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2

合集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图形与证明》(1)小结+测试题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图形与证明》(1)小结+测试题

数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九年级数学课件]九年级数学圆与证明共34页

[九年级数学课件]九年级数学圆与证明共34页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交、相切、相离.
●O
●O
●O
相交
相切
相离
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
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
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r ●O ┐d
相交
直线和圆相交 直线和圆相切 直线和圆相离
r ●O
四、圆心角, 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
1.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
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
心距相等.
A
A
D
D
B
●O
B
●O
●O′


A′ D′ B′
A′ D′ B′
2.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
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④两条弦的弦心距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
阳泉市义井中学 高铁牛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2005年
(6)圆 ①理解围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
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 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 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③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
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 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⑤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 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①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
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

数学九年级北师大版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数学九年级北师大版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二次函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变换,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几何特征,提高直观想象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二次函数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与识别:重点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章节。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图象的平移、压缩、拉伸等变换过程,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感受这些变换背后的数学原理。
举例:在给定实际问题中,如何从题目条件出发,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求解未知数。
(4)数学符号的理解与应用:难点在于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如a的正负表示开口方向,顶点坐标表示图象的平移等。
举例:理解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中,a、b、c各自对图象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数学素养。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
拿绳子测量四边形的每一个边 长,如果四边长度一样,那么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四条边 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议一议 3. 如果仅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你怎么判断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呢?
先用绳子测量四边形的两对边是否 相等,相等则是平行四边形. 再用绳子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 =∠D = 9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
C
【选自教材P16 习题1.5 第1题】
2. 如图,在△ABC中,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延长 AD 至 E,使 DE = AD,连接 BE,CE. (1)试判断四边形 ABEC 的形状;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 ABEC 是矩形?
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
∴ AC = 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OA = OC =
1 2
AC,OB
=
OD
=
1 2
BD,
∴OA = OD。
B
∵∠AOD = 120°,
∴∠ODA =∠OAD = 1 (180°-120°) = 30°。
2
∴BD = 2AB = 2×2.5 = 5.
D O
C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平行 四边形
一个角 是直角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矩形
想一想 既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平行
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性质


对角线 对称性
对边平行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 中心对称
矩形 且相等
相平分 图形
探索活动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边的矩形(如书本, 课桌,铅笔盒等)的四条边长度、四个角度数和对角线的长 度及夹角度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2)根据测量的结果,猜想结论。当矩形的大小不断变化 时,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通过测量、观察和讨论,你能得到矩形的特殊性质吗?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空间与图形)-第十讲《四边形(二)》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空间与图形)-第十讲《四边形(二)》课件(北师大版)

B
E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80;2、20cm;3、3;4、;5、200 提示:4题过点P作矩形任一边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求 解; 5题连结AC,证△ABE≌△ACF得AE=AF,从而△AEF 是等边三角形. 6、 2 1 ;7、2 1 ;8、②
参考答案
二、DDBBA 三、解答题: 14、可证△DEA≌△ABF 15、略证:AE平分∠BAC,且EG⊥AB, EC⊥AC,故EG=EC,易得∠AEC=∠CEF, ∵CF=EC,EG=CF,又因EG⊥AB,CD⊥AB, 故EG∥CF.四边形GECF是平行四边形,又因EG =FG,故GECF是菱形.
A
D G B E F C
能力训练
16、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一侧分别作 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请回答下 列问题(不要求证明): (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 的四边形不存在? E F D
第十讲 四边形(二)
复习目标
1.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2.复习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 解决相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知识要点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 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 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或对角线互 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 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既 具有矩形的性质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AE⊥BD,垂足为E, ∠DAE∶∠BAE=3∶1,求∠EAC的度数. 分析:本题充分利用矩形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 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进行求解. 答案:45° A D

初三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三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三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若用半径为9,圆心角为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A.1.5B.2C.3D.6【答案】C【解析】等弧长计算,半径为9,圆心角为的弧长=即这个圆锥的底面周长=6,即2r=6,故选C2.赵洲桥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它距今约1400年,历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和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

如图,若桥跨度AB约为40米,主拱高CD约10米,则桥弧AB所在圆的半径R=米.【答案】25.【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得AD=AB=20米.设圆的半径是R,根据勾股定理,得R2=202+(R﹣10)2,解得R=25米.【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3.如图,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N是弧MB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1,则周长的最小值为()A.4B.5C.6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本节所学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的最小时的点,根据N是弧MB的中点可知∠A=∠NOB=∠MON=20°,故可得出∠MON′=60°,故△MON′为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结论.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N关于AB的对称点N′,∴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的最小时的点,∵N是弧MB的中点,∴∠A=∠NOB=∠MON=20°,∴∠MON′=60°,∴△MON′为等边三角形,∴MN′=OM=4,∴△PMN周长的最小值为4+1=5.故选B.【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圆周角定理.4.观光塔是潍坊市的标志性建筑,为测量其高度,如图,一人先在附近一楼房的底端A点处观测观光塔顶端C处的仰角是60°,然后爬到该楼房顶端B点处观测观光塔底部D处的俯角是30°,已知楼房高AB约是45m,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求观光塔的高CD是 m.【答案】135【解析】根据题意可得:∠BDA=30°,∠DAC =60°,在Rt△ABD中,因为AB=45m,所以AD= m,所以在Rt△ACD中,CD= AD=×=135m.【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长、宽分别为a、b的矩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2b+ab2的值为.【答案】70.【解析】应把所给式子进行因式分解,整理为与所给周长和面积相关的式子,代入求值即可.试题解析:∵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b,周长为14,面积为10,∴a+b=7,ab=10,∴a2b+ab2=ab(a+b)=70.【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6.如图,在▱ABCD中,BM是∠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M,且MC=2,▱ABCD的周长是在14,则DM等于()A.1B.2C.3D.4【答案】C.【解析】∵BM是∠ABC的平分线,∴∠ABM=∠CBM,∵AB∥CD,∴∠ABM=∠BMC,∴∠BMC=∠CBM,∴BC=MC=2,∵▱ABCD的周长是14,∴BC+CD=7,∴CD=5,则DM=CD﹣MC=3,故选C.【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7.在3×3的方格中,A、B、C、D、E、F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从C、D、E、F四点中任意取一点,以所取得一点及点A、B为顶点画三角形,则所画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答案】.【解析】根据从C、D、E、F四个点中任意取一点,一共有4种可能,只有选取C、F点时,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根据从C、D、E、F四个点中任意取一点,一共有4种可能,只有选取C、D,F点时,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P(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概率公式;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8.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P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沿边AB、BC从点A开始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当点P移动到点A时,P、Q同时停止移动.设点P出发xs时,△PAQ的面积为ycm2,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则线段EF所在的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答案】y=-3x+18.【解析】根据从图②可以看出当Q点到B点时的面积为9,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EF所在的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试题解析:∵点P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AB、BC从点A开始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当Q到达B点,P在AD的中点时,△PAQ的面积最大是9cm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cm,∴×a×a=9,解得a=6,即正方形的边长为6,当Q点在BC上时,AP=6-x,△APQ的高为AB,∴y=(6-x)×6,即y=-3x+18.【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9.(3分)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 cm.(结果保留π)【答案】.【解析】如图所示,∵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展开后AB=2πcm,BC=3cm,由勾股定理得:AC==cm.故答案为:.【考点】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2.最值问题.10.(12分)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 于点E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FE ⊥AB ;(2)当EF=6,时,求DE 的长.【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9.【解析】(1)连接AD 、OD ,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DC=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 是BC 的中点,从而OD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切线的性质证明结论;(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计算得到答案.试题解析:(1)连接AD 、OD ,∵AC 为⊙O 的直径,∴∠ADC=90°,又∵AB=AC ,∴CD=DB ,又CO=AO ,∴OD ∥AB ,∵FD 是⊙O 的切线,∴OD ⊥EF ,∴FE ⊥AB ;(2)∵,∴,∵OD ∥AB ,∴,又EF=6,∴DE=9.【考点】1.切线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综合题.11. (3分)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GH 过点O ,且点E 、H 在边AB 上,点G 、F 在边CD 上,向▱ABCD 内部投掷飞镖(每次均落在▱ABCD 内,且落在▱ABCD 内任何一点的机会均等)恰好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OEH 和△OFG 关于点O 中心对称,∴S △OEH =S △OFG ,∴S 阴影部分=S △AOB =S 平行四边形ABCD ,∴飞镖(每次均落在▱ABCD 内,且落在▱ABCD 内任何一点的机会均等)恰好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故选C . 【考点】1.几何概率;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 如图,以△ABC 的BC 边上一点O 为圆心的圆,经过A ,B 两点,且与BC 边交于点E ,D 为BE 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 交BC 于F ,AC=FC .(1)求证:AC是⊙O的切线;(2)已知圆的半径R=5,EF=3,求DF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解析】连结OA、OD,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的推理,由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得到OD⊥BE,则∠D+∠DFO=90°,再由AC=FC得到∠CAF=∠CFA,根据对顶角相等得∠CFA=∠DFO,所以∠CAF=∠DFO,加上∠OAD=∠ODF,则∠OAD+∠CAF=90°,于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AC是⊙O的切线;由于圆的半径R=5,EF=3,则OF=2,然后在Rt△OD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DF的长.[来试题解析:(1)证明:连结OA、OD,如图,∵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OD⊥BE,∴∠D+∠DFO=90°,∵AC=FC,∴∠CAF=∠CFA,∵∠CFA=∠DFO,∴∠CAF=∠DFO,而OA=OD,∴∠OAD=∠ODF,∴∠OAD+∠CAF=90°,即∠OAC=90°,∴OA⊥AC,∴AC是⊙O的切线;(2)解:∵圆的半径R=5,EF=3,∴OF=2,在Rt△ODF中,∵OD=5,OF=2,∴DF=.【考点】切线的判定13.(3分)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A.122°B.151°C.116°D.97°【答案】B.【解析】∵AB∥CD,∠1=58°,∴∠EFD=∠1=58°,∵FG平分∠EFD,∴∠GFD=∠EFD=×58°=29°,∵AB∥CD,∴∠FGB=180°﹣∠GFD=151°.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4.(3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与“建”字所在面相对的面的字是()A.创B.教C.强D.市【答案】C.【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建”与“强”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15.在面积为60的▱ABCD中,过点A作AE⊥直线BC于点E,作AF⊥直线CD于点F,若AB=10,BC=12,则CE+CF的值为()A.22+11B.22-11C.22+11或22-11D.22+11或2+【答案】D.【解析】分两种情况:①由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求出AE=5,AF=6,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DF,求出CE、CF,即可得出结果;②CE=10-5,CF=6-10,即可得出结果.试题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A为锐角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BC•AE=AB•AF=60,AB=10,BC=12,∴AE=5,AF=6,∵AE⊥直线BC于点E,作AF⊥直线CD于F,∴∠AEB=∠AFD=90°,∴BE=,DF=,∴CE=12+5,CF=10+6∴CE+CF=22+11;②如图2所示:∠A为钝角时;由①得:CE=10-5,CF=6-10,∴CE+CF=2+;故选D.【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如图,在▱ABCD中,过A、C、D三点的⊙O交AB于点E,连接DE、CE,∠CDE=∠BCE.(1)求证:AD=CE;(2)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BC=3,DE=6,求B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直线BC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3).【解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ED=∠EDC,证出,即可得出AD=CE;(2)作直径CF,连接EF,则∠EFC=∠EDC,证出∠EFC=∠BCE,再由CF是⊙O的直径,得出∠FEC=90°,得出∠BCF=90°,即可得出结论;(3)证明△BCE∽△EDC,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ED=∠EDC.∴,∴AD=CE;(2)解:直线BC与⊙O相切,理由如下:如图所示:作直径CF,连接EF.则∠EFC=∠EDC,∵∠BCE=∠CDE,∴∠EFC=∠BCE.∵CF是⊙O的直径,∴∠FEC=90°,∴∠EFC+∠FCE=90°,∴∠BCE+∠FCE=90°∴∠BCF=90°.∴OC⊥CB.∴直线BC与⊙O相切;(3)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由(1)得:AD=CE,∴BC=CE,∵AB∥CD,∴∠BEC=∠DCE.又∵∠BCE=∠CDE,∴△BCE∽△EDC,∴,∵BC=3∴CE=3,即,解得,BE=.【考点】1.切线的判定;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7.(3分)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DCB=()A.150°B.160°C.130°D.60°【答案】A.【解析】∵AB∥ED,∴∠E=180°﹣∠EAB=180°﹣120°=60°,∵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EAD=60°,∴∠BAD=∠EAB﹣∠DAE=120°﹣60°=60°,∵AB=AC=AD,∴∠B=∠ACB,∠ACD=∠ADC,在四边形ABCD中,∠BCD=(360°﹣∠BAD)=(360°﹣60°)=150°.故选A.【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8.如图,在Rt△ABC中,∠C=90°,现将△ABC进行翻折,点C恰落在边AB上的点D处,折痕为EF,此时恰有∠DEF=∠A,则AD与BD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AD=BD【解析】如图,连接CD由题意得:∠EDF=∠ECF,∴∠EDF+∠ECF=180°,∴D、E、C、F四点共圆,∴∠DEF=∠DCF;而∠DEF=∠A,∴∠DCF=∠A(设为α),DA=DC;∵∠B+α=∠BCD+α=90°,∴∠B=∠BCD,∴DB=DC,DA=D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9.如图,PA、PB与⊙O相切,切点分别为A、B,PA=3,∠P=60°,若BC为⊙O的直径,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π.【解析】如图,连接OP,∵PA、PB与⊙O相切,∴PA=PB,∠PAO=∠PBO=90°∵∠BPA=60°,∴△PAB为等边三角形,∠AOB=120°∴PB=AB=PA=3,∠POB=60°∴OB=.∵OB=OC,∴S△AOB =S△AOC∴S阴影=S扇形OAB==π.【考点】1.切线的性质;2.扇形面积的计算.20.如图,直线a∥b,AB⊥BC,∠1=40°,则∠2的度数为()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B的度数,再由垂直的定义得出∠AB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直线a∥b,∠1=40°,∴∠ACB=∠1=40°.∵AB⊥BC,∴∠ABC=90°,∴∠2=90°﹣∠ACB=90°﹣40°=5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21.海中两个灯塔A、B,其中B位于A的正东方向上,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C处测得灯塔A在西北方向上,灯塔B在北偏东30°方向上,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30海里到达点D,这时测得灯塔A在北偏西60°方向上,求灯塔A、B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答案】【解析】过点A作AF⊥CD,垂足为F,过点D作DE⊥CD,可得出∠FCA=∠ACN=45°,∠NCB=30°,∠ADE=60°,则∠FAD=60°,∠FAC=∠FCA=45°,∠ADF=30°,从而AF=FC=AN=NC,设AF=FC=x,则tan30°=,解得x=,由tan30°=,得到,解得:BN=,由AB=AN+BN,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过点A作AF⊥CD,垂足为F,过点D作DE⊥CD,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出:∠FCA=∠ACN=45°,∠NCB=30°,∠ADE=60°,则∠FAD=60°,∠FAC=∠FCA=45°,∠ADF=30°,∴AF=FC=AN=NC,设AF=FC=x,∴tan30°=,解得:x=,∵tan30°=,∴,解得:BN=,∴AB=AN+BN==.答:灯塔A、B间的距离为()海里.【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几何图形问题.2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EB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解析】如图,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60°, ∴∠ADC=120°, ∴∠1=∠2=60°, ∴△DAB 是等边三角形, ∵AB=2, ∴△ABD 的高为,∵扇形B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 ∴∠4+∠5=60°,∠3+∠5=60°, ∴∠3=∠4,设AD 、BE 相交于点G ,设BF 、DC 相交于点H ,在△ABG 和△DBH 中,,∴△ABG ≌△DBH (ASA ), ∴四边形GBH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扇形EBF -S △ABD =.【考点】1.扇形面积的计算;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菱形的性质.23. 一个矩形被分成不同的4个三角形,其中绿色三角形的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黄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21cm 2,则该矩形的面积为( )A .60cm 2B .70cm 2C .120cm 2D .140cm 2【答案】A .【解析】黄色三角形与绿色三角形面积之和是矩形面积的50%,而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所以黄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50%-15%)=35%,已知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平方厘米,故矩形的面积=21÷(50%-15%)=21÷35%=60(cm 2).故选A .【考点】矩形的性质.24. 如图,以Rt △ABC 的边AC 为直径的⊙O 交斜边AB 于点D ,点F 为BC 上一点,AF 交⊙O于点E,且DE∥AC.(1)求证:∠CAF=∠B.(2)若⊙O的半径为4,AE=2AD,求DE的长.【答案】【解析】(1)连接CE,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EC=90°,故∠CAF+∠ACE=90°.再由题意可知∠B+∠DAC=90°,根据DE∥AC,可得,故,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CE=∠DAC,故可得出结论;(2)连接DC,由(1)知DE∥AC,故可得出AD=CE,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CD≌Rt△CAE,所以CD=AE=2AD,设AD=x,则CD=2x,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D,CD的长,过D作DM⊥AC,过O作ON⊥ED,由AD•CD=AC•DM可得出DM的长,连OD,在Rt△ON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出DN的长,由ED=2DN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CE,∵AC是⊙O的直径,∴∠AEC=90°,∴∠CAF+∠ACE=90°.∵∠ACB=90°,∴∠B+∠DAC=90°,∵DE∥AC,∴,∴,∴∠ACE=∠DAC,∴∠CAF=∠B;(2)解:连DC,∵DE∥AB,∴∠CAE=∠AED,∴AD=DE,在Rt△ACD与Rt△CAE中,∵,∴Rt△ACD≌Rt△CAE(HL),∴CD=AE=2AD,设AD=x,则CD=2x,在Rt△ACD中,x2+(2x)2=82,∴AD=,CD=.过D作DM⊥AC,过O作ON⊥ED,∴AD•CD=AC•DM,∴DM====ON,连OD,在Rt△OND中,∵DN===∴ED=2DN=.【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25.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设”字对面是()A.和B.谐C.泰D.州【答案】B.【解析】已知,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建”与面“州”相对,面“和”与面“泰”相对,“谐”与面“设”相对.故答案选B.【考点】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26.如图,⊙C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A的坐标为(0,3),M是第三象限内上一点,∠BMO=120°,则⊙C的半径长为()A.6B.5C.3D.3【答案】C.【解析】∵四边形ABMO是圆内接四边形,∠BMO=120°,∴∠BAO=60°,∵AB是⊙C的直径,∴∠AOB=90°,∴∠ABO=90°-∠BAO=90°-60°=30°,∵点A的坐标为(0,3),∴OA=3,∴AB=2OA=6,∴⊙C的半径长==3.故选:C.【考点】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2.坐标与图形性质;3.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7.如图,四边形OBCD中的三个顶点在⊙O上,点A是优弧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D 重合).(1)当圆心O在∠BAD内部,∠ABO+∠ADO=60°时,∠BOD= ;(2)当圆心O在∠BAD内部,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A的度数;(3)当圆心O在∠BAD外部,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ABO与∠ADO的数量关系.【答案】(1)120 °;(2)60°;(3)60°.【解析】(1)连接OA,如图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OAB=∠ABO,∠OAD=∠ADO,则∠OAB+∠OAD=∠ABO+∠ADO=6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易得∠BOD=2∠BAD=120°;(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BOD=∠BCD,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D=2∠A,则∠BCD=2∠A,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由∠BCD+∠A=180°,易计算出∠A的度数;(3)讨论:当∠OAB比∠ODA小时,如图2,与(1)一样∠OAB=∠ABO,∠OAD=∠ADO,则∠OAD﹣∠OAB=∠ADO﹣∠ABO=∠BAD,由(2)得∠BAD=60°,所以∠ADO﹣∠ABO=60°;当∠OAB比∠ODA大时,用样方法得到∠ABO﹣∠ADO=60°.试题解析:(1)连接OA,如图1,∵OA=OB,OA=OD,∵∠OAB=∠ABO,∠OAD=∠ADO,∴∠OAB+∠OAD=∠ABO+∠ADO=60°,即∠BAD=60°,∴∠BOD=2∠BAD=120°;(2)∵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BOD=∠BCD,∵∠BOD=2∠A,∴∠BCD=2∠A,∵∠BCD+∠A=180°,即3∠A=180°,∴∠A=60°;(3)当∠OAB比∠ODA小时,如图2,∵OA=OB,OA=OD,∵∠OAB=∠ABO,∠OAD=∠ADO,∴∠OAD﹣∠OAB=∠ADO﹣∠ABO=∠BAD,由(2)得∠BAD=60°,∴∠ADO﹣∠ABO=60°;当∠OAB比∠ODA大时,同理可得∠ABO﹣∠ADO=60°,综上所述,|∠ABO﹣∠ADO|=60°.【考点】1.圆周角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28.如图,⊙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115°,则∠BOD等于 °.【答案】130【解析】∵四边形ABCD内接与⊙O,∴∠A+∠C=180°,∵∠A=115°,∴∠C=65°,∴∠BOD=2∠C=130°;【考点】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2.圆周角定理.29.如图,将半径为8的⊙O沿AB折叠,弧AB恰好经过与AB垂直的半径OC的中点D,则折痕AB长为()A.B.C.8D.10【答案】B.【解析】延长CO交AB于E点,连接OB,∵CE⊥AB,∴E为AB的中点,由题意可得CD=4,OD=4,OB=8,DE=(8×2﹣4)=×12=6,OE=6﹣4=2,在Rt△OE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E2+BE2=OB2,代入可求得BE=,∴AB=.故选B.【考点】1.垂径定理;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30.有一边长为4的正n边形,它的一个内角为120°,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A.B.4C.D.2【答案】B【解析】经过正n边形的中心O作边AB的垂线OC,则∠B=60°,∠O=30°,在直角△OBC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OB=2BC=AB=4.点评:正多边形的计算31.如图,AC是△ABD的高,∠D=45°,∠B=60°,AD=10.求AB的长.【答案】【解析】首先根据Rt△ACD的三角函数求出AC的长度,然后根据Rt△ABC的三角形函数求出AB的长度.试题解析:在Rt△ACD中,AC=10×sin∠D=10×sin45°=5在Rt△ABC中,AB=.【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32.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分别以A、D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E、F分别是⊙A、⊙D上的一动点,P是BC上的一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A.2 B.3 C.4 D.5【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矩形ABCD中,AB=2,BC=3,圆A的半径为1,∴A′D′=BC=3,DD′=2DC=4,AE′=1,∴A′D=5,∴DE′=5-1=4∴PE+PD=PE′+PD=DE′=4,故选C.【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33.如图,△ABC内接于⊙O,∠BAC=120°,AB=AC,BD为⊙O的直径,AB=3,则AD的值为()A.6B.3C.3D.3【答案】D【解析】根据AB=AC以及∠BAC=120°可得:∠D=30°,根据BD为直径可得:∠BAD=90°,则根据Rt△ABD的性质可得:BD=2AB=6,AD=3【考点】圆的基本性质3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长为5,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2.5B.5C.10D.15【解析】试题解析:设母线长为x,根据题意得2πx÷2=2π×5,解得x=10.故选C.【考点】圆锥的计算.35.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看一栋高楼顶部B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C的俯角为60°,热气球A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BC的高度为()A.160m B.80mC.120(-1)m D.120(+1)m【答案】A【解析】过点A作AD⊥BC,则CD=120m,BD=40m,则BC=CD+BD=160m.【考点】三角形函数的应用.36.如图,晚上小明站在路灯P的底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时发现,当他站在F点的位置时,在地面上的影子为BF,小明向前走2米到D点时,在地面上的影子为AD,若AB=4米,∠PBF=60°,∠PAB=30°,通过计算,求出小明的身高.(结果保留根号).【答案】米【解析】设CD=EF=x,根据Rt△CAD,求出AD与x的关系,根据Rt△BEF,求出BF与x的关系,然后根据BD=DF-BF=2-BF,AB=AD+BD=4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设小明的身高为x米,则CD=EF=x米.在Rt△ACD中,∠ADC=90°,tan∠CAD=,即tan30°=,AD=x在Rt△BEF中,∠BFE=90°,tan∠EBF=EF/BF,即tan60°=,BF=由题意得DF=2,∴BD=DF-BF=2-,∵AB=AD+BD=4,∴x+2-=4 解得:x=.答:小明的身高为米.【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37.在Rt△ABC中,∠C=90°,a=4,b=3,则sinA的值是()A.B.C.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4,b=3,∴c=5,∴sinA=.故选B.【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勾股定理.38.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答案】10cm.【解析】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的弧长,据此列等式求出r的值.,解得r=10cm.故答案为:10cm.【考点】圆锥的有关计算.39.计算:2sin60°+tan45°= .【答案】.【解析】试题解析:原式=2×+1=.【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0.(2015•盐城校级模拟)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答案】3π.【解析】根据弧长公式L=求解.解:L===3π.故答案为:3π.【考点】弧长的计算.41.(2015•徐州)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与⊙O相切于点D,若∠C=20°,则∠CDA= °.【答案】125.【解析】连接OD,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OA=OD,可求得∠ODA=36°,从而根据∠CDA=∠CDO+∠ODA计算求解.解:连接OD,则∠ODC=90°,∠COD=70°;∵OA=OD,∴∠ODA=∠A=∠COD=35°,∴∠CDA=∠CDO+∠ODA=90°+35°=125°,故答案为:125.【考点】切线的性质.42. (2015秋•芜湖期末)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8cm ,圆心角为24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长是 cm . 【答案】12【解析】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cm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和弧长公式得到2πr=,然后解方程求出r 即可.解: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cm ,根据题意得2πr=,解得r=12,所以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长为12cm . 故答案为12.【考点】圆锥的计算.43. 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 是对角线AC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且PE ∥BC 交AB 于E ,PF ∥CD 交AD 于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2.5【解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因为△ABC 的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面积则不难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设AP 与EF 相交于O 点.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BC ∥AD ,AB ∥CD . ∵PE ∥BC ,PF ∥CD , ∴PE ∥AF ,PF ∥AE .∴四边形AEFP 是平行四边形. ∴S △POF =S △AOE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ABC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 菱形ABCD 的面积=AC•BD=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2=2.5. 故答案为:2.5.【考点】菱形的性质.44. 如图1,是工人将货物搬运上货车常用的方法,把一块木板斜靠在货车车厢的尾部,形成一个斜坡,货物通过斜坡进行搬运.根据经验,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0°(即图2中∠ACB=20°)时最为合适,已知货车车厢底部到地面的距离AB=1.5m ,木板超出车厢部分AD=0.5m ,则木板CD 的长度为 .(参考数据:sin20°≈0.3420,cos20°≈0.9397,精确到0.1m).【答案】4.9m.【解析】根据∠ACB的正弦函数和AB的长度求AC的长,再加上AD即可.解:由题意可知:AB⊥BC.∴在Rt△ABC中,sin∠ACB=,∴AC===≈4.39,∴CD=AC+AD=4.39+0.5=4.89≈4.9(m).故答案为:4.9m.【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45.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则∠DEC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120°【解析】根据中点可得DE∥BC,则∠DEC+∠C=180°,根据∠C=60°,可得∠DEC=120°.【考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46.如图,AB为⊙O直径,弦CD⊥AB于E,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A.CE=DE B.=C.∠BAC=∠BAD D.OE=BE【答案】D【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分析即可.根据垂径定理和等弧对等弦,得A、B、C正确,只有D错误.故选D.【考点】垂径定理.47.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内角∠A:∠B:∠C=2:3:4,则∠D= 度.【答案】90【解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得四个角的比值,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从而求得∠D的度数.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A:∠B:∠C:∠D=2:3:4:3设∠A=2x,则∠B=3x,∠C=4x,∠D=3x∴2x+3x+4x+3x=360°∴x=30°∴∠D=90°.【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8.如图所示,动点C在⊙O的弦AB上运动,AB=,连接OC,CD⊥OC交⊙O于点D.则CD的最大值为.【答案】.【解析】作OH⊥AB,延长DC交⊙O于E,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H=BH=AB=,CD=CE,再利用相交弦定理得CD•CE=BC•AC,易得CD=,当CH最小时,CD最大,C点运动到H点时,CH最小,所以CD的最大值为.解:作OH⊥AB,延长DC交⊙O于E,如图,∴AH=BH=AB=,∵CD⊥OC,∴CD=CE,∵CD•CE=BC•AC,∴CD2=(BH﹣CH)(AH+CH)=(﹣CH)(+CH)=3﹣CH2,∴CD=,∴当CH最小时,CD最大,而C点运动到H点时,CH最小,此时CD=,即CD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49.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2+(tanB﹣1)2=0,则∠C= .【答案】75°.【解析】根据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得sinA﹣=0,tanB﹣1=0,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A=60°,∠B=45°,然后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解:由题意得:sinA﹣=0,tanB﹣1=0,解得:∠A=60°,∠B=45°,则∠C=180°﹣60°﹣45°=75°,故答案为:75°.【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50.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2,两顶点A、B分别在x轴和y轴上运动,则顶点D到原点O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为 . 【答案】12 【解析】当O 、D 、AB 中点共线时,OD 有最大值和最小值,BD=2,BK=1, ∴DK=,OK=BK=1, ∴OD 的最大值为:1+, 同理,把图象沿AB 边翻折180°得最小值为:-1,∴顶点D 到原点O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为:(1+)(-1)=12.【考点】(1)、正多边形和圆;(2)、坐标与图形性质51. 下列四边形中,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是A .平行四边形B .正方形C .等腰梯形D .矩形【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选B .【考点】1.等腰梯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矩形的性质;4.正方形的性质.52. 如图,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于E ,∠CAE=15°,则下列结论:① △ODC 是等边三角形;②BC=2AB ;③∠AOE=135°; ④S △AOE =S △COE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有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BAD=90°,OA=OC ,OD=OB ,AC=BD ,<BR>∴OA=OD=OC=OB ,∵AE 平分∠BAD ,∴∠DAE=45°,∵∠CAE=15°,∴∠DAC=30°,∵OA=OD ,∴∠ODA=∠DAC=30°,∴∠DOC=60°,∵OD=OC ,∴△ODC 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BC=90°,∴∠DAC=∠ACB=30°,∴AC=2AB ,∵AC >BC ,∴2AB >BC ,∴②错误;∵AD ∥BC ,∴∠DBC=∠ADB=30°,∵AE 平分∠DAB ,∠DAB=90°,∴∠DAE=∠BAE=45°,∵AD ∥BC ,∴∠DAE=∠AEB ,∴∠AEB=∠BAE ,∴AB=B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DOC=60°,DC=AB ,∵△DOC 是等边三角形,∴DC=OD ,∴BE=BO ,∴∠BOE=∠BEO=(180°-∠OBE )=75°,∵∠AOB=∠DOC=60°,∴∠AOE=60°+75°=135°,∴③正确;∵OA=OC ,∴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得出S △AOE =S △COE ,∴④正确;故选C .【考点】矩形的性质.53.如图,、是以线段为直径的⊙上两点,若,且,则( ).A.B.C.D.【答案】B.【解析】因为∠ACD=40°,CA=CD,所以∠CAD=∠D=(180°-40°)÷2=70°,所以∠B=∠D=70°,又因为AB为直径,所以∠ACB=90°,所以∠CAB=90°-∠B=90°-70°=20°,故选B.【考点】1.圆周角定理;2.弧,弦圆心角定理;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4.如图,轮船沿正南方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匀速航行,在M处观测到灯塔P在西偏南68°方向上,航行2小时后到达N处,观测灯塔P在西偏南46°方向上,若该船继续向南航行至离灯塔最近位置,则此时轮船离灯塔的距离约为(由科学计算器得到sin68°=0.9272,sin46°=0.7193,sin22°=0.3746,sin44°=0.6947)()A.22.48B.41.68C.43.16D.55.63【答案】B【解析】过点P作PA⊥MN于点A,则若该船继续向南航行至离灯塔距离最近的位置为PA的长度,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进行求解即可,如图,过点P作PA⊥MN于点A,MN=30×2=60(海里),∵∠MNC=90°,∠CPN=46°,∴∠MNP=∠MNC+∠CPN=136°,∵∠BMP=68°,∴∠PMN=90°﹣∠BMP=22°,∴∠MPN=180°﹣∠PMN﹣∠PNM=22°,∴∠PMN=∠MPN,∴MN=PN=60(海里),∵∠CNP=46°,∴∠PNA=44°,∴PA=PN·sin∠PNA=60×0.6947≈41.68(海里)【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55.一渔船在海岛A南偏东20°方向的B处遇险,测得海岛A与B的距离为20海里,渔船将险情报告给位于A处的救援船后,沿北偏西80°方向向海岛C靠近,同时,从A处出发的救援船沿南偏西10°方向匀速航行,20分钟后,救援船在海岛C处恰好追上渔船,那么救援船航行的速度为()A.10海里/小时B.30海里/小时C.20海里/小时D.30海里/小时【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CAB=10°+20°=30°,∠CBA=80°-20°=60°,∴∠C=90°,∵AB=20海里,∴AC=AB•cos30°=10(海里),∴救援船航行的速度为:10÷=30(海里/小时).故选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56.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42°32′,则∠2的度数()A.17°28′B.18°28′C.27°28′D.27°32′【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过点A作AE∥NM,∵NM∥GH,∴AE∥GH,∴∠3=∠1=42°32′,∵∠BAC=60°,∴∠4=60°-42°32′=17°28′,∵NM∥AE,∴∠2=∠4=17°28′,故选A.【考点】平行线的性质.5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所以A选项错误;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B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命题与定理.5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答案】(1)四边形CEGF为菱形,理由详见解析;(2)3≤CE≤5.【解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易证△EFG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GF=EC,又由GF∥EC,即可得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四边形BGEF为菱形;(2)如图1,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CD=DG,∠CDE=∠GDE=45°,推出四边形CEG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CE=CD=AB=3;如图2,当F与D重合时,CE取最小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线,∴∠GEF=∠FEC,∴∠GFE=∠FEG,∴GF=GE,∵图形翻折后BC与GE完全重合,∴BE=EC,∴GF=EC,∴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GF为菱形;(2)解:如图1,当F与D重合时,CE取最小值,由折叠的性质得CD=DG,∠CDE=∠GDE=45°,∵∠ECD=90°,∴∠DEC=45°=∠CDE,∴CE=CD=DG,∵DG∥CE,∴四边形CEGD是矩形,∴CE=CD=AB=3;如图2,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B=90°,∴AE2=AB2+BE2,即CE2=32+(9﹣CE)2,∴CE=5,。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巩固学生们对矩形性质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矩形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了引导和启发,但有时感觉自己的指导还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查找更多相关资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在下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矩形的基本概念。矩形是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矩形桌面,了解矩形的性质如何帮助我们计算面积、设计布局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矩形的推理过程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矩形性质的推理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理解矩形性质的逻辑推理。
-矩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需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矩形性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将矩形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矩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矩形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五节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三角形相似
转化证明
学习目标
课后作业
作业1 必做: 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作业2 补充:
∴PPCF
=
PE PC
.

PC2=PE·PF.∵
PC=PB,∴
BP2=PE·PF.
感悟新知
知1-练
2-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E. ∠ADB=∠ACB. 求证:AD2=AC·AE.
感悟新知
证明:∵AB=AD,∴∠ADB=∠ABE. 又∵∠ADB=∠ACB,∴∠ABE=∠ACB. 又∵∠BAE=∠CAB,∴△ABE∽△ACB. ∴AABC=AAEB.又∵AB=AD,∴AADC=AADE. ∴AD2=AC·AE.
判定定理3是利用判定定理2证明的,体现了数学的 转化思想.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如图4-5-1,在四边形ABDC中,AB∥CD,AC⊥CD,
AC=CD,AB= 14CD,E是AC的中点,试说明△ABE∽ △CED. 解题秘方:紧扣相似三角形的三种判定
方法,结合已知条件解决 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1)求证: △ADF∽△DEC; 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C+∠B=180°, ∠ADF=∠DEC. ∵∠AFD+∠AFE=180°,∠AFE=∠B, ∴∠AFD=∠C,∴△ADF∽△DEC.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2)若AB=8,AD=6 3,AF=4 3,求AE的长.
外一点, 且∠1=∠2,∠3=∠4, 则△ABC与△DBE是 否相似?说明理由.
感悟新知
解:△ABC 与△DBE 相似,理由如下: ∵∠1=∠2,∠3=∠4,∴△BAD∽△BCE. ∴BBAC=BBDE,即BBDA=BBCE. ∵∠1=∠2,∴∠1+∠DBC=∠2+∠DBC. ∴∠ABC=∠DBE.∴△ABC∽△DBE.

初三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三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若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___________【答案】6【解析】根据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求出凸n边形的边数,即可得出,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解:∵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n-2)×180°=1260°,得,n=9;∴9-3=6.故答案为:6.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的对角线,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基础.2.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答案】A【解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解答:解:从左面看可得到上下两个相邻的正方形.故选A.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C=6cm,BD=8cm,则菱形的高AE为 cm.【答案】4.8【解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cm,BD=8cm,即可得AC⊥BD,OC=AC=3cm,OB=BD=4cm,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又由S菱形ABCD=1AC•BD=BC•AE,即可求得答案.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cm,BD=8cm,∴AC⊥BD,OC=AC=3cm,OB=BD=4cm,∴BC= =5(cm),∵S菱形ABCD=AC•BD=BC•AE,∴×6×8=5×AE,∴AE=4.8(cm).【考点】菱形的性质.4.一个圆锥形零件的高线长为,底面半径为2,则圆锥形的零件的侧面积为().A.2B.C.3D.6【答案】D.【解析】∵高线长为,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圆锥侧面积公式为:S=πrl=π×2×3=6π,故选D.【考点】圆锥的计算.5.如图,AB为⊙0的弦,AB=6,点C是⊙0上的一个动点,且∠ACB=45°,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长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PPT课件(第2课时)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课堂练习
1.在菱形ABCD中,若要添加一个条件后,使它是正方形,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 B
A.AB=AD B.AB⊥BC
C.AC⊥BD
D.AC平分∠BAD
2. 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
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 C
∴∠AEH=∠DHG,HE=EF=FG=GH.
∴四边形EFGH是菱形.
∵∠AEH+∠AHE=90°,
∴∠DHG+∠AHE=90°.
∴∠EHG=90°.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课堂总结
5种判
定方法
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
板书设计
1.3.2 正方形的判定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菱形条件(二选一)
一组邻边相等
一内角是直角
正方形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中,BE平分∠ABC ,CE平分∠DCB ,
BF∥CE , CF∥BE.
求证: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
A
E
B
D
C
F
典例精析
证明: ∵ BF∥CE,CF∥BE,
∴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把可以活动的菱形框架的一个角变为直角,观察这时菱形框架的形状.量量看
是不是正方形.
正方形
你能证明这两个猜想吗

猜想 满足怎样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个角是直角
菱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