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向世界共26页文档
中国文化,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是一种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思想、宗教、艺术、语言、俗和社会结构,影响了许多世界文明,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和越南。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家庭、社会以及政治的统一性。
中国文化认为,只有家庭、社会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互助,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
这种思想被称为“儒家”,也被称为“中
国伦理”,它的主要追求是建立一个“仁义社会”。
另一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认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使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路。
此外,中国文化还有很多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传统,如诗歌、戏剧、书法、书画、国画、瓷器等,它们构成了中国文艺的重要部分,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断增强,它的艺术、文学传统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被许多世界文明所研究、模仿和欣赏。
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反映了中华文明从“内涵”到“外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
面的强大实力。
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不仅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和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宗教、艺术、语言、俗和社会结构,影响了许多世界文明,同时也正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崛起,为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世界文明增添新的活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中国的春节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节日,许多国家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庆祝活动。
此外,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许多海外的大学和文化机构也开始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和中文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二、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电影和电视剧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例如,电影《战狼2》在海外的票房收入超过了5亿美元,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
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也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国际交流活动的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国际交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例如,中国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海外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活动、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全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文化收获。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中国近年来在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以下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一、传统文化呈现新气象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走过了千年,而如今,它已开始逐渐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伟大,让人们在看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呈现新气象,如京剧、太极拳、中医等正逐渐成为国内外人们的新宠儿。
二、中华文化节日引发热议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正在逐渐走向世界,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正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热议,并且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同时,传统文化节日也在国际社会中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尊重,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面。
三、电影、音乐等现代文化产品广受欢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产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现代文化产品可以被世界所接受和欣赏。
网络文学、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已突破国界,走向全球,中国影片、音乐、文学等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和欢迎。
这些现代文化产品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当代面貌,彰显着中国的现代文化实力。
四、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称赞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生活,但是他们始终牢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称赞和推广,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华人肯定中国的文化发展,这也是对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的极大肯定。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资源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也成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界走去,为人们呈现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魅力与创新。
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

汉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汉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从汉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传统要走向世界,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和创新。
首先,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和谐共处但又尊重差异,这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又如“仁爱”思想,倡导关爱他人、友善互助,这种价值观对于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阐释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同时,创新传播方式是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关键。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影视制作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
例如,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动画片,通过精彩的画面和故事讲述中国文化的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易懂的文化内容,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线上讲座、论坛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汉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当积极与各国的汉学家、研究机构和文化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文化项目和活动。
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接受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同时,也能够借助国际平台和资源,提升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国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作者:葛剑雄来源:《国际展望》2012年第03期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
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
这些文化都适应了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无优劣可言。
也谈不上哪个先进,哪种落后。
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
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
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結果。
时至今日,在世界多数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条件下,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
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
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而代之。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其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
当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时,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傳带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立足于学习世界文化。
我们不能坐待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同类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
中国既然已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期,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者:原晨蔡嘉敏贾超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摘要:目前在国内的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链,然而很多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够完整,只能局限于在某个地区或者国内发展,向外延展能力不强,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一种“走出去”的新型中国文化发展模式将会给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本文以户县东韩村为例探究“走出去”的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韩村农民画“走出去”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78-0221世纪,在世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将我国资源丰富、区域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
一、什么是“走出去”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产业也逐步迈向国际市场。
在我国发展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及科技力量等硬实力的同时,文化发展的地位也日渐突出。
文化的发展是支撑民族发展壮大的思想源泉,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利用文化来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指将国内正在发展的或已成型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推向世界。
无论是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还是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将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陕西省户县“东韩村”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文化的村落。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户县东韩村距西安市30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便于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从文化上来说,当地文化资源丰富,曾被西安市旅游局授予“东韩农民画庄”的荣誉称号,保留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
东韩村因其特色的民俗文化,常有华人华侨、外国友人前来观赏学习,并开设农民画培训班,积极将自身特色文化向外推广。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听国学夜话有感13信管1302012133 石晓婧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先生从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走向世界这几个层面来跟我们阐述“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一主题。
他认为,从历史来讲,中国文化指的是历史时期中国境内和部分藩属国的文化的总称,到今天来讲,中国文化应该包括所有民族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汉族的文化,“否则白居易的诗可能就不属于中国文化,因为他不是汉人,而是中亚哈萨克斯坦一带迁来的。
”我们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中国不仅包括中原文化还包括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亦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是以中国境内56个民族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
我们不能坐待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同类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时下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了解越来越不足,中国文化的传承尚且危机四伏,何谈对外传播。
在升学、出国的压力下,如今的基础教育仍以“应试”为主,国学教育可能不得不让位于外语教学与应试科目,中小学生很少有亲近国学的机会;而上了大学之后,求职的压力与专业的分界更是让大学生无暇顾及国学。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浮躁与功利使年轻一代更愿意追逐时尚或掌握实操技能,普通百姓对于国学也无太多热情。
推广中国文化的主力军永远是中华民族。
大量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断成长起来,走出国门,面对面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文化推广的前提。
因为基础教育和年轻人兴趣等原因,当代国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已然不足,加强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加强文化教育必须首先创造出让更多的人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摘要]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一定差距。
推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制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推进对外文化贸易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关键词]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当前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
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
人类文化从来都是多元的,但是多元并不排除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吸收、借鉴乃至改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途径,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
在现代传播技术和交流手段极大发展,全球文化碰撞和相互影响极大增强的今天,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
孤立的民族文化是不可想象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只有走出国门,与世界各种文化进行交流,既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又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优长,才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其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多年来一直出现逆差。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进口24061.40万美元,累计出口3487.25万美元;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累计进口4556.81万美元,累计出口101.32万美元;引进出版物版权16969种,输出出版物版权245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