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育生物学”前沿研究进展概述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与前瞻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与前瞻植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进化、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植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扩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本文将综述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植物生理与生态学的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植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生活环境中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植物的基因调控机制和生理代谢途径得到了深入研究。
例如,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的机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等。
同时,近距离的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对植物群落及其分布和动态变化的监测更加精确和高效。
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的基础,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进化关系。
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以形态学为主要研究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数据在植物分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DNA条形码技术的引入使得快速鉴定植物物种成为可能。
此外,系统发育学的进步使得研究者能够重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推测它们的共同祖先和演化路径。
三、植物生殖和繁殖的研究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是植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花粉传递、受精及种子发育等过程。
现代研究方法使得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在遗传层面上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性,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此外,植物的构树方式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四、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植物基因组学是植物学的前沿领域,研究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功能和基因组演化。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成为可能。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的基因家族和功能基因,揭示植物的基因调控网络和生物过程。
此外,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也为植物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五、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研究植物保护和生物技术是当今植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形成与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7, 24 (1): 1−30, www.chinbullbotany.com收稿日期: 2006-11-03; 接受日期: 2006-11-1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530090和30121003)和植物所领域前沿方向性项目* 通讯作者。
E-mail: jian980@126.com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形成与研究进展张剑*, 徐桂霞, 薛皓月, 胡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3摘要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是最近十几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之一。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产生经历了进化生物学与胚胎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三次大的综合, 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初冯.贝尔所创立的比较胚胎学。
相关研究曾沉寂了近一个世纪,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 动物中homeobox基因被发现, 90年代初花发育的 ABC模型被提出, 加之对发育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 才使基因型与表型联系了起来, 进而促进了进化发育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目前进化发育生物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详细阐述了进化发育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综述了最近十几年来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文中重点介绍了与植物发育密切相关的MADS-box基因在植物各大类群中的研究现状, 讨论了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花被演化、花对称性以及叶的进化等重要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 进化发育生物学, 被子植物, MADS-box, 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张剑, 徐桂霞, 薛皓月, 胡瑾 (2007).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形成与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4, 1−30..综述.进化发育生物学(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biology, 简称evo-devo), 是一门整合了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胚胎学(embryology)及古生物学(paleontology)等多个学科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作为重要的生物体,在现代生态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则是理解植物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抵御病虫害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一、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手段逐渐揭示了植物分化、分裂和扩展的内在机制。
其中,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调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植物激素主要包括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乙烯和脱落素等,它们通过复杂的信号途径和交叉作用调控着细胞分化、组织发育和器官形成等过程。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土壤微生物、环境和植物内部都发现了一些新型激素,如ABA、BCAA、IRD、BL和Jasmonate等。
这些新型激素的发现,为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除了植物激素的研究,遗传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基因组的解析和转录组学的研究,让我们对植物内部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另外,生理学研究也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机制。
例如,植物在季节和气候变化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来适应环境,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形态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这些生理变化,了解了植物对于物质和能量转化等过程的内部机制和适应策略,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突破和思路。
二、植物抗病虫害研究随着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日益恶化,植物病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发展安全、高效的病虫害控制方法,成为当今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目前,植物抗病虫害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植物免疫、病害耐受性、昆虫共生等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植物免疫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对于病原菌和寄生虫等有害生物的防御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化、前沿微生物学技术等手段,揭示并克服了植物免疫的许多机制。
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植物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植物的发育、代谢、生殖、适应性、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环保越来越高的需求,植物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然而现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起于19世纪。
19世纪中叶,德国的法鲁尔和普鲁士钦费尔特等人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这种研究手段为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初期,穆勒、季什明和摩尔根等人通过杂交和突变培育出了新的作物品种,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植物生物学的进步。
1953年,库珀和哈佛通定序了DNA分子结构,这也为植物的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目前,植物生物学研究范围涵盖了诸多方面。
基础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于植物基因、基因调控、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和进化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在适应环境上的机理。
应用研究方面,研究者则致力于开发新型作物品种、探索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研究植物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物质等。
二、植物生物学研究发展趋势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植物生物学也逐渐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1、遗传改良技术的发展目前,植物遗传改良主要依赖于杂交、突变、遗传工程技术等方法。
然而,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为植物改良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遗传改良的精度和可控性,有望成为新的主流技术。
2、寻找新型作物的基因资源现有的作物种类虽然繁多,但仍然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
因此,在现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中,研究人员需进一步探索和利用未利用的野生或免疫生作物的遗传资源,以寻找新型作物品种。
3、植物适应性研究如今,全球温度升高、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植物作为最基本的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植物生物学中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植物生物学中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点。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发育生物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物学中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1. 植物生长发育概述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涉及植物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芽分化、成果发育等。
这些过程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水分、营养素等,同时也受到内部基因表达的调控。
植物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增生、分化等调控下的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2. 发育生物学的定义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从单细胞阶段到成熟个体阶段所经历的生物学过程的学科。
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密切相关。
在植物生物学中,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早期种子胚胎、花、根、茎等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细胞生物学以及形态学和行为学。
3. 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现状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植物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
以植物的早期种子胚胎发育为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小RNA及Epigenetics的作用。
同时,也有研究者针对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植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研究者在发育生物学方面所涉及的植物个体过程中逐渐熟知的信号和分子相互作用,如生长激素、拟南芥内吞酸、共价修饰、规范化、以及胚发生学上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等方面的信号传导途径等领域。
4. 发育生物学的应用前景发育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在转化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对植物生物学领域来说,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也将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发育生物学已被用于多个研究领域。
在植物领域中,发育生物学的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比如菌核和种子发育、花粉萌发和生长、和植物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均需发育生物学的知识技能来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代谢等方面的生理性特征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是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当今世界,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凸显,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1、植物激素的研究植物激素是一种特殊的生化物质,它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物过程,是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对于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学界还存在争议,因此,相关的研究尚处于不断深入阶段。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生理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具有控制植物生长的特殊作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新型生长调节剂,提高其效果,并研究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3、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逆境胁迫,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等。
因此,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学界主要关注于研究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新型抗逆性品种。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1、从分子水平到系统水平的转化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植物生理学也朝着从分子水平到系统水平的转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主要关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方面的生理性特征和规律,而系统生物学则注重研究植物的整体性问题,如植物的生长规律、生态系统的运作等。
将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和系统生物学相结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和规律,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整体性问题。
2、基于高通量技术的研究高通量技术是一种可以同时分析大量分子数据的技术,它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高通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植物生物学新进展

植物生物学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植物生物学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这些新进展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理解,也为人们利用植物资源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植物生物学研究成果,并探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1.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植物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开启了对植物遗传材料的精准操控。
通过CRISPR-Cas9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植物进行特定基因的敲除、插入或改造,从而研究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良水稻的抗病性、提高玉米的产量等。
2.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新突破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也是地球上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
例如,他们发现了新型的光合色素和光合蛋白,揭示了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光合产物在植物中的分配方式。
这些研究成果为改善光合效率、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植物抗病机制的解析与利用植物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具有多种抗病机制,包括激活免疫系统、合成抗菌物质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抗病信号通路和抗病基因网络。
这些研究成果为培育抗病优良品种和开发新型的植物抗病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4. 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植物在面临环境胁迫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以适应恶劣的生长条件。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植物应对高温、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发现了一些关键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揭示了植物在应对胁迫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
这些研究成果为改良农作物的耐逆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植物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植物种子生物学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种子形成、发育、休眠和萌发等过程,以及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适应性演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植物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
一、种子形成与发育研究种子形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种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揭示了种子形成与发育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
例如,研究发现,转录因子APETALA2(AP2)在种子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到调控种子大小、种皮发育和维持休眠状态等方面。
此外,新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种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大规模基因表达谱的测定,研究者们成功地发现了一些参与种子发育与休眠的关键基因,并揭示了这些基因在种子功能和适应性演化中的作用。
二、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无法立即发芽的状态。
种子休眠机制的解析对于培育新品种、改良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的研究发现,植物激素、环境信号和内源性调控因子等诸多因素参与了种子休眠的调控。
例如,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时,种子萌发是种子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新颖的信号通路和调控网络对于种子的快速萌发具有重要作用。
该领域的研究为培育耐旱、耐盐和耐寒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适应性演化研究种子在生态系统中不仅是植物的生殖结构,还是植物物种分布和适应性演化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们通过对种子的生态学特性、种子传播和种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和适应性演化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和种皮结构等特征与种子传播方式和乡土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特征的演化受到选择压力的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作英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课人简介
• 徐作英:教授、四川师范大学 “生物 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全国 高师组西南片区理事、四川省生物教 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 教育厅师范教育理科中心联合教研组 负责人,全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 革(生物学科)四川省课程改革推进 和培训负责人、植物学高级咨询师、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结 论:
天麻的大孢子母细胞的合点端形成的连续胼 胝质区,使营养物质不能由合点进入大孢子母细 胞,四分体的四个大孢子的横壁胼胝质分布多, 这些与其它植物的胼胝质分布的部位和时期有所 不同,这正是起到了使天麻大孢子母细胞、四分 体各个孢子都处于短暂的休眠状态,从而天麻胚 的发育受阻,与其寄生植物是相对应的。
•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学教育、生物 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 近几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级 科研项目、出版6部学术专著、公开 发表论文150多篇。
一、“植物发育生物学”学科要 义
(一)什么是:“植物发育生物学”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植物 个体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一门学 科。
(二)“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涉及的要素要 点
关键词:星星草;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
材料介绍:
星星草 [Puccinellia temiflora(G riseb.) Scribn et Merr.] 是禾本科碱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主亚 梯库地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青海等省均有分布。 星星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具有耐盐碱能力强、产草量高、营养价值 高、适口性好等优点。作为改良盐碱性土壤的先锋植物从20世纪80 年代起即被筛选应用于治理盐碱化的松嫩草地收到良好的效果,从 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星星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星星草的抗盐 碱机制栽培驯化及生理生态等方面,而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却严重缺 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重要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本文为 星星草胚胎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目的是填补星星草生殖生物学研 究的空白,从而为星星草的栽培驯化、遗传育种及大面积繁殖提供 基础资料。
材料与方法:
星星草种植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园内。从1999年至 2001年每年5月底至6月底 , 取不同发育时期的小穗及花蕾,卡诺氏 (纯酒精:冰醋酸=3:4) 固定液固定2h, 转至70% 酒精保存。爱氏苏 木精整体染色。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切片厚度为8um。Olympus BH-2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个案分析一:
银杏大孢子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植物学报,1999,41:1323-1326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n Megaspore Formation
in Ginkgo biloba 吉成均 杨 雄 李正理
摘要: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个案分析三:
五唇兰珠被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年03期 伍成厚 , 李冬妹 , 梁承邺 , 叶秀粦
摘要:应用透射电镜对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珠被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表明,授粉38d后,五唇兰外珠被细胞尚保持完好, 而内珠被细胞开始退化;线粒体内嵴减少或消失,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减少,液泡增加,在新形成 的液泡内含有膜状结构和模糊的细胞器,但核膜 完整,与细胞程序死亡的部分特征相似.
植物学报,1983年第1期 Localization of Callose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Megasporocyte in Gastrodia elata Blume 梁汉兴
摘要:天麻胚珠结构十分简化。功能大孢子发生
于合点端。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壁内缺少胼胝质。 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合点壁上最先出现胼胝质并显 示连续的荧光。不久,合点壁部份区域荧光消失,出 现许多非胼胝质暗区,胼胝质荧光呈不连续的颗粒状 分布,这种荧光到大孢子形成时依然存在。珠孔壁胼 胝质荧光出现稍迟并常消失于大孢子形成之前。功能 大孢子和二退化大孢子之间的横壁荧光很强,呈连续 状并保持很长时间。侧壁通常不具胼胝质。根据天麻 胚珠特别简化的形态特征以及多糖及酸性磷酸酶的定 位观察,营养物质从周围组织进入大孢子母细胞,主 要是通过合点珠心细胞,因此大孢子母细胞合点端形 成一个连续的胼胝质区,实际上就起到了“孤立化” 的作用。天麻这种胼胝质分布情形很可能是寄生兰科 植物的一种简化形式。
2.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
3.既是基础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既研究正常发育机制,又关注异 常发育机理
(四)“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既受控于植物个体的基因型,也 是其内在遗传机制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这一 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尤其
• 3. 1793年 Sprengel 《揭露自然的秘密》
• 4. 1916年 达尔文(Darwin) 《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
• 5. 1903年 Coulter & Chamberlain 《被子植物形态学》
• 6. 1929年 Schnarf 《被子植物胚胎学》
• 7. 1931年 Schnarf 《被子植物比较胚胎学》
相同点: 与禾本科植物胚胎学特征相似:小孢子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面 体左右对称、雄配子体三细胞型、单萌发孔。倒生胚珠、双珠被、薄 珠心、蓼型胚囊、腺质绒毡层。 不同点:
1.花药壁由4层结构组成: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
2.雌配子体中的反足细胞数目多到4-6个构成反足细胞群,核仁数 目多达10-30个,可能是多倍体状态,代谢旺盛,寿命长到合子分裂时 还存在,表明反足细胞群在雌配子体发育和双受精前后起着提供营养 的重要作用。
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从受精开始,通过细 胞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经过胚胎发生, 器官形成,开花及授粉受精等,形成高等植 物个体的非常复杂而有序的过程。
对这一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其 调控机理的研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 究涉及的主要要素要点。
(三)“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1.揭示“发育”的本质评 析:
一、选材: 天麻属于药用的寄生兰科植物, 结籽少,生殖发育不良;
二、研究方法:天麻大孢子发生发育时,用同 位素荧光示踪的方式进行胼胝质的定位研究,发现:
1.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壁内缺少胼胝质; 2.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大孢子母细胞合点壁 上最先出现胼胝质并显示连续的荧光; 3.大孢子母细胞珠孔壁胼胝质荧光出现稍迟并 常消失于大孢子形成之前; 4.四分体功能大孢子和二退化大孢子之间的横 壁荧光很强,呈连续状并保持很长时间。四分体的 侧壁通常不具胼胝质。
关键词:银杏,大孢子,超微结构
评 析:
一、选材: 化石植物; 二、研究方法:银杏大孢子发生发育 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主要对大孢子 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功能大孢 子、非功能大孢子等各个时期的细胞 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包括大小、 形状、体积、细胞器的情况等。
个案分析二:
天麻大孢子发生时胼胝质的定位观察
全文主线:
0 导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观察结果
2.1 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2.1.1 小孢子发生 2.1.2 雄配子体发育
2.2 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2.2.1 大孢子发生 2.2.2 雌配子体发育
2.3 星星草的雌、雄配子体发育与外部形态 及 时间的相关性
3 结论
评 析:
一、选材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进行了比较:与禾本科其它植物在胚胎发育上进行了比较。
• 8. 1950年 印度著名植物胚胎学家 Maheshwari
《被子植物胚胎学引论》 《被子植物胚胎学新进展》
《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学》 《被子植物细胞胚胎学》
• 9. 1982年 北大植物胚胎学家胡适宜&王伏雄 《被子植物胚胎学》
• 10. 1999年 许智洪,刘春明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三、“微观与分子水平”上“植物 发育生物学”研究发展的主流方向
摘要: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研究了星星草 [Puccifullia
tenuiflora(G riseb.)ScribI1.et M err.] 大、小孢子发生及其 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主要结论是 ;(l)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 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 , 四分孢子为左右对称型 ;(2) 成 熟的花粉为三细胞型 , 具单萌发孔 ;(3) 花药壁由4层结构组成 , 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分别为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 , 绒毡层为分 泌型;(4) 星星草为单子房 , 单胚珠 , 双珠被 , 薄珠心 , 倒生 型胚珠 .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 4 个大孢子 , 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 ;(5)胚囊发育属于蓼型 , 成熟胚囊形成时 , 反足细胞经无丝分裂形成 4-6 个反足细胞 , 反足细胞内可能存在 多次 DNA 复制过程 .
关键词: 五唇兰 , 珠被细胞 , 超微结构
评 析:
一、选材: 观赏类的兰科植物; 二、研究方法:
五唇兰内、外珠被细胞的超微 结构观察。
个案分析四: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l(6):464-470
星星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杨春雪 , 申家恒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哈尔滨 l50080)
•
近年来,我国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发
展迅速。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继在开花调控
机制、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植物发
育相关基因分离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做了很多
的工作,部分研究方向与研究工作走在了世
界前列。
•
科学家预期,当基因组破译完成之后,
生命科学的下一个重点将是研究如何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