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安徽省颍上二中语文组陈士锦

一、通假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1、通假字;

通假字又被称为“借字”,是指因音同或音近而用以代替本字的字。一般表示为“某字”通“某字”。

例:(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这里的“蚤”通“早”

(2)乃瞻衡宇。《归去来兮辞》这里的“衡”通“横”

2、异体字;

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异体字也被称为“重文”或“俗体”。一般表示为“某字”同“某字”。

例:(1)“峯”同“峰”。(2)“羣”同“群”(3)“邨”同“村”

二、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1、使动:指的就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主语怎么样,一般表示为“···使···怎么样”。(客观上,外在的事物)

例:(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2、意动:主观上认为/以为···怎么样,或者把···当作···(主观上)

例:(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以···为愉快,乐:以···为乐

三、古代汉语的语序

1、宾语前置

正常情况下,宾语总是放在谓语的后面,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在谓语的前面,因此就造成了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在以下三种情况时会出现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宾语前置。(这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现象)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奚、焉、安、谁”等。

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中就“何”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该是“之何”。

(2)之二虫又何知?“何知”中的“何”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知何”。

(3)彼且奚适也?“奚适”中的“奚”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适奚”。

(4)复驾言兮焉求?“焉求”中的“焉”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求焉”。

②疑问代词作介词“以、与”等的宾语时,宾语要前置,要放在介词前面。

例:(1)奚以知其然也?“奚以”中的“奚”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以奚”。

(2)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与为”中的“谁与”中的“谁”这个宾语前置了。

③在有否定词“莫、不、无、未”等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夭阏”中的“之”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夭阏之”。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中的“之”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有之”。

2、介词宾语后置

例:(1)问征夫以前路。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里的“于星火”这个介词宾语后置了

3、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是整个句子的状语,在这里后置了。

4、定语后置(助词“之”的定语后置,“者”字结构作定语后置)

例:(1)都督阎公之雅望。“之雅望”后置了,意思是有很高声望的····(2)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这里的“之利”和“之强”就后置了

四、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常见的)

判断句的肯定形式

1、···者,···也

例:(1)《齐谐》者,志怪者也。(2)南冥者,天池也。

2、···者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3、···也

例:(1)野马也,尘埃也。(2)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4、不含“者”、“也”的判断句

例: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判断句的否定形式(一般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

例:(1)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五、古代汉语的代词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等

2、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若、而”等

3、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等

指示代词(常见的有“是、此、斯、之、然”等)

例:(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曷、奚、焉、胡、安”等

无定代词

常见的无定代词有:“莫、或”等

例:(1)莫之夭阏者。(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六、古代汉语中一些“虚词”常见的一些意义

1、于

(1)在,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向,例: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比,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以

(1)让、使,例:既自以心为形役。

(2)用,例: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拿,例:问征夫以前路。

(4)因为,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5)连词,表示顺承,例:聊乘化以归尽。

(6)把,例: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7)在,例:奉宣室以何年。

(8)连词相当于“而”例:奏流水以何惭

(9)表示目的,来,例:谨拜表以闻

(10)连词,表示修饰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而

(1)连词,表示转折例:门虽设而常关

(2)连词,表示并列例:觉今是而昨非

(3)连词,表示顺承例:鸟倦飞而知还

(4)表示修饰例:时矫首而遐观

4、之

(1)指示代词“此、这、那”等的意思例:之二虫又何知

(2)代词例:莫之夭阏者

(3)动词,到、往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5)助词“的”例: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为

(1)向、对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替、给例: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3)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

(4)被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因为、由于例: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6)做、成为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