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结构抗震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钢筋混凝土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钢筋混凝土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钢筋混凝土抗震设防等级是指建筑物或结构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保证建筑物或结构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安全可靠的能力等级。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抗震设防等级可分为一般要求、抗震设防烈度很强区域和抗震设防加强区域。

一般要求一般地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设防等级为一般要求。

这种地区预期地震烈度小于等于6度。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地震设计按照设计基本烈度不低于5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这种地区的建筑结构具有一般韧性,能够使用常规材料进行施工。

抗震烈度等级较低,抗震设防要求相应较低。

抗震设防烈度很强区域抗震设防烈度很强区域因预期地震烈度的不同分为两个等级:烈度7度区和烈度8度区。

烈度7度区:预期地震烈度为7度。

对于这种地区的建筑结构,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以保证其抗震能力。

其中一些例子包括,增加水平刚度和抗剪承载能力,增加梁柱的截面尺寸和数量,以及使用高强钢筋等。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质量,使用高硬度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等进行施工。

烈度8度区:预期地震烈度为8度。

这种地区的建筑结构需要比烈度7度区更严格的抗震设防措施。

在进行施工和设计时,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施工材料的精确管理和预制件应用等方面还需要注意。

抗震设防加强区域抗震设防加强区域指预期地震烈度为9度或者以上的区域。

这种地区的建筑物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抗震措施。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为高端的施工材料。

对于这种地区的建筑结构,在施工之前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地震隐患排查和安全评估等。

总之,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和实施,才能确保建筑的地震安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地震,这一自然力量,时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在建筑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建筑物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引起结构的振动、变形甚至破坏。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可能会发生倾斜、倒塌,结构构件可能会开裂、屈服甚至断裂。

那么,如何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呢?这其中蕴含着一系列的关键思想和原则。

其一,“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时要确保柱子比梁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如果梁先于柱破坏,那么整个结构就可能迅速倒塌;而柱子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能,则可以为人员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上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考虑。

比如,适当增加柱子的配筋,控制梁端的配筋量等。

其二,“强剪弱弯”的原则。

这意味着要使结构构件在受弯破坏之前,避免发生受剪破坏。

因为受剪破坏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没有明显的预兆,而受弯破坏则相对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在设计中,通过合理配置箍筋、控制纵筋的弯起等方式来保证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

其三,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

整体性就像是一个团队的紧密合作,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共同抵抗地震的作用。

这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如设置圈梁、构造柱等,将整个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

延性则是指结构在达到极限承载能力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不立即倒塌。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构件的截面形状和配筋等,可以提高结构的延性。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地震作用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是基于大量地震记录的统计分析,能够较为简便地计算地震作用;时程分析法则是通过输入具体的地震波,对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详细的模拟。

除了计算,构造措施也是抗震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历史发展背景入手,介绍了地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抗震设计原则,设计参数和规范要求,地震动参数确定以及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强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持续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和技术要求,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原则、参数、规范要求、地震动参数、构造措施、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建筑物和其中的人员免受地震破坏。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因此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抗震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构造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意义重大,对于建筑领域的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历史发展背景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历史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随着地震学的发展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脆弱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成为抗震设计的首选材料之一。

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在地震带地区推广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随后,各国纷纷出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标准化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建筑物对于抗震性能的要求。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完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一、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灾害,它会给建筑物产生横向振动和垂直振动,使得建筑物产生应力和变形,如果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不合理,就会发生倒塌和损坏,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抗震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优势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性,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和能量吸收,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连接紧密,能够形成整体稳定的结构体系,提高了抗震性能。

3. 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固措施,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

三、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点1. 合理的结构布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形式,采用合理的构件形式和布局方式,以降低地震力的作用和传递路径,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 充分考虑地震影响: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和地震烈度区,进行充分的地震影响分析,确定地震设计工作烈度,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3. 强度与韧性的平衡: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平衡结构的强度和韧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要求。

4. 综合考虑静力和动力: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静力和动力效应,进行结构的抗震分析和设计,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5. 加固和抗震设施:根据结构的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和抗震设施,如设置抗震支撑结构、设置基础加固措施、加固结构连接部位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四、常见的抗震加固措施1. 外加筋加固:通过设置外加筋材料,如碳纤维布、玻璃钢布等,对结构进行加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思想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构造措施,使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减少破坏甚至避免倒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包括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的振动。

水平地震作用通常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它会使建筑物产生水平位移和内力。

竖向地震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使柱子的承载能力大于梁的承载能力。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从而保护柱子不被过早破坏。

因为柱子是建筑物的主要竖向承重构件,如果柱子先破坏,整个结构就可能发生倒塌。

“强剪弱弯”也是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构件在受弯破坏之前,往往先发生受剪破坏。

通过适当增加构件的抗剪能力,使其在达到抗弯承载能力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延性设计在抗震中起着关键作用。

延性是指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产生较大变形而不丧失承载能力的能力。

具有良好延性的结构能够在地震中吸收和耗散大量的能量,减轻地震破坏。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通常采用合理的配筋方式,如在梁柱节点处配置足够的箍筋,限制混凝土的受压区高度等。

抗震防线的设置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策略。

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只有单一的抵抗地震的途径,而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在地震作用下首先承受大部分水平力;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在剪力墙部分屈服后继续抵抗地震作用。

基础的抗震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有效地传递到地基中。

同时,要避免基础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过大的变形或不均匀沉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系统,其地震性能是非常关键的,而抗震延性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设计要求。

抗震延性是指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将地震能量以合理的方式耗散掉,降低破坏和损伤的程度。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主要要求和原则。

1.设计强度要求:在进行抗震延性设计时,首先需要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确保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承受足够的弯矩、剪力和轴向力。

强度的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严重的破坏。

2.延性要求:延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耗散地震能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够承受地震时的大位移和变形,减少结构的刚性反应,降低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

3.抗震设计刚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过刚的结构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过软的结构则容易发生塑性破坏。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4.塑性铰的形成和能量耗散: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材料的非线性特性,设计时通常会考虑结构发生塑性变形。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延性,需要合理设置塑性铰,通过其形成和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

塑性铰的设置需要考虑材料的延性和变形能力,以及结构的布局和构造形式。

5.剪力墙的合理设置: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提供较高延性和抗震性能的结构构件。

在设计中合理设置剪力墙,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延性和整体稳定性。

剪力墙的位置、厚度和布局应根据地震作用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确定。

6.连接节点的设计:连接节点是结构中容易形成塑性变形的部位,也是结构抗震延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节点应设计合理,并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和能量耗散,避免发生脆性破坏。

7.构件的延性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构件延性也是影响结构整体延性的因素之一、梁、柱和楼板等构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其延性和变形能力,确保其在地震荷载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减少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引言: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和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桥梁中的一种优质结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定义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具有的抵御破坏能力。

它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韧性以及变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布置方式以及结构的整体刚度等。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对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进行模拟和计算,能够得到结构的应力、变形分布和破坏机理等信息。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等。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并对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通过搭建物理模型进行地震模拟试验,观察和记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实际反应。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观测结构的破坏形态和变形程度等来评估抗震性能。

在实验方法中,通常会对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进行变化,以获得不同条件下的结构抗震性能结果。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1.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度越高的混凝土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强度非常重要。

2. 钢筋布置方式钢筋的布置方式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增强结构的刚度和韧性,减小结构的变形。

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钢筋布置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抗震设计原则,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结构的整体设计、构件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一、结构的整体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尺寸。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应根据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建筑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

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采用刚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则采用刚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确定结构尺寸时,应考虑到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以及地震荷载的影响。

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需考虑结构的减震和消能设计,采用合适的减震措施和消能装置,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构件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首先,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同时,还需考虑构件的延性,即在地震中能够产生适度的变形能力,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

构件的配筋设计也十分重要。

配筋应满足强度和延性的要求,同时还需考虑钢筋的粘结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在配筋布置时,应合理分布钢筋,避免出现集中破坏,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三、施工过程的控制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首先,需要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

钢筋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合理,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钢筋的加工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钢筋损伤、弯曲或错位等问题。

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保证钢筋的覆盖层和间距等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还需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控。

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节点应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侧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的长度可不大于 1/2层高。
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7)墙肢之间连梁破坏。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其他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扭转破坏
第5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抗震设计
❖5.1 概述 ❖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5.3 框架内力和位移计算 ❖5.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框架房屋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1)维护结构和填充墙严重开裂和破坏。
四三二三


8 >24 一

24-60 >60



9 ≤24
一 一 ≤24 24-50 二一 一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
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
等级。
3.低于60m的核心筒-外框结构,满足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应允许按框架
图5-2 框架厂房平面和柱的破坏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总结以上震害调查结果,除注意场地和地基因素外,从结 构上主要应注意:
1)结构的刚度在平面上和沿竖向的分布要规则、均匀; 2)结构构件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 3)重视构造,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防止剪切、锚固

ⅡⅡ
其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 震时就会相互碰撞而产
生震害
碰撞
图5-8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的碰撞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抗撞墙
8、9度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当结构高度、刚度或 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防震缝两侧房屋的尽端设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高度、刚度相差较大
层高不同
等脆性破坏; 4)保证施工质量。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下表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结构类型
框架 结构
高度(m) 框架
大跨度框架
框架抗震墙 结构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6
≤24 >24



≤60 >60



7 ≤24

烈度
>24 ≤24



<24 24-60 >60 <24
-抗震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4.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中设置少量抗震墙,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底部所承 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仍应 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部位不应低于按主楼 确定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构造 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 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一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 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1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表 5-3规定的范围时,应采取比一级更为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旋转轴
图5-1 平面为L形的建筑
唐山地震时,位于天津市的一幢平面为L形的建筑(图5-1)由于不对称而产 生了强烈的扭转反应,导致离转动中心较远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处严重破坏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其他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唐山地震时,一个平面如图(图5-2) 所示的框架厂房产生了强烈的扭转反 应,导致第二层的十一根柱产生严重的 破坏(图5-2)。
hi --第i层层高。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2)裙房与主楼的等级
裙房顶部上下各
一层应提高抗震
c
措施
c
c
c
c1 c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二、结构选型和布置
(1)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2)为抵抗不同的方向的地震作用,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 -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或抗震墙均宜双向设置,梁与柱或柱与抗震墙 的中线宜重合,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 大于柱宽的1/4时,应计入偏心对节点核心区和柱产生扭转的不利影 响。 (3)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 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楼梯 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显著不规则,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 承载力验算。 (4)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 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n
Fi
倾覆力矩
M1 F1
H1 Hj
(1)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
nm
M c
Vij hi
i1 j 1
M c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
覆力矩;
n --结构层数;
m --框架i层柱的根数;
Vij --第i层j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5)底部楼层侧移过大,并导致倒塌。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6)变形缝碰撞破坏。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碰撞
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新西兰地震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2)柱身剪切破坏,柱端出现塑性铰,未实现强柱弱梁。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
2020/6/22
§5.1.1 框架震害及其分析 (4)填充墙(或错层)造成短柱剪切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