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晋关于狼的书籍读后感:狼的中国进化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章晋关于狼的书籍读后感:狼的中国进化史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黄章晋关于狼的一篇感悟文章:狼的中国进化史。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像如今的中国一样喜欢狼,崇拜狼.今天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职场,狼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在中国狼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世界上有两种狼,一种生活在自然界,一种生活在中国作家笔下,后者拥有今天中国人推崇的一切高贵品德和精神,它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黄章晋关于狼的一篇感悟文章:狼的中国进化史

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像如今的中国一样喜欢狼、崇拜狼。今天,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职场,狼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只要上网或者上书店看一下,就很容易知道狼已经是中国人的图腾。

一些与狼性相关的畅销书:

不过,这几乎是一瞬间才发生的。要说清楚这个奇迹般的现象,或许要从狼的中国进化史说起。

历代先贤大哲若知道今天的中国人崇尚以狼为师,应该从坟里跳出来。

从《诗经》、《左传》、《国语》、《山海经》到《聊斋志异》,自古以来关于狼的传说和故事中,它的形象都是凶残、贪婪和不可姑息同情的。汉语中与狼相关的词汇,除狼吞虎咽这种少数中性词外,几乎全部是贬义,像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引狼入室、鬼哭狼嚎、披着羊皮的狼之类,几乎是汉语中的顶级贬义词。

1

狼在中国人观念中最经典的形象是“中山狼”,它是小学生课本中《东郭先生与狼》的原型,而这个故事中救狼、狼恩将仇报、找第三方主持公道、狼上当受惩这四个重要环节,在印度等国的传说中有更古老版本,而且各版本中坏东西多是狼,应能说明世界各民族对狼的看法出奇一致——在英语、蒙古语、诸突厥语,与狼相关的谚语和

词汇也总是负面的。

有趣的是,老虎、狮子远比狼要凶猛可怕,但在不同文化中,形象都要高大得多,它是描述威武、雄壮、英雄气概最常用的比喻方式,虽也会用在负面表达或评价上,但至少算得上是毁誉参半。

今天中国突然以狼为师,当然是中国人笔下的狼突然变了,它进化成了一种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物种。

古人笔下的狼,多是独来独往,或是两三只成群,以今天人们的知识看,它未必是狼生存方式的完整准确呈现,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总结,但它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因观察角度所限而犯下的错误。

譬如,中国民间关于野兽凶狠程度普遍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排序。实际上,这个排序完全是倒过来的,野猪是老虎的重要食材,而老虎捕食熊、熊捕食野猪也并不稀罕。

但从人的日常观察角度看,这个错误的排序完全可以理解:野猪经常会因为成群结队侵入农田与人发生冲突,而熊与人的冲突就少得多,老虎则更少。

尤其是,野猪攻击力较弱,与人发生冲突时,会对人造成极为惨烈的伤害,攻击力强大的熊解决战斗迅速,很难造成遍体鳞伤肚破肠流的残相,如果老虎主动攻击人,人们只会发现上山的邻居失踪了。

而今天中国人笔下的狼,首先规模急剧膨胀,比如《狼图腾》中的狼群动辄几十只,这是今天中国狼群的标准规模,它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国野生食草动物结群的规模,这个规模已经比较克制,冯远理先生《那些本不该消失的生命》中的狼群规模,甚至达到或超过非洲大草原上食草动物的规模,而富有想象力的金庸先生笔下的狼群,其规模只有蚂蚁、蜜蜂和蝗虫才能与之相比,《书剑恩仇录》是这么描述新疆沙漠中的超大狼群的:“远处一片黑云着地涌来”、“不知有几千几万头饿狼”。

狼的规模急剧膨胀,自然会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性。古人笔下的狼,不过是一种凶残的野兽,并无社会等级,更谈不上角色分化。而今天的狼,不但拥有今天中国人推崇的一切美德:坚韧、顽强、进取、团

结、牺牲精神(此处可省略两百字)。有的狼群甚至会有一位类似成吉思汗、毛泽东式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狼王。

没错,狼变了。

狼在中国的进化始于1980年代中国作家突然开始写狼。狼先是小心翼翼地表现出一些闪光点,譬如对后代、伴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它也是智慧甚至是可爱的,比如1987年创刊的《大灰狼》中,狼已经是可爱的了;1990年代后,写狼的中国作家越来越多,在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之类话题上,狼开始理直气壮地成为值得同情的牺牲品;在新世纪的“狼文化热”中,它终于慷慨激昂地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导师。

1980年代以来部分以狼为主题的代表性文学作品:

写狼的中国作家,绝大部分只在动物园见过狼,不排除他们当中有人能分得清哈士奇犬和狼,但后面将谈到他们其实还没人能正确可靠地描述家畜以外的动物。他们关于狼的各种灵感当然来自1978年

后海外观念的影响。

对中国狼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狼王洛波》和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这两本书其实在一百年前就被翻译到中国。但真正在中国社会造成知识和观念冲击,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重新翻译出版。

《狼王洛波》中包括狼的社会化特征在内的大量细节,是汉语世界全新的知识,而《野性的呼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反人类中心的视角,带来的是强烈的观念冲击。中国作家关于狼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强调狼某些可贵的品质,还是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都可从这两本书中找到源头。

虽然你可以认为,这些中国作家是西顿和伦敦下的蛋,但他们比西顿和伦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因为西顿和伦敦作品中的狼,多少也在真实基础上赋予了一定浪漫想象,而中国作家笔下的狼,则完全是写实表象下天马行空的狂想,西方人再进化一百年也达不到今天中国作家的水平。

诚然,西顿和伦敦虽然有与狼真实交道的优势,尤其是西顿,他本人是个著名的博物学家,而中国作家虽然没人说得清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的区别,但他们的优势恰好也在这里,这样狼才能进化成不但具备种种中国人推崇的美德,而且是人类在商场、战场上最高智慧的发明者——《狼图腾》不但认为“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而且进一步推论“狼子兵法”是《孙子兵法》的源头之一。

《狼图腾》是引爆中国“狼文化热”的原子弹,但《狼图腾》中出现的狼,远远算不上它在中国进化史中的最顶级,虽然书中出现的狼,掌握的某些技能甚至超过了中国作家,譬如狼在跳进羊圈高高的围墙后,在牧民赶来时,它们机智地在围墙下迅速将死羊的尸体像堆沙袋一样码成一个斜坡,翻墙逃离现场。

譬如冯远理先生《那些本不该消失的生命》中的狼明显就比《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