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新形势下的高职德育不仅面临着中西方意识思潮碰撞带来的新挑战,也面临着由于重技能轻德育、德育理论与实际背离等原因导致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科学规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改革德育评价体系,拓展德育实践途径等,是提高高职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德育;现状;途径

一、高职院校德育的现状分析

1.中西方意识思潮的碰撞,给高职德育带来新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意识形态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非主流思想意识的蔓延,给高职德育带来新挑战。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党的防腐拒变等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政治盲动性;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理想信念迷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的影响和侵蚀,高职生关心的热点在减少,他们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中西方意识形态的碰撞,使传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面临严竣挑战。如何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碰撞过程中,化解非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并内化成信仰,转化成实践,是高职院校德育面临的新挑战。

2.高职院校重智轻德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特点,以及当前就业导向的驱动性和功利性,决定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发展定式。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教学课时在不断压缩,授课方式以几百人的大班课形式进行,甚至有些院校以高职生专业要求高、学制短等为借口,将思政课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甚至变相取消思政课,思政课育人功能被不断弱化;再如辅导员是重要的德育工作者,其管理、考核却多以系部专业教师的标准进行,其作用也多是为专业建设服务,之前我们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进行过调研,结果是绝大多数辅导员只把目前的岗位当做跳板,并未把其当做终生职业来看待。高职院校忽视学生道德人格、道德品质培养的这种重智轻德的发展定式,带来的后果是,高职生有技能但没道德,有知识但没素养,有目标但没信仰,在就业过程中“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大利大干,小利小干”,频繁跳槽,敷衍工作,拈轻怕重,要么极力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要么得过且过地混日子,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市场和企业对高职生缺乏应有的品德素养而不满,学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学生为自己在工作中实现不了自我价值而苦恼。

3.忽视学生德育主体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内因总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德育目标是通过学生由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并内化、升华成信念,然后在信念推动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来实现的。但传统的高职德育忽视教育规律,忽视高职生生源质量偏弱、良莠不齐的特点,片面强调德育目标的标准化,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德育目标缺乏阶段性,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灌输方式教育学生,把管理者的意志和意图强加于学生,缺乏引导,不重视学生是否接受、消化、内化和升华,只关心是否完成德育任务;用强制管理学生,说是“为学生的将来着想”,但实际是为管理者方便自己管理着想,缺乏人性化关怀和关爱。

4.教师自身德育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德育专职教师的德育素质不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边缘化”,使得思政课教师自身德育意识淡薄,在教学过程中,只关心工作量是否完成,忽视或轻视德育质量。二是专业课教师德育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盛行一种错误理论,即德育和教学是平行的,甚至有人认为其是对立的,德育是专门从事道德课教学的专职德育教师如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开展的教育;专业教师认为自己在德育方面没有责任,从而在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等过程中,热衷于纯学术的教育和研究,忽视德育的渗透和实施。

5.理论与实际背离

传统的高职德育无论内容、方式方法等都脱离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脱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我国传统的德育从内容上讲,一直进行的是最高层次的道德教育,强调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较高层次的道德教育,将每个人都假设为具有较高思想境界[1]的完人。高职德育也不例外。它没有紧扣高职生的生活和就业、创业需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责任等职业化人才所必备的道德教育,没有实事求是地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客观分析,没有直面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是过分地追求德育目标的完美化、知识的体系化、标准的统一化。

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高职德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联系高职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从而正确理解生活,明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要确立德育为高职教育服务的理念,把高职生普遍关注的就业、创业所必备的道德素质问题作为德育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并贯穿于德

育的每一个环节,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德育环境化

德育原本是和整个教育一体的,德育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所有的教师都是德育教师,正如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2]那种把教学与德育割裂开的“两张皮”做法是错误的,要让所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授业”、”解惑”,而且把“传道”当做首要任务,要把德育工作细化到全校的各个领域,从高职生进校军训开始,德育就应该贯穿其学习始终,还要确立阶段性和层次性德育目标,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德育,还要通过建立德育网站、院报开设德育专栏、定期举办大学生德育辩论赛等措施,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科学规划德育内容

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必须多元化和时代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补充,以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为途径,不仅理直气壮地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着眼于21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德育内容的扩充和开发,在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充实公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怀完整的生命体,注重高职生向职业人才的转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4.创新德育方法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必须多样化。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由单一、静态、平面教育向多样、动态、立体教育转变,即由单向灌输转向双方平等交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传递知识转向塑造人格等[3]。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质量和资源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把德育工作纳入社会大体系,把握和利用社会德育的机会,深化学校德育,调动家长德育的积极性,为其子女全面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补充作用。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等多方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帮助高职生提高道德水平。同时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重视发挥网络德育的积极辅助作用。

5.改革德育评价体系

改革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体系。一要使德育工作者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效果具体和明确,使德育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其确定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成为德育工作者勤奋工作的动力。二是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不仅要有评判性,更要有激励性和导向性,不以是否听老师的话作为评价好坏学生的标准,不以热衷于道德知识的竞赛活动来体现德育的普及程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