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康复人员回社会的途径和思考教案资料
戒毒工作教案模板

戒毒工作教案模板第1篇:戒毒康复所戒毒工作心得体会本文作者:陈启敏好范文原创投稿从戒烟中体味戒毒那天,在下班的通勤车上,偶然间听到一位老同志在谈论他戒烟的事情,他讲得津津有味,于是忍不住凑过去问了问,才知道现在戒烟的人很多,曾经在单位里很有名气的几大“烟民”现在居然都戒了,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当然那位老同志也是成功戒烟者之一,听他说自己吸烟差不多有三十年了,半年前下决心把烟戒了,现在觉得浑身轻松、有劲,在人前很有一种自豪感。
其实我之所以对戒烟的事情如此关心,是因为我也是一名成功的戒烟者。
我有十几年的吸烟史,由于爱好吸烟,曾经把自己的网上名字叫做“一支三五烟”,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当时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一口气连续抽了十几根烟,令我咳嗽不已,想起俗话说得好:“喝酒就是为了难受,抽烟就是为了咳嗽”,这烟有什么抽头?于是兴头一起决定把手指头上最后一根烟抽完后就对它说“拜拜”,当我在烟灰缸里摁灭最后一个烟蒂的时候,就宣布了我的吸烟史从此结束。
三年了再没有抽过一根烟,我戒烟可谓是成功的,我的戒烟方法,纯粹就是强制戒除,只是在脑海中反复提醒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说不抽就不能再抽了”。
现在说实话我是对香烟一点儿也不想了,见到别人吸烟还不太闻得惯那烟味儿了,可是想想当初刚开始戒烟时还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停止吸烟后的那一两个月常常会感到头痛、肌肉痛、口干、心悸,还很容易生气、发怒,幸好那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再加上自己戒烟的决心,也就挺住了。
我觉得,这三年来最让我有可能重新吸烟的原因就是和吸烟的朋友在一起,他们每次善意的劝诱对我来说都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如果我碍于面子,自制力又不强,我想我是不可能戒掉烟的。
我现在戒烟成功了,我也感到非常的快乐和自豪,朋友们见到我都说我容光焕发好象变了个人似的,我能体味到这是戒烟给我带来的变化,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吸毒者戒了毒会不会也像我这样呢?甚至是比我感觉更好?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吸烟和吸毒都是一种瘾癖,吸烟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在起作用,使人对它产生一种依赖性,而吸毒则是吸食者对海洛因等毒品产生的更为强烈的依赖性。
戒毒所 怎么做回正常人

怎么做回正常人我是一名白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刚入职一年多的基层民警。
在这一年多与吸毒人员的接触中,通过我的观察和了解,一名吸毒人员在经过戒毒之后,走出戒毒所走向社会之后也很难做回“正常人”。
一名戒毒人员从出所到社会,再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再社会化包括:掌握生存的能力,适应所处的环境,遵循社会的规则,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我觉得说的很对,但是一名戒毒人员很难做到这些,那么他就不能称之为做回“正常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戒毒人员的高复吸率由于毒品犯罪的猖獗,毒品来源无法切断,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毒品,毒贩子为了高额的利润,也会主动搜寻这样的人,来诱使他们去从新吸毒,这无疑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而在短期的戒毒当中,过轻的惩罚措施不仅不能戒除毒瘾,不能对他们起到一个威慑作用起不到惩戒效果,还会造成多数吸毒人员一种“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
另一部分人在戒毒期间,戒毒信心明显不足,在“一朝吸毒,终身戒毒”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给了他们毒瘾戒不掉的暗示,在出所前后,面对原来的生活圈,朋友圈,“老粉友”等等数不清的诱惑,使得他们很难把持自己,很容易“旧病复发”。
二、来自社会的排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遭遇政治、经济、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的排斥。
主要是就业受到歧视,就业机会少,不能顺利进入劳动市场;缺少经济基础,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在面对各种公共服务时,受到歧视,不能行使正当权力。
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很难再次融入社会这样的大集体中,让他们处于不利状态。
三、人际关系的摒弃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面对的人际关系摒弃包括家庭、朋友、邻里三个方面的情形,很难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由于戒毒人员长期吸毒,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在毒品面前荡然无存,同时吸毒耗尽了他们的家庭财产,给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导致维系正常家庭关系的经济和感情基础坍塌。
戒毒与社会回归

第5页/共20页
提 醒:
• 戒毒没有灵丹妙药,戒毒者不要迷信 或幻想有什么戒毒的特效药,只有横 下决心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才能彻 底摆脱毒瘾。
第6页/共20页
复吸原因:
个人因素: 心理依赖长期存在;自身认识不够;立场不够坚定; 很多戒毒学员戒毒回归社会以后,由于追求吸毒后的感受、消除停药后的烦躁不安的心理而对毒品强烈的
第12页/共20页
谈一谈我们的未来
家庭
毒 爸妈 品
未来 儿女
第13页/共20页
想想我的以后
• 不能让毒品再毁了以后的人生,因为已经后悔了 • 不能再让我的孩子哭泣,因为我是一个父亲 • 不能再让年迈的母亲偷偷的抹泪,因为我是一个儿子 • 不能再让我的她独自承受生活的重担,因为我是一个男人
• 我曾经犯错,如今我悔了
第3页/共20页
戒毒方法:
2、药物戒断法:
又称药物脱毒 治疗。
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 递减的
者戒断症状的痛苦, 逐渐到
脱毒的戒毒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
方法,减缓、减轻吸毒
第4页/共20页
戒毒方法:
3、非药戒断: 是指用针灸、理疗仪等,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
渴求,进而复吸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
坚持就是胜利!!!
第7页/共20页
复吸原因:
• 2、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家庭隔阂
很多戒毒人员接毒回家后,由于社会舆论,家人关系不和谐; 找不到正当工作,适应不了社会,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寻求新的内心平衡点, 最终想到昔日的毒品。。。。。。。。复吸
戒毒人员社会帮教

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戒毒人员离开戒毒所到社会后,反复吸食毒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国际禁毒界。
据联合国毒组织统计,全世界戒毒的戒断率只有5%左。
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毒人员出所后失控和社会帮教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原因。
所谓社会帮教就是指依靠社会各方的力量,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那些戒毒后重社会的人员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帮助教育,使其思想上、心理上和生理上戒除毒瘾。
如何做好会帮教工作,促使戒毒人员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用之人,一直是禁毒工作者苦苦探索的问题。
一、对戒毒人员社会帮教的必要性1、社会帮教工作是防止戒毒人员复吸的一个十分必要措施其一,戒毒人员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社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
据某市戒毒所调查,戒毒人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青年居、多,20~39岁的中青年人占7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以下的人占82%;三是无业人员、个体户占大多数,无业人员占83%,个体户占12%;四是有前科劣迹的人数占相当的比例,有54%的人有前科劣迹。
吸毒人群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后很难纠正,意志薄弱,缺乏防御能力。
这些人员离开戒毒所后,如果没有社会上各个方面力量的帮助、教育和监督,在与过去的“粉友”等高危人群接触中,极易走上复吸之路。
其二,毒品的依赖性决定了对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是十分必要的。
毒品是一种十分强烈的依赖性药物,一旦上瘾以后,在心理上、精神上对毒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求。
这种依赖性使戒毒人员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意志消沉,对未来失去信心,继而自暴自弃,走上复吸之路。
这些问题仅凭在戒毒所的几个月的戒毒生活是远远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后续的社会帮教来解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巩固其在戒毒所的戒断效果,从而使戒毒人员走向新生。
2、加强对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是控制和压缩吸毒人群、改变禁吸戒毒的被动局面、防止滋生更多吸毒人员的有效措施之一戒毒人员戒断后复吸,很快就会形成“以吸带吸”现象,滋生新的吸毒人员。
戒毒康复帮扶工作方案

戒毒康复帮扶工作方案一、前言毒品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对各国的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为了有效地帮助毒品成瘾者戒毒、康复并重新融入社会,需要长期、全面、系统的帮助和治疗方案。
该方案为戒毒康复帮扶工作方案,致力于为毒品成瘾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戒毒康复服务。
二、方案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毒品成瘾者实现戒毒、康复,并重新融入社会,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三、具体方案1. 戒毒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倡导拒绝毒品的生活方式。
同时,向毒品成瘾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抗毒意志。
此外,加强对学生、青少年等易受毒品侵害群体的教育和监管,鼓励他们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2. 戒毒服务机构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建设戒毒服务机构,为毒品成瘾者提供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戒毒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戒毒所、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等。
3. 康复治疗方案通过走访、心理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毒品成瘾者的心理、身体状况和主要犯罪行为等信息。
制定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戒毒、康复、心理治疗、职业培训、社区康复等。
4.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社会康复资源,为毒品成瘾者提供医疗、就业、住房、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务,保障他们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生活需要。
5. 吸毒者社会融入计划建立吸毒者社会融入计划,对毒品成瘾者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心理和经济上的重建。
四、方案实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戒毒康复帮扶工作机制,包括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协作与配合。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监测戒毒康复工作质量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方案总结毒品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戒毒康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服务。
戒毒康复帮扶工作方案旨在为毒品成瘾者提供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治疗服务,保障他们身、心的健康,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社会帮教对戒毒人员回归的思考

社会帮教对戒毒人员回归的思考作者:孙宝华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39期[摘要]社会帮教是禁吸、戒毒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戒毒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戒毒治疗的第三阶段。
社会帮教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建立的一系列监督、扶持的系统,以便对戒毒者提供心理、行为、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尽快适应并融于正常的社会生活。
从吸毒成瘾的机制分析,毒品会使人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社会帮教对吸毒人员戒毒十分必要;从吸毒人员的滋生方式分析,社会帮教对遏制吸毒人数的增加十分重要。
从禁吸戒毒的目标分析,社会帮教是最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戒毒人员;社会帮教;重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96-03毒品的泛滥,导致一个庞大的吸毒群体的产生,而面对毒品肆无忌惮的侵害。
面对亲情、家庭的支离破碎,我们不得不审视毒魔,并对其进行打击,而面对吸食毒品的人而言,我们不可以也不能放弃他们,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安危,更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
禁吸戒毒工作重在预防,难在戒毒。
目前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各种方法戒断毒品后,无法顺利回归社会,从而复吸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世界许多国家。
据联合国禁毒组织统计,全世界戒毒的戒断率不到10%。
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戒毒人员出所后失控和社会帮教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谈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周丽华、佘映华,2004年第6期,第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戒毒措施,在总结多年来戒毒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整合了戒毒措施,从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戒毒工作中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注重了戒断效果的巩固,确立戒毒康复体系的法律地位《禁毒法的若干问题(五)关于戒毒措施》-06。
其中社会帮教是戒毒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戒毒治疗的第三阶段,所谓社会帮教就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指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一系列监督、扶持、支持系统,以便对戒毒者提供心理、行为、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之能作为一个正常人适应并融于正常社会生活。
戒毒回归社会思想总结

戒毒回归社会思想总结戒毒回归社会是指经过戒毒治疗的毒品成瘾者最终恢复健康并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对毒品成瘾者进行全面的身心康复,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戒毒回归社会的思想总结如下:首先,戒毒回归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毒品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成功戒毒离不开政府、社区组织、医疗机构、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协作。
政府要加大对毒品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大众的毒品意识和风险意识;社区组织要健全戒毒康复体系,提供戒毒者所需的各种支持和帮助;医疗机构要提供专业的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家庭要给予戒毒者理解和支持;戒毒者本身也要主动参与戒毒治疗和康复,重建自我意识和社会观念。
其次,戒毒回归社会需要综合治疗。
毒品成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生理依赖,还包括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单纯的戒毒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来帮助戒毒者摆脱毒瘾。
此外,还需要重视康复阶段的持续治疗和社会支持,通过康复职业培训、就业安置等方式帮助戒毒者重新融入社会,摆脱流动状态。
再次,戒毒回归社会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治理。
毒品成瘾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要有效地解决毒品问题,不仅需要对个体进行治疗,更需要改善社会环境和创造健康、安全的社会氛围。
这需要加强对毒品的法律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为戒毒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参与机会,减少再次吸毒的风险。
最后,戒毒回归社会需要重视戒毒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毒品成瘾常常伴随着自尊心的丧失、自我认同的缺失等问题,因此,帮助戒毒者重建自我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戒毒者解决内心的问题,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抵御再次吸毒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戒毒者的社交能力培养,提高其在职场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戒毒康复思想总结

戒毒康复思想总结戒毒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毒瘾者戒除药物依赖,还需要恢复身心健康并重新融入社会。
在进行戒毒康复过程中,中心思想是“自我救赎”。
下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戒毒康复的思想是基于自我救赎的观念。
毒瘾者往往因为对药物的依赖而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经常感到内疚和自责,深陷无尽的自我痛苦之中。
因此,自我救赎就成为他们重新建立自我价值和尊严的关键。
其次,自我救赎也意味着要有决心和毅力去改变。
毒瘾者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需要他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以克服戒毒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诱惑。
在戒毒康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接受过去、积极面对未来。
毒瘾者常常被过去的错误所困扰,而无法积极地面对未来。
然而,过去的错误不能被改变,重要的是要接受它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积极地面对未来。
只有这样,毒瘾者才能找到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动力。
此外,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对戒毒康复也至关重要。
毒瘾者经历了长时间的药物滥用,他们的身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调整心态,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毒瘾者需要培养乐观、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还要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
戒毒康复还需要倡导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毒瘾者在吸毒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重新获得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是戒毒康复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参加各种康复课程和活动,毒瘾者可以学会如何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以避免再次滑入吸毒的陷阱。
最后,支持和社会融入是戒毒康复成功的关键。
毒瘾者往往因为吸毒问题而与家人和社会失去联系。
然而,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家人和社区的支持和理解,在康复过程中感到被接纳和重视。
此外,融入社会也是戒毒康复的最终目标。
通过工作、教育和参与社区活动,毒瘾者可以重新融入社会,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总之,戒毒康复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救赎”,这需要毒瘾者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改变自己,并接受过去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途径和思考
摘要: 吸毒人员是否真正戒毒,不仅仅是在强戒所表现如何,更重要的是回归社会后能否保持节操,彻底解除毒瘾,终生不再复吸。当前强戒所对戒毒人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戒毒人员在强戒所封闭的环境中戒断率达到100%,但戒毒人员回到社会后,没有了像戒毒所封闭环境的保护,很多吸毒者又走上复吸的道路。因此,研究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途径问题,以期实现降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复吸率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戒毒人员 回归社会 途径 《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戒毒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尤其是司法改革后,各地新改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很多强戒所注重所内管理,对戒毒人员的在所内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要求严格、教育到位,但是对其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工作、心理以及是否融入社会关注较少,缺乏对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跟踪了解,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当前的戒毒矫治工作,使戒毒人员能顺利融入社会提供借鉴。 一、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面临的问题。 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最重要一方面就是能够有稳定、正当的生活来源,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物质回报,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再一个能够得到社会及家庭的支持和接纳,人际交往正常,体验到认同感及归属感。还有就是个体能够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和挫折,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保持自信、自尊、自强。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当前影响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对戒毒人员的态度、教育方式以及结构功能缺陷都是造成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难的重要因素。很多家庭对戒毒人员吸毒行为很反感,戒毒人员因吸毒曾给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及经济损失,现实中,因吸毒而导致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亲人都曾受到戒毒人员的欺骗,不少亲人伤透了心,恨不得与其一刀两断,家人的态度,使戒毒康复人员在回归后很难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致使融入家庭生活困难,家庭的冷漠,使戒毒康复人员在家庭中得不到归属感,难以回归社会。 2、社会因素 通过对36名社区居民的态度调查显示,发现78%的居民(28/36)认为:吸毒者就是犯罪分子,他们经常杀人抢劫和偷东西;几乎92%的居民(33/36)都认为:吸毒者会传染艾滋病,如果生活在自己的周围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100%的人(36/36)都不愿意与吸毒者有深入的交往(如借钱、谈恋爱或结婚);72%的居民(26/36)不相信吸毒者可以戒断毒瘾。【1】戒毒康复人员缺乏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遭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正当的社会交往无法实现,一些戒毒康复人员的子女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前的朋友对他们保持一种躲避态度,使他们感到自己被抛弃,对自己也失去信心,只有在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与原来的毒友交往,才能得到归属感,因此很容易走上复吸的道路。 3、个体因素 戒毒康复人员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及不足,是他们难以顺利回归社会的另一原因。吸毒人员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包括:(1)因吸毒给家庭和亲人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情感上的严重伤害,而使其产生自责和内疚心理;(2)对自己前途难以把握,工作没有着落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悲观失望,由此产生失落感、无助感;(3)、因遭到家庭的强烈反对和社会的孤立,戒毒康复人员总是千方百计掩饰过去的吸毒行为,防御心理强,容易封闭自己,继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拒绝融入社会;(4)、由于长期吸毒养成了自私、脆弱、孤僻的性格,报复心强,为达到吸毒目的,不择手段。加上家庭反对、亲人谴责、朋友鄙视、社会排挤,使其形成逆反心理。这些心理障碍成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回归的“拦路虎”、“绊脚石”。【2】 4、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 不良交往也是戒毒康复人员难于回归社会的原因之一。不良交往,是吸毒人员与其他吸毒、贩毒人员以及有前科、有劣迹的社会成员的接触和交往。与这些不良群体人员交往,由于在语言、心理、价值取向、需要满足等方面容易形成一致,如果无法得到其他社会群体的接纳,就会很快重陷泥潭。戒毒康复人员回归不了社会,往往与这个群体的不良交往有很大关系。 上述主客观原因,都是相互交织影响,互为因果,致使戒毒康复人员难以顺利回归社会。在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之前,需要司法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行政、公安、社区、政府等部门寻找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戒毒康复人员难以回归社会这一问题,真正使戒毒康复人员在回归社会后,能够融入社会,并且能彻底解除毒瘾,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及和谐发展。 二、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途径。 1、确立以围绕戒毒人员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戒断毒瘾、永不复吸为目的的戒毒矫治工作基本思路。 吸毒人员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最终要回归社会。戒毒矫治工作,要围绕使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这一基本工作思路。从当前的实际工作看,戒毒矫治更多的关注在所表现,缺乏的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引导和教育,这是造成在所表现良好,回归社会后复吸的重要因素。戒毒戒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戒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使其成为守法公民。戒毒矫治机关应该在开展工作时不能仅仅满足戒毒机关本身的需要,而是应立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需要。出所前,对戒毒人员的各项评估,包括行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要侧重心理及社会环境和适应能力的评估,而目前的戒毒所对戒毒人员的考核更多的关注戒毒人员的生理、行为,增加出所前笔试加面试的考核,考察戒毒康复人员法律法规是否清楚,遇到回归社会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否有办法。设置情境,让戒毒人员身临戒毒危险环境,考察他的反应及行为。让戒毒人员了解救助途径,避免出现认知错误、意志不定、不会拒绝等问题。培养高雅的情趣。帮助他们学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工作技能,增强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安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排社区康复社工提前来所帮教,将处于回归适应期的戒毒人员置于社区管控,实现戒毒场所与社会的无缝衔接,提高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力。 2、做好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过渡性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开办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可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成为回归社会的中转站、安全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康复人员提供劳动岗位,并结合生产项目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为期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3】 3、改善家庭关系,帮其构建家庭支持系统。 改善家庭关系,家庭是爱的港湾,家庭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往往能激发强戒人员开始新生活的斗志,使他们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回归家庭是回归社会的第一步,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前,通过了解戒毒人员家庭情况,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回归家庭的存在的阻力,引导戒毒康复人员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协助家庭成员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现实,能深入了解戒毒人员的改变,帮助解决家庭系统总深层次的矛盾,使家庭成为戒毒人员远离毒品的保护伞,要利用家庭亲情的力量来帮助戒毒人员戒毒和康复,改变一味地责怪、埋怨、冷落和歧视。戒毒康复人员归回家庭后,家庭成员应督促他们远离不良朋友圈,为戒毒人员构建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其从中得到归属感。进而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4、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动态管控,构建社会监督支持系统。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动态监测, 是进行回归社会后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戒毒人员帮教联系卡。需要将公安,司法,街道办事处,社区工,单位等部门的联系方式进行沟通;建立个人信息卡,包括姓名,照片,性别,出生日期,血型,指纹,教育,体貌特性,身份证号码,违法的经历,惩罚,主要亲属,联系信息等,并可以采集 DNA标本和身份证对应,并输入统一的司法管理网和公安网络,终身监测和跟踪改进,以有效控制 。【4】 做好戒毒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大众了解吸毒人员即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逐渐改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和偏见,接纳这些受到行政处罚、悔过自新、得到教育矫治后生理、心理、行为合格的戒毒康复人员。建议强戒所通过开放日、宣传日等活动,给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得表现,展现戒毒人员戒毒的信心和决心,让戒毒人员逐渐被社会公众接纳和认可,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建立回归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培养专业的社工和志愿者组织,给予回归社会的戒毒康复人员专业的指导,使其尽快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守法公民。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戒毒康复人员自身素质。 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回归社会,最终需要自身的努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保持操守最大的障碍是个人意志薄弱,占60%。【5】因此,在戒毒康复教育工作中,应该着重提高戒毒人员的自身素质,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提高戒毒人员的各种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传授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提高意志力和积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健康的心态。进一步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根据戒毒人员兴趣爱好和社会就业需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创业培训,选择社会企业开展所内学技术、所外就业工作,建立安置就业基地,确保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有一份正当的收入。戒毒康复人员能顺利回归社会,需要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个人素质、就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防毒拒毒能力不断提高,使戒毒康复人员能够有能力、有方法去克服困难,解决回归社会遇到的问题。 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戒毒康复场所提高教育戒治水平,需要社会公安、司法、民政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戒毒人员及家庭共同努力,需要新闻、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力量参与到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中去,提高戒毒康复工作实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参考文献 【1】 杨玲,李鹏程, 吸毒者回归社会的过程: 归属与认同的剥夺[j],心理学探新,2007.2;92-93。 【2】 段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问题的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1, 20(6):477-480 【3】 张敏发,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东三水康复苑为考察对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4(3) 【4】欧阳武雄,吕品,唐利琴.浅析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