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伟大的细胞画个肖像 杨鑫 一席第460位讲者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卷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相关论说,曾引起画坛的轩然大波。
这场关于中国画的“笔墨官司”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这场争论在AI和5G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再度被提起,提倡创新者觉得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让中国画迎接世界性的改造,而我认为应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
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看似简单的笔墨纸砚的组合,却贯通天地世界,构成了其具备民族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中国画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集思维模式、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于一身。
而它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脱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之中,只能将其作为“综合艺术”等来看待。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五色俱全形神兼备,线条丰富墨蕴机巧,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
千百年中,它并不放弃创新,形成了江潮汹涌、百舸争流的生态。
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大千的泼彩法、刘国松的揉纸肌理处理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涵,其价值也逐渐地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链条。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已经从原有传统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逐渐进入跨文化的视野,影响着世界的艺术创作,在形式、范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为世界提供独特的文化创造与中国经验。
呼吁对中国画的改造,其初衷是善意的,是充满期待的。
但是中国画本身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的笔墨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是不可改变也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全优课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1走近细胞名师精编课件

排雷 (1)明确线粒体和有氧呼吸、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关 系,在真核生物中是必需的,在原核生物中是非必需的。
(2)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只进行二分裂,真核生物三种分裂 方式都存在。
(3)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皆为DNA,只有少数病毒遗传物 质为RNA。
【考点剖析】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色体
存在形式 质粒中:小型环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
状、裸露
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
比较项目 可遗传 变异来源
原核细胞 基因突变
真核细胞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模式图解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 子,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警示 单细胞生物(a)与原核生物(b)的关系
【答案】细胞 非细胞 核膜 核糖体
考点1 列表比较法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典例引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 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 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 进行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 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 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答案】D
真核和原核细胞的识别技巧
1.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 “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 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 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 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高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2024年4月)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脑科学带来了脑机交互和类脑计算的惊人成就,但其最关键的应用领域还是在塑造人脑本身。
任何一个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行为的变化、道德的形成,其背后都是对神经连接模式的塑造。
每个大脑都是具备个性化连接模式的神经网络,它由先天基因和后天学习所塑造,并决定了每个人面对外界输入的独特反应模式。
脑科学的研究关注大脑的知识获取与表征、信息加工能力、目标指向的执行控制能力、情绪动机能力,与具体学科相关的基础能力等。
这些学习能力对应着不同的脑神经网络基础,也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心理学的角度,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分别强调了知识积累和信息加工能力对问题解决的贡献。
随着快速的社会发展和知识迭代,晶体智力的相对作用会逐渐减弱,而认知能力和情绪动机能力对个体发展会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比如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一种重要的情绪动机能力,它是影响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基础能力是预测个体学习表现和社会适应的核心指标。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大量知识储备可通过辅助设备(如手机、网络)来完成,从而深刻改变我们学习和记忆的方式,并对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可以看出,心理学和脑科学从更加基础的角度,剖析了与人的学习密切相关的重要能力,为认识个体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另外,心理学和脑科学更强调立足实证数据来讨论。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个人终身发展的基因-脑-行为-环境大数据库,对于揭示全面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能力、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对于我们更科学确定学习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应着学习目标的变革,学习评价也必然产生全面深刻的变革,体现在评价的内容、方式和使用上。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拓展并聚焦现实题材、发力主题创作以及书写“中国式童年”,是新时代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敏锐地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
这些题材从时代楷模、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它们把深情的目光特别地投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闪亮的先锋人物(“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抗日战争中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史雷《将军胡同》)、青藏高原风雪弥漫中的边防战士(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农民的驯鹿营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驯鹿六季》)、海南岛热带雨林里人与动物的传奇(邓西《秘境回声》)……这些生动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小儿科”转向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这种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
从儿童文学自身的成长轨迹来看,21世纪之初,题材主要集中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盖不同地域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难以满足和支撑起千千万万小读者多元的阅读期待。
%D2%BD%D1%A7%C9%FA%CE%EF%D1%A7%B5%E7%D7%D3%BD%CC%B0%B8[1]
![%D2%BD%D1%A7%C9%FA%CE%EF%D1%A7%B5%E7%D7%D3%BD%CC%B0%B8[1]](https://img.taocdn.com/s3/m/728f9f1db7360b4c2e3f6479.png)
医学生物学第一章 细胞的概述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成分,大小和形态一、 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和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细胞中的无机物可分为水和无机盐,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无机盐一般是由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它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和PH 值。
细胞中有机物是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形式存在,有机小分子例如: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生物大分子例如:核酸,蛋白质,酶,多糖等。
这里特别提出来得是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有核糖核酸(也叫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也叫DNA )两种。
二、DNA 结构和功能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来组成。
如图: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和胸腺嘧啶(T )。
互补配对原则必须是:A 和T 配对,C 和G 配对。
C+T+A+G=1,C=G 、A=T 。
DNA 分子的复制DNA 分子的复制指的是以亲代DNA 分子为摸板合成子代DAN 的过程。
DNA 分子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RNA 结构和功能种类:MRNA ;指导特定蛋白质合成过程。
TRNA ;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RRNA ;是核糖体组成成分。
RNA 碱基的组成:A ,U (尿嘧啶),C ,G 来组成。
碱基互补原则:A 和U 互补,C 和G 互补。
2、蛋白质蛋白质是二十几种氨基酸排列而成。
磷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P,S等元素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R|NH2—C —COOH|H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结构。
●三级结构:三维空间结构。
❍四级结构: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成形成空间结构。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5章 第1节 细胞增殖同步备课名师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1.相同点:都要经过 分裂间期 和 分裂期 。
2.不同点
类型 项目
纺锤体的形 成方式
高等动物细胞
由中心体发出的 星状射线 形成
高等植物细胞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 纺锤丝 构成
子细胞的形 成方式
在赤道板处由细胞膜 向内凹陷 ,将细胞
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在赤道板处形成 细胞板 ,
1.细胞周期各时期时间一样长。(×) 【提示】 分裂间期时间远比分裂期长。 2.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提示】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 3.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为有丝分裂末期的一
个特征。(×) 【提示】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特
征。
4.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期。(×) 【提示】 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 5.显微镜下观察到进行有丝分裂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 胞为活细胞。(×) 【提示】 经过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为死细 胞。 6.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具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答案】 B
有丝分裂的过程解析及有关DNA含量 与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解读
【问题导思】 ①染色体数目和细胞核DNA数目间存在什么关系? ②确定某一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依据是什 么? ③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的变化用坐标图如何表示?
1.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1)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
染色体有两种形态,如图中的A和B。B是复制后的一条 染色体,它由一个着丝粒连接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当染色 体的着丝粒分裂后,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就成为两条染色体。 因为这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所以一般 情况下,二者是完全相同的。
和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网络收集)2024年北京语文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

(网络收集)2024年北京语文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度重建相对较少。
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
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气候研究。
brGDGTs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其分子结构中有4到6个甲基和0到2个环戊烷。
如同人天冷需要加衣、天热需要减衣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细菌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温暖的环境下合成的甲基数量则减少。
微生物活体死亡后,细胞膜中的 brGDGTs等大分子能在地质体中长期保留下来,可以通过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推断当时的温度。
六盘山北联池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选取这里的沉积物样品,借助 brGDGTs,通过定量分析,重建了5000年以来我国北方更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温度变化过程。
结合山西某地沉积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记录,联合团队获得了我国北方地区5000年以来完整的气候演变历程。
从重建的温度与降水结果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断变冷、变干的大趋势。
大约前3000 年变化缓慢,之后的 2000年变化加速。
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去 5000年间持续下降。
另外,过去2000年以来的快速冷干现象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且这一时期内区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渐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也可能加快了气候变冷变干的速度。
研究人员将气候重建的结果与中国历史朝代相对应,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呈现出冷暖交替的特点。
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附写作范文

遂宁市202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榜样是旗帜..,模范是丰碑..。
3月28日,“2021—2022年度感动遂宁人物”颁.奖典礼在市民中心隆.重举行,郭思渊等10位个人和“塔吊英雄”1个集体获此殊荣。
在受表彰.的人员(集体)中,有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小学校长王治国,有孝老爱亲、坚韧.自强的“四川好人”代素琼,有为祖国能源事业殚.精竭虑的“十佳”劳模李忠良,有“一只手换一条命”的普通居民冉体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让热泪盈眶.的观众深感震.撼、深受鼓舞。
A.旗帜.(zhì)模.范(mú)鞠.(jǖ)躬尽瘁B.丰.碑(hōng)颁.奖(bān)坚韧.(rèn)自强C.隆.(nóng)重殊.(shū)荣殚.(dān)精竭虑D.表彰.(zhāng)震.(zhèn)撼热泪盈眶.(kuàng)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科技成就已在高山之巅,这是无数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铸就的中国辉皇。
B.你是天空中的一粒星晨,尽管渺小,却闪耀着无可替待的光亮。
C.“五一”期间,2023年“知味遂宁”国际旅游美食文化节在广德景区举办,游客纷至踏来,争相品签。
D.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代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我伟大的细胞画个肖像 杨鑫 一席第460位讲者 杨鑫,青年艺术家。 听完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我很黑暗,但我其实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人。 给我伟大的细胞画个肖像杨鑫大家好,我叫杨鑫。 这个视频是我在北京空间站画廊做的一个展览,展览的名字叫作《显微》。去过展览现场的朋友会问我一些这样的问题: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针管来画而不是用画笔?甚至还有的朋友会问,你是不是学生物学专业的?要不然就是你上学的时候生物课成绩一定特别好。 其实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一般,但是这个并不影响我用生物科学这样一个切入点来进行艺术创作。我的作品里面主要是细胞和微生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要画细胞和画细胞的过程,还有一些小故事。
小的时候我长得特别弱小,那时候我爸爸想让我长得茁壮一点,于是就给我吃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说蛇胆、青蛙。他不知道从什么医书上看到,说吃蛇胆可以清肝明目,有助于视力发育,这样我长大以后就不会得近视。乌龟王八我也吃了不少,河鱼山禽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我不说它们好不好吃,有两点可以在我身上验证的,就是传说中的视力良好、骨骼清奇之类的效果,在我身上一点都没有发生。 我们家还特别喜欢看纪录片。我不仅会在电视上观察,还会去看身边的一些小东西。我会去仔细地看一朵花,一棵植物,一条小鱼,或者是买回来一个被切开的哈密瓜的腔体内壁。 这是我曾经养过的一条小鱼,拿回来几天它就挂掉了。我觉得它的尸体扔掉有些可惜,就把用乙醇把它的水分抽干做成标本,放在小架子上的这个角落里面。 我这个架子上有很多小标本。有一天我朋友来,说杨鑫你是不是变态,为什么你的小动物死了以后不把它埋掉还要把它做成标本放在那里?有一天你的猫会不会也被做成标本?于是我就想了一下,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画面:我的猫现在两岁,有可能十几年以后可以考虑一下。 听完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我是一个很黑暗的人,我其实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人。这是我画的小风景,这一幅是我画的海滩。我觉得海岸相交互相冲刷的这个石滩特别美,特别好看。 我还会记录两个植物交配的伟大瞬间。下面这一幅是我用马克笔画的两棵植物的花蕊,有一点抽象。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串小黑点,这是它向旁边这个大的花蕊发出的求爱信号,也就是花粉。但是大家知道植物成熟的时候一般都是暖色系的,我用的是冷色系。其实就是动了一个小心思:暗示它们其实是未成年。 当我画到植物的时候,就开始好奇植物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它的排列那么地有秩序,于是我就画了下面这一幅。大家看了可能会比较眼熟,这个是咱们生物教科书上曾经出现的一个芽孢的切片。 画到这里我就开始关注细胞了,那年我正好大四,每个人要准备一件毕业作品。我就想细胞这么地有意思,它就像一把钥匙,可以解决我很多的疑惑和好奇。因为小的时候我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比如为什么人不可以冬眠,断掉的手指为什么不可以像树枝一样长出来。再或者我要是可以瞬间把自己变绿躲在草丛里也行。于是我就有了要画细胞的这个想法。因为我从小接受了绘画训练,会给一个苹果画细胞肖像,给一个石膏画细胞肖像,画过男人肖像、女人肖像。我说那要不我就给这些伟大的细胞画一个肖像吧,这对我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开始的时候是在水彩纸、素描纸上画,还试过宣纸、手工纸。其实作为一个画面的进展来说,它们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当我把这个细胞画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照片上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具有的生命力,也没能给我生长万物的那种感觉。 我就想是不是我的表现手法出了问题,或者是我的材料不合适。因为纸张是具有吸水性的,颜色上去以后它的水分就会被吸收掉,而且所有的表现都受限于纸张的纹理。画笔也是,我即便是用最小的画笔画细胞的细节,也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画笔出墨出水的量。 各种各样的问题汇集在这里,我的这个细胞肖像的计划就碰到了瓶颈。我把以前收集的那些图片都找出来看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我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发现了实验室。 我觉得实验室好呀,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器材,而且我可以往里面添加。既然我们的生命之初可能是一个化学反应,那我可以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然后用这样实验的方式来尝试做我的细胞肖像。 想到这里,我特别激动,就默默地打开了淘宝。
我在上面一口气买了好多瓶瓶罐罐,像我们很熟悉的试管,还有烧杯、瓶子等等这些,我通通都买回来。当我把这些东西都拿回来以后,我就把那些颜色、绘画工具都拿过来,装在这个瓶子里。我简单地试了两下,发现瓶子和吸管还有注射器搭配着,我可以在里边来回地调颜色。这样我的画笔和调色板就有了,而且我觉得这个调的感觉还蛮有那种科学家的范儿的。 我把调好的颜色在玻璃片上画了几个,虽然刚开始画得很难看,但我大体地觉得这个效果应该是可以出来的。因为它可以留下很多颜色在上面干涸的印迹,就是有那种生长的感觉。 有了实验室以后,我就想看看真实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就在网上开始搜索,发现在我附近798旁边有一个中国菌种保藏中心,我想那我可以去跟他们联系试试。 他们给我安排一个老师,带我去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我就帮他们做一些像修图等等之类的工作。带我的那些老师们是养霉菌的,于是我在那里用显微镜拍摄了很多特别好看的霉菌。大家可以看到,这幅黑色的是黑霉。下面这幅是红曲霉。在电镜下看到的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小霉菌特别好看、特别漂亮。 用这些显微镜观察了以后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弄个显微镜回家玩一玩,看一看。我就问那个老师,说我想买一个显微镜回家,你们这个大概是什么价位。他跟我说完以后我就懵逼了:这么贵,我怎么可能买得起。 他就说你可以参考买一个家用型的——旁边那个小白,是我后来在淘宝上买的一个700多块钱的家用型显微镜,简单的观看还是够用的。我用它来看生活中的小花,看蔬菜,一些植物的茎叶;有的时候买块肉回来也会抛两点上去看一看;有的时候手破皮了或者是掉个什么东西也会拿上去看一看。 其实特别有意思,跟我之前在网上down下来,或是在书上看图片的体验和视觉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发现其实细胞也分好看跟不好看。像植物细胞就比动物细胞好看,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植物可以长得这么变化多端,这么颜色艳丽。 想到颜色,我就想为什么会有红花绿叶等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想到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叶绿素,右下角这一张就是细胞里面的叶绿素,都是小绿点。 我想这个颜色是不是可以把它种到我的细胞里,让我的细胞也有这个色素。然后我在淘宝店找了一家工厂,买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叶绿素,全名叫叶绿素铜钠盐。 它的提取方式我是从卖家那知道的。它不是从绿叶里直接提取,是从蚕砂里提取的。 大家知道蚕砂是什么吗?我后来才知道它是用蚕宝宝的大便提取的。而且像这些生物色素主要是用来做食品加工的。 于是我的实验台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我把它简单地分了一个类:化学色、矿物色,还有生物色。我还找到了一个后来称之为神器的东西,就是这个。 它像针管一样,但是比针管要精细得很多很多,叫微量进样器。在实验室里,这个东西是用来做微量取样用的,它最小的刻度可以精确到0.5ul,然后大到1000ul。0.5ul是什么概念,就是1毫米立方,比一个水滴还要小两倍。这样我可以用它来画我那些非常精细的细胞结构。 于是我就用这些颜色和这些器物、瓶瓶罐罐完成了我的细胞肖像。一不小心就画了好几万个。
这个细胞肖像,你可以从它的外观和结构看出它的生命状态。比如说像那种比较饱满的,边缘比较平滑、里面内部结构比较规律的,是属于正值旺年生命力旺盛的。像那种形状已经有点干瘪,边缘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起伏,里面的细胞器有的已经开始破裂甚至已经混在一起的,已经是病入膏肓的了。 我把我的细胞分为三类:有名字的和无名字的,还有我自己虚构的。有名字的就像这边这个。这是一个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人体中起到一个免疫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卫士型的细胞。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它里面还有几个小黑点,那是刚吃下的病毒,它还没有消化掉。 中间这个是无名氏细胞。为什么会有无名氏细胞呢,因为我也不知道它是谁。找到它的时候我不知道它的出处,没有看到它的名字,于是我就想那好吧,我就把你作为无名氏给画下来。 我画了那么多细胞,也会自己创造细胞,感受一把那种上帝之手的感觉。这个我取了很酷的名字,叫编号007。这是一个单个的细胞,大家也可以看到它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是之前我用画笔画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这些颜色在玻璃片上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才能形成出来。它的这些细节在我们看真实的细胞的时候也是像这样,你可以越看越精确,越看越精确,里面非常多的结构。
把细胞画完以后,就要开始考虑装裱的问题。我想借用标本收集装裱的方式,把它全部都排列在一个整体上,然后我就在后面打上光做了一个灯箱,这样光就可以从后面照出来,就像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那样。 左边的这个是由1936个玻璃片组成的,每个细胞大小大概是在1.5厘米左右。旁边这个是大一个号的,是4厘米左右大的细胞。
和所有的实验室一样,我的实验室每天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实验垃圾。因为我在调色和试色的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小试管,它的学名叫杜氏管,比一根小拇指还要小。我用它来配色,调色,用来观察颜色干涸后在管壁上留下的纹理。 大家可以看这一排小图,这是管壁上留下来的效果,我用微距相机拍的。可以看到它有很多结晶,有颜色的分层。我用了可能有将近七八万个小管子吧。 这些管子用完以后是不能再二次用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排列在一起,也做了一个收集的装裱。于是就有了我的另外一个延展作品,叫试色管系列。 之前介绍说我去菌种保藏中心学习过一段时间,在那儿我还学了一个技能,就是养菌。带我的那个老师主要是养霉菌的,我看他养了各种各样的霉菌。我也很好奇,就也想试试,于是我在他们那里也养过几盘。但是他们的实验室是非常严谨的,对于像什么微生物或者是环境的污染是非常谨慎的,我肯定不能在里边胡来。 于是我就有了自己搭建一个培养室的想法。我把这个想法跟那个老师说了以后,他没有反对,我就问他实验室搭建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