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流程

合集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鲁豫系玉米、中秆系玉米、单交系玉米等。

2.合理密植玉米的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密度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高容易发生逆境。

一般适宜密植6~8万株/亩,株距为60~70cm,穴距为40~50cm。

当然密度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3.良种选用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挑选,筛去熟籽和坏种,保留健壮、充实、色泽好的种子。

干燥程度要适当,以免影响发芽率。

种子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株间距、株高、抗病性等需要综合考虑搭配。

4.深松玉米的根系一般较为发达,因此深松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深松可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强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一般在春季耕作时深松,并需注意保水。

5.合理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玉米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钾肥,一般可用尿素与磷钾复混肥全量施入根区中。

在玉米成长阶段也需适量追施氮肥与磷钾肥。

当然,具体的配比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6.适时浇水玉米生长期需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要注意适时浇水。

播种后约20天可1次灌浆,至丝长期每5~6天施一次浅灌,留心保持土壤湿度。

7.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生长过程中,每7~10天左右喷一次病虫害防治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8.及时自然成熟玉米的自然成熟十分重要,需要认真观察及时进行收获。

自然成熟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丰富,而自然成熟前损失的养分和玉米籽粒质量都会有所降低。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简单介绍。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安排管理,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现代新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现代新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现代新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1)±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 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

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埔j”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

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冃前新疆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

中晚熟类型:郑单958、先玉335、SC-704.新玉11号、新玉21号;中熟类型:伊单8号、石单3号等;早熟类型:新玉9号、新玉15号、新玉28号、京早8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 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

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

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耍求。

(3)种了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了,或根据需耍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卜-三个方而:(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埔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I-分关键)。

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C, 10〜12°C为幼芽缓慢牛长的温度。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2)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2)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2)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技术,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密植的优质品种,采用大垄宽窄行、间作等种植方式来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边际效应,从而提高玉米质量并增加产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1 整地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

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

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

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再者灭茬要精细。

2 种子及其处理2.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土壤肥力等特点,选择适合当地耐密植的品种。

2.2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3种子处理。

(1)药剂闷种为防治地下害虫或苗期害虫,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兑水40kg闷400kg种子;(2)种子包衣或拌种:①种子包衣在地下害虫重,而玉米丝黑穗病轻的地块,干籽下地,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种时,按药种比1:75-80进行种子包衣。

②拌种在地下害虫重,而玉米丝黑穗病也重的地块,采用2%的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播种时每亩再用辛硫磷颗粒剂2-3kg 随种肥下地。

③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28~30℃的水中浸泡8-12h,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

每隔2h将种子翻动一次,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或用0.1%的硫酸锌溶液浸种催芽。

3 播种3.1种植方式采用2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

即种两垄玉米、空一垄,垄上双行,保苗株数、肥料用量加倍,留一条垄当通风透光道。

即垄垄是边行,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最大限度的提高光合作用率。

一个喷雾作业幅空两垄,以便后期机械作业管理。

3.2播期土壤含水量20-24%的地块,耕层10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10℃时,即可开犁播种,若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

甜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甜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甜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甜玉米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蔬菜,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如何进行甜玉米的育苗、移栽和高产栽培技术是农民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甜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的知识。

一、甜玉米育苗技术1.选择好的种子甜玉米的种子选用是育苗工作的重要一环。

优质的甜玉米种子应该具有播种后发芽力强,抗逆性强,穗粒饱满,口感好等特点。

在选择甜玉米种子时,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种子,并在购买种子时注意查看种子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品种名称。

2.育苗土壤的配置甜玉米的育苗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性好。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泥炭土、腐熟的有机肥和沙土的混合物作为育苗土壤,并在这种育苗土壤中放置种子,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

3.育苗箱的选择育苗箱的选择也关乎甜玉米苗的培育情况。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木制育苗箱或者塑料育苗箱,确保育苗箱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积水。

4.播种和管理将经过准备的育苗土壤铺在育苗箱中,并适当浇水,然后将甜玉米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土壤上,轻轻压实,再覆盖一层薄土。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适量浇水和通风,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通常情况下,甜玉米的种子在培育7-10天后就可以发芽了。

1.移栽时间甜玉米的移栽时间一般选在幼苗具有4~5片真叶时进行,这个时候的幼苗长势稳健,具备了适合移栽的生长条件,并且可以减少移栽造成的根系伤害。

2.移栽点的选择在移栽甜玉米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移栽点。

通常情况下,选择田间地块平整、排水性好的地方进行移栽。

并且在移栽前要进行充分的土壤准备工作,经过松土、施肥、整平等环节。

3.移栽方式在移栽甜玉米的过程中,移栽时的方式也很重要。

一般我们可以选用人工移栽或者机械移栽的方式进行,确保甜玉米苗在移栽的过程中根系不受损伤,可以顺利生长。

4.移栽后的管理在移栽后的管理上,要适量浇水,并且要及时除草、施肥、通风等,确保甜玉米苗能够顺利地生长。

三、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合理密植甜玉米的高产栽培中,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品种,并且在播种时进行合理的密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在工业、医药等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如淀粉、酒精、
医药等
玉米栽培的意义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 促进农业发展:推广玉米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病虫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玉米病虫害, 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玉米品种优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 玉米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无土栽培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无土栽培技术简介: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营养液或其他介质来栽培作物 优点:提高产量、品质,减少病虫害,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应用前景:在玉米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汇报人:PPT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技术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重要地位
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 对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 物之一,产量高,适应性强
玉米是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料, 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确 定收获时间
机械收获:采用机械设备进行 收获,提高效率
晾晒与干燥:晾晒玉米,降低 水分含量,保证贮藏质量
贮藏条件:选择干燥、通风、 阴凉的贮藏环境,避免霉变和 虫蛀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 适时适量施肥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 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 度
追肥方法:采用撒施、沟施、穴施等方 法进行追肥

郑黄糯2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郑黄糯2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郑黄糯2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郑黄糯2号玉米是一种优质的早熟玉米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
生院改良选育而来,抗病寄主性及适应性极强,产量高。

栽培技术:
一、准备工作:种子深耕、松土,先播种在秧田上,每亩投播种子数
一般可控制在30-40公斤,播种有2种方式:直播和穴播,直播播种约
25公分深,穴播播种深度30公分,播种后应及时覆土。

二、灌溉:玉米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农历4月底应开始灌溉,到5月中旬为最繁忙的灌溉时期。

三、肥料施用:玉米发芽后,应及时施用氯化钾和杀菌剂,穴播时可
在每个穴用高铁营养肥或复合肥等施入。

四、施药:开花前应及时进行防秆虫药施用,包括抗螟药和杀长枝草药。

五、除草:防止杂草发育,除掉占地,阻碍玉米正常生长。

六、收获:收获时应及时进行,不宜过晚,其头穗的颜色由青变褐、
芒粒柔软以及籽粒的变黄,即可进行收获。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食用价值。

为了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帮助农民们更好地种植玉米,提高产量。

一、合理选种在进行玉米种植之前,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玉米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生长周期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比如在高寒地区,可以选择抗寒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

选种合适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

二、合理施肥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

在播种前,可以施入底肥,提供玉米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可以进行追肥,补充玉米生长中所需的养分。

还需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的情况发生,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需求。

三、合理密植在玉米种植中,要合理设置行距和株距,进行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玉米品种的生长习性,设定适当的行距和株距,实现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光照资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的累积量,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五、合理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比如在玉米拔节期,可以适时进行除草,避免杂草的侵害;在玉米抽雄期和抽雌期,可以进行适时的喷药防治害虫病害。

还要注意玉米植株的通风透光,及时疏通排水沟,保持田间通风畅通。

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产量。

六、科学调控生长针对不同生长期的玉米,可以进行科学的生长调控。

比如在玉米拔节期,可以适时进行节果喷药,调整玉米植株的生长形态和生长势;在玉米抽雌期,可以进行适时的抽雄抽雌,促进玉米的坐果结果。

科学调控玉米生长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涉及到种植品种的选择、施肥、密植、浇水、田间管理以及生长调控等多个方面,需要农民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苗、 出 苗 时 间 间 隔 较 大 等 问题 , 应 该 采取 措 施 维 持 较 墒 情 , 这是 该项 技 术 的 重 要 一 环 。维 持 适 当播 种 深 度 ,做 到 覆 土 均 匀 。同时 , 播 种时 种 子 与肥 料 应 该 隔 离 , 否 则极 容 易造 成烧 种 。
2. 1 整 地 与 种 子 处 理
高压 汞灯诱 杀和赤眼 蜂捕 杀 ; 对于 入斑病和小 斑病 , 可 以施 用 甲基硫菌 灵 、 多菌 灵 、 代森铵 等 ; 对于 黑德病 , 应 该 做 好 拌 种 工作 , 从 源头上断绝 该病 的发生 ; 在 大【 喇叭 [ ] 期 进 行 纹 枯 病 的防治最为有效 , 以郎 文康 、 井 冈霉 素 等 喷 雾 ; 以 敌 百 虫 和 辛 硫 磷 等拌 菜 叶诱 杀 地 老虎 。 2 . 4 . 4追肥 当玉米达到 7 ~9叶 时 , 应 该追加氮肥 , 约 为 总 量 的7 0 %。 基肥 是最 重 要 的 ,但 是 也应 该注 意 做 好 攻 秆 肥 的 早 施、 攻 穗 肥 的重 施 和 攻 粒 肥 的 补施 工作 。 2 . 4 5 化 控 处理 当 玉 米 达 到 7  ̄ 1 1 叶时 , 为 控 制 株 高 、 降 低 穗位和调整株型 , 应 该喷 施抗 伏 灵 。药 物 的 喷 施 应 该 选 择 在 晴天无风的条件下 , 尽 量选 择 往早 晨 和 傍晚 进 行 。 2 . 4 6放 秋 垄与 站 秆 扒 皮 晾 晒 8月初 前 后 ,进 行 1 ~ 2、 久的 放 秋 垄 。在 玉米 蜡 熟 末期 , 进行站秆扒皮晾晒 , 即 扒 开玉 米 果 穗 的苞叶进行晾晒 。
玉米密植 高产栽培技术
胡 志敏
( 大庆 市大 同区农 业技 术推广 中心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专业 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流程 ..

专业 玉米超高产密植栽培技术是建立在黑龙江省现有环境因素、农机条件、育种进程、化控水平等生产能力对玉米整个生育期上的各关键环节的配套技术,因此各环节的实施到位关系到技术的成败。要彻底摒弃“种在地里,收在老天”的传统广种薄收的农作方式。做到应时因地、因各自生产条件完成各阶段目标管理。

一、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成熟期的优质紧凑型、强杆、抗病、耐密、丰产品种。宝清选 丰禾7号,该品种2010年在宝清2积温区传统栽培单垄单行株距025精播,公顷保苗60000~70000株以上末见倒伏,2010年公顷产量13000kg以上。 2、种子精选晾晒: 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经过晾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小粒、秕粒、残粒、杂质等。 3、拌种包衣:(1)如己包衣好的种子则将云大120兑水均匀喷洒到种子,抖匀阴干。(2)未经包衣的种子可自行包衣,种衣剂+云大120或云大120十咪鲜胺或云大120+咪鲜胺+呋南丹。10ml云大120可拌种40斤。 注:云大120拌种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芽率和芽势。有数据表明可以使陈年种子芽率从30%,提高到85%

二、选地选茬、整地、施肥 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较广,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 专业 是肥沃的玉米茬。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2、整地 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3、施肥 (1)配肥 近年来我省有机肥回田投放少,大部分根本没有投放。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大幅降低,病害上升,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利用率降低。随着大型农机具的普及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取结杆还田以培肥地力。 采用地方常规玉米平均产量和平均投肥量为依据(一定程度的代表当地土壤地,能测土配方最佳),原则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长效(缓释)与速效配合(这里仅指氮素肥),作物偏好与不同生育期需求结合(也可采用产出回补法)。按目标增产率比计划增投肥率。 如宝清土壤有机质较高土壤地力较好,一般常规种植玉米一般公顷产量8000kg~9000kg。施肥400kg~500kg。采用超密植模式,目标产量为15000kg,计划增产67%,投肥量:67%X500kg=335kg即500kg+335kg。 ..

专业 配方参考 第一,加锌高磷(嘉喜牌200kg)+微生物有机复合钾75kg+长效尿素(华锦牌)200kg+锌氮肥100kg+尿素200kg。 第二,加锌高磷(嘉喜牌200kg)+高浓度硫酸钾(氧化钾75kg)+长效尿素(华锦牌)200kg+锌氮肥100kg+尿素160kg 。 第三,玉米专用复合350kg+高浓度硫酸钾50kg+长效尿素(华锦牌)120kg+锌氮肥100kg+尿素160kg 。 (2)施肥 以上配方化肥混拌均匀,化肥总量的1/3用做种肥,1/3做底肥,1/3做追肥。玉米对锌肥很敏感,土壤缺锌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长效肥益深施(磷、钾、长效尿素),速效肥益浅施做种肥(锌氮肥、生物有机复钾、混一点磷肥),尿素追肥为主。做到种、肥分离,分层、分次、深施。根据作业条件、作业习惯、土壤状况,气侯条件、苗情灵活掌握。 三、播种 密植是增产的最活跃、最积极、人为可控的因素,因此设计增产目标,选择公顷保苗要依当地生产条件(种、肥、机械、地力、排、灌等诸因素)合理设定。条件好步子可以大一点,也可循序渐近稳步推进。 1、种植方式 选用2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即种两垄玉米、空一垄,垄上种双行,将三条垄的保苗株数、肥料都放在两垄玉米上,留一条垄当通风透光道。精量点播。即垄垄是边垄,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最大限度的提高光合效率。一个喷雾作业幅空两垄(很重要,以便后期机械作业管理),如:喷幅为12条垄的中间空两垄留为机车喷雾作业道。往返作业为25条垄即种16:空9,埯距0.20~0.22~0.25m即可垧保苗98770 ~89789 ~79000株之间。如计划目标产量15000kg。每穗干.. 专业 粮0.2kg(4两)公顷保苗75000株,则株距应0.25m保单穴79000穴。各地可根据自身机械条件和地块自行设计。注:选种时其商品玉米每穗子粒重大于0.2kg(4两)。 2、适时播种 土壤含水量20~24%的地块,耕层5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即可播种,若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玉米播种深度为5~6厘米,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以确保全苗为目地。 3、播法 播法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及人工播种两种方式,机械播种可以保证种子播在湿土里,保墒效果好。机播可以做到均匀播种,播深一致,覆土均匀;在施肥上,机械播种能准确地将肥料施在种床下部,以实现化肥的侧深施,可避免烧种烧苗。 人工埯种玉米可采用一埯双株或一埯三株计算埯距以达到保苗数,应做到三湿(土湿、粪湿、种子湿)、五随(随刨埯、随点籽、随施肥、随覆土、随镇压),六一致(埯大小、埯深浅、埯距、点种、施肥、覆土)。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原垄种。 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必须坐水补墒埯种。特别春旱严重,底墒不足的年份,必须坐水种,在土壤含水量高于20%时,可直接播种。 4、封闭除草(略) 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 该时期重点是保全苗,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这个阶段是生长分化根、茎、叶的时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达到出苗整齐,均匀,无空行,无断条。幼苗叶色深绿,根系发达,.. 专业 植株墩实,生长整齐一致。有数据表玉米根系深约1.4~1.5米,横向侧展约2米,地下部分生长量是地上部分生长量的1.5倍以上。 ⑴ 查田、补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 ⑵ 喷施“离乳”促根肥:a、玉米出土后7天左右是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此时玉米正是由种子供养转向土壤供养的转折时期(离乳期)。玉米种子中所贮藏的磷已近于用尽,而根系还很弱小,它既与土壤接触面很小,又表现为吸收能力差。在此时根外追肥(喷施叶肥)效果最好。也就是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一些养分的需要绝对数量不大,但很迫切,如不能满足,生长发育就要受到很大影响,以后采取措施也很难补救。特别是该时期正是我省气温回升低且慢的阶段,玉米根系发育缓慢,对水肥吸收能力低,易产生僵苗。B、由于轮作上茬作物农药残留有可能产生药害。特别是前茬为大豆茬的豆磺隆、氟磺胺草醚(虎威)、异恶草松(广灭灵)、豆镰(精广虎)均能产生药害。 措施:云大120+大丰年+庄奴 (3)、加强防治斑须蝽象、地老虎等虫害:我省近年斑须蝽象(俗称臭大姐)时有发生、该虫害为剌吸式口器,以吸食玉米幼苗(3~5叶期)汁液并传播病毒病,后期症状为玉米烂心(拨开叶片,芯叶白色下部呈梳丝状,并能看到小圆型孔洞)徒瘪,因此凡是剌吸口器虫害发生时除了防除虫害外同时还应防治病毒病。防治:斩立决+菌毒克病灵。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时应在傍晚活动高峰时喷施,隔三、五天再喷一次。防治:斩立决喷雾。如播种前已知该地块常年发生地下害虫应在施底肥时拌毒肥处理。 (4)、蹲苗 蹲苗是根据苗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促进根系发育为主要目的,使根系下扎深,分布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其措施主要有中耕松土,控制水分。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保水力强,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 专业 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如遇连雨低温环境应即时铲、趟、深松,散表墒促地温促根系发育。 (5)、中耕除草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第一次玉米中耕深度10~12cm,要避免压苗、埋苗。第二、三次中耕,中耕深度可达16~18cm。 苗后化学除草制剂很多,大多是两元或两元以上的复配剂即多元复配剂。大多产品安全性好除草谱宽,对下作残留低或无残留。产生药效不好药害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超量使用,不知配方中各成份比例随意增加药量。二是随意增加低价位农药以降低农药成本如24D每公顷用量不得超过1500g,过量则产生“牛尾鞭”或侧倒伏。发生药害应即时喷施云大120解害。三、喷雾质量、目前我省喷雾机械均采用 缝高压喷雾。喷雾过低没有药液没有雾化开冲淋到苗尖就进入土中,特别是小喇叭形成时药液灌入苗芯里产生严重药害,除草效果还不好。正确的方法是采用0.3mm的喷头每公顷用水在450~550斤,睛天避开正午和早露,风天午后三、四点刹风后喷雾,喷头高度为苗顶40cm以上。可加入助剂加速药雾沉降和展着。 推荐使用:新玉奴 2、穗期管理(拔节~抽雄) 穗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由根系转向茎叶,雄穗、雌穗已先后开始分化,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个阶段根、茎、叶的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夺养分、水分的矛盾突出,正是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 (一) 、促根,病虫害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