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_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爱情视角

代 文 学 殿 堂 。 通 过 爱 情 的 窗 口 , 们 可 以 看 到 作 者 我
写 了七 八 十 年 代 中 国 近 十 年 间 城 乡 社 会 生 活 的 巨 大 变 迁 , 当 代 中 国 挣 脱 极 “ ” 缚 开 始 改 革 开 放 的 为 左 束 转 型期 留下 了史诗般 的艺术 画卷 ; 过 爱情 的窗 口 , 通 我们 可 以看到作 家 采用 严 峻 的 现实 主 义写 真 手 法 , 生 动 真 切 地 描 绘 了农 村 生 活 的 美 丑 对 立 , 恶 激 战 , 善 展 示 了 人 们 以 各 种 不 同 的 方 式 跟 环 境 搏 斗 , 寓 了 寄 奋 发 向上 坚 忍 不 拔 的 美 学 理 想 ; 过 爱 情 的 窗 口 , 通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作 作 者 对 人 生 的 思 考 , 生 活 的 感 悟 和 对 对爱 情纯真 的 向往与 怀 疑 , 寓 了作 者美 好 的 审美 寄
语 文学刊
21 0 0年 第 2期
论 路遥 小说 创 作 的爱 情视 角
。 邴 树 业
( 山东 菏泽第一 中学 , 山东 菏泽 2 4 ) 7 0 0
[ 摘 要] 路遥尽力地挖掘造成各种和谐的和失去和谐的爱情背后特定的社会原因和隐藏在各种人物背
后 复 杂 的 经 济和 社 会 力 量 , 由此 进 一 步 反 映 出作 者 对 人 生本 质 与 生 活 内蕴 的 深 深 思 考 , 人 们 看 到 在 经历 起 伏 并 使
的 生 活 和 命 运 的变 化 的 一 个 理 想 的 缩 影 。 大 体 上 是 ” 依 据 他 们 兄 弟 俩 难 难 的奋 斗 历 程 与 情 感 上 的 悲 欢 离 合来结构 和安 排 的 。孙 少 安 与 田润 叶 的悲 欢 爱情 , 孙 少 安 与 贺 秀 莲 的 美 满 婚 姻 ; 少 平 少 年 时 代 与 郝 孙
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析

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析路遥笔下的“城乡交叉地带” 生活着一大批特点各异、生动鲜活的女性。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道路以及性格、追求等的不同,她们有着不同的心灵世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风采。
一、世俗与传统道德的背负者一一贺秀莲、孙兰花贺秀莲(《平凡的世界》)是孙少安的妻子,她是少安在山西带回来的姑娘。
对少安来说,秀莲“脸虽然不太白,但人样子十分耐看。
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得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 。
秀莲也喜欢少安,她觉得“跟上这种男人,讨吃要饭都是放心的” 。
结婚之后,面对少安家这个烂包家庭,秀莲没有任何怨言,在困难的岁月中默默地和丈夫支撑着整个家庭。
表现出了农村妇女特有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善良贤惠;她也有一定的文化,眼光能放的开;对少安百依百顺,能给丈夫的事业强有力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给了少安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在他屡遭厄运的情况下,好言相劝,热情鼓励,擂鼓助阵。
没有秀莲的付出,也就不会有少安的成功。
但这却使得少安的大男子自尊心屡屡膨胀。
秀莲简单的几句顶嘴,竟然使他“恼怒万分”,甚至挥拳相向,而秀莲也只能哭着说“你打吧! 你打吧! ”这也许能反映秀莲的倔强,但更能反映她的无奈和软弱。
最终,在为丈夫和一家人操尽了心之后。
在丈夫事业处于辉煌之时,秀莲却“嘴里鲜血喷涌,身子摇晃着向地上倒去” ,以此作为她一生辛苦与付出的回报。
孙兰花(《平凡的世界》)从小家境贫寒,“平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
整天山里家里操磨” ,性格像“羔羊般温顺” 。
后来,罐子村的“逛鬼”王满银看上了兰花,仅仅因为王满银看上去是一个“穿戴一新、脸洗得白白亮亮的青年” ,说了一些让她耳热的话,就草率地把自己的感情给了他,还第一次“和父亲顶嘴,说她死也要死在王满银的门上” 。
王满银选她做老婆,仅仅是因为兰花“长得还俊样!再说,身体又壮实,将来砍柴、挑水、种自留地都行” 。
可见。
王满银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只不过是一个生活上的奴仆。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小说《平凡的世界》作者用时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用时之长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那我们就从这部作品中品味路遥的乡土情结。
一、依靠――那土地的根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孙家的贫苦与潦倒,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孙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或者是抱怨什么,依然忍受着,与其说是忍受不如说是生活的主旋律。
孙老汉始终在计划着自己家中的事务,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去借钱借粮,然后自己在慢慢的偿还。
孙老汉在努力劳动着,在那片土地上,因为他把土地当成了自己虔诚的信仰,那土地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
由此我们想到路遥,不幸的遭遇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但是他没有产生憎恨,而是让自己明白“我必须一个人”,他依然爱着那片土地,因为不管发生过什么,他始终依靠着他。
他注定难以逃脱传统乡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那片土地是他的依靠,它就想一个母亲一样孕育了一切,就像在《平凡的世界》中“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灵魂的告白。
就像孙老汉的态度一样,即使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痛苦的生活,但是那份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那个依靠,是自己的根。
二、依恋――那土地的美路遥的一生钟情于陕北的黄土地,对于养育他多年的那片神圣的乡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依恋。
在并不长的生命中,路遥的创作生涯始终用深深的乡土情感和生命的沉重感来感受生活。
把那片神奇的黄土地看做创作的的源泉和根植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
“写作人的生命根植在故土中,为了生命的充实饱满,他的根须便拼命吸吮这土地的营养与水分……写作人还要把这乡土生活和地域性格升华到审美层面。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时六年,在这六年里路遥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收集的东西是那么的繁杂,《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是浩大的工程。
路遥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煤矿,出现在小说中的每一个情结的雏形中。
路遥作品接受研究

路遥作品接受研究目前,路遥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作品以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著名。
不止是中国,国际上也有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路遥的作品,探究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路遥作品接受研究这一话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以下9个提纲标题:一、路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特色路遥的作品以批判社会现实和表达理想为主要特色。
同时,他也在思想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分析他的作品,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路遥个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二、路遥作品中的现实题材和社会批判路遥多次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呼吁,特别是对人民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公的深刻揭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记录。
三、路遥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描写路遥作为一位文学家,深入描绘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性的复杂表现。
他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关于社会的深刻思考,也有情感上触动读者的细腻描写。
四、路遥作品中的历史思考和当代意义路遥作品中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启示。
五、路遥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在语言和笔调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运用多种意象和符号来构建作品的意境,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
六、路遥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路遥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有其独特性,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了多种形态和特点。
因此,对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七、路遥作品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对比路遥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有深刻的联系。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异同和交流。
八、路遥作品的翻译和国际影响路遥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也有深入的研究。
九、路遥作品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路遥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历史纪念碑。
读平凡的世界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平凡的世界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路遥。
小说通过描写巨石镇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中国农村的生活变迁,带给人们很深刻的精神体验,让读者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
第一,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小说中,孙少平是一个非常勤奋坚韧不拔的人物,他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努力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即使当他遭受到很多的打击时,孙少平也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反思,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这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情感平衡的关键。
在小说中,孙少平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真诚。
他和父亲、母亲、妹妹的感情深厚,与朋友、恋人讲情话时,同样诚挚动人。
这些真诚的人际关系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不仅仅可以获得实质上的支持,同时也能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真诚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情感平衡的关键。
第三,追求真理和知识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在小说中,孙少平一直渴望知识,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他不断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并成功地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这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知识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之一,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够被赋予更多的智慧和能力。
第四,家庭与社会的交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在小说中,孙少平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始终处于困顿之中,不断地寻求着平衡点。
他在家庭中面对亲情的纠葛,和社会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时刻关注着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努力维持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坚守自己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家庭与社会的交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只有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兼顾好家庭和社会的利益,才能够平衡地度过一生。
总之,《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真正的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很有裨益。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起点,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真诚的人际关系,追求真理和知识,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协调,才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人物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 岁。
人物生平路遥1949 年12 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 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 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
1973 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
1970 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 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
1992 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 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特点折叠作品思想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
实际上,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
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
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 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
通过他们两条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其重点又是突出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2] 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
浅析路遥《人生》的叙事策略

浅析路遥《人生》的叙事策略摘要路遥,中国当代一位极富特色的作家,其作品早期有散文、诗歌和剧本,后期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生》、《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位孤独的作家,写下一本著名的《人生》,记录一个艰苦奋斗的有志青年,在此期间发生的两段曲折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人生百态。
同时《人生》也是路遥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一个里程碑。
城乡交叉地带的写作风格,真切朴实的爱情描写,整本小说带给读者温暖和鼓励。
本篇论文以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创作背景为基调,主要就《人生》中的叙事模式进行研究,分别从《人生》的故事本身和文本叙事模式两个方向加以分析,详细剖析了《人生》中叙事策略的艺术效果,并对人生中叙事策略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关键词:路遥;《人生》;叙事;艺术效果AbsrtactLu Yao, a very special writer of contemporary China, whose works include prose, poetry and script in the early stage, mainly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of novels in the later stage, among which the great influence is "Life" Ordinary World. This is a lonely writer, write a famous "life ", record a hard-working aspiring youth, during this period of two twists and turns of love story, reflecting the life of a hundred states. At the same time, Life is also Lu Yao's masterpiece, which is a mileston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realism. The writing style of urban and rural cross-zone, true and simple love description, the whole novel brings warmth and encouragement to reader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Lu Yao's novella "Life ",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narrative pattern in" Life ", analyzes the story itself and the text narrative pattern, analyzes the artistic effect of the narrative strategy in "Life" in detail, and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narrative strategy in life.Key words: Lu Yao; Life; Love; Narration目录摘要 (3)Absrtact (4)一、绪论 (6)(一)研究背景 (6)(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意义 (7)(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7)1.国外文献综述 (7)2.国内文献综述 (7)(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8)二、《人生》的叙事模式 (9)(一)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 (10)(二)外倾式叙事过程模式 (10)1.叙事过程的模式分类 (10)2.《人生》外倾式叙事过程 (11)三、《人生》中的叙事结构 (12)(一)钟摆式叙事结构 (12)1.叙事的历时性 (12)2.叙事的增长性 (12)3.意向状态内涵性 (12)(二)双线性叙事 (13)1.《人生》中双线性叙事结构的呈现 (13)2.双线性叙事的效果 (13)3.作家的“政治焦虑”对双线性叙事的影响 (14)四、《人生》中叙事策略的艺术效果 (14)(一)全方位地解读爱情主题 (15)1.与刘巧珍的爱情 (15)2.与黄亚平的爱情 (15)(二)充分地表达作家的“政治焦虑" (16)(三)钟摆式叙事更加震撼读者的心灵 (16)五、《人生》中叙事策略的形成原因 (18)(一)生活经历的影响 (18)(二)爱情观念的影响 (18)结语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3)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路遥是一名从陕北高原走出来的“土著”作家,他以满怀深情厚谊的笔触描画了陕北高原的黄土之上整整一代人的生活,对这片土地和辛勤劳作的普通劳动者进行了热烈的歌颂。
小说主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小说主题的演讲。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梦想。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小说的魅力。
首先,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
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小说在叙事上更加灵活多变。
它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与主人公共同经历喜怒哀乐。
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刻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使读者对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小说不仅仅是故事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它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传递出作者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思考。
这些思考往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以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一家的生活描写,展现了我国农村改革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传递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最后,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小说在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它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如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总之,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此,我呼吁大家多读书,尤其是小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读小说,让心灵飞翔。
”让我们共同走进小说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0No.42010年7月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ul.2010
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刘凤芹(菏泽学院中文系,山东菏泽 274015) 摘 要:在网络影视喧嚣、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当下,路遥的小说之所以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与路遥小说创作对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路遥坚定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0的和谐创作观,执着于营造真善美统一的和谐艺术世界。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蕴含的和谐元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关键词:和谐;路遥小说;读者;创作观;创作内容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4-0134-05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路遥小说以传统得近乎/守旧0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普通得近乎/老套0的故事情节、通俗得近乎/直白0的文学语言,成为常销的畅销书,以至成为我国文坛上令诸多评论家诧异的/路遥现象0。尤其是在文学逐渐为读者所疏离的网络影视时代,路遥的小说依然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必然包含了当代读者认同机制中最普遍、最恒定的因素。究其原因,与路遥在小说创作中对/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0[1]真善美统一等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期盼和谐、建构和谐、守护和谐不仅构成了其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也决定了其小说的美学品格和价值取向。在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的和谐因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一、作品与读者的和谐文学的和谐包括/文学与社会的和谐、文学自身的和谐、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和谐0,但在多质多层次性的文学和谐中,/文学与读者之间永久的契合0才
是/文学的最高和谐0。[2]没有广大读者的接受,文学的创作便无意义,文学的生命必然面临危机。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相比,当代中国文学和谐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渐行渐远的文学与读者间的关系,读者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争相传阅文学作品,导致/每年正式出版的1000多部长篇小说却少有人问津0。[3]所以比起当下文学的其他不和谐来,文学与读者间的不和谐显得尤其突出。与当下文学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遥的作品一如既往被普通读者厚爱着。1995年至今,涉及路遥及其作品的调查有15份之多,调查的内容多为/读者最喜欢的作品0、/影响最大或销量最大的作品0等。结果显示,路遥小说在这些调查的名次排列中都能占有显赫的位置,5平凡的世界6不仅8次排名第一,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一些网站所作的调查中被推崇为/长篇小说第一名0。[4]喧嚣的网络更有力地佐证着路遥与读者之间的和谐,随意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路遥或5平凡的世界6,依旧可以发现众多热爱路遥小说的粉丝,
*收稿日期:2009-12-26作者简介:刘凤芹(1971-),女,山东巨野人,菏泽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甚至有喜欢5平凡的世界6的网友宣称/读完这本书后,我再没读过任何名著。这本书给我的精神力量足够我用一辈子了0。[5]这种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持久的和谐是当下许多作家望尘莫及的。在兴衰变化的动态接受中,路遥的小说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经受时代潮流的筛选,持久与读者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其符合读者的/审美经验0和/期待视野0,能填补读者想象空白的/召唤结构0更是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接受美学认为,审美经验对于读者阅读作品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态度上。当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不一致或相悖时,就会产生抵制接受;反之,当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一致或接近时,则会产生顺利接受。路遥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虽然被当时的评论家讽刺为/守旧0,但却符合长期以来习惯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读者的审美经验。路遥小说的内容更是不仅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底层读者有着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即使是新世纪的年轻读者,同样在马建强、孙少平对苦难的抗争中,在润叶、刘丽英面对爱情的痛苦抉择中,在高加林的矛盾挣扎中有着类似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共鸣。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文学被看成是一种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认识的人际交流活动。因此,文学作品是否被读者认同和接受,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0。路遥小说对美与善的弘扬、对浓浓亲情、纯洁爱情、温暖人情的渲染、对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哲理肯定、对不妥协精神的赞美,使得作品的内在质性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融合,从而被读者充分地接受甚至完全地认同,以致于许多读者将路遥小说当成励志宝典珍藏身边用来激励自己。伊瑟尔曾言:/任何文学阅读都是对本文的一种期待,但各种期待几乎从来不曾在真的文学文本中实现,否则就是一种缺陷,好的文学文本在唤起读者期待的同时更应否定它、打破它,而不是去证实它、实现它0。[6]路遥小说的长久生命力就验证了这一点,其文本内在结构的各个层次中总是留有较多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即接受美学中的/召唤结构0,给读者留有充分的驰骋想象空间,从而吸引和召唤着读者的接受欲望。5人生6中高加林的被辞退极大满足了读者对现代陈世美下场的/期待视野0,但高加林主动选择和黄亚萍分手却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而这样的设置并没有破坏高加林完整的艺术形象。5平凡的世界6中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孙少平获得了/贵族0美女田晓霞的爱情极大满足了读者审美心理中英雄配美女、好人有好报的阅读期待,但田晓霞的死却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灵震撼,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由此进一步去分析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活的残酷性。因此路遥小说与读者之间永久的和谐不仅仅在于其总是给予读者以希望、勇气和温暖的精神慰藉,也在于它的召唤结构,在于它的艺术空白。
二、创作观的和谐路遥小说与读者之间的高度和谐,还取决于路遥追求和谐的创作观。在为谁写作和怎么写作在这些问题上,路遥的选择异常鲜明和坚定:/读者才是问题的关键0。[1]虽然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都曾自觉不自觉地关照着读者的审美需求心理,想方设法来吸引和打动读者,但同样是为读者写作,却有真伪之分。伪者打着为读者的旗号,其作品也可能会一时受到读者的喜欢,但他们在乎的不是读者的精神获益,而是作品的销量,过度利益的驱动使他们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热衷于寻找卖点。他们要么放弃/十年磨一剑0的操守,抛出急就章以紧追时代热潮;要么打着个体解放的幌子用身体说话,把隐私拿来炫耀;要么把一个个杜撰的新鲜故事和经验细节填进一种被受众认可了的固定写作套路模式。真正为读者的写作,绝不会屈意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是要在追求道德善、情感美等较高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最广大读者间的和谐。路遥当之无愧是这样的人。他始终认为:/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所从事的一切劳动、工作和努力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一些欲望,而且要为他身处的大环境,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0。[7]
为了达到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路遥总是坚持将读者的审美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追求,力求使自己的创作符合民族传统文化欣赏心理。故而在现代主义几乎垄断整个文坛的时刻,路遥始终坚守/落后0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之所以敢于/个人向群体
135 第4期 刘凤芹: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挑战0,是因为他坚持/考察一种文学现象是否过时,目光应投向读者大众0,/你之所以还能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其实读者才是问题的关键。0[1]事实也证明,经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0文学强有力的打造,再加上过去教育体制长期教育的渗透,现实主义的审美规范已经内化为中国读者深层的阅读期待。路遥还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建构。因为在普通读者的传统欣赏观念中,/小说0这个概念一向与/讲故事0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路遥始终秉承传统小说注重构思故事的特点,主张小说内容/跌宕多,矛盾的发展要多拐几个弯0[1],善于制造悬念,以适应中国大多数读者的审美心理。例如他写5在困难的日子里6的本意是要表现/比爱情更美好的情感0[1],却故意把帮助马建强的同学改成了女同学,中间又穿插了模糊的/三角恋爱0故事,之所以这样构思,无非是使作品更有故事味,情节更曲折些。为了达到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路遥总是真诚与读者平等对话。他没有以神圣宣谕者的身份对读者进行说教,而是把自己定位于普通读者的一员,和读者共同体验弱势群体的/痛苦和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与冲突、前途和命运0。[8]对待读者他始终恪守/要抱有真诚的态度0。[9]这种平等、融入与真诚的创作观念消弭了读者与作品的界限,读者总能在作品中发现着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着朋友般的叮咛与温暖。正是因为这骨肉相连的真诚关注,使得路遥的作品成为许多读者的精神慰藉。一位叫/随时随地一生0的网友在论坛中这样评论路遥的小说:/我和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很喜欢他的文章,,,尤其是在高中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他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精神导师。0[10]萨特认为作家绝对/没有为自己写作这一回事,如果有人这样做,他必将遭到最惨的失败。0[11]路遥小说一如既往的流传,正验证了这一真理。其作品与广大读者之间持久的和谐,是对他追求和谐创作观的丰厚回馈。三、创作内容的和谐如果说,真是文学内容的认识之和谐,善是文学内容的道德之和谐,美是文学内容的情感之和谐,那真善美的统一则是文学内容的最高和谐。路遥小说虽然远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但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真善美在其小说中的完美统一却掩盖了所有瑕疵,使作品散发着愈久弥香的持久魅力。真的追求。巴尔扎克曾断言/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0。[12]而对于路遥来说,真也是其审美价值的核心:/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读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无病的呻吟骗不来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糕。0[9]为了凸显真实,路遥不但执意将写作的范围锁定于自己熟悉的/城乡交叉地带0和陕北农村,还不止一次打起行囊,远离城市,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甚至连作品中一个细节也坚持要从生活中撷取。路遥没有满足于追求内容的局部真实和细节真实乃至背景资料的真实,更注意追求再现历史的真实,让作品具有/史诗品格0。[13]不论是高加林的跌宕人生、马建强的苦难挣扎、孙少平的城市流浪,还是刘丽英的曲折婚姻,这其中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无不回应着整个时代与社会的风云激荡的潮起潮落,折射出大跃进运动对中国发展致命性的打击,以及极为不合理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和由此衍生的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对于农民命运的左右,映射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路遥不但执着地追求作品微观和宏观的真实,还注重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描写之中,使作品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特殊魅力。当然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讲究真实并不等于照相式地反映现实,而要在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中契合读者的心灵,思人民之所思,言人民之欲言,张扬崇高与正义,批判愚昧和丑恶,才能达到与最广大读者间的和谐。路遥不仅真实再现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更是通过对善的颂扬和美的呈现去点燃读者对生活的希望。善的颂扬。真正追求和谐的文学作品,还应该歌颂生活中值得歌颂的善的言行,鞭挞生活中必须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由此引人向善,树立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但毋庸讳言的是,当下总有一些作家,不仅未能给社会中日益严重的道德滑坡以有力的鞭挞,反而以展览的、欣赏的态度去描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