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大型煤矿通信专网的软交换组网改造

大型煤矿通信专网的软交换组网改造随着许多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某大型煤矿系统需要业务发展扩大到固定电话、网络、调度、视频、光网络、光传输、电路组网、MTP接入、FTP、OL以及计费等业务。
地域的分散性、业务的多样化让煤矿型企业信息建设具有局限性。
该企业需要需要改造将单一的固定电话通信业务扩建重组,将老旧专网改造成多业务的软交换组网。
该煤矿系统中各矿通信系统中不同的业务是由不同的网络来承载和实现,语音通过传统通信系统来实现,数据通过IP城域网来实现,接入技术限制发展多种业务,也造成了网络的复杂与分离。
同时由于异构网络间互通的困难,难以整合不同网络资源到统一的管理平台。
部分矿区传统通讯设备老旧,存在着升级难、维护难等诸多问题,通讯设备停产也造成了后期维护不易。
2、软交换组网技术组网改造中的软交换技术特点:在分组交换网的最大优点在于一条电路开放多条虚电路为多个用户使用;路由是动态分布具有误码纠错功能,较于传统组网的电路交换技术,软交换组网运用的分组交换技术具有电路利用率高,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等优点;相较电路交换技术固定带宽,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动态分配带宽,对数据速率进行转换,对不同速率站点的转发和传送具有优势。
该煤矿专网的软交换组网建设从本地传统组网和软交换组网结合出发,专网软交换创新改造参考本地网端局组网方案,对原有程控交换系统接入改造,对初期的软交换组网需要将新增各设备、各业务通过2M、IP等方式接入。
组网创新改造过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中断,在线路改造以及机房建设等因素上优化配置,保证软交换组网的基本通讯的同时将组网优化创新。
图 **煤矿专网软交换组网改造在企业专网创新改造时,通常MSG功能上替代被改造端局,支持SIP、H.248、MCGP、NCS、H.323协议的终端和网关的接入。
组网经过IP网络与各类网关设备的外部接口和与各种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认证服务器、管理维护终端及智能网SCP(业务控制接口)之间的内部接口。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一.前言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
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
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
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
SBC对软交换网络实现保护的应用实例

通信设计与应用 5 1
S B C 对 软 交 换 网络 实现 保 护 的应 用 实例
杨海波 , 何 宇晓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通信与信息技术中心川北总站, 四川省 遂宁市 6 2 9 0 0 0 )
【 摘 要 】 随着 技术的发展 , 软交换逐渐取代程控交换。 软交换是承载在 I P网络上 的应 用, 使用I P 承载语音、 传输 、 数据业务等等。 I P 地址 匮乏
管理 S BC的 功 能 包括 :
1 . 2 . 1 代 理功 能
文 头 的地 址 及 端 口 号进 行 转 换 ,并 不 对 消 息净 荷 中 的媒 体 连
接 信 息进 行 转换 .从 而 造 成 NAT / 防 火 墙 不 支持 S I P / H. 3 2 3 / H.
2 4 8 / M G C P等 I P通信 协 议 的有 效传 输 对 于 S I P协 议 而流 都可经过 S B C进 行 转 发 , 另 外
也 可 设 置 媒 体 流 旁 路 由于 S BC重 新 指 定 内 网/ J ' l - 网用户信令/ 媒 体 流 的接 收 地 址和端 口. 可 以 方便 地 实现 不 同 网 络 域 之 间 的 地 址 转 换 . 为 信 令/ 媒 体 流 穿越 NAT提 供 了技 术 保 障 . 因 此 我 们 需 要 使 用
使 得 企 业 大 多 采 用私 有 I P地 址 , 则普通的网络地址转换 N A T技 术 及 防 火 墙 F W 无 法 支持 会 话 启 动 协 议 S I P 、 媒 体 网 关 控 制 协 议 MGC P等 协 议
数 据 区 的私 网 I P地 址 信 息 的 有 效传 输 , 存在 N A T / F W 穿越 、 互 通 问题 。 同 时还 存 在 终端 用 户 的安 全接 入 、 资 源不 可 控 、 网络 结 构 平 面 等 多 种 问 题, 这 就 需 要 使 用 会话 边 界 控 制 器 S B C来 解 决 , 优 化 网 络 结构 。
软交换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特点 可靠性 适用范围 组网特点 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处理 传统电路变换技术
随着 I P电话 技 术 的 发展 , 针对 I P电话 存 在 的缺 点 从 技 术 角 度 进行了改进 , 将 网关 呼 叫控 制 和 媒体 交 换 的功 能相 分 离 , 进 而 最 终 提 出了软 交 换 的概 念 。 软交 换 是 网络 演进 以及 下 一 代分 组 网络 的核 心 设备 之 一 , 它 独 立于传输网络 , 生成丰富灵活 的新业务 , 彻底解决多 网并存业务依 赖 网络 的局 面 。简 单方 便 地承 载原 有 P S T N业 务 。具 有先 进 的基 于 策 略 服务 器 的 管理 所有 软 件组 件 的 特性 , 同时 还 可 以 向用 户提 供 现 有 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 的所有业务 , 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2城 市 轨道 交 通 中公 务 电话 系统 功 能 城 市轨 道 交通 中公 务 电话 系统 能 为城 轨 的办 公 管 理部 门 、 运 营 部门 、 维 修 部 门 提供 一 种 固定 的通 信 服 务 , 包 括 电话 业 务 和部 分 非 话 业务 ( 传真 、 电路 数 据等 ) 。 该 系统 除 了 能提 供 内部 通话 外 , 还应 能 与 市 内公 众 电话 网互联 , 实 现 与本 市 用 户 ( 包 括 直拨 火 警 、 匪警 、 救 护 等特 服 用户 ) 通话 , 还 可 以实 现 国 内 、 国际 长途 通 信 。城 轨 公务 电 话 系 统 能 与市 公 用 电 话 网连 接 ,实 现 地铁 用 户 与公 网用 户 间 的通 信; 可向地铁用户提供语音 、 数据 、 传真等通信服务业务 。
与支撑网络的接口 利用传输 系 统以 太网接口 性价比 存在的问题 在建城市轨道交通中准各 应用,目 前 尚无开 通案 例
软交换简介

媒体网关(MG)
信令网关(SG)
工作方式
代理方式 转接方式 M3UA M2PA
适配方式
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
呼叫控制功能 业务提供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 互通功能 SIP 代理功能 计费功能 网管功能 路由地址解析和认证功能 No.7信令功能(任选) H.323终端控制管理功能(任选)
Signalling Transport (SIGTRAN)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T-SGW is change MTP L1 – L3 signalling to correspond IP signalling. SCTP and adaptation layers (e.g. M3UA) can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 in the T-SGW.
HLR/AUC
Iub
IuCS
Node B
Iub
RNC
SGSN Gn
GGSN
Internet
Node B
RNC
移动软交换和固定软交换的区别 R4支持的业务与R99基本相同,因此传统移动交换设备在 业务处理方面与固定网具有较大差异。移动网络采用如AMR 语音编码等,对于移动到移动的接续应支持TFO(Tandem Free Operation)操作;对于电路型数据业务在交换设备 中由互通单元(IWF)来进行速率转换、无线链路控制等方 面的处理;在短消息、一些补充业务、CAMEL业务、呼叫控 制等也是移动所独特的。 由于其接入网络是无线网络,针对接入侧不同的无线技术, 其接口应遵循Iu接口、GSM A接口, CDMA A1/A2等协议内 容。
IPPBX和PBX对比

华为软交换系统支持多种电话终端:
1、IAD+模拟电话2、Ip电话3、S Nhomakorabeap软电话
4、可视电话
5、视讯终端
等,部署灵活
模拟电话
带宽利用率以及语音传输技术
静音抑制技术加语音压缩编码方式,节省带宽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音质效果
声回声和线路回声会降低通话质量,且固定的占用64k带宽
通过移动中心交换服务器进行信令协商,在呼叫前通过网络进行协商,不经过编解码器,提高话音质量,不消耗编解码资源。
语音呼叫时有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不但影响语音质量,而且消耗了资源。
网关设备较多时,需要维护中间承载电路状态
运维成本
IP PBX则使用了TCP/IP协议,利用包交换的原理,在以太网上实现了相同的功能。
可以利用数据网络,大大减少了运营商网络租赁费用和电话线铺设费用
PBX电话终端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一个电话必须铺设一根2芯的电话线,线路费用昂贵。拓扑结构死板,占用机房资源巨大
在QOS保障技术完善的前提下,带宽分组的利用率高,可以压缩到8k或者更低的数据流
独占带宽
实现的功能及组网方式
IP PBX可以完全将话音通信集成到公司的数据网络中,从而建立能够连接分布在全球各地办公地点和员工的统一话音和数据网络。可以方便的与H.323视频会议系统对接
仅满足窄带实时业务,局限性比较大
组网简单灵活,扩容和维护简单化,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ngn软交换ippbx与tdm传统电路交换pbx比较对比项ippbxpbx交换方式ippbx是基于ngn基础上开发的软交换技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ip标准上所有的产品都遵循相同标准互通性强在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pbx系统的交换都是以电路交换的形式完成的传统的pbx含有各个厂家的专用技术产品之间互通性兼容性较差带宽利用率以及语音传输技静音抑制技术加语音压缩编码方式节省带宽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音质效果声回声和线路回声会降低通话质量且固定的占用64k带宽通过移动中心交换服务器进行信令协商在呼叫前通过网络进行协商不经过编解码器提高话音质量不消耗编解码资源
通信技术基础第四章 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1)外围交换模块PSM PSM的主要功能有:单模块成局完成PSTN、ISDN用户接入和呼叫 处理;多模块组网时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局接入中心模块;可作为移 动交换系统接入中心局。PSM的硬件结构如图4.12所示。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1.中心模块 中心模块是C&C08的枢纽部件,主要完成核心控制与核心交换功能, 并提供交换机主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接口,完成操作、维护、管 理、计费、告警、网管等OAM功能。
中心模块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主要由管理/通信模块 (AM/CM)、时钟模块(CKM)、业务处理模块(SPM)和共享 资源模块(SRM)组成。管理/通信模块(AM/CM)是管理模块 (AM)和通信模块(CM)的总称,其中,AM由中央处理模块 (CPM)和后管理模块(BAM)组成,CM由通信控制模块 (CCM)、中央交换网(CNET)以及线路接口模块(LIM)组成。 中心模块的层次结构如图4.10所示。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2.交换模块 交换模块(SM)具有独立交换功能,主要用于实现模块内用户的呼 叫及接续的全部功能,并配合中心模块完成模块间的交换功能。SM 在功能上独立于中心模块,可提供分散数据库管理、呼叫处理、维 护操作等各种功能,是C&C08的核心部件之一。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0
TS3 TS19 1 2 3 ab
19
a
话音存储器
(SM)
b
TS3 TS19
ba & 在时钟脉冲到来时,在TS3将信息
31
浅谈交换技术在传输通信中的应用
浅谈交换技术在传输通信中的应用作者:王珏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FR)和异步转移模式(ATM),IP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光交换技术等多种数据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网络中常用的各种交换技术和数据通信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原理;以及最新的软交换及 NGN技术等问题。
关键词:数据通信交换方式交换技术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业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这些网络业务要求需要有相应的传输交换技术与之相适应,因此电路交换技术不能满足各种新业务的要求,基于这种状况,各种交换技术应运而生,这些交换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业务要求,光交换技术是各种交换技术中较为突出的一项新型交换技术。
本文从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FR)和异步转移模式,IP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光交换的技术特点以及光交换方式等多种数据交换技术,对交换方式和具体的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分析。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
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一、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该方式是指能为任意一个入网用户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物理信道,这条物理信道是由通路中各节点内部在空间或时间上完成信道接续而构成的。
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不许其他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通信结束才释放该信道。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也称为信息交换方式,在这种交换方式中,收、发用户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物理信道。
它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要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
浅析软交换技术及案例分析
40 5 ) 5 0 2
【 要】 摘 文章从软 交换的概念 、 能、 特点及 网络结构入手进 而分析软交换技 术的主要应 用, 功 主要 并列举 日 常维护 中遇 到的一 些问题 实
例, 对故障的原因进行 分析 。
【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NG 软交换技术;T N、 . 8 N; P S H2 4 0 前言
不同 . 呼叫原理 和用户数据方面的一些概念和程控数字交换机相 比 其 故 障现象 : 数据配置完后 I D无法成功注册上 , A 用户 电话不通 也有 较大的 出入 . 之软交换 还需与 P T 加 S N网互联互通 , 还有 与本地 处理过程 : 核对 I D配置 , A 并未发现有配置错误 的地方 。在 s 上 s 电信业 务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 这就给维护工 作带来 了一些难 度 . 在对 跟踪信令 .发现 ID向 s 注册 的端 口号不正确 ,协议默认端 口号为 A s 用户 故障的处理上也有别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 . 文章通过列举 日 常维 24 .但是 s 94 s侧信 令跟 踪 发现 ID注册 报文 中使 用 的 端 口号 为 A 护中遇到的一些故障实例 . 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 。 65 9 故判断为注册端 口号不符导致 的注册失败 . 18。 再次登 录 I D检查 A 配置 。 发现 l D上配置端 口号 确实 为 2 4 . A 9 4 并没有 配错。考虑到现场 1 原 理 简 介 ID上行有一 台路 由器 ( LN ) 故怀疑是路 由器在做 N T的时候将 A DIK . A 11 软交 换 简 介 . 端口 也进行 了映射修改 。 导致 s 收到的注册端 口 s 异常 。 ID跳过路 将 A 软交换是 电路交换 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的核心设 备 . 也是下一代 由器接入 网络 。 直接 向 s 注册。 s 发现注册及业务恢复正常。 故可 以判 电信 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 . 主要完成呼 叫控 断该故 障是 由于路 由器造成 制、 媒体网关接入控制 、 资源分配 、 协议处理 、 路由选择 、 认证 和计 费等 故障原 因分析 : 在配置 I D时一定要保 证两边的数 据一 致 , A 否则 功能 . 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 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所 有业务 以及多样化 会导致注册失败 。 的第 三方业务 。软交换是 N N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 G 位于控制层 . 与各 2I P S机刷卡成功率低 .. O 4 种媒体网关 、 终端 、 应用 服务器及其 它软交换设备 间采用 标准协议相 故障现象 : 用户使用 Ps o机有 时接续不通 互通 信。 前 软交换 主要完成 以下功能 : 目 媒体网关接入功 能、 呼叫控制 处理过程 :首先检查用户数 据及对 应号码分 析子数据都正常 。 在 功能 、 业务提供功能 、 互连互通 功能( _ 3 S 、 )支持开放 的业 s 上跟踪信令发现属性模板和业务控制媒体数据不全 。1在 s 上配 H3 和 I I 、 2 P N s 、 s 务/ 应用 接 口功能 、 认证与授权 功能 、 计费功能 、 资源控制 功能 和 Q S 置属性模板 S P描述 中增加 a x C an lt : 2 o D = — h ne t 1 、在业 务控制媒体 Ar : 管理功能 、 和接口功能等 。 协议 配置中将 P S O 机要拨 的接 入码 40 制调用在定义 的属性 模板之前 0强 12 软交 换网络 的结构 . ( 如图所示 )数据制作完成后 . , 用户测试 正常。 软交换 网络是 一个 可 以同时 向用 户提供语音 、 据 、 数 视频等业 务 故障原因分析 : 明软交换下使用 ps 说 o 机时需要在软交换平 台下 的开放网络 。它采 用一种分层 的网络结构 , 使组网更加灵活方便 。 业务控制媒体进行数据制作 . 才能确保 ps o机的正常使用。 1 . 接人层 : .1 2 利用 各种接入设备 实现不同用户 的接 人 , 并实现不 同 信息格式 的转换 。主要设 备有 信令 网关 s 、 G 中继 网关 T 、 G 接人 网关 A 综合接人设备 I D等 : G、 A 1 . 传送层 : I 路 由器或宽带 A M交换机等骨干传输设备组成 .2 2 由 P T 的包交换网络 . 是软交换网络 的承载基础 。 1 . 控制层 : .3 2 指软交换 控制单元 , 完成呼 叫的处理控制 、 入协议适 接 配、 互联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 能。 提供全 网络应用支持平台。 1 - 应用层 : .4 2 利用各种设备 为整个软交换 网络体 系提供业 务上的支 持
利用软交换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的特色功能
利 用 软 交 换 实 现 多媒体 调 度 通 信 的特 色功 能
封 晓 燕 , 燕 明 , 永 怡 崔 温
( . 州广 哈通 信 有 限公 司 , 东 广 州 5 0 6 ; . 庆 市 电 力公 司 , 庆 4 0 1 ) 1 广 广 1 6 3 2重 重 0 0 3
摘 要 : 绍 了重 庆 市 电力公 司利 用软 交换 实现 多媒 体 调度 通信 的特 色功 能 , 介 着重 阐述 了如 何
承传统业 务特色 的基础 上 , 根据 用户 的需求提 供集 语音、 视频 、 数据 于一体 的多媒体 业务应 用 。
系统 的建设 规模 是 在 重庆 市 电力 公 司调 通 中 心 部署 一套 G S企业 级 S 10软交 换核 心 平 台 2 W9 0 及 相关 的接入 层设备 , 同时在 下属 南岸 供 电局及 5 个 变 电站配 置接入 层终端 . 以实 现市调一 南岸 一变 电站的语音 、 数据 、 频多媒 体 I 视 P调度通信 。
只能听 到 主持人 的 声音 。主持人 可 以 听到所 有会
议 成 员 的 发 言
2 均 权模 式 : 议 主 持人 和所 有 会 议 成 员 可 ) 会
以互 相 听 说
3 越 级/ ) 取消越 级 : 在通播 模式 下 , 某个 或某 将
几个会 议成员 越级 , 么被越 级 的会 议成员 听说权 那
第 3 卷 第 2 4期 1 1
21 0 0年 8 月 l 5 01 1
电
力பைடு நூலகம்
系
统
通
信
V l l o2 4 o - N . l 3 Au ・ 0, 01 g1 2 0 .9 .
Tee o l c mmu ia in o e t c P we y t m n c t s fr Elcr o r S se o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变得越来越重要。
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已经在语音传输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介绍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实例,探讨了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传输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语音传输系统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硬件成本高、运维复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并应用新的通信技术,其中软交换技术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二、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的通信交换技术,它通过在计算机中运行软件来实现通信交换功能。
与传统的硬交换技术相比,软交换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软交换技术可以使用标准的计算机硬件,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其次,软交换技术支持灵活的系统扩展和功能增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时的升级和扩展。
另外,软交换技术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能够实现系统的冗余和备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性。
三、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灵活性:软交换技术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编解码算法,能够兼容多种不同的语音传输系统。
同时,软交换技术还支持集成多种多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通信功能。
2. 可扩展性:软交换技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升级和扩展,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
3. 高效性:软交换技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实现快速的信号处理和传输,提高了语音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4. 可靠性:软交换技术支持系统的冗余和备份,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保证语音传输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四、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
1. IP电话系统:IP电话系统是软交换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它利用互联网协议传输语音信号,通过软交换技术实现呼叫控制、信号处理和传输等功能,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通信服务。
2. 集团语音网:集团语音网是一个跨地区的语音传输系统,通常包括总部和分支机构的语音通信。
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集团内部的呼叫路由、系统集成和统一管理,提高了通信效率和管理效果。
3. 语音会议系统:语音会议系统是一种多方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通信的信号控制和传输,支持语音会议的召开、参与和管理,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远程会议服务。
4. 移动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实现移动用户的注册、业务控制和位置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
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
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语音通信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其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软交换技术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通过呼叫控制、信号处理和传输等功能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通信服务。
在集团语音网中,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呼叫路由、系统集成和统一管理,提高了通信效率和管理效果。
在语音会议系统中,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多方通信的信号控制和传输,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远程会议服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实现了移动用户的注册、业务控制和位置管理,提高了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语音通信服务。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其在语音传输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