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娃娃家的创设与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娃娃家的创设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步入幼儿园,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在玩娃娃家时,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娃娃家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师的指导也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娃娃家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孩子们在娃娃家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通过创设温馨、安逸的娃娃家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渡过分离焦虑期

刚刚入园的孩子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所以,科学妥善地利用这一资源,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心理慰籍。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新生入园,娃娃家“三要,两不要”。

一要:布置温馨、舒适的娃娃家,使刚入园的幼儿在这里感到轻松愉快,有归属感。

这时,我们除了为他们提供基本材料:如娃娃、小床、储物柜、桌子、椅子、操作台、餐具、炊具等设备之外,如果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幼儿在家中常见的物品或食品容器等充实到娃娃家,同时,桌上摆设一些盆景,墙上再挂上一些幼儿及家人的照片等,不仅会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会使娃娃家更有“家”的气氛,让幼儿觉得像在自己家一样。另外,娃娃家家具、背景墙饰等色彩的搭配,也会增添其温馨感和吸引力。

二要:适当减少玩具材料的种类而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满足幼儿游戏需要。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适应环境,所以在提供玩具给这些孩子时,要考虑减少玩具的种类。因为种类太多会使他们无从选择,他们会徘徊在各种玩具之间,而影响游戏的进行。所以,我们可以适当控制投放材料的种类,几周后再更换新材料。到那时,幼儿有了新的选择,还可以再次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而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的游戏互动行为正处于“平行玩耍期”或“功能性合作期”。孩子们在游戏中似乎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会彼此玩在一起但没有真正的互动。如,有个幼儿说“我是妈妈”,另一个幼儿也说“我是妈妈”只要他们手里的玩具不发生冲突,那么就可以相安无事。因此,为了避免他们不必要的争抢,我们投放同种材料的数量要尽量多一些,使幼儿能够人手一份,以满足他们游戏的需要。

三要:充分发挥娃娃家的特殊功能,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刚刚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较严重,常常忍不住哭闹,还经常缠着老师给妈妈打电话。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娃娃家这个资源,如:带着幼儿到娃娃家“借”电话打,并和他们一起在娃娃家玩,跟他聊天,给他穿上漂亮的围裙,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给娃娃做香喷喷的饭菜等。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其在娃娃家中渐渐体验着老师和伙伴的关爱,从而逐渐融入集体,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

一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过早介入和过多要求幼儿,让幼儿充分享受与玩具亲密接触的快乐。

因为这个时候幼儿处于使用“道具”的初级阶段。他们会沉迷于把玩物品,会不停地拨打电话,来回推动小车,爬上爬下娃娃床等。他们纯粹只是探索和操作这些“道具”,并没有进入角色。因此,教师在指导上不要操之过急,要给予幼儿充分摆弄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这些游戏材料,为今后的游戏奠定基础。

二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轻易对幼儿说“不”。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能会遇到有许多幼儿都想进娃娃家玩。但是这时的娃娃家人数已经多的不能再多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要”轻易说不允许。我们可以尝试着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以游戏的口吻吸引部分幼儿关注其他区域;二是可以在班级内创设两个娃娃家,甚至,还可以在区域之外建立临时娃娃家,允许幼儿将一部分材料拿到外面来玩。这样既保证了娃娃家内正常的游戏,也满足了更多幼儿游戏的需要,避免了简单拒绝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二、通过娃娃家中的标记,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当幼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再哭闹、不再烦躁,能用眼睛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能用耳朵倾听周围的声音时,幼儿也就进入了玩儿娃娃家的第二阶段,建立规则阶段。

例如:在这一阶段,常常会出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和游戏过后会有将玩具随意乱扔,不会收放玩具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实践中,我感到小班幼儿规则的建立不能仅靠简单地说教,应根据其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其理解。于是,在一次选区活动后,我没有向往常一样帮助他们把玩具收好。而是利用凌乱的娃娃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并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玩具宝宝们也想有自己的家,你们看他们都躺在地上多可怜,我们帮它们安个家吧。”随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起摆放,并为每件玩具画好了标志,贴在了摆放的位置上。事实上当幼儿将物品放在其标志位置时,收拾工作就变成了一项非常有趣的配对或分类游戏,这些游戏将整理工作趣味化了。幼儿也能从中得到满足,在不知不觉中娃娃家的收放规则建立了。

三、通过教师的支持,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质量。

1、根据幼儿的需要,确定主题、调整环境。

随着游戏的开展以及幼儿阶段性生活经验的丰富,娃娃家幼儿扮演的兴趣也会有所改变。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游戏进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乐玩的主题环境,并应根据幼儿的需求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环境为幼儿的游戏服务。

如:通过一段时间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我发现厨房的操做游戏幼儿的参与率最高,无论男孩儿、女孩儿他们都很喜欢玩,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因为没有提前“占领”到操作台而不高兴或者干脆摆在地上玩。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娃娃家的摆放,扩大了厨房的面积,增加操作台的数量。但我发现许多孩子爱选择靠外一点的操作台,而操作起来面朝墙壁的操作台很少有人光顾。我及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种操作台使得幼儿背对别人并且视线较短,幼儿看不到伙伴,而且取放工具也不方便,因此,选择的幼儿很少。于是我们又对厨房的摆设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操作台的摆放尽量相邻、靠外,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相互交流。烹调用具也悬挂在操作台前面幼儿伸手可得的地方。经过这一调整,厨房的游戏既红红火火又井井有条了。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提供材料。

在娃娃家中幼儿会用一些物品当道具,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活用手里的任何物品当道具。如:一块积木可以当电话、香皂等。而小班幼儿属于道具使用的初级阶段,所选择的道具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像实物的东西或模型玩具。因此,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提供材料,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如:初冬是流感发病较高的季节,孩子们把这一生活现象也带入了游戏中。一次,娃娃家里齐齐抱着娃娃说:“别哭别哭,你感冒了,吃点药就会好的。”而后抱着孩子在屋里转了一圈,好像在找什么而又没有找到,然后把娃娃放在一边玩起别的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想如果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小药箱,孩子们便能再现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丰富了他们的游戏内容。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娃娃生病了应该怎么办?”“家里人是怎样照顾你们的?”“他们都用了哪些物品?”“我们的娃娃家需要什么?”等等。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小药箱并搜集了药瓶、药棉、沙布、体温计等,投放在了娃娃家,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实际上,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认真观察,及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就能很好地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3、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导。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的观察,我逐渐发现,小班幼儿的角色扮演行为仍属于初级阶段,游戏中的装扮行为与情景,多以模仿成人的简单动作为主,如:在烫衣板上来回熨衣服,不断地拿起电话放到耳边;在时间上属于走马观花的参与形态,如:抱一抱娃娃,戴一戴帽子就走开;在行为互动上属于单独扮演或功能性合作,如:在幼儿需要与人分享玩具时,才会与人产生互动;谈话的重点也多围绕在玩具的使用方面,如:把小碗给我,这个电话是我先拿到的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