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文综历史(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三)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 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受到冲击,“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周易》、《礼记》等探讨人生,关心人可知D项正确。A项“尚未形成”与“人”是“天地之心”等观念不符;C项“实现了分离”与中国古代史上宣扬“君权神授”史实不符,B项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与“敬鬼神而远之” 的史实不符。

【点睛】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传统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受到了重视,中国古代的人文(人本)思想也在当时得到了发展。

2.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A.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形成了完备

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 【解析】【详解】由“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

儿和单身老人,”可知C项正确。A项“无为”,B项“贫富分化”与题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济贫扶弱的做法不符,D项不符合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的史实。

3.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宋代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以及宋太祖时建立重视保护士大夫关心政治的积极性和“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可知B项正确。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这样做并不能实现A项的“长治久安”,C项“完善监察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的传统等不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核心是服务君主专制,D项与其史实不符。

4.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B.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C.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D.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17世纪和“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结合所学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可知A 项正确。因为需要从“对外贸易”的影响去分析,所以B 项是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的角度不对;D 项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中国经济实际不符;而“海禁政策已经废除”不符合明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史实,C 项错误。

5.中医是中华民族的

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 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 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 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 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可知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B 项正确,因为“感于西医的功效”所以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中医的攻击C 项与信息不符;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侵略,而是主动学习,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要求解题时利用唯物史观,论从史出,对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要分清楚,不能与义和团一样,盲目排外。

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A. 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 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 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 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20世纪初新式学堂和学生增加,旧式教育和人才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从材料提供的时间看,发生在19世纪末的A项,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民主科学在时间上与之矛盾,C、D项错误。

7.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这一变化说明

A. 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

B. 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

C. 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

D. 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1913到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下降,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D项正确。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并没有扭转,A项不符合史实;仅仅商品输出减少B项不能说明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题目中没有华资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说法,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