选择地势低洼的池塘,养殖水源为湖泊、水库、河道和地下水等,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为便于管理,池塘面积以1亩~3亩为宜,池深为2.0m~2.5m,蓄水深度为1.5m~2.0m,池埂坚固,池底底质最好为硬底泥质,淤泥不超过15cm。

池塘保水性能强,每口池塘有可控的进水口和排水口。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清淤消毒鱼种放养前,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改造鱼塘,以适应乌鳢高效养殖的要求。

经过养殖的池塘,鱼取捕后排干池水,冰冻、曝晒后清除过多的淤泥,堵塞漏洞,加宽加高池塘并夯实;第一年养殖过乌鳢的池塘,为防止乌鳢埋于底泥,可用铁耙等工具将底泥扒1~2遍,将乌鳢捕净。

池塘内一旦留有乌鳢,将对下一年度养殖鱼种造成极大威胁。

清出的淤泥要运送到远离原池塘和周边池塘的地方。

池塘清淤后,用生石灰100kg/亩~150kg/亩或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20kg/亩~25kg/亩进行消毒,3天~7天后注入新水。

2.移植水生植物乌鳢池塘健康养殖中,为防止水质恶化,有效途径是在池塘内移植面积约占池塘总水面1/5~2/5的漂浮植物,如水葫芦(凤眼莲)、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再移植一些绿萍,净化水质的效果更佳。

上述水生植物具有强力吸污、净化水质的功能(据资料介绍,1.8kg水葫芦15天中几乎将0.2立方米达到极度富营养化的标准水体中氮、磷元素吸收贻尽,水葫芦自身增重0.4kg),又可防暑降温,能够减少换水次数,延长换水时间,减少乌鳢逆水跳撞、聚集互碰而受伤,进而引发疾病。

3.设置防逃设施乌鳢有随水流逆行而上的习性,成鱼能够跳离水面1.5m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 晴天 1 5℃以 下 , 日投 饵 量 是 鱼 体 重 的
1 】 ~0o %;5 2 C日投 饵 量为 鱼 体重 的 2 2 ~ 5o投 %;0 3 C
饵 量 为鱼体 重 的 3 %。 阴天或 雨天 应减 少投 饵且 提
早 投饵 , 般 为每 天 2次 , :0 l :0 投 饵量 为 晴 一 80 ,20 ,
3% , 2次 占 5 %, 3次 占 2%,t 饲率 为鱼 0 第 0 第 0 E投 体重 的 6 %。9 l 份每 天投喂 2次 , 一 0月 日投 饲率减
少到 5 %。

1 池塘 选 择
单养 乌鳢 时池 塘面 积不宜 过大 ,苗种 池 以 6 ~ 0 101 , 0 1 成鱼 池 以 12 0 24 0I 为 宜 , 多备小 池 1 " 2 0 ~ 0 I T 2 应 以便 分档 饲养 。池底 要 求平 坦淤 泥 少 , 泥 厚度 不 淤 超过 1 m。水深 1 ~ . m, 质清 新无污 染 , 0c . 2 水 0 5 符合 渔业用 水标 准 。新挖 池塘 要求 塘 埂不 漏水 , 乌鳢善 跳跃 , 应加 固加 高塘埂 , 四周应 设置 高为 1 . m左 有 5 的木板 , 以及竹篱 笆 、 尼龙 网等 防逃设 施 。进水 口应
v 和免疫促长剂 , : 以利于提高鱼 的抗病能力 , 促进 乌鳢健 康生长 。
乌鳢 可 以吃食配 合饲 料 , 尤其 是 膨化 饲料 更适 用 喂 养乌鳢 。饲料 中必须 适 当地添加 一些有 益生 长 的营 养素 , 如半胱 氨酸 、 氨 酸等 , 亮 配成 乌鳢 专 用膨 化饲
42 定 时增 氧 。 防水体 缺氧 . 预
与乌鳢 鱼种相 当 , 以防被 乌鳢吞 食 。苗种 放养 前均 用3 %的食盐 水浸洗 消毒 i i。 0mn
乌鳢 也 可 与 其 他 鱼 类 混 养 , 鳙 、 、 、 、 如 鲢 草 鲫
增 氧 机开 机 时 间应 视 天气 情况 而 定 , 般 晴天 一 在 l :0_5 0 机 2h 以利 于排 除水体 内的有 30 _ 1 :0开 ,
1 水 1 , 水 量为池 水 的 1 ~ /;-9月每 5d换 次 换 / 1 7_ 4 5
周 换水 1 , 水量 为池 水的 i ~ /。阴天 、 天 、 次 换 / i 3 4 雨
台风时 更要加 注新水 。当温度 达 到 3 0℃, 水体 出现
大 量 微囊 藻 等 绿 色水 华 时 , 注新 水 外 , 要 用 水 除 还 环境 改 良剂进行 水质 调节 。
点 , 肉质 味道鲜 美 , 其 营养 丰 富 , 受 广大 养殖 户 和 深 消费者 的青 睐 , 着极 强 的生产 和市 场开 发潜力 。 有
多次。4 月份每天投喂 2 ,t —6 次 F投饵率为鱼体重 的4 5 %~ %。7 月份每天投喂 3 ,每天 80 、 —8 次 : 0 1 :0 1 :0分 3次投 喂 ,第 1 占全 天用 料量 的 1O 、4 O 次
天的 1 。 / 2
4 日常 管 理
41 定 期调水 。 . 增加 溶氧
伸进 池塘 中 , 出池塘水 位 5 m。 高 0c
2 苗 种 放 养
放养 的鱼 种进 行严 格选 择 , 品鱼要 求 鳞 片紧 成 凑 无脱 鳞 , 有 反 向鳞 , 没 皮肤 不 损 伤 , 色通 体 亮 肤
磕 木 与 劈
《 水产养殖)0 0年第 3 ) 1 2 期
池塘养殖乌鳢技术
巍 良芳
( 新沂 市 双 塘镇 农技 中心 , 州 徐 新沂

2 10 ) 2 4 0
乌 鳢 由于其 生长 速度 快 , 能适 应 小水 体及 缺 氧 环境 , 有 适应 性 强 、 病 少 、 管 理 、 运 输 等优 具 发 易 耐
鱼种大 小的 1 / 2以下 ,放养 量约 占池塘放 养 总量 的 3 1%。混 养时 , 般 放养较 小规 格 的乌鳢 鱼种 , %~ 5 一
在 养殖 过 程 中 , 如发 现 鱼 体 “ 胖 ” 虚 现象 , 即身 体粗 短 , 头小 , 、 粗胖 , 调整 饲料 配方 , 少粗 胸 腹 要 减 蛋 白 、 水 化合 物 含 量 , 加 动 物 蛋 白和 纤 维 素 的 碳 增 比例 , 蛋 白比例调 到 3 %左 右 。 同时在水 体 施用 粗 5
黑 , 纹 清晰 , 泼 健 康 。单 尾 体 重 应达 25k 斑 活 . g以 上, 放养 密度 60 0 75 0尾,m2另 搭 配花 鲢 4 0 0 ~ 0 / , ] a 5
尾/m 、 h :白鲢 7 0 0 5 l2 0尾/ m , 、 h :花 自鲢 的规格 1次 。4 _ 1 _1 可 6月
料, 具体 配方 是每 吨膨 化饲 料 添加 半胱 氨酸 2 0g 5 ,
亮 氨酸 5 0g缬 氨酸 7 0g 0 , 5 o
5 病 害 防治
养殖 过程 中应遵 循 “ 以防为 主 、 防治结 合 ” 的思
想理 念 。4 5 6 1 每月 用生石 灰全 池泼洒 1 , 、 、 、0月 次 7 9 每 2 生石 灰全池 泼洒 1 ,用量为 1 — 月 0d用 次 5 k/6 I 既调 节水质 , 防治鱼病 。 g 712 6 T, 又
害气体 , 促进 乌鳢 排泄 物 的分解 。 阴雨天在 3 0 — :0 6O :0开机 3h 以增 加水 体溶解 氧 , 防乌鳢 浮头 。 , 预
43 适 当调整饲 料配 方 , . 促进 鱼体 稳健生 长
鲤、 罗非鱼 等鲤 科鱼 类 。混 养时 , 放养 其他 鱼类 , 先

个 月 以后 再放 养 乌鳢 鱼种 , 养规 格为 其他 鱼类 放
如 先放养 家鱼 , 12个 月待家 鱼长 到 66c 迟 ~ . m以上
时, 再放养 26 33c 的乌 鳢 。 . . m ~
3 饲 料 投 喂
乌鳢 是 肉食 性 水 生 动 物 , 以野 杂 鱼 为食 , 以 辅
少量 的豆 饼 、 皮等 自配 的混合 料 。但 经过 驯化 的 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