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桥—石经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一、概况

本次实习线路沿着模拟公路柳桥—石经寺公路。线路起点柳桥,终点石经村的石经寺,全长12.665公里。途经:大雄殿、柳桥、飞龙桥、狮子山、家院、家梨儿园、家湾、山泉乡、打儿堰、柳沟铺、垭级口、大田村等。经过的桥梁隧道有:柳桥大桥、山泉隧道、大田村1号大桥、大田村2号大桥、石经寺大桥。

二、自然地理情况

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盆地西部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在盆地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为本区最高地形。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龙泉山是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有“花果山”的美名,现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山景区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13千米,面积230多平方千米,成渝高速公路隧道横穿中部而过。龙泉山林木面积约有50平方千米,水果有水蜜桃、梨、苹果、枇杷、葡萄等400多个品种,其中水蜜桃以个大皮薄、色鲜汁多闻名于世。新引进的巨峰葡萄、洞庭枇杷、大田子等在省外享有盛名。每年春天桃花和梨花盛开时,整个龙泉山一片锦绣,是人踏青旅游的好去处。景区还有

北周文王碑(有较高的文物、书法价值)、蜀僖王陵,以及摩崖造像等古迹。山后还有古石经寺,依山起势,规模宏大,古木参天,现已修复接待游人。山前山后还有百工堰、山门寺水库、龙泉湖等水上游乐场所,可以泛舟,亦可以畅游。

三、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Q1-2 fgl+a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s)泥岩夹砂岩,上统组(J3sn)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Fbr)、压碎岩(Crr)。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

(Q)

全新统(Q4al):上段:灰白色砂质砾石层;中段:灰白、褐灰色砂质砾石层;下段:灰白、黄褐色粘土质砂质砾石层

上更新统(Q3al):上段:黄褐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中段:黄、褐黄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顶部局部为含钙质结核粉砂质粘土;下段:褐黄色砂质砾石层,含粉砂粘土层,顶部局部含钙、铁锰质结核

中更新统(Q2al):上段:棕红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局部夹厚层砂质粘土,花岗岩砾石严重风化,褐红色网纹状砂质粘土层顶部局部为黄色钙质结核粘土;下段:浅色砂质砾石层夹透镜状砂层,褐黄色含砾石砂质粘土,砾石成分复杂,花岗岩砾石风化强烈。

下更新统(Q1al):橙黄色多水高岭石粘土,玫瑰色水云母粘土。

2、白垩系

(K)

上统:

灌口组(K2g):紫红色粘土岩夹钙质粉砂岩,下部为含方解石晶簇的粘土岩夹薄层含砾细砂岩

下统:

夹关组(K1-2j):紫红色块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偶夹粘土岩,粉砂岩薄层,底部有约2~20米厚以石英岩、脉石岩为主的砾岩,砾石含量高达60%以上,砾石粒径一般2~5厘米,磨圆度好

白龙组(K lb):龙泉山及以西,下部为桃红色块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偶夹粘土岩,上部为紫红色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与粉砂岩、粘土岩互层。龙泉山以东为灰紫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钙质砾岩。

苍溪组(K lc):龙泉山及以西为紫红色块状细粒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与砖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互层。龙泉山以东为紫红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粘土岩。

3、侏罗系(J)

上统:

蓬莱镇组上段(J3p2):紫红、砖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与紫红、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中间夹一层灰白色薄层状灰岩,上部夹一层黄绿色页岩

蓬莱镇组下段(J3p1):紫红、鲜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紫红色薄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中间夹一层黄绿色页岩

组(J3sn):鲜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浅红色薄层块状粉砂岩及中层状

细粒长石砂岩,底部偶夹灰绿色薄层状泥灰岩,西部为砂质粘土岩夹少许薄层状粉砂岩

中统:

上沙溪庙组(J2ss):浅紫红色。黄灰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

岩,与紫红色、灰紫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互层,顶部夹一层透镜状微晶灰岩。

四、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

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箱状背斜。龙泉山大背斜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

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核部最老地层为上沙溪庙组,两翼依次为组和蓬莱镇组。

测区有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

1、龙泉山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组(J3sn)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对工程影响较大。

2、尖尖山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该断层发育在隧道出口,与线位在DK29+805相交,交角为85°。断层北起石经寺以西,南延经付锡口达王家湾,全长17km。在测区,断层产状为N32°E/60°NW,断层发生在蓬莱镇组。在地貌上此断层通过的地方为垭口和沟谷,在航空照片上断层的线性特征明显。据钻孔揭示,该断层破碎带宽度约650m,具压扭性结构面特征。断层带岩层产状紊乱,近直立。受该断层影响,在断层带附近小褶曲、揉皱极其发育,岩层扭曲、破碎。对工程影响较大。

3、龙泉驿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寿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该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测区该断层被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