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一、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其煤炭开采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在煤炭开采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将从煤炭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和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1.煤炭开采技术现状及使用情况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采用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

地下开采主要是通过矿井内的巷道、采煤工作面、运输系统等环节进行开采;露天开采则主要是通过剥离表土和挖掘煤炭来实现开采。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我国已经掌握了一系列先进的开采技术,如综采放顶煤技术、水平钻进技术、巷道支护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2.煤炭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矿井通风不畅、瓦斯泄漏等;其次,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最后,我国煤炭开采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采煤成本较高所致。

3.煤炭开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在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例如,我国已经研发出了新型的矿井通风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矿井通风不畅等问题;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广清洁煤炭技术,如洗选煤技术、型煤技术等,以降低煤炭污染;此外,我国还在积极探索新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如地下气化技术等,以降低采煤成本。

二、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的推动因素、挑战以及实际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展望。

1.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将朝着高效、安全和环保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炭开采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随着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

煤炭的气化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的气化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的气化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分析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炭气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煤炭气化的特性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煤炭的气化特性煤炭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高压和缺氧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

在煤炭气化过程中,煤炭中的碳和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种合成气可以用作燃料,还可以用于合成化工原料和燃料气的制备。

煤炭气化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 温度和压力对气化效果的影响:煤炭气化一般需要在高温(1000℃以上)和高压(10MPa以上)条件下进行。

在这样的条件下,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充分分解,生成合成气。

2. 气化反应的类型:煤炭气化反应主要分为干燥气化和水蒸气气化两种类型。

干燥气化是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气化反应,主要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水蒸气气化是指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气化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3. 气化产物的组成:煤炭气化的主要产物是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其中,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合成气成分,可以用于制备合成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煤炭气化的应用前景煤炭气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燃料的制备:通过煤炭气化可以获得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可以用于合成燃料,如合成天然气和合成柴油等。

这种合成燃料可以代替传统的石油燃料,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2. 化工原料的制备:煤炭气化可以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是制备化工原料的重要原料。

通过煤炭气化,可以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化工原料,推动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

3.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煤炭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通过捕集和利用这些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其对大气的排放,达到减少温室效应的目的。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研究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技术,为煤炭气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陈井瑞;杨瑞召;韩枫涛;许超;孙梦迪;张昊【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24(50)2【摘要】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为出发点,介绍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历程、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对我国发布的关于煤炭资源利用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

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3个维度对煤炭地下气化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可以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同时,在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确保技术实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PESTEL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5个方面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的不利因素。

最后根据PESTEL模型分析结果,从技术、政策和环境3个方面对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性建议。

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环境优势,需加强国内高校、企业与能源公司的协同合作,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并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措施,以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实现可持续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页数】11页(P13-23)【作者】陈井瑞;杨瑞召;韩枫涛;许超;孙梦迪;张昊【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4【相关文献】1.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探讨与建议2.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来自首届国际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与产业论坛的信息3.煤炭地下气化腔CO_(2)埋存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4.国外煤炭地下气化研究现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现代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现代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发布时间:2021-05-06T13:12:18.81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6月作者:王海丽[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和建设的各领域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炭生产总量也在逐年快速提升,而其消费量占我国总消费量的很大比重。

现在,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煤炭向清洁、高效的利用转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煤气化是更新利用的一种良好途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王海丽 8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和建设的各领域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炭生产总量也在逐年快速提升,而其消费量占我国总消费量的很大比重。

现在,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煤炭向清洁、高效的利用转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煤气化是更新利用的一种良好途径。

关键词:煤气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国民的生活中,对能量源的消耗量都呈现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导致对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煤气化技术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因煤炭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分布状况决定了,我们要不断的开发和使用现代化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发展具有清洁能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型洁净煤技术,是当前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现代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1.1固定床气化技术目前固定床气化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美国开发的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一种是由德国鲁奇公司开发的鲁奇气化炉。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采用空气和H2O作为氧化剂,煤炭品种为无烟煤和焦炭,能够在常压条件下发生气化反应,早期使用比较广泛。

该技术在气化过程中污染仍然较大,容易产生废水、废渣等,在我国目前环保政策下发展前景渺茫。

鲁奇气化炉是由德国首次使用的,原理是在高温(800~900℃)、高压(2.5~4.0MPa)下,分别将煤炭反应产生含CO和H2外,还含有CH4以及其他气体,气体成分简单,热值高,能够作为城市用气。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浅析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摘要: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清理煤炭采空区深部煤层的可行手段,它能有效节省能源消耗、提高煤炭的采掘效率和减少采煤的安全隐患。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问题、安全性问题和节能效率问题等,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采空区、采掘效率、安全性、节能效率正文: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采煤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清理煤炭采空区深部煤层,采用机械或化学处理方法将煤层中的煤气化,减少煤炭的消耗。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节省能源消耗、提高采掘效率和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利用煤层资源,满足煤炭需求。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不够,在开展应用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安全性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尤其是对地下气体的控制,以避免可能的危害;节能效率低,在使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过程中,仍需要充分利用其它清洁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管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新形势下存在许多挑战,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提高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安全性和节能效率,以更好地发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潜力。

对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改进,研究者在改善气化设备、提高气化效率、提升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改进气化设备可以增加地下气体的开采量,提高气化效率,杜绝火灾危险,从而有效提高了开采效率。

此外,在提高气化安全性方面,研究人员也采用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多重监控、调试、自动排放等技术,以防止煤层的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安全运行。

此外,研究者也在加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节能效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开发了低温煤气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煤气化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达到节能的目的。

未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加快技术的进步,实现对煤炭采空区的更好清理,有效节省能源,提高采掘效率,为更高效、更安全的开采工作铺平道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1. 引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将煤炭在地下转化为合成气(syngas)的新型煤化工技术。

它是通过直接在煤层中进行气化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与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不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低等优势,因此在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情况。

首先,将详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然后,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煤层气化和煤矿气化两种主要方式。

最后,将探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2. 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和反应机制煤炭地下气化是指通过在煤层中引入氧气和蒸汽,并通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将煤转化为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在不使用传统的开采方式的情况下,直接将煤炭转化为气体,从而实现高效能源的利用。

煤炭地下气化的反应机制包括氧化反应、反应扩散和质量传递等多个步骤。

首先,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气和蒸汽,使煤炭中的碳和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然后,由于反应速率的不均匀性,反应区域会逐渐扩散,进而扩大气化区域。

最后,通过质量传递过程将反应产物带出煤层,实现气体的采集和利用。

3. 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和技术煤炭地下气化通常有两种主要方法:煤层气化和煤矿气化。

3.1 煤层气化煤层气化是指直接在煤层中进行气化反应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气井钻探、气化反应和气体采集等步骤。

首先,通过气井钻探将氧气和蒸汽引入到煤层中,形成气化反应区。

然后,通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使煤炭逐渐转化为可燃气体。

最后,通过气井将反应产物带出煤层,用于能源生产和化工应用。

3.2 煤矿气化煤矿气化是指在煤矿井下直接进行气化反应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煤矿井下的气化反应、气体采集和煤矸石处理等步骤。

首先,通过在煤矿井下喷射氧气和蒸汽,形成气化反应区。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 (一)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 (一)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 (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直接转化为燃料气的新型技术。

通过对高温高压下的煤炭进行间接气化,将煤炭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料气,解决了传统煤炭开采方式中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煤炭开采方式。

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原理(一)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煤炭地下气化采用一种新的气化方式,通过利用煤炭内在气化反应,将煤炭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料气。

在地下工作面将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送入地下煤炭中,通过煤与气混合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将煤炭内部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燃料气,燃料气经过地上工厂加工处理后可作为燃料供应市场。

(二) 煤炭地下气化的优缺点优点:煤炭地下气化可以将深层煤层中的煤炭资源进行全面开采,储量大,上部地质条件无限制。

地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封存回填到井下,不仅减少了地面安全隐患,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

缺点:由于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间接气化方式,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容易产生煤炭留渣和渗透水等问题。

大型的地下气化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

国际上的代表性地下气化项目有美国的地下气化试验项目、苏联和德国等的工业化地下气化项目;国内的典型地下气化项目有宝山、新河、云南三条工业生产线。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也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行了大力支持。

三、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趋势(一) 技术集成化趋势目前我国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以气化、加工、储存、输送四个方面进行独立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更多地将协同处理、内在相容性以及多重功能草案融合在一起,实现技术的集成化。

(二) 高效、低成本等技术趋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利用充分等显著优势,但是高成本、复杂设备等问题也对其发展带来了困境。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_柳少波(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_柳少波(2)
测 。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控制技术的相关参数除现场 收集外 , 通过数学模拟 等理论推导 〔7 , 8〕 和模拟试验 也是重要的手段 〔7 ~ 11〕 。
煤气处理技术 :煤气中含有大量灰尘 、焦油 、水 分 、二氧化碳及氮气等 。 这种煤气称为热煤气或粗 煤气 , 温度最高可达 200 ℃, 因而必须对粗煤气进行 净化回收处理 , 以减少对设备 、管道的堵塞和腐蚀 , 提高输送系统的效率 , 回收利用宝贵的化工产品 , 以 及满足后续工序对原料气的要求 。 煤气净化系统的 任务就是清除煤气中有害的杂质 , 降温并获得有用 的副产品 。 因此 , 煤气净化不但关系到煤气本身的 质量 , 同时关系到整个气化过程的经济效益 。 煤气 净化一般有 4 重目的 :降温 、脱水 、回收有价值副产 品 、除去不需要的有害杂质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前苏联是世界上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最
早的国家 , 也是地下气化工业应用成功的国家之一 。 前苏联于 1935 年 , 在莫斯科近郊 、顿巴斯和库兹巴 斯建成了 5 个试验区 , 1936 年便由实验性阶段进入 工业性试验阶段 , 1940 年在顿巴斯和莫斯科近郊有 2 个煤炭地下气化站投入生产 , 1941 年莫斯科近郊 气化站从技术 上第一次 解决了无 井式地下 气化问 题 , 并第一个变成煤炭地下气化工业 企业〔2〕 。 为探 讨气化方法 ,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未前苏联已建站 12 座 , 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或工业燃料 。 二次大战后 , 煤炭地下气化在美国引起了很大 兴趣 。1946 年 , 美国首先在亚拉巴马州的浅部煤层 进行试验 。 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期间 , 组织了 28 个大学和科研机构 , 在俄怀明州进行了大 规模 、有计划的科研工作 , 1987 ~ 1988 年间完成的洛 基山 - 1 号试验 , 获得了加大炉型 、提高生产能力 、降 低成本 、提高煤气热值等方面的成果 。 英国自 1949 年恢复试验 , 到 1956 年 , 先后共进 行过 6 次试验 。 英国 、法国 、德国 、比利时和东欧许 多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 , 把主要目标都放在难以 开采的 1000 m 以下的深部煤层 , 最终目标是建立煤 炭地下气化电站联合企业 。 1988 年 , 6 个欧共体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2014-11-11 09:29:4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 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1.1 基本原理 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 关键技术类型 1)有井式气化技术。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此法只应用于关闭矿井中遗弃资源的回收,须进行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性差,这对其应用带来不利。除新奥集团内蒙古地下气化试验外,我国已完成的UCG项目以及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绝大部分UCG项目都是有井式的。 2)无井式气化技术。该法采用常规的油气钻井技术钻孔(图3),很好地发挥了石油企业的钻井技术优势,免去了巷道式建地下气化炉的条件限制。相比于“有井式”气化炉,“无井式”气化建炉具有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适用于整装煤田的大规模地下气化,也可用于深部及水下煤层气化。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法从地面向煤层打直径150~400mm、间距10~40m的一系列钻孔,两钻孔之间贯通形成气化通道,点火气化。双孔式气化技术中两孔间的贯通方法常用的有低压火力渗透贯通法、高压火力渗透贯通法、电力贯通法、水力压裂贯通法以及定向钻孔贯通法5种。 1.3 产气率及产品气组成 1)产气率。产气率与煤质、赋存条件以及采用的气化剂种类等有关(表1)。一般来说,气化烟煤时,如果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煤气热值1200kcal/Nm3,产气效率大约为3830Nm3/t,若采用富氧水蒸气作为气化剂,煤气热值2200kcal/Nm3,产气效率大约为2100Nm3/t。 2)产品气的组成。煤炭地下气化产品气的组分与煤阶、气化剂类型以及工程技术等因素相关,与地面煤炭气化产品气组成基本一致,不同煤阶、气化剂所对应的产品气组分如表2所示。

2 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发展现状 2.1 国外主要技术现状 1)前苏联UCG技术。前苏联是世界上进行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最早的国家,也是地下气化工业应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比较先进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在前苏联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前苏联最初试验于1933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莫斯科近郊、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已有5个商业规模的地下气化试验区,利用气化技术已回收了约1500万t煤,生产煤气超过500亿m3,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或工业燃料。1942年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煤田又试验成功无井式地下气化炉,同时还发展了各种贯通技术,由过去的渗透技术转向定向钻孔贯通技术,以求得长距离贯通。在气化技术上,他们对气化剂进行了试验,由过去的鼓入空气得到低热值煤气转向鼓入氧气得到中热值煤气,大大提高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水平,从而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得到推广。 该地下气化技术的优点表现在:a逆向火力燃烧 +定向钻进,形成渗滤气化通道;b采用 U型结构实现煤层预热,减小热损,提高气化效率;c实现多点移动注气、多孔稳定出气,保证煤气产量;d实现中等规模生产。 缺点表现在:a气化钻孔比较多,气化炉成本高;b对地质水文要求比较高;c缺少富氧和纯氧运行经验。 2)美 国 CRIP (controlledretractioninjectionpoint,受控注入点后退气化)工艺。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1976年开始研究地下煤气化,在模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受控注入点后退气化工艺 (CRIP)。这种新工艺把定向钻进和反向燃烧结合在一起,定向钻孔先打垂直注入孔和产气孔,到达煤层后,从注入孔沿煤层底板继续打水平孔,直到与产气孔底部相交,然后在钻孔中下套管。开始气化时,用移动点火器在靠近产气孔的第一个注入点烧掉一段套管,并点燃煤体,燃烧空穴不断扩展,一直烧到煤层顶板,待顶板开始塌落时,注入点后退相当于一个空穴宽度的距离,再用点火器烧掉一段套管,形成新的燃烧带,如此逐段向垂直注入孔推进。 该地下气化技术的优点表现在:a注气点移动实现气化工作面控制;b热解带减小,气化效率提高,减少了通道堵塞及钻孔堵塞;c从事了富氧试验。 缺点表现在:a点火操作比较复杂;b气 化 规 模 小,生产不连续不适用于规模生产。 3)加拿大 εUCGTM技术。成立于 1994年的加拿大 ErgoExergyTechnologies公司的地下煤气化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近年其专有的εUCGTM技术已被多个国家的多个公司选用来建设试验装置 (表 3)。 该方法基于前苏联地下煤气化开采技术,利用煤层中已存在的天然通道并对其进行改良,建立连接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通道来解决无法建立有效贯通通道问题。 2.2 国内技术现状 我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发展主要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目前也由实验室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研究逐步转向工业示范生产应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目前工业示范情况比较好的是新矿集团 (有井式技术)和新奥集团 (无井式技术),它们都与中国矿业大学进行合作。 1)新矿集团 “有井式”UCG技术。新矿集团地下煤气化 1999年开始试验研究工作,2000年 3月点火成功,同年 7月正式向 1万余户居民供生活用燃气。于 2001—2002年相继建成了协庄气化站、鄂庄气化站 (一期),并一次点火成功。目前日产气量达到 10万 m3,煤气热值达到 11.26MJ/m3。2002年 地下煤层气化申报了国家“863”计划 “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课题,获得科技部批准并被列入中国 “863”计划和试验基地。 2)新奥集团 “无井式”UCG技术。2007年 1月,新奥集团投资 2亿多元组建乌兰察布新奥气化采煤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 Angren气化站共同开展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项目”研究。同年 10月,我国首套日产煤气15万 m3/d的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系统和生产系统一次点火成功。该试验现场已具备供热、发电、生产化工原料的能力,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申报了 9项专利。这项研究创新地构建了“L型后退面扩展”的全新结构地下气化炉,创造性地开发了气化通道贯通技术、气化通道疏通技术和无井式气化,造气成本仅为地面气化造气的 40%左右。 截止到 2011年年底,新奥集团乌兰察布气化站已连续运行四年,第三个试验炉稳定运行 900天,热值和组分稳定,发电机连续运行 780天,空气连续气化生产气量 30万 m3/d,富氧连续气化生产气量15万 m3/d,达到了工业化生产要求。 2.3 世界主要 UCG项目 1)澳大利亚 Chinchilla项目。澳大利亚煤炭资源丰富,包括 Linc能源公司、CarbonEnergy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开发 UCG项目,其中 Linc能源公司 UCG项目最为典型,其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 Chinchilla项目是迄今西方国家中运行成功的最大试验项目,技术采用加拿大的 εUCGTM技术。该项目于 1999年 12月 26日开始产气,2003年 4月完成试验和有控制的停运。期间共钻了 9口工艺井,煤层厚 10m,深约 140m,共气化煤35000t,最大产气量约 80000m3/h,相当于 70MW电力。最近 Chinchilla的 4号 UCG发生器已投运,同时计划建设 5号发生器。Linc能源公司以空气为气化剂获得的合成气低热值约为5MJ/Nm3、压力 110kPa、温度 300℃,典型组成 (剔除氮气后计算) 为 H2 32%,CO 17%,CH4 18%。H2/CO摩尔比为 1:81,很适合用于通过 GTL工艺合成油。 2007年 Linc公 司收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Angren地下煤气化厂 (目前唯一运转的工业化装置),并获其相关知识产权。Linc的 Chinchilla UCG装置所产气体主要用作发电机组的燃料,其规模将来可能扩大到 400MW。正在与美国合成石油公司合作开展煤制油,计划建设一个大的煤制油装置。 2)安格连斯克 (Angren)UCG项目。该项目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于 1961年投产,至今一直在生产。气化煤阶为褐煤,煤层厚度 4~24m,煤灰分含量 25% ~28%,含水 31% ~35%,热值3650kcal/kg,煤层倾角 5°~15°,深 110~250m,井间距 25m。系统压力 156kPa(平均)。设计规模 14亿 m3/a,最大年产气量达 14.1亿 m3(1965年)。产品气热值为 800~850kcal/m3。目前已被澳大利亚 Linc能源公司收购,日产合成气 100万 m3。 3)南非 MajubaUCG项目。该项目由 Eskom Holdings公司实施,采用 ErgoExer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