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

7 6c 3~2 m) . m( 0a 。术后 3 0d内无手术死 亡 , 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 , 出血 、 0 无 肝功 能衰竭 等严 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 间 1 , 年复 发率 为 1 . % , 2d 1 3 8 1年生存率 为 8 . % 。结论 61
贵的特殊器械 , 值得推广应 用。 [ 关键词 ] 肝 癌 ; 解 剖性肝段 切除 ; 肝 蒂横断法 [ 中图分类号 ]R 3 . [ 757 文献标 识码 ]A [ O ]1 .9 9 ji n 10 -4 3 2 1.7 0 5 D I 0 36 /.s .0 5 8 .0 10 .1 s 6
G isn a e il rn et n meh d frh p te l lrcr io (HC . eh ds T iy — s a 1 o en p dceta sci to o e ao el a acn ma s o u C) M t o hr t i p— x
t nsw t C w r u ice oa ao c 1sb e me tco t i o e np dceta scinmeh i t i HC eesbe td t n tmia u sg ne tmywi Gl s n a e il rn et t e h h s o o no rd p rme t rm u e2 0 e r ay2 1 .n h i ciia aaweea aye erse t e di u e at n o J n 0 9t F bu r 0 a dter l cld t r n lzdrt p ci — f o 1 n o v
临床 外 科 杂 志 2 1 年 7月 第 l 01 9卷 第 7期
Hale Waihona Puke JC i u g J l 2 1 , o. 9, o 7 l S r ,uy 0 1 V 1 1 N . n
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5 Q Q, rr a n E T e d oh pt visn i r prt nSre , u JH em n R .h r e f eac e il eo eao. ugr i n v i y
1 9 , 53: 8 - 8 . 9 8 9 ()3 1 3 3
6 王在 国, 丁福全, 朱江, 肝切除术后 门静脉压 力变化 的动态观 等. 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0 0 63:0 — 0 . 2 0 ,()2 1 24 7 王在 国, 刘光中, 丁福全, 第二肝 门部肝癌切 除合并主肝静脉 等. 结扎对门静脉压力 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9 91()10 12 1 9 , 2:5 — 5 . 6
①肝静脉 、 门静脉 、 胆管 以及下腔静脉未受肿瘤侵犯 ; 无邻 近脏器侵犯 , ② 无肝 门淋 巴结或远处转移 ; ③按肝 内解 剖分界 , 将 肝段 、 肝叶或半肝范 围内的肿瘤完全切 除 ; ④肝脏切缘距肿瘤边界 ≥1 m; 如切 缘<1 m, c 但残肝侧肝断面组织学检查无肿瘤细 c
・
2・ 2
主 董 ! 堕 ! 堡 堂 皇
生 笫4 第1 h cGnu Ec n Et )F rr21 Vl, o 卷 期Ci r r lt i do ,e a 0 o N. n h eS g(er c in b y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i u 4 1
肝癌的手术切除及术后处理措施

肝癌的手术切除及术后处理措施【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肝癌的手术切除及术后处理措施。
我国的肝癌患者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若不加以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癌,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
本研究从肝癌手术的基本原则、指征、禁忌症、操作等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处理肝癌(liver cancer)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较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由肝脏内的细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1]。
1手术基本原则1.1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肿瘤。
1.2安全性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2必备条件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3剖腹探查的指征3.1肝癌诊断明确者诊断明确的肝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其中包括小肝癌与大肝癌、周缘型肝癌及肝门区肝癌、表浅性肝癌与深在性肝癌、伴肝硬化之肝癌以及肝癌破裂者。
3.2肝癌诊断不能排除者肝实质占位性病变确实存在,但AFP阴性,经影像学检查肝癌特征不典型但又不能排除者均可考虑开腹探查。
在目前的治疗条件下,肝切除风险远小于肝癌延误治疗带来的危害[2]。
4禁忌证4.1全身情况包括年龄过大、体质过度虚弱、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有代谢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4.2肝情况严重肝硬化、肝萎缩,肝功能失代偿(Child C级)。
4.3肿瘤情况肿瘤多发或肿瘤巨大、边界不清,伴有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胆管癌栓者为肝癌切除的相对禁忌证。
单个或局限性肺转移,有时可以一并切除,而并非肝切除的绝对禁忌证。
5手术操作要点5.1麻醉目前,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已成为肝肿瘤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
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摘要】探讨比较肝癌射频消融与肝癌切除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9月-2009年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资料,比较肝癌射频消融与肝癌切除术疗效差异。
结果肝癌射频消融组与肝癌手术切除组5年后肝癌复发率分别为9.09%和9.43%,五年后两组生存率分别为90.90%和90.57%,以上两组数据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在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当;由于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经济、微创等优势,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手术切除比较【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32-01肝癌在常见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
患者生存5年的概率不到8.5%[1]。
肝癌患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主要表现出乏力、肝痛、黄疸、腹水、消瘦等症状。
目前,手术切除是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生存率的最好方法。
但是临床上由于受到肝癌部位、数量、大小、肝外及血管转移,特别是由于肝炎和肝硬化等因素的干扰,肝癌患者中只有20%的肝癌患者适于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2]。
近年来,以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以其重复性好、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已经成为继手术之后治疗肝癌的又一重要手段[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9月-2009年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资料,比较肝癌射频消融与肝癌切除术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9月-2009年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资料108例,其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年龄为47.5±5.5岁。
108例肝癌患者分为肝癌射频消融组和肝癌手术切除组,(射频消融组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射频消融术;而肝癌切除组在我院实施),其中肝癌射频消融组5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肝癌手术切除组5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
巨块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术后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病例

- 28 -基金支持:中国传染病国家重点项目 (课题编号:2018ZX10723204-005-003)通讯作者:蔡建强 Email:caijianqiang188@巨块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术后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病例李星辰 赵建军 毕新宇 黄振 蔡建强(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北京 100021)关键字:肝细胞肝癌;辅助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于全球癌症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4位。
[1]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18%,是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命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2030年将有100多万人死于肝癌。
[2]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PLC 的75~85%,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黄曲霉素暴露、酗酒以及吸烟等[3]。
HCC 在没有肝病基础的患者中很很少见,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早期(BCLC-0期或-A 期)一般首选手术切除,这类患者肿瘤负荷较低,肝功能较好。
术后5年生存率60%以上,围术期死亡率很低(<3%),但多达70%的患者在5年内肿瘤复发[4]。
目前没有任何较明确或公认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减少复发率[5]。
我院15年前曾收治一例巨块型HCC,因肿瘤直径较大,复发风险较高,为避免传统分科在治疗方面的局限性,我们提出了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会诊模式,为患者提供更适合、更科学的综合治疗手段,真正的达到以入院诊断:1.左肝占位2.脂肪肝3.高血压2级,中危4.腰椎压缩骨折术后5.青光眼术后李星辰 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解剖性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治疗CNLC-Ⅱ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解剖性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治疗CNLC-Ⅱ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严翔;常虎林;陈思攀;孙超;张智勇;张煜;郑伟【期刊名称】《肝胆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32)1【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对CNLC-Ⅱ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一病区CNLC-Ⅱ期且Child-PughA级HCC患者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16例,年龄51.8±10.1岁。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性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的联合组(n=3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介入组(n=47)。
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
结果1.解剖性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组中,22例患者(22/32,68.7%)在术后1月的复查中达到了完全缓解。
1、2、3年总生存率为76.3%、67.8%、46.5%,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8%、21.6%、19.1%,中位生存时间27.6个月。
2.TACE组中18例患者(18/47,38.2%)达到完全缓解。
TACE组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7%、27.1%、17.8%,1年无瘤生存率为4.6%,中位生存时间11.9月(P<0.05)。
结论1.解剖性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在治疗CNLC-Ⅱ期HC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2.联合治疗组较TACE组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患者远期获益。
【总页数】5页(P40-44)【作者】严翔;常虎林;陈思攀;孙超;张智勇;张煜;郑伟【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一病区;陕西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2.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与手术切除巴塞罗那B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3.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4.肝切除联合脾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34例回顾性分析5.非解剖性肝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TACE_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贾哲,张海涛,李培鑫,刘坤,马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0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多发性肝癌患者225例,其中102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123例接受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治疗(肝切除组),按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
评价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链抗原199(CA199)]。
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生存时间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和术后3年复发率。
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共90对患者匹配成功。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TACE组和肝切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11%(82/90)、88.89%(80/90),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术后1个月ALT、AST、TBIL均低于术前,ALB高于术前,以肝切除组术后1个月变化较为显著(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VEGF、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以肝切除组术后1个月变化较为显著(P均<0.05)。
术后随访3年,TACE组与肝切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2.30 ± 0.64)、(22.90 ± 0.51)个月,肝切除组生存时间长于TACE组(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肝切除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χ2分别为4.490、4.358、3.894,P均<0.05),而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χ2=3.985,P<0.05)。
结论 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提高远期预后方面,肝切除并微波消融的效果较好。
姜海涛肝癌的治疗

• B超
用于肝癌诊断具有无损伤、无放射损害、简便、价廉、敏感度高、可重复性等优点,其诊断 符合率可达90%,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仅为58%,回声表现为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和混合回声 型,中心坏死液化为无回声区。
• CT
对肝癌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伤、高分辨力的检查方法,能显示肿瘤的大 小、位置、数目及与周围脏器和大血管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是否伴发肝外转移,结合增强扫 描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癌的鉴别有较大的价值,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最高可达到89% 。
98.6%,有助于少数AFP阴性肝癌的诊断; 6.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5’-NPD-V是一种非核酸酶,其活性与肝癌的生长
速度相平行,在AFP阳性肝癌中阳性率为84.6%~85.7%,AFP阴性肝癌其阳性率为76%; 7. 醛缩酶(ALD)同工酶: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6%; 8.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K):肝癌阳性率为93%; 9.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癌阳性率为89.5%; 10. αl-抗胰蛋白酶(αl-AT):αl-AT对原发性肝癌的 诊断阳性率可达86.7%。 11. 铁蛋白:肝癌病人中阳性率为50%。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禁忌症:1、肝功能为childC级合并严重黄疸者;2、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3、瘤体占肝体积70%以上者;4、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未予控制者;5、门静脉高压伴中度以上 胃底静脉曲张者;6、大量腹水,严重感染者;7、门静脉主干被癌栓完全阻塞者;8、广泛 肝外转移者;9、碘过敏者忌用碘油栓塞。
• 姑息性肝切除的条件:①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行多处局限性切除;②肿瘤 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无瘤肝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③肝中央 区(中叶或Ⅳ、Ⅴ、Ⅷ段)肝癌,无瘤肝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④肝门部 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或术后治疗;⑤周围脏器受侵犯者一并同时切 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精准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32例。
研究组患者实施精准肝段切除术,常规组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并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ALB、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准肝段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32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precise segmental hepatectomy,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hepatectomy.The operation-related indicators,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operation,ALT,TBil,ALB and other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has an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hepatic function.[Key words]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ecise liver resection;Clinical effect肝細胞癌属于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手术是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传统肝切除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2]。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精准肝段切除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是临床公认治疗肝细胞癌最理想的方式。
精准肝段切除术可根治性切除病灶,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保障残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性及功能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减轻肝脏损伤,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且不影响患者肝脏功能性体积,临床疗效显著[3]。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探讨肝细胞肝癌精准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肝细胞癌,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32例。
本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57.62±4.83)岁;肿瘤直径3~8 cm,平均(5.60±2.04)cm;中肿瘤单发者28例,多发者4例,合并肝硬化者13例。
常规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0~72岁,平均(57.70±4.36)岁;肿瘤直径2~9 cm,平均(5.49±2.07)cm,其中肿瘤单发者27例,多发者5例,合并肝硬化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精准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精确评估,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紧急处理预案。
术中切除病灶前,对肿瘤病灶体积、部位、数目等情况进行明确,了解肿瘤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关性,采用合适的血流阻断方式及肝实质离断法。
将手术断面脉管结构显露出来,根据脉管直径进行相应处理,禁止采用张力性对拢缝合方法对断面组织进行处理。
对于肝实质病变较轻者进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后,钳夹肝组织进行离断处理;对于肝实质病变较重者采用电刀对肝实质进行离断处理,且不阻断入肝血流。
术中将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 mmHg左右,术后第1天进行床旁B超检查,观察腹腔、膈下、胸腔有无出血、积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术后积极进行补液、抗感染及保肝治疗,术后3 d可适当进食流质饮食,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早期活动锻炼。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肝切除术,为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器官造成的损伤,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后引流处理,1.3 观察指标分析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肝功能改善情况。
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另外,将两组术后腹腔出血、胸腔积液、膈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两组术后第3天均进行空腹釆血,分别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对肝功能进行测定,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時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组术后ALB、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肝癌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肝硬化,肝功能基础情况较差,近年来肝细胞癌在临床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
当前以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国内外公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确保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条件包括以下几点:①减少术中出血量;②完整切除肿瘤病灶;③保障剩余肝组织功能可满足机体健康需求[5-6]。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对肝脏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基础情况较差患者。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表明[7],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对肿瘤病灶的切除范围较小,无法完整切除肿瘤病灶,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因此,寻求一种手术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的手术方式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8-10]。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微创理念和精准外科理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中。
在肝脏外科领域,精准肝段切除技术日趋成熟,以精确的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为主要核心。
精准肝段切除术可有效切除肿瘤、减少术中出血量、保留残余肝脏组织功能,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更佳[11]。
本文研究组患者实施精准肝段切除术,常规组采用传统肝切除术,通过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精准肝段切除术的实施对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