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合集下载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摘要:电影《功夫熊猫2》自全球上映以来,深受影迷们的喜爱,尤其是电影将中国元素刻画的极为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中国功夫及中国风景与美食等方面都有精彩呈现。

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了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有效解读与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糅合的进步历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2》;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2008年的《功夫熊猫》曾引起了关于西方人表现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电影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大文化要素:功夫和熊猫,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很多中国文化的画面和名词,如:道家的阴阳八卦,中国的古代衣着,有江南地区特色的建筑,手推车,面条和保留中文发音的师傅(shifu)、乌龟(wugui)、麻将(majiang)、豆腐(doufu)等等。

三年后,从好莱坞梦工厂诞生的功夫熊猫阿宝再次归来。

《功夫熊猫2》把中国元素、东方精神吃得更透,表现得更好。

特别是前一集所运用的中国元素到第二集更加丰富纯熟,影片是全球审美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糅合,生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启迪。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功夫熊猫2》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其对中国风情、中国文化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调配自如的境界,并在一种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机智的文化融合的成功尝试。

影片的开画不仅整个梦工厂的宣传片头换成了皮影戏风格,标志性的小男孩坐在月亮上垂钓的logo也换成了一只乌龟坐在月亮上钓鱼,巧妙地串联上了第一部《功夫熊猫》里的主要人物龟仙。

随后一段故事发生背景的交代也是用旁白结合皮影戏效果的画面来呈现的,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流畅的视觉连接,而且用皮影的虚化方式也非常巧妙地配合了正式故事开启前“史前史”的另一个时空回溯。

仅仅是开片这几分钟的小段落就体现了此片制作者对中国文化把握的功力。

《功夫熊猫2》里,羊仙姑预言说沈先生会被“一个黑白相间的动物打败”,这时电影画面上黑和白组成了一个太极阴阳鱼的图案,黑白相间的熊猫竟然暗合了太极阴阳之理。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1. 中国的武术啊,那可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像成龙、李连杰这些功夫巨星,不就通过他们精彩的电影把中国武术带到了全世界嘛!让全球的人都见识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超棒例子吗?2. 还有那神奇的中医,好多外国人都对它着迷得很呢!你看中医的针灸,在国外也越来越受欢迎,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3. 中国的美食文化呀,那简直是无敌了!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在国外开得风生水起,好多外国人都爱上了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这些美味,这不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鲜活体现吗?4. 汉字书法多有艺术感啊!那些外国的书法爱好者对中国书法的热爱简直超乎想象,他们认真学习、临摹,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一幕吗?5.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走向了世界呢!春节的时候,国外好多地方都张灯结彩,举办庆祝活动,大家一起欢乐,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精彩场景吗?6. 中国的古典音乐也很了不起呀!一些国外的音乐家都开始研究和演奏中国的古典乐曲,让世界听到了不一样的音乐之美,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例证?7. 丝绸,那可是中国的宝贝啊!外国的时尚界对中国丝绸的喜爱那是有目共睹,用丝绸做出来的衣服多美呀,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之处吗?8. 中国的陶瓷艺术那叫一个精湛!在国外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中国陶瓷的身影,让外国人惊叹不已,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明显标志吗?9. 中国的民间艺术,像剪纸、年画这些,多有特色啊!很多外国人都开始学习和欣赏,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好例子吗?10.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上流传,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吗?我觉得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魅力,正在以各种方式大步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领略到它的风采!。

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

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

汉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汉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从汉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传统要走向世界,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和创新。

首先,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和谐共处但又尊重差异,这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又如“仁爱”思想,倡导关爱他人、友善互助,这种价值观对于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阐释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同时,创新传播方式是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关键。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影视制作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

例如,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动画片,通过精彩的画面和故事讲述中国文化的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易懂的文化内容,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线上讲座、论坛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汉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当积极与各国的汉学家、研究机构和文化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文化项目和活动。

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接受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同时,也能够借助国际平台和资源,提升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国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文范文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文范文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文范文《让中国文化闪耀世界》
哎呀呀,咱中国文化那可真是了不起呀!就说我上次去国外旅游的时候吧,那经历真的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我记得当时在那个陌生的城市街头闲逛,走着走着就感觉肚子咕咕叫啦。

然后我就看到了一家中餐馆,那可真是像看到了救星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去,一进去就感觉特别亲切。

餐馆里的布置充满了中国元素,大红灯笼高高挂着,墙上还有漂亮的中国画。

我点了几个菜,等菜上来的时候,我发现旁边桌的几个外国人也在吃中餐呢,他们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还不停地说着“好吃好吃”。

我看着他们那享受的样子,心里别提多自豪啦。

他们对筷子的使用虽然还有些笨拙,但却学得特别认真,夹起菜来那股子劲儿可好玩了。

等我开始吃的时候,我更是被那美味征服了。

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糖醋排骨的酸甜可口,每一口都让我陶醉其中。

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中国的美食文化真的是走向了世界呀,能让不同国家的人都为之着迷。

从那以后,我更加觉得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的京剧、武术、书法等等,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绽放着光彩。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传播我们的文化,让全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希望以后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中国文化闪耀的光芒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文化,嘿嘿!
以上作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你喜欢!。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最新版】目录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概述二、事例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三、事例二:中国美食的国际传播四、事例三:中国武术的国际地位五、事例四: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六、事例五: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国际传播七、事例六: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认可正文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列举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二、事例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已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和参与。

三、事例二:中国美食的国际传播中国美食的种类繁多,口味独特,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中餐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中国美食逐渐成为国际间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

四、事例三:中国武术的国际地位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中国武术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学习、研究和传播,已经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事例四: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中国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六、事例五: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近年来,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优秀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甄嬛传》等,成功走出国门,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提高了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七、事例六: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认可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戏曲的瑰宝”。

这些艺术形式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成为了国际间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繁多,涉及多个领域。

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

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

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相关推荐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精选21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文600字篇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的璀璨明珠。

如今已经不是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我们的文化也走出了国内。

面向世界。

文化传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传播的同时,要向人们展示的是其中优秀的思想和精神。

近年来,许多文化节目热播。

《上新了,故宫》红遍了大街小巷。

文化传播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着一代青年人的眼球。

故宫文创类商品大量涌入,网络销售高达10亿。

每件商品都融入许多中华文化的元素,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件衣服,都是各种各样的文创商品,让人们随时观察文化,贴近文化。

文化传播要推陈出新,不能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被动传播,要是单一只停在了“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面。

而对于许多接受外国文化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疑。

认为中华文化太古板,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们将中国文化带到网络上。

著名网络博主李子柒将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播得更加色彩纷呈,她运用独特的传播艺术和精湛的技巧,夺得了许多人的好评。

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的价值理念尤为重要,比如中国的诗词,蕴含无数中国人的价值理念。

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

或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恩情。

或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慕名利。

这些被许多国人带到了国外,国外许多的大学都开设了孔子学堂,课外诗词等关于中华文化的课程。

所以如此,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华文化代表人类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的文化,我们要让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摘要:1.茶文化2.中医药文化3.武术文化4.书法艺术5.中华美食6.传统节日正文: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个东方古国,并逐渐接受和喜爱中国的文化。

以下六种文化事例,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

首先,茶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国饮”。

茶道、茶艺、茶宴等各种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茶的品种和口味也琳琅满目。

茶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茶的美妙滋味,体验到中国茶文化的韵味。

其次,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实践成果。

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开始认可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三,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如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功夫等。

武术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国武术的奥妙,感受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第四,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

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书法艺术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五,中华美食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

中国菜系繁多,口味丰富,色香味俱佳。

中华美食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文化的生动体现。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以上六种文化事例,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输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全球化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中国文化开始向东亚、南亚、中亚、东欧等地传播。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海盗交易和移民等形式传播到了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北美等地。

而在当代,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成熟,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中国文化的输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项目和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大范围内的传播。

同时,中国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也创下了不少佳绩。

以电影为例,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不断创下新的纪录。

2015年,《战狼2》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6.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也使得中国电影成为战绩最出色的亚洲电影之一。

此外,电视剧、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中国文化产品也逐步走向世界。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保持活力和魅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同时也面临着传承失传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创新中不断展现着新的魅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

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

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

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

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

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

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

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

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

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

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

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

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

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

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

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

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

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

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

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

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

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下大同。

因此,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走出去不是要改变人家,而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要人家接受中国文化,也是要让人家自愿接受。

事实上,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非常了解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在他们眼中还存在着许多误解。

对于不少外国人来说,李小龙可能比孔子更有名,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甚至以为中国女人还在缠小脚。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

这方面的工作,同经济上的对外开放相比,距离太大了,要加倍努力。

但是不管怎么做工作,我们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只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

讨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问题,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单纯的汉文化或儒家思想不等同中国文化的全部。

对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很多人存在误解,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或者儒家思想。

其实汉文化也是多元性的。

有很多民族,包括匈奴、鲜卑、氐、羌、突厥、契丹、女真、百越等,历史上都已经融入了汉民族。

汉文化也是由汉族和这些民族的文化融合而成的。

比如现在很多所谓的传统乐器都来自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学习,像二胡就是这样。

再比如胡服骑射。

本来汉人用马的方式就是拉车,孔子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就是驾车的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