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2?绵阳)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

B .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斑马倒影

C. D .

水面“折”枝雨后彩虹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

变浅了等.

②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现象;

③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

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 、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许多光斑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 B 符合题意;

C、水面“折”枝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折射的结果.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

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

D不合题

意.故选 B.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2.( 2012?绵阳)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B.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条件,即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

解答: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3.( 2012?绵阳)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考点:物质的组成。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物质的组成.( 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

强大的作用力.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气态物质中,

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

解答:解: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 A 错误;

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 B 正确;

C、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

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相;故误;C 错误;

D 错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物质组成的理解和分子的物理性质.

4.( 2012?绵阳)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 .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

D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考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让信息踏上信息高速路的载体: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

解答:解: A 、声、光和电磁波中,声能传递信息,光和电磁波也能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B、利用电磁波传递的信息是不需要介质的.不合题意.

C、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的.不合题意.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网络通信是利用利用

数据通信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踏上信息高速路现代通信的了解,是一道综合题.

5.( 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 ~ 20000Hz ,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 A 、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基础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6.( 2012?绵阳)用电高峰期,会看到家里的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一些.这是因为,用

电高峰期并联用电器增多,造成()

A .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C.白炽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B.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D.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减小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专题:应用题。

分析: A 、从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B 、从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结合公式I=I 1+I 2进行分析.

C、解决该问题要考虑,要考虑输电导线有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利用公式U=I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