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校本课程研究报告

李玉霞

1、课题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的优势日益凸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支持。结合学校传统和社区优势,开发符合实际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比较适合的校本课程模式,是每个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应然之举。

我校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勤奋乐学,活泼向上;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经学校调研分析,评估需求,充分酝酿论证,认为对联在当前农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大多数学生对进一步了解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化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学生中普及对联知识,还可以辐射作用于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决定在我校开发实施《对联文化》校本课程。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是承诗经、楚辞之绪,沿律诗一脉而来的,它与明清小说同为时代的典型文学样式;而且对联与中国书法、民俗等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被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文化,包括对联的产生的渊源、发展;有关对联的民俗习惯、社会功效;对联的基础知识,优秀对联,对联趣闻巧对等。

现行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虽然选编了一些名联、趣联,但是没有系统地讲解对联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联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日

益密切。《对联文化》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发的课程,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是承诗经、楚辞之绪,沿律诗一脉而来的,它与明清小说同为时代的典型文学样式,它与与中国书法、民俗等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应时而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下的新产物,它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凸显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对联知识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有利契机。借助对联知识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作文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厚实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从教师层面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可以逐渐唤醒、催生教师开发、使用校本资源的能力。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转变成了开发者、执行者,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课程、研究学生、发现自己,从而提升专业形象、促进专业发展;还可以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自觉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

3、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依据对联文化可观的教育价值、课程资源开发前景,我校正式研究决定将《对联文化》作为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并预期从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实践模式、管

理评价等方面做深入探索和研究。我校自接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通知以来,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先后完成了对教师的培训动员工作,组织教师完成了校本课程申报工作并组织实施。课题组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纲要、《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等,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具有初步的创作能力。

2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法、资料整理法、实践验证法等。

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深入学校调研,查找相关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力量编写教材。

实验阶段

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

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总结阶段

继续开展实验和探索,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反馈实施意见,修改完善;总结提炼成果,检测结题。

4、结果分析

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模式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是:骨干牵头,积累经验——骨干培训;提高理论——骨干带动;推广研究。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必须有人牵头,这个人是谁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当中有一定的权威,骨干教师牵头,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这个模式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走向成功的开始。

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

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研究讨论,通过反复修改,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这是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这个纲要对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有指导性的意义。

《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确定

通过诵读对联文化,培养学生对诵读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浓厚兴趣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责任心。

通过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丰厚博大,借助经典诵读,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积累对联创作的音律、词汇、修辞等基础知识,了解对联产生、发展、兴盛的历史过程,掌握其分类、用途与特点,能区分上下联,进行初步的欣赏,并进行简单的对联创作。了解对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及格式,激发学生喜爱对联的情趣和创作对联的热情。在赏析、诵读、品味、应对出句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自主锤炼文字、体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5、理论研究成果(论文)

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