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3).ppt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全科医学教材 ppt课件

单股线状正 双股环状有缺
链
口
负链上四个
ORF
1
10个3亚型
HCV
HDV
HEV
89年 Chroo 黄病毒科
包膜 核心 (55nm)
77年 Rizzeetto 卫星病毒科
89年
Reyes 杯状病
毒
缺陷病毒
( 同 HAV )
(依赖HBsAg复制) (32-
(36nm)
34nm)
RNA ( 9.4 ) 单股线状正
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为急性肝衰 竭; • 15天至26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肝衰竭; • 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 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 性肝衰竭。
• 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 •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半年
以上,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好转;只有少数 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各 项症状明显,慢性肝炎表现(肝肿大,质 地中等以上,伴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 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 持续异常,并可伴有肝外器官损害等特 征)。
大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
图 HBV三种颗粒,电镜,负染×120000
• 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 又称Dane颗粒。
图 HBV球型颗 粒 图 HBV三种颗粒模式图
• Dane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 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和 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三) 重型肝炎(肝衰竭)
本型约为全部病例的0.2%-0.5%,但病死 率甚高,5型肝炎均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传染病学教学PPT课件43页PPT

淤胆型肝炎
毛细胆管炎型肝炎,症状轻 而黄疸深久。
肝炎肝硬化
• 活动性、静止性 • 代偿性、失代偿性 • 肝炎肝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蛋白、胆色素、PT、血氨。 意义有别。
• 肝炎病毒标记物 现症状感染标志有: 乙型:HBsAg、HBeAg、HBcAg、 HBVDNA(P)。“二对半” 的 意 义。
• 重型肝炎:死亡率50-70%。 • 淤胆型肝炎:急性者良好,慢性者易
成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
无特效病原治疗。注意休息、饮 食 ,避免损肝药物,辅以适当药物。
各临床型肝炎有所则重。
影象学及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1.其它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外梗阻性黄疸
2.其它原因的肝炎(黄疸) 其它病毒、感染中毒、药物、酒精、 寄生虫、自身免疫性肝病、先天性 代谢性病,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 肝。
预后
• 急性肝炎:妊娠合并戊肝死亡率30% 以上。
• 慢性肝炎:急乙肝10-40%,急丙肝50% 以上转为慢性。轻度者良好。重度者易 发展为肝硬化,小部分转为肝癌。
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传染病学教学 PPT课件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病毒性肝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感染科 谢奇峰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 丙、丁、戊型-A、B、C、D、E)引起的一组传 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肝 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 状感染多见。
戊肝病毒HEV
• 单股正链RNA病毒,2亚型。经胆 汁从粪中排出。
• 血清抗体抗HEVIgG、IgM。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甲、戊型 日常接触散发,水和食物污染
暴发 • 体液传播:乙、丙、丁型
肝炎(插图)

3)
乙肝五项常见血清模式及临床意义
sAg eAg sAb eAb cAb
临床意义
+ + - - - 新近感染
+ + - - + 病毒复制活跃,现症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 - - + + 复制水平降低或终止,恢复期或慢性携带
+ - - - + 复制水平低或无,缓解稳定期
- - - - + 既往感染或HBV低水平持续感染
有
有
有
无
慢性肝炎 无
有
有
有
无
病毒性肝炎(六)
临床分型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 3. 重型肝炎
黄疸型 无黄疸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预后
急性肝炎预后好,多可痊愈,少数转为慢性; 慢性病例预后欠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重型病例预后极差,死亡率70%-90%。
病毒性肝炎(一)
病 原 学(1)
名称 缩写 基因组 抗原抗体 IgG 系统
甲肝病毒 HAV RNA
1
保护性
乙肝病毒 HBV DNA
5
抗-HBs保护性
丙肝病毒 HCV RNA
病毒性肝炎(二)
五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潜伏期 15-45天 30-180天 15-150天 30-140天 10-70天
(平均) (30天) (70天) (50天)
(40天)
起病 多较急 多缓慢 多缓慢 多缓慢 多较急
黄疸
多有
多无
多无
多无
多有
慢性携带 无
(40天)
起病 多较急 多缓慢 多缓慢 多缓慢 多较急
乙肝五项常见血清模式及临床意义
sAg eAg sAb eAb cAb
临床意义
+ + - - - 新近感染
+ + - - + 病毒复制活跃,现症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 - - + + 复制水平降低或终止,恢复期或慢性携带
+ - - - + 复制水平低或无,缓解稳定期
- - - - + 既往感染或HBV低水平持续感染
有
有
有
无
慢性肝炎 无
有
有
有
无
病毒性肝炎(六)
临床分型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 3. 重型肝炎
黄疸型 无黄疸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预后
急性肝炎预后好,多可痊愈,少数转为慢性; 慢性病例预后欠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重型病例预后极差,死亡率70%-90%。
病毒性肝炎(一)
病 原 学(1)
名称 缩写 基因组 抗原抗体 IgG 系统
甲肝病毒 HAV RNA
1
保护性
乙肝病毒 HBV DNA
5
抗-HBs保护性
丙肝病毒 HCV RNA
病毒性肝炎(二)
五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潜伏期 15-45天 30-180天 15-150天 30-140天 10-70天
(平均) (30天) (70天) (50天)
(40天)
起病 多较急 多缓慢 多缓慢 多缓慢 多较急
黄疸
多有
多无
多无
多无
多有
慢性携带 无
(40天)
起病 多较急 多缓慢 多缓慢 多缓慢 多较急
病毒性肝炎知识PPT课件

预防措施
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体液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 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精液、阴 道分泌物等体液。
分餐制
尽量采用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和食 物。
避免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避免直接接触肝炎患者的血液, 不共用免不洁性行为。
传播途径
01
02
03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 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摄入 而传播。
性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 毒可经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 毒可经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 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肝炎
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 肝区疼痛等症状。
保肝药物
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脏再生 和修复。
支持性治疗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减轻肝脏负担。
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保 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
摄入脂肪和糖分。
心理支持
并发症处理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保持积极心态,增强
治疗信心。
针对肝炎引发的并发症, 如腹水、出血等进行及
时处理。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慢性肝炎和 肝硬化长期发展而来。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肝痛、消瘦、黄疸等症 状。治疗需采取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措 施,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05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与管理的重要性
保护个体健康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ppt

职业
患者的职业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有关,如甲型肝炎多见于学生和食品加工工人,乙型肝炎 多见于医务人员、工人、农民等,丙型肝炎多见于医务人员、服务业人员等。
病例症状与体征
01
症状
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如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尿
黄等。
02
体征
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的典型体征,如肝大、肝区压痛、黄疸等。
阳性标志物。
具有地域流行性
03
病例发病时间、地点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相符。
病例一般情况
年龄
患者年龄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范围内,如甲型肝炎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乙型肝炎 患者多为儿童和成人,丙型肝炎患者多为成人等。
性别
患者性别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比例相符,如甲型肝炎男女均可发病,乙型肝炎男性多于女 性,丙型肝炎男女均可发病等。
2023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ppt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例实验室检查 • 病例病理分析 • 治疗及效果 • 病例随访 • 病例讨论与总结
01
病例介绍
病例选择标准
临床上表现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
01
具有病毒性肝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尿黄等。
实验室检查阳性
02
血清中检测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实施情况
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因素。
2
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便于跟踪治疗及 评估疗效。
3
根据治疗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处理。
慢性肝炎
患者的职业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有关,如甲型肝炎多见于学生和食品加工工人,乙型肝炎 多见于医务人员、工人、农民等,丙型肝炎多见于医务人员、服务业人员等。
病例症状与体征
01
症状
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如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尿
黄等。
02
体征
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的典型体征,如肝大、肝区压痛、黄疸等。
阳性标志物。
具有地域流行性
03
病例发病时间、地点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相符。
病例一般情况
年龄
患者年龄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范围内,如甲型肝炎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乙型肝炎 患者多为儿童和成人,丙型肝炎患者多为成人等。
性别
患者性别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比例相符,如甲型肝炎男女均可发病,乙型肝炎男性多于女 性,丙型肝炎男女均可发病等。
2023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ppt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例实验室检查 • 病例病理分析 • 治疗及效果 • 病例随访 • 病例讨论与总结
01
病例介绍
病例选择标准
临床上表现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
01
具有病毒性肝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尿黄等。
实验室检查阳性
02
血清中检测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实施情况
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因素。
2
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便于跟踪治疗及 评估疗效。
3
根据治疗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处理。
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毒 性
1.血常规
肝 2.尿常规
炎 3.肝功能检查
病 人 的
(1)血清酶的检测 (2)血清蛋白的检测
护 (3)血清胆红素检测
理 4.凝血酶原活动度
5.血氨检测
6.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及叩击痛。肝功能改变明显。
3)恢复期:
10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临床表现
毒 性 1.急性肝炎
肝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炎 病 人 的 护
发病率较急性黄疸型肝炎高,临床症
状轻。起病一般较缓慢,以乏力和胃肠道 症状为主,不出现黄疸,恢复较快。病程 常在3个月内,易被忽视。
炎 (2)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 人
(3)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护 (5)戊型肝炎病毒(HEV)
理
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健康史
毒 性
2.流行病学资料
肝 (1)传染源
炎 1)甲型肝炎:急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 人 的 护
的 分病人出现黄疸。
护
理
3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护理评估
毒 性
健康史
肝
炎
临床表现
病
人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的
护
理
心理-社会状况
病毒性肝炎相关护理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相关护理PPT课件
目 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与康复护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05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 护理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干扰素(IFN)、核苷(酸)类似物(NAs)等。
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应答等方式,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 的。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护理措施
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乏力、头痛等副作用。
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等。
康复锻炼与运动指导
轻度运动
推荐患者进行轻度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体质。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和 不适,以免对肝脏造成额外负 担。
总结词
适当的康复锻炼和运动有助于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 免疫力提升。
营养需求与饮食指导
高质量蛋白质摄入
充足热量摄入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满足 身体需求,防止体重下降和肌肉 消耗。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适量脂肪摄入
适当摄入脂肪,特别是富含不饱 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等。
总结词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是促进康 复的重要措施。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加强心理支持、调整饮食等。
目 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与康复护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05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 护理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干扰素(IFN)、核苷(酸)类似物(NAs)等。
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应答等方式,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 的。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护理措施
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乏力、头痛等副作用。
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等。
康复锻炼与运动指导
轻度运动
推荐患者进行轻度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体质。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和 不适,以免对肝脏造成额外负 担。
总结词
适当的康复锻炼和运动有助于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 免疫力提升。
营养需求与饮食指导
高质量蛋白质摄入
充足热量摄入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满足 身体需求,防止体重下降和肌肉 消耗。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适量脂肪摄入
适当摄入脂肪,特别是富含不饱 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等。
总结词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是促进康 复的重要措施。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加强心理支持、调整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