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及对当代的启示
孔颜之乐的现实例子

孔颜之乐的现实例子
孔颜之乐是指由内心所发出的喜悦和愉悦,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以下是几个现实例子:
1.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看到学生们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2. 一位志愿者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时,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和感激的眼神,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意义,并且心中充满了喜悦。
3. 一位艺术家创作一幅画作,当他完成后,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肯定,心中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这些现实例子展现了孔颜之乐的具体体现,即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中,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这也说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体验到孔颜之乐的美好。
- 1 -。
孔颜之乐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

孔颜之乐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李斯,楚国人,少年时家境贫寒,成年后被人荐举看管粮仓的小吏。
一次,李斯上茅厕,看到茅厕的老鼠争咀着脏东西,每当有人或狗靠近时,就惊吓得四处窜命;回到仓库时,他却发现这里的仓鼠细嚼粟米,占住大屋,见到人也不害怕。
于是,幡然顿悟,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是否有能力、是否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后来,李斯拜荀子为师,专攻帝王术,并转换环境,投靠秦国,辅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官至丞相,位居三公之首,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可惜的是,李斯最后还是没躲过车裂处死、连诛三族的下场。
李斯所谓的“厕鼠仓鼠”论,其核心是:一个人的出息有为,幸福快乐,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也许,我们很难简单地认同或反对李斯的环境决定论,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行为、心情或品性,是不受环境左右的呢?儒家说:有!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孔子最为赞赏的是颜回,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身事师于孔子。
《论语·雍也》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品质高尚的是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难以忍受这种穷苦清贫,而颜回却没有改变他本质好学的快乐。
品质高尚啊,颜回!”另《论语·述而》还有一段孔子的自白:“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啊!对我而言,没有仁义而得到的富贵,就像是天边的浮云,虚无缥缈。
”上述两则记载,就是世人所称道的“孔颜之乐”,说的是身处困境,却不改自得其乐的乐之表现,也是两千多年前孔子、颜回的快乐幸福指数。
“孔颜之乐”到了宋代,变成了“孔颜乐处”。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如果说“孔颜之乐”告诉你的是孔子、颜回“乐”的表现,那“孔颜乐处”则要回答孔子、颜回为什么乐?乐在那里?这是对孔颜之乐内涵的重新探讨和升华。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深圳一调):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灏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题目引发考生思考的是孔颜之乐,材料中孔子之乐,蕴含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取与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蕴含相同环境中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孔子自述心志、孔子对颜回的称赞、周敦颐对“孔颜之乐”的重视以及“孔颜之乐”给予后世的启迪作用,是考生“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联想思考的基点,需要交流的不仅仅是对“孔颜之乐”的认识,还要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分析。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这个主题引发考生思考的方向有两个:其一,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
其二,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这段话引导考生思考,“孔颜之乐”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对于快乐与幸福的定义、对于人生意义的认知,考生有何思考与感悟?2.典型任务的限制。
“孔颜之乐”作文讲评(高二)-高中语文同步作文写作讲评课件(统编版)

2孔子曾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回亦以“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流芳百世。其中所饱 含的对道义的热忱,对清贫艰苦的不惧,不正是其灵魂振翮, 超脱尘见,达至清明的最佳注脚吗?
一盆稀饭,凝固后划成四块,早晚上各吃两块,用捣碎的 腌菜下饭,这就是“划粥断齑”。
• …… • ……
事实论证
• 广大乡村支教教师为支援乡村教育无私奉献 • 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 • …… • ……
升格作文及点评:
持孔颜之烛,照时代之镜(45分)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1大家好!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时间长河奔流不息
•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才能幸福? • 除了奋斗好学之外,还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脚踏实
地,忠于内心,正义乐观,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实现人生价值。
举例论证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自叙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 学习的经历,刻苦勤奋不畏艰难困苦。
• 范仲淹划粥断齑 • 范仲淹幼年贫寒,在寺庙中刻苦读书。每晚他用糙米煮
• 前句说孔子疏水曲肱,后段说颜回箪食瓢饮在陋巷,他们 所乐何在?他们能明白自己的处境和真实所需,不因物 欲杂念所左右,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沉得住气,静 得下心,来感悟人生的乐趣。
• 从阅读材料到写作材料,需要写作者思想的深化,思维的 细化。这也正见出写作水平的梯度和表达素养的层次。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品孔颜之乐 享幸福人生作文

品孔颜之乐享幸福人生作文“孔颜之乐”,这个听起来颇具古典韵味的词儿,乍一听,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高深莫测。
但其实呀,当咱细细咂摸,就会发现它和咱平常人的日子、平常人的快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咱先来说说孔子和颜回这两位大佬。
孔子,那可是闻名遐迩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颜回呢,则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这师徒俩,虽说生活过得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清苦,但他们却能在这简单朴素的日子里,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就拿颜回来说吧,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别人都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可颜回却依旧开开心心,该读书读书,该思考思考。
他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内心世界的专注,让他完全不在乎外在的物质条件有多匮乏。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什么高级的玩具,也没有大把的零花钱让我去买零食。
但是,我却能在小小的院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
那时候,我天天盼着枣子快点熟。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等不及了,就搬来个小板凳,站上去,伸手去够那些枣子。
可我个子小,怎么也够不着。
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对着枣树一顿乱敲。
枣子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我兴奋得又蹦又跳。
捡枣子的时候才有意思呢!有的枣子滚到了墙角,有的掉进了水缸里,我满院子跑着捡,弄得身上脏兮兮的,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把枣子洗干净,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水在嘴里爆开,那滋味,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我打下来的枣子,有说有笑。
爸爸会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妈妈则在一旁笑着给我们剥瓜子。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高科技的玩意儿,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种“孔颜之乐”吗?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但却有着满满的亲情,有着对生活最纯真的热爱。
再看看如今的社会,大家都在拼命追求着功名利禄,好像只有拥有了这些,才能算得上幸福。
“孔颜之乐”思想

“孔颜之乐〞思想“孔颜之乐〞思想【摘要】“孔颜之乐〞思想主要是指忽略贫穷、困厄、虚华的现实处境,能永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心灵状态,是一种超然、无私的、宁静闲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当代中职生由于学习上、经济上的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灵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获得‘孔颜之乐’,找到真正的自我、快乐和学习的动力。
从而在良好的心境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开展。
【关键词】孔颜之乐中职生启示一、“孔颜之乐〞的内涵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颜回只能住穷巷、吃一顿饭、喝一瓢水的贫困潦倒的生活境地依然保持平和心态表示欣赏。
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天天过,随手弯臂作枕头,虽然清苦,却乐在其中。
取之无道的富贵,就如浮云一般。
这就是后来儒家常常提到的“孔颜之乐〞。
其“乐〞是一种超然于外物之乐,指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仍能自得其乐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忽略了身处贫穷、困厄的现实处境,到达忘我的状态,是一种超脱、高级的无物之乐,是对宁静闲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物质生活的背后,翻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感悟自己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寻找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亦是“德性之乐〞,如孔子在?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要求人们在追求金钱、地位、名誉的时候,万万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能为名利而不择手段、丧失道德人格。
亦有‘与人同’‘与物同’,大化流行,“我〞与“非我〞,视己内与己外为一体的“无私之乐〞。
如果广阔中职生能够获得孔颜之乐,他们就能够正确面对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在外界的诱惑和自身的困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健康平和的心境,潜心于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孔颜乐处”的现代启示

第11卷 第5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 No.5 2010年10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7-05 [作者简介]魏长领(1963—),男,河南省虞城县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5-0031-03“孔颜乐处”的现代启示魏长领, 喻岚(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儒家的最高境界概括为“孔颜乐处”,提倡的是超越物欲之乐、德性之乐、无私之乐、天人合一的自然自得之乐。
重温“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可以发现,在当今社会,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有精神支柱、人生理想、道德信念和宁静心灵,这样才能走出物欲的奴役和内心的空虚,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快乐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孔颜乐处”;精神境界;快乐观[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志码]A 近些年来,我国多次调查数据显示,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GNH(国民幸福总值或国民幸福指数)反而有减无增,富而不福、富而不乐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2005年深圳市公布本市居民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高达21.19%,深圳每年自杀人数在2000人左右。
这使人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人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追问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孔颜乐处”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孔颜乐处”的内涵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他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赞美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此概括为“孔颜乐处”,认为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
优秀作文: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语文课主题交流会上分享我对幸福的思考和认识,我发言的题目是“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从未因外在不佳的物质条件影响自己内心的感受,反而自得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更是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取舍。
颜回与他人相比,“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展现出其内心坚守。
我解读“孔颜之乐”,就是孔子、颜子不被外在环境困扰,因坚守本心,故不改其乐。
同学们,千百年来,“孔颜之乐”,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孔颜之乐”,也引发我们思考幸福与快乐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对于快乐与幸福如何定义?对于人生意义应如何认知?在深山里建一座女子高中,不仅仅让贫困的女孩子能够免费入学,还能让她们改变命运。
张桂梅,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为梦想,她拼命干了几十年,节衣缩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
巨大的压力和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多种疾病,每天靠吃止疼药维持。
但张桂梅却无比满足地说:“她们后边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张桂梅的幸福观与“孔颜之乐”何其一致?都在启示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获得幸福。
新时代的青年不要被名利羁绊,唯有坚守内心,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林占熺作为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的发明者,曾因不热衷商业化,而被讥讽“没有经济头脑”。
他坦言:“如果走个人发财的路,亿万富翁也不算什么,我觉得用技术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这就是他眼中真正的幸福。
他在年复一年坚守内心的默默付出中,交出了自己关于幸福的人生答卷。
可能他们经济拮据,可能他们不被理解,但谁能质疑他们的人生选择,谁又能说他们不幸福、不快乐呢?同学们,“达则兼济天下”是幸福,穷则立志修身也是幸福;唯有不为俗名所累,不被名利困扰,坚守本心才是拥有幸福的不二法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颜之乐”及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孔颜之乐”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体现了他
们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的人生精神境界。”孔颜
之乐”作为这种理想精神境界的代名词,其本质要求人们超越物
质、功利的需求,达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它对于沉溺于功利境
界的当代人来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
观、义利观,有利于个人身心和谐。【关键词】:孔颜之乐;贫而乐
道;幸福观;义利观【中图分类号】g640一、”孔颜之乐”的内涵”
孔颜之乐”源于孔子及其弟子颜回的故事,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不
得其用,但孔子的内心却总是那样祥和乐观:”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亦有很高的
学问和道德修养,却是终身贫困潦倒:”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 “孔颜之乐”的”乐”是指儒
家学者那种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出世态度与人生境界。具体说来,
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安贫。安贫并不是以苦为乐,
要安于贫穷,安于现状,而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确信,对自己所追
求的理想的矢志不渝,超越了现实的利害冲突,超越了物质感性的
享受,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孔颜之乐”讲君子固穷,
并不是倡导人们追求贫困落后,耻谈富贵,而是说无论际遇的困达
与穷富,都应该遵循道义的基本原则。 第二,乐道。”孔颜之乐”
更重要的一层涵义是”乐道”,安贫只是其表象,乐道才是它的终
极追求。一个人即使身处艰难困苦,也要不怨天,不尤人。像颜回
一样始终如一地坚守人生理想,保持心态坦然和安宁,绝不因为贫
困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 二、”孔颜之乐”的精神实质
“孔颜乐处”的原因主要是”仁德”,即是孔子和颜回的道德修
养。孔子和颜回并不足因为贫贱本身有什么可”乐”,这种乐是他
们的精神境界带给他们的精神快乐,而不是物质土的快乐。但是”
孔颜乐处”并不是要我们追求”饭疏、曲肱”的生活,而是说在穷
困的情况下要把持住自己,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困扰。 (一)重义轻
利。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表面意思就是说君子通晓大义,小人通晓利害关系。
再深层一点就是说君子不为各种名利所动,只关心道义,而小人只
关心各种利益。即君子把高尚的道义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根本准
则。有了这种思想觉悟,在名利面前就会很淡薄,反而会因为不被
名利所累而快乐。 (二)仁者”爱人”。仁”的首要内容是”爱
人”。最重要的是孔子在这里所说的”爱人”的”人”,并非仅指
自己的亲人,而是指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孔子的”爱人”思想已经
超越了以往中国伦理思想中只局限于血缘关系的”爱亲”思想。
从”仁”出发,由”爱亲”而推及”爱人”,由”爱人”而”泛爱
众”。 (三)忠恕之道。孔子很重视”忠恕之道”,所谓”忠”是
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所谓”恕”是指”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④在这种处事原则的指导下,孔子和颜回在曲折
坎坷的情况下,也会有一种豁达的情怀,不怨恨、不悲伤。他们从”
忠恕”中得到了别人所不能理解的快乐。 (四)中庸之道。”中
庸”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很推崇中庸之
道,认为人的品行和情感应把握恰当的分寸或尺度,不能偏执于一
端,走向极端。孔子本人当然深谙中庸之道,所以当他处在穷困潦
倒,甚至是食不果腹的境况下,他也能泰然处之,不大悲也不大喜,
用一颗乐观之心来包容一切,贫而乐道。 三、”孔颜之乐”的当
代启示
我们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
衡,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心灵失
去了真正的快乐。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却不断地被压抑、扭曲、异化。
如何在奢华的物质与迷乱的精神之间,在外界与人心之间找到一个
平衡的支点呢?在这一点上,”孔颜之乐”无疑给了人们很有益的
借鉴。(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关于幸福问
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受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人们拥
有着不同的幸福观。作为人,外在的物质生活固然是必须的,但内
在的精神生活也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
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
生活却越来越空虚,心灵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孔颜之乐”作为儒
家思想的最高精神境界,达到它是非常不容易的,完全能做到的人
更是很少的。但是它对那些沉溺于功利而欲拔不能的人来说,则不
能不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它对弥补功利主义的情感生活的精神之
空虚,直接起到了某种平衡的作用。在今天,这种卓然高标的理想
人格与精神境界依然还会成为现代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二)有
助于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主要指的是善,其作用是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需
要,因此属于精神价值。”利”由于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
要而属于物质价值。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批判地继承”孔颜之
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有着重要
的意义。追求物质利益与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对物质利益的合理
追求也是允许的,但要以”义”为统帅和规范,以正当的途径和合
法的手段去谋取,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准则,坚持反对
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道德行为。(三)有利于个人身
心和谐
在个人身心关系上,”孔颜乐处”境界强调的主要是一种身心和
谐、心态平和、性情恬淡的精神境界。他正确处理”穷”与”达”
的关系,要求我们不管是贫富贵贱,都要有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一
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孔颜乐处”赋予了心理健康更新的标准--”
诚”、”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及”心闲”、”无事”等。这些标准
为人们认识和预防精神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从而也有利
于现代人追求更加理想的精神健康和更有成效的现代社会生活。
注释①《论语·述而》②《论语·雍也》③《论语·雍也》④《论
语·卫灵公》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人民
出版社,1998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
1986 [3]李煌明,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研究[m].云南
人民出版社,2006 [4]崔雪茹,析孔子的德福观[j].孝感学院学
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