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合集下载

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议

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议

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议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一、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出台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例如,可以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计划,鼓励民众和企业使用新能源产品。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进步。

二、加强国际合作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新能源合作机制、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各国可以共同研究解决新能源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三、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或基金,资助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四、鼓励能源的多元化和综合利用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负荷,我们应该鼓励能源的多元化和综合利用。

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我们还应该发展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形式。

通过综合利用不同能源,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普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支持。

同时,普及新能源知识,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结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实现新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为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作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作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哎,说新能源开发利用这事儿吧,最近我琢磨着,这玩意儿要是真靠AI那些算法和训练数据,估计得猴年马月才能普及呢!为啥?我跟你说,就拿我自家楼下那块荒地来说事儿吧。

那块地,以前乱七八糟的,杂草丛生,还有几个破轮胎扔在那儿,看着就闹心。

后来呢,居委会终于想起来要搞点绿化,说是要利用太阳能,做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站,给小区公共设施供点电。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对吧?结果呢?先说前期调研,本来挺简单的事儿,非得用个什么AI模型预测光照强度,结果那模型预测的结果跟实际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预测说每天能照射多少小时的阳光,结果阴天多,实际照射时间少了一半还多!气得我们小区主任,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后来还是老王,我们小区的退休电工,拿着个小仪器,自己在那儿测了几天,测出来的结果准确多了。

老王啊,那可是实打实的经验,几十年修电路的经验,比啥AI模型都靠谱!然后呢,开始安装太阳能板。

本来这活儿也不难,但负责安装的那些小伙子,拿着一堆AI生成的安装方案,就差没拿着个VR眼镜在那儿比划了。

结果,因为方案里没考虑风力,这太阳能板刚装好没几天,被一阵大风吹得七零八落,哎哟,那叫一个惨啊!还好,后来还是老王,凭借多年经验,重新设计了安装方案,加固了支架,才算稳稳当当的把太阳能板安好了。

我当时就在楼上看着呢,那风,呼呼的,真怕它把太阳能板全吹到我家阳台上。

最后,发电了。

说是能供小区路灯用,结果第一天晚上,路灯就闪烁个不停,最后干脆灭了。

我去问老王,他说,这AI设计的电路保护系统不太行,没考虑到小区电压波动的情况。

还是老王,自己动手重新调整了电路,这才让路灯正常工作。

你看吧,这小小的太阳能发电站都这么费劲,如果大规模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都依赖AI,那得有多少幺蛾子?这AI啊,现在还只能算个辅助工具,真要指望它来解决所有问题,那可真是太不靠谱了!还是得靠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靠脚踏实地的实干,才能把新能源这事儿真正搞起来!别老想着用高科技忽悠人了,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中作文5篇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中作文5篇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中作文5篇作文一:在当今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成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以其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摆脱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道路。

太阳能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新能源之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家庭、企业和公共设施提供电力。

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太阳能热水器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领域,利用太阳能加热水,节省了大量的电能和燃气。

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

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转动叶片,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风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在沿海和山区等地区,风力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风能不仅可以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可以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水能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新能源。

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能量驱动水轮机,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水能资源丰富,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

大型水电站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电力,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此外,小型水电站和微型水电站也在一些偏远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

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新能源。

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井、地热热泵等技术进行开发利用。

地热能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地热能可以用于供暖、制冷和发电等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能源供应。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高、能源储存问题、电网接入问题等。

为了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与采用【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的必需品,高速进展的经济使得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关键词。

如何缓解经济进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冲突,新能源给我们供应了一种新的选择,它将成为破解中国乃至世界难题的利剑,引领世界跨入强劲增长的新能源经济时代。

【关键词】:能源开发采用技术进步一、开发采用新能源的意义不论是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进展之路和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端详,还是从为世界上20多亿无电人口和一些特殊用途解决现实的能源供应动身,进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将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人类开发采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以石油、自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能源所取代。

人类必需未雨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

讨论和实践表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抱负替代能源。

依据国际权威单位的猜测,到21世纪60年月,即2060年,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会进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以上,成为人类社会将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洁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发达我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

因此,限制和削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爱护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渐渐削减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爱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我国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有些领域,如海上航标、高山气象站、地震测报台、森林火警监视站、光缆通信中继站、微波通信中继站、边防哨所、输油输气管道阴极爱护站等,在无常规电源等特殊条件下,其供电电源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不消耗燃料,无人值守,最为先进、平安、牢靠和经济。

能源开发与利用

能源开发与利用

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如何高效地开发能源并保护环境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能源开发能源开发是指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有用的形式,满足人类社会各种能源需求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开发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化石能源开发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

这些能源的开发规模较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一直是重要的能源来源。

但由于其开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对全球气候带来了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产生了对这些化石能源的替代需求。

可再生能源开发则是指通过风力、水力、太阳能、地热能等方式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相对于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开发几乎不产生排放物,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贡献。

但它们的开发成本较高,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二、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是指将所开发的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

通常,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电力、热力、动力和光学能等。

电力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它可以通过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发电,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通讯和家庭等各种领域。

与其它能源相比,电力具有易于操控、传输距离远、污染较小等优点。

然而,电力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保障,如应建设高效可靠的电网,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热力则可以通过燃烧化石能源、太阳能等方式获得。

它可以用于取暖、制冷、热水供应等方面。

与电力相比,热能传递距离较短,通常用于局部供能。

动力是指通过机械运动转换热能、电能等能源形式的能源。

它主要用于驱动车辆、机器等物理设备,是一种基本的工业能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力的利用方式也不断创新,如燃料电池等。

光学能则主要用于照明、显示和激光等领域。

它可以通过LED灯、电视屏幕、激光器等方式转换成光学能。

三、未来的能源未来,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深度开发可再生能源。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并介绍一些重要的技术和策略。

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指来自自然界持续不断地产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环保、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是最为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利用光伏技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工业和交通等。

除此之外,太阳能热能的利用也十分重要,可以供暖和供热水等。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风能发电在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水能是一种被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的方式来进行能源转换。

利用水库、水电站等设施,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各个行业和家庭的需求。

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质资源来获得能源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利用农作物秸秆、沼气和生活垃圾等,可以通过发酵和燃烧等方式转化为生物质燃料,供给生活和工业的能源需求。

二、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效率是指在相同的能源消耗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能源产出。

提升能源效率既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在工业领域,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能源效率。

例如,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同时,节约能源也需要加强能源利用监测和评估,实时掌握能源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在建筑领域,采用节能建材和设备,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推广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研究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研究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研究摘要: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以全新的能源材料和能源转化技术为基础,将生态环境中的一些能循环利用,或用之不竭的能源,代替传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现状;发电技术随着工业过程的发展,能源消耗也在增加。

未来将面临能源短缺危机,各国将逐步开始探索新能源,各国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所有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优点是清洁、低污染和可再生,所以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新能源发电现状1、太阳能发电现状。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因此太阳能资源充足。

具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非常可观,因而能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发电。

①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使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水平也呈现出逐年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由各大学牵头的有关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发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今我国实验室光伏电池效率约为20.4%,同时普通商业化电池效率约为10~13%,商业化光伏组件效率约为14~15%。

②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现今,我国光伏发电规模逐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在光伏行业日益发展中,也伴随着无核心技术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从2011年至今,因我国光伏行业遭受欧盟及美国等国家的“双反”调查,同时光伏行业自身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从而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没法消耗大量产能。

即使当前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已有所好转,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2、风力发电现状。

当前,风能等一系列新型能源的开发,满足了市场需求,也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

在相关技术应用时,必须保证其生产的技术水平能切实提高,这样才能促进风能等新能源在应用中更快、更好地满足国家全面发展需要。

我国政府对风能开发十分重视,并在规划时加大了对风能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在政策上作了相应调整,在政府帮扶下,我国风能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从而保证了我国电能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实施方法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实施方法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实施方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实施方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法1. 能源需求分析:在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能源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当前能源需求的调查研究,预测未来能源需求的趋势和规模,以及对不同能源类型的需求进行评估。

通过对能源需求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能源资源评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充足的资源基础之上。

因此,对可利用的新能源资源进行评估是制定规划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同新能源资源的潜力评估,以及对地理、气候等因素的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资源评估,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3. 技术研发与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研发成果。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推动。

这包括对新能源技术的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制定相应的技术研发计划。

同时,还应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4. 政策支持与经济激励: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措施。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新能源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包括制定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建立新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新能源技术标准化等。

同时,还应该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新能源开发利用。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方法1. 多元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开发利用应该注重多元化能源结构的建设。

这意味着不仅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还要继续利用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通过多元化能源结构的建设,可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能源的依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减排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关键词。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新能源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将成为破解中国乃至世界难题的利剑,引领世界跨入强劲增长的新能源经济时代。 【关键词】:能源 开发利用 技术进步

一、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意义 不论是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审视,还是从为世界上20多亿无电人口和一些特殊用途解决现实的能源供应出发,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能源所取代。人类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根据国际权威单位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即2060年,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 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因此,限制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 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 有些领域,如海上航标、高山气象站、地震测报台、森林火警监视站、光缆通信中继站、微波通信中继站、边防哨所、输油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站等,在无常规电源等特殊条件下,其供电电源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不消耗燃料,无人值守,最为先进、安全、可靠和经济。

二、我国新能源研究开发活动的现状 1.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R&D)投入不断增加,但份额较低。 2001—2006年,财政科技预算中可再生能源的R&D支出从0.53亿元增加到3.25亿元2。“十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共安排lo多亿元资金,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并嘲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资金投入力度甚至还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3。如,为了开发纤维乙醇技术,2007—2008年,美国政府财政预算拨款2.7亿美元。目前,我国能源行业R&D支出中,传统能源占大头。根据2004-年的经济普查结果4,石油天然气行业的R&D占全部能源行业的41%,煤炭行业占35.4%,电力行业占22.8%,热力和燃气占0.5鬈,其他占0.3%。 2.新能源的R&D投入强度高于传统能源。 从总体来看,我国能源行业的R&D强度(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新能源的R&D强度高于能源行业的平均水平,有些则高于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以电力行业为例,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行业的平均R&D强度为0.5%,能源行业为0.22%,其他能源发电(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行业、电池制造业和核电行业的R&D强度分别为0.58%、0.54%和0.35%,均高于电力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平均水平;而火电和水电等传统能源行业的R&D强度仅为0.11%和0.08%,均低于能源行业和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3.新能源技术领域的R&D投入以政府为主。 由于大部分新能源的技术和市场不成熟,政府投入多,企业投入少,政府资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领域,企业的R&D经费主要投向传统能源技术的试验开发。新能源领域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比例远高-丁传统能 源领域。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能源R&D项目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科技项14仅占全部10.56%o而在其他能源发电领域,政府科技项目比例高达85.84%,国家科技项目占40.66%,地方政府科技项目占45.18%s。 4.新能源R&D支出中,基本研究优于技术开发和应用,试验示范环节相对薄弱。 由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政府投入较多,大都投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但技术转移和应用薄弱。如,2003—2007年,我国在三大检索系统中发表的有关氢燃料电池的论文占世界同类论文的8.7%,而专利数量仅占世界的2.2菇。同期,我国太阳能晶体硅领域的三大检索系统论文数量占世界的1 1.08%,发明专利的数量仅占世界的0.88%6。与国际上主要新能源利用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技术的基础研究大都居中等以上,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研究与国际水平接进,应用开发水平较不高,研究成果转化滞后。中间试验薄弱,有些新设备没有经过严格的工程验证就大规模投入使用。 5.根据发展规模调整R&D支出结构。 “十五”期间,政府的新型可再生能源R&D支出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太阳能和风能的平均R&D份额为44.6%和40.6%,生物质能与海洋能源的平均份额仅8%。随着风电技术趋于成熟,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国产化程度提高,“十一五”政府的可再生能源R&D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2006年,太阳能的份额增加到60%,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的份额提高到15%,风能的比例降至25鬈(见表1) 表1 我国政府可再生能源R&D投入情况(2001-2006)(名) 年份 总投入(亿元)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与海洋能 2001 0.53 43 37 10 2002 O.53 43 37 10 2003 O.53 43 37 10 2004 2.1l 47 46 5 2005 2.1l 47 46 5 2006 3.25 60 25 15 资料来源:根据李俊峰《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2007年1月)图表整理。 三、当代新能源技术 (一)核能 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 1、核裂变技术,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建成以后,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建成400多个核电站,发电量占全世界16%。我国自己设计制造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引进技术建成的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80万千瓦。核电站同常规火电站的区别是核反应堆代替锅炉,核反应堆按引起裂变的中子不同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由于热中子堆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采用较多。热中子堆按慢化剂、冷却剂和核燃料的不同,有轻水堆(用轻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浓缩铀为燃料,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重水慢化和冷却,天然铀为燃料)、石墨气冷堆(石墨慢化,二氧化碳或氦冷却,浓缩铀为燃料)、石墨水冷堆(石墨慢化,轻水冷却,浓缩轴为燃料),这些堆型各有优点,目前一般采用轻水堆较多。快中子反应堆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铀资源,热中子堆只能利用天然铀中2%的左右的铀,而快中子增值堆可以利用60%以上,这种堆型还在进行商业规模示范试验。 2、核聚变技术,这是在极高温度下把两个以上轻原子核聚合,故叫热核反应。由于聚变核燃料氘在海水中储量丰富,几乎人类可用之不尽。所以世界各国极为重视。可以说,世界人类永恒发展的能源保证是核聚变能。 (二)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比较成熟,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锅炉烧蒸汽发电、太阳能制冷、太阳能聚焦高温加工、太阳灶等,在工业和民用中应用较多。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通过太阳能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直流电),主要是光电池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镉和砷化锌电池许多种。这种发电技术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发电成本太高。 3、光化学转换技术,利用太阳能光化学电池把水电解分离产生氢气,氢气是很干净的燃料。 (三)生物质能 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 1、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 2、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质通过沼气池厌气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工业沼气技术也开始应用。 3、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把烘干粉碎的生物质挤压成型,变成高密度的固体燃料。 (四)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风能是一种机械能,风力发电是常用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大风力发电机为3200千瓦,风机直径97.5,安装在美国夏威夷。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共20万千 瓦,最大风力发电机为120千瓦。 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有蒸汽和热水两种。地热蒸汽有较高压力和温度,可直接通过蒸汽轮机发电;地热热水最好是梯级利用,先将高温地热水用于高温用途,再将用过的中温地热水用于中温用途,然后再将用过的低热水再利用,最后用于养鱼、游泳池等。 潮汐能技术。潮汐发电技术是低水头水力发电技术,容量小,造价高。我国海岸线长达14000公里,有丰富潮汐能。据估算,全国可开发利用潮汐发电装机容量为2800万千瓦,年发电700亿千瓦时。 (五)海洋能 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 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四、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我国发展新能源大部分从引进技术开始,逐步消化吸收,部分实现了自主化。目前,我国的新能源门类较齐全,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技术及其应用存在较大差距。这个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在组织实施和管理机制方面也存在问题。 1、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稳定的支持。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缺乏稳定的研究开发支持。如,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进行煤制油技术的研究开发,经历了四上三下的过程。直到2 1世纪初,仍然没有进行工程化试验。而美国联邦政府对煤制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持续支持了30多年,至今还没有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2、研究开发与产业脱离,基础研究较多,转化能力较弱,应用滞后。我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以政府投入为主,大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大学与科研院所承担。由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分离,研究成果距离可应用的程度较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