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近几年来,涡阳县通过推广玉米振兴计划和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加大玉米种植财政扶持力度,玉米面积逐年扩大,玉米产量稳步提高,平均单产在600k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整地技术夏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摘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耕地深度以13~17cm为宜,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期遇雨土壤滞水多,遇连阴雨不能及时沥除,容易发生滞害,发生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
二、品种选择高产栽培应尽量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如郑单958、浚单18、苏玉20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比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种子处理播种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料,种子质量达到国际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率≥98%,含水量≤13%,有条件时,播前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
播前应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四、播种技术播种时间应在6月10日以后开始播种,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cm为宜。
播种时可适当使用种肥,用多功能旋播施肥一体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cm,每亩可施颗粒状复合肥(15-15-15)或复混肥30~35kg,也可施用玉米缓释肥每亩50kg,减少后期玉米人工管理消耗。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阿特拉律+50%乙草胺(75+75ml)兑水50kg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一层药膜,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一个月以上。
五、苗期田间管理(间苗与定苗)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3叶1心时进行,间苗时留壮苗去除弱苗、杂苗、病苗、虫苗。
定苗时间应掌握在5叶1心时进行,并根据不同品种掌握留苗密度,一般留苗5.25~8.25万株/hm2,株距25~35cm。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一、引言夏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季节,也是农民朋友们最为忙碌的时候。
对于淮北地区的农民来说,夏季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深入研究夏季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淮北地区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淮北地区夏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以期为农民朋友们在夏季玉米种植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土壤条件和肥料施用淮北地区土壤大体上呈现为酸性偏重,因此在夏季玉米的栽培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首先要做的是对土壤进行石灰施用,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玉米的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基础肥料,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需要,适时追施氮肥、磷肥等,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三、良种选育和合理密植在夏季玉米的高产栽培中,良种选育是至关重要的。
农民朋友们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淮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农民朋友们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优先选择抗旱、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保证玉米的产量。
合理的密植也是夏季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素。
在淮北地区夏季玉米栽培中,应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科学控制玉米的密植程度,避免密植过度或者密植不足。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根据玉米品种、地块情况等因素,控制玉米的密植在每亩6000-7000株左右,确保玉米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四、科学田间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是夏季玉米高产栽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淮北地区夏季玉米栽培中,要科学合理进行田间管理,包括及时开沟排水、松土增氧、及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开沟排水是很关键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湿度,减少玉米的根系腐烂,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
松土增氧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由于我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使当前玉米产量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全县夏玉米生产水平,本人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种植技术。
一、选择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植竖叶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洛单248、蠡玉35、中科11、东单14等。
二、抢时早播播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播比晚播高产,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根据我县气候特点以6月15日为界,每晚播一天减产1%,超过6月20日每晚播一天减产2%。
因此麦收后要抢时早播,做到收一块播一块,保证6月15日前播种结束。
三、宽窄行种植宽窄行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能使田间通风透光好,有利于玉米个体生长发育健壮,提高抗逆性和抗倒性,并能有效提高玉米抗病性,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一般比等行种植增产5~10%,不增加一分钱的投资,改变一下种植方式每亩就可增收25~50kg玉米,并且产量越高增产效果越好。
具体宽窄行种植方法应依据小麦播种的行距来确定玉米行距,如果小麦行距16.7cm,就采用宽行83cm,窄行50cm的种植方式;如果小麦行距20cm,就采用宽行80cm,窄行60cm的种植方式;如果小麦行距是23cm,就采用宽行93cm,窄行47cm的种植方式。
要根据小麦行距具体把握。
四、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不合理是影响我县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群众不能按适宜的种植密度种植,该稀植的种的过稠,该密植的种的过稀,并且稀稠不匀,缺苗断垄严重,品种的特性得不到发挥,导致玉米产量不高。
在生产上一定要根据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来种植,要看准包装袋上的适宜密度介绍,然后根据自己地力和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
一般要按介绍密度范围偏小的数量种植,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因为密度越大对技术要求越严格。
根据生产实践,郑单958、浚单22、中科11、东单14等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宜。
五、提高播种质量精心播种提高质量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一环。
夏玉米、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

夏玉米、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导读】玉米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促进玉米丰产农民增收,下面就来说说夏玉米、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玉米品种推荐,希望能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玉米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促进玉米丰产农民增收,下面就来说说夏玉米、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玉米品种推荐,希望能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一、夏玉米(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以郑单958、中科11、秦龙14、先玉335为主栽品种。
搭配种植陕单609、秦农998、中科4号。
示范陕科10号、金科2号。
(二)目标产量高产田600公斤/亩以上,中产田500-600公斤/亩,低产田500公斤/亩以下。
(三)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1、精选种子:播前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粒,种子纯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85%,选用包衣种子确保种子质量。
2、足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播种,或播后立即浇水严禁缺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3、播种时间:早播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播种越早产量越高,麦收后立即进行,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最好在6月10日前完成,最晚不迟于6月15日。
4、播种方式:硬茬直播,可用等行距60厘米或宽窄行40+6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播量为3-3.5公斤/亩。
(四)田间管理1、及时补苗、间苗、定苗出苗后如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采用带土移栽或催芽补种,间苗在3-4叶期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留下健壮植株,若有缺株两侧可留双苗,保证苗全、苗匀。
紧凑型品种亩留株4000-4500株,半紧凑型品种亩留株3500-4000株。
2、适时灌溉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结合生育时期气候条件适时适量灌好出苗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4次关键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不宜大水漫灌。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临介期,应及时灌水确保水分供应。
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一、新品种介绍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是一种夏播高产型玉米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选育而成。
该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夏播生产。
MC4520的推广种植,对于提高我国夏播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夏播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夏播玉米是指在春季播种后,夏季成熟收获的玉米作物。
夏播玉米与春播玉米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对温度要求较高等特点。
为了取得高产,夏播玉米的栽培技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宜的地块: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因此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2. 适时播种:夏季播种的玉米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通常在春季播种后第一次雨后进行。
3. 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MC4520的生长特点,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每株玉米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夏播玉米高产的关键。
在播种前充分施足底肥,配合追肥,保证玉米的养分需求。
5. 病虫害防治: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易于大面积爆发。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6. 管理栽培:在生长期间,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夏播玉米的一般栽培技术,而MC4520作为新品种,可能有着与传统品种不同的种植特点和管理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1. 选优地块:MC4520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MC4520的适宜播种期为春季播种后第一次降雨后,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合理密植:MC452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8-10万株,行距70-75厘米,株距20-25厘米,以保证每株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即“一增四改”。
这套技术包括一增加密度,四改土壤、施肥、高效利用资源和科学管理。
一增加密度是指在夏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增加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密度可以增加单株产量,提高总产量。
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适当增加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四改土壤、施肥、高效利用资源和科学管理是指在夏玉米栽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合理施肥,高效利用资源,并科学管理田间作业。
改土壤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
夏玉米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改善土壤质量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耕作措施,如深翻地面,控制病虫害,减少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等,以改善土壤质量。
改施肥是指根据夏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肥料。
夏玉米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高的作物,因此施肥要科学合理。
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夏玉米的生长期需求,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种类和比例,以满足夏玉米的生长需要。
高效利用资源是指合理利用土地、水、光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夏玉米来说,合理配置种植面积,科学安排灌溉和排水,合理遮荫措施等,可以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管理是指在夏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进行灌溉和除草,加强田间排水等。
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夏玉米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夏播玉米主要是播种时又正值外界气温高、气候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快等不利于玉米出苗的情况,因此,夏播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农民朋友就必须在夏播玉米的每一个环节都做足功夫,认真利用科学合理的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来进行播种和田间管理,这样才可以获得高产量。
一、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夏播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必须注意选择抗病能力强、抗倒伏强、具有适广性强等特点的良种。
同时在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药浸或拌药,形成种子包衣,这样可以达到防治虫害、病害等特点,为未来玉米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土地的平整及底肥的充足。
种植夏玉米时要将土地整平,把土块弄细碎,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及疏松。
夏播玉米的关键是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用有机肥3500千克左右,同时把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锌3千克、硫酸钾15千克混合后施入土壤中,并在播种时与种子隔沟每亩施入10千克氮肥。
三、科学合理密植加后期追肥处理。
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前提,夏播玉米要比春播密度稍大一点,一般控制在比春播玉米每亩高三分之一的密度,一亩留苗保证在6500苗左右为宜。
玉米生育期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氮肥30-40千克,整个追肥分三次进行,分别在玉米五叶期、生长高度达到成人腰部时以及抽丝期,这样可以保证各个时期玉米营养供给的充足,保证高产。
四、病虫害防治。
夏播玉米要播深,科学防治病虫害。
由于夏天的高温天气,土壤中水分蒸发比较快,土壤表层容易缺水,因此播种育苗时应该播的比春玉米深,一般深度保持在6厘米以上为宜。
后期及时加强玉米螟、粘虫、穗蚜等的防治,减少病虫害造成减产的损失。
五、节水灌溉技术。
为确保足墒水分充足,每亩适宜水量20~25立方米。
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不能出苗;14%以上开始出苗;17%~19%出苗最快,出苗率最高;超过19%容易导致缺氧烂苗,缺苗断垄。
玉米苗期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
苗期浇水次数可掌握在1~2次,忌大水浸灌,土壤相对含水量60%左右比较适宜,灌水量每亩60立方米左右,遇涝排水。
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1 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选用优质高纯度杂交种是高产的关键。
在品种选用上,应选用适应当地种植并且具有抗性强、耐密植、抗倒伏的大穗超高产品种。
2 抢时早播、足墒下种夏玉米只有争取利用有效积温,才能为高产创造条件。
因此,夏玉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增产潜力越大。
间套种应于收获前10~15d套作,间作区应抢茬免耕直播,播种应做到足墒下种,深浅一致,一播全苗。
出苗后松土灭茬保墒,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 合理密植,及时定苗丰产高产品种日前有两点共识,一种以增加密度取胜,种植紧凑竖叶型品种,密度60000—90000株/hm2不空棵,对品种要求结实性好、抗倒伏。
另一种为稀植大穗型品种,即45000—60000株/hm2,对品种要求为早熟抗逆丰产且结实性好的品种,株型为塔型。
留苗密度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定苗一定要根据品种特点,宜密则密、宜稀则稀,稀植品种在留苗时不能心慈手软,以免造成密度大而致空棵率增加和果穗变小或管理赶不上而减产。
竖叶而耐密品种结实性好,无空棵则必须适当增加密度才能超高产。
实践表明,玉米s叶期为最佳定苗期。
播种要匀,间苗要适时。
4 优化配方,合理施肥,分次追肥施肥要根据土质、茬口进行合理施肥。
对于土质以两合土和沙土为主,土壤团粒结构沙性强,漏水漏肥,作物生育中后期易脱肥早衰的土地,在施肥中应合理增加施肥次数和数量,原则上应重视“三促”施肥策略。
定苗后,开沟深施一些农家肥和复合肥375~525kg/hm2,促壮苗早发,进入喇叭口期应重施追肥。
一般施碳氨45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硫化钾或氯化钾150kg/hm2。
抽雄前重施穗肥,施尿素375~525kg/hm2或碳氨750kg/hm2,可明显促进幼雌穗的分化,争取穗大粒多,减少秃尖程度,增加结实。
缺锌地块应补施锌肥。
粘土地采用“前控、中促、后稳”施肥策略,旱地采用看天施肥和重磷钾的施肥策略。
5 化学调控叶面喷肥化学调节是作物高效低耗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章我省玉米生产现状一、我省夏玉米生产情况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第二位。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恢复增长,单产水平也随之逐年提高。
尽管如此,目前我省农民种植玉米的科技水平仍较低,其现状是:绝大多数群众仍习惯于沿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使玉米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而不稳;品种采用多样化,施肥多采取“一炮轰”方法,肥料投入偏少,养分单一,管理比较粗放,收获偏早。
二、我省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1、品种多乱杂,筛选比较工作落后。
2、主导品种不突出,高产品种推广不力。
3、肥料投入单一,养分投入不足。
4、施肥方法不科学,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5、播量少,种植密度偏稀,比正常合理密度少500株左右,比超高产攻关栽培少1000株或更多。
6、播种粗放,保苗率低,苗质不均衡,整体苗质差。
7、良种良法不配套,关键增产措施落实不到位。
8、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重治虫轻防病。
9、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不够,新技术推广不力。
三、我省夏玉米生产对策重点落实“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就是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四改”,一是改过去的稀植大棒品种为种植耐密高产品种;二是改套种为直播。
因为套种多为人工点种,密度普遍偏稀,且比较费种;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实行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光呼吸低,在生产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我省地处中原,光热资源丰富,是玉米的适生区。
目前我省玉米产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增产潜力巨大。
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现根据近两年我省玉米高产攻关竞赛开展情况和一些农民群众创高产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外地创高产的一些典型经验和技术理论,归纳出如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一、夏玉米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与地力基础1、产量指标:600~800kg/亩。
2、地力基础:有机质含量1%以上,碱解氮8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公斤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具备灌、排设施条件。
土壤条件低于上述指标,亦可通过加大当季施肥量来实现。
二、品种选择高产栽培应尽可能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
如:滑玉11等。
试验证明,在同样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力争早播早播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
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贴茬抢种,应在麦收后立即进行,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最好在6月10日前完成,最迟不应晚于6月15日。
四、精心播种,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1、播种质量的基本要求:播种要尽量做到四个一致:即籽粒大小、土壤墒情、播种深浅、播种时间四个一致。
2、播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粒。
种子质量要达到国标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
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
有条件时,播前最好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
3、播前尽可能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
最好采用包衣种子。
4、播量要适宜,滑丰6号、滑丰9号、滑玉13精品每亩播量2公斤;紧凑型中高密度品种滑玉11精品播种量应在2-2.5kg/亩。
提倡单粒播种。
5、必须足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播种或播后立即浇水,严禁欠墒播种。
套种时,要做到有墒则套,无墒不套。
6、播种深度3~5cm为宜,深浅应基本一致。
7、播种可适当施用种肥,每亩用一铵或二铵10公斤,用播种施肥一体播种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公分。
五、合理密植及留苗要求1、上面已经提到,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普遍偏稀,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合理增加密度。
即应根据品种特性、气候、地力水平、肥水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适当增加密度。
2、密植原则是:平展叶型宜稀,竖叶紧凑型宜密;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土壤肥沃、施肥量又多时,适当密些,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又少时,应稀些);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宜密些,干旱和水浇条件差的,应稀些;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些,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的地区宜稀些;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宜密些,透气性差的粘土地宜稀些;精细管理的宜密些,粗放管理的应稀些。
3、根据上述几项原则,平展叶型如滑丰6号,中下等地力每亩3000-33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3300-3500株;半紧凑品种如滑丰9号、滑玉13号,中下等地力每亩3300-35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3500-3800株;紧凑型如滑玉11,中下等地力每亩3700-40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4000-4300株,超高产栽培,每亩4500株为宜。
行距配置:一般田以等行距60×60cm为宜,高产田以宽窄行80×40cm为宜。
六、合理配方施肥及要求1、应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施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原则进行施肥。
土壤速效磷在10ppm以下应补磷,速效钾在100ppm以下应补钾。
中产地力水平,亩产400-500公斤,增产10~15%为指标,亩施纯氮12~15公斤,P2O5 4~5公斤,K2O5公斤。
高产地力水平,亩500-600公斤,增产10%左右为指标,亩施纯氮15~18公斤,P2O57~9公斤,K2O10公斤。
2、磷、钾肥和微肥做底肥在5叶期定苗时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别在拔节(播后25天)、大喇叭口期(播后45天)和抽雄后三次施入,第一次施量占总氮量的30%,第二次施量占60%,第三次占10%。
如果农户因各种原因做不到三次施肥,至少要施两次肥,第一次在拔节期,施氮量占总氮量的40%,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占总氮量的60%。
3、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的施肥方法为“科学追肥,增施磷肥,巧施氮肥”(1)夏玉米是高产作物,需水肥量大,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前期需肥量小,中后期需肥量大。
全生育期要抓好三次追肥:一是苗期攻杆肥,二是大喇叭口期攻穗肥,三是吐丝期攻粒肥。
(2)在前茬小麦进行秸秆还田或施足有机肥(2-3方/亩)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
在玉米播前施入底肥或种肥(随播种每亩施用磷酸一铵或二铵10公斤作种肥),肥力较好的情况下,可抓住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这两次追肥。
(3)根据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kg籽粒施用氮(N)3kg,磷(P2O5)1kg,钾(K2O)2kg计算;产量600~800kg/亩地块,每亩需施纯氮18~24kg,P2O56~8kg,K2O10~15kg(折合尿素40~50kg,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20~30kg),高肥地取低限指标,中肥地取高限。
施用复合肥或磷酸二胺等肥料时按上述N、P、K总量科学计算。
(4)另外,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特别在生育初期是玉米需锌的临界期,生育前期每亩增施1kg硫酸锌,对玉米增产有良好促进作用。
同时推荐施用玉米缓(控)释专用肥。
4、高产施肥方法和应注意事项(1)在肥料运筹上,应注意平衡氮、磷营养,一般采取轻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期肥。
苗肥,在拔节初期将氮肥总量30-40%加全部磷、钾、硫、锌肥施入,促根壮苗;大喇叭口肥,在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60-70%,以促穗大粒多。
(2)要开沟深施(15~20cm),忌撒施和表施。
(3)根据我省一些地方创高产的实践经验,播种后至出苗前,或刚出苗不久(5叶前),及时浇灌一次粪水(猪粪或鸡粪水)每亩1-1.5方,促苗作用明显,增产作用显著。
七、合理灌排1、玉米需水量大,在玉米一生中要浇好四至五次水。
一般播种时要浇好第一水,也叫底墒水。
在拔节期灌第二水,抽穗前要饱浇攻穗水,授粉时要浇好扬花水,授粉后要浇好灌浆水。
2、浇水的原则是苗期少(不旱不浇),拔节少,大喇叭口期饱,抽雄期浇个够,灌浆期看天定多少。
即灌浆期要看天,看苗,灵活掌握,科学浇水。
3、夏玉米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分别为:播种期(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7%~75%。
除苗期外,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均应及时浇水。
4、播种时要做到足墒下种。
5、浇过拔节水后,要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气根下扎,防止倒伏。
6、玉米抽雄前10天——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关键期,若遇旱,要及时浇水,防止玉米“卡勃旱”现象发生。
7、要特别注意浇好关键水,并注意防涝排水(1)玉米一生灌水有两个关键期:一是播种期,这次灌水关系到能否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的问题,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另一个是抽雄期,这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关系到玉米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若缺水,则严重减产。
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保证这两次关键水的灌溉。
(2)注意防涝排水。
夏季雨季降雨集中,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对玉米生长不利。
防御措施:①排灌沟渠配套;②调整播期,力争早播是其对来海的敏感期尽量赶在雨季开始前;③夏季遇涝及时排水;④涝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使恢复。
八、搞好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播种-拔节)苗期是生根、增叶、茎节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实现苗足、苗早、苗齐、苗壮,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丰产打好基础。
主要措施是:(1)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较长地段及时补种或移栽。
补种:在玉米刚出苗时,将种子浸泡8-12小时,捞出晾一下抢时间补种。
移栽,可在玉米3-4叶间苗时带土移栽,移栽苗要比原地苗多1-2片可见叶。
补种或移栽苗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生长整齐。
缺苗不太严重地段可在四周留双株。
(2)适时间、定苗,早管促早发。
实行3叶间苗,5叶定苗,连续进行多次。
并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整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并结合定苗,把磷、钾、微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公斤。
弱苗早施偏心肥。
间苗后,还要及时不断地拔除小弱株,直到抽雄前。
留单株壮苗,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群体健壮。
(3)5叶前后立即进行中耕灭茬,促根下扎,进行蹲苗,从而使个体生长健壮而不过旺,植株蹲实,茎叶扁平,叶片厚实,叶色浓绿。
(4)管好小苗。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必须一播就管,出苗前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
苗期注意及时防治灰飞虱、蓟马、粘虫等害虫。
同时出苗前可用封闭除草剂或苗期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2、穗期管理(拔节-开花)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粗壮墩实,主攻目标通过肥水措施达到壮秆、促穗,使穗多、粒多、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