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总论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络脉
十二经络脉均从本经肘膝以下的络穴 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后散布于腹 部。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 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五)十二经筋
1.含义: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 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2.作用:联络筋骨,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
(四)十五络脉
1. 含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 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 脾之大络的总称。分别以其 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十五络脉
2. 作用: ①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
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②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 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3.分布特点:
2. 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 的关系。 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 意义。
3. 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 况。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联系脏腑和体表 及全身各部(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 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
2.作用: ①加强表里经脉、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②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范围,沟通 内外。 ③扩大了阴经及其腧穴的主治范围。
3.特点:
十二经别
① 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
“离、入、出、合”的特点:
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
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
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合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2.作用:对其它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
3.特点: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行于 十二经脉之间,与十二经脉 纵横交互。但无规律。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三)十二经别
1.含义:是十二经脉离、合、出、 入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 腔的分支。
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膈)
十二经筋
③与脏腑无联系 ④筋有大小、刚柔:
阳经经筋多大而刚, 阴经经筋多小而柔。
(六)十二皮部
1.含义:十二经脉循行的体表区域,亦 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2.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 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
十二皮部
3.分布:《素问·皮部论》“欲 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 然”
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 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 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并各有专名 (见P10表1-3)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教研室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
主要研究:
1、经络与腧穴的概念和发展史; 2、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与脏腑 的关系、病候、生理功能、对临床 的指导意义; 3、腧穴的分类、定位、主治、刺 灸法等。
上篇ຫໍສະໝຸດ Baidu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 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 握经络的基本作用。
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②因阴阳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 合”:
足太阳、足少阴——一合
足少阳、足厥阴——二合
足阳明、足太阴——三合
手太阳、手少阴——四合 十二经别
手少阳、手厥阴——五合
特点
手阳明、手太阴——六合
十二经别
特点
③与脏腑有直接联系 ④无流注规律 ⑤无专穴,无病侯主治。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二、经络概念的形成:
气血→脉→经络 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
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 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 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
源流:
最早论述针灸的医著:《黄帝内经》 《脉书》
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 与脏腑的关系、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十二经脉 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经络
十五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一)十二经脉
1.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
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亦称十二正经。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4)表里属络关系:
经脉间有脏腑属络关系 经脉一阴一阳的互相衔接 表里关系 经别与络脉的沟通
(二)奇经八脉
1.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 意,
“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 脉。
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
“别
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2)内属一定的脏腑:(内行部分)
阴经属脏
手三阴 足三阴
手太阴—肺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阴—心 足太阴—脾 足厥阴—肝 足少阴—肾
(2)内行部分
手阳明—大肠
手三阳 手少阳—三焦
阳经属腑
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
足三阳 足少阳—胆
足太阳—膀胱
并有属脏者络于腑,属腑者络于脏的
“属络”关系
(3)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 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十二经脉的衔接) ①流注交接顺序 ②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
(1)外行部分
手三阴——胸
头部、躯干 足三阴——胸腹
手三阳——头 阳明行身前
足三阳
少阳行身侧 太阳行身后
②循行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 手少阳三焦经
足 手少阴心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太阴脾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阴 足厥阴肝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 . 作用: 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 运行气血 濡养全身。
3.特点(分布与相互关系):
(1)有规律的分布、循行(外行部分)
①分布规律:
3.特点:
十二经筋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多按十二
经脉循行分布,以十二经脉名称
命名。如手太阴经筋。
②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 骨骼部,走向头面躯干。
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十二经筋
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
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
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