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欣赏论文
论文初稿 音乐剧《西贡小姐》的创作意图研究

题目音乐剧《西贡小姐》的创作意图研究姓名肖倩文学校龙虎门镇中心小学目录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音乐剧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二)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 (三)本文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二,《西贡小姐》相关信息介绍....................................... (一)《西贡小姐》剧情概要........................................ (二)《西贡小姐》演员、制作团队情况了解..........................1,主演....................................................2,制作团队................................................ (三)音乐剧成就展示与情感走向分析...............................1,辉煌成就展示............................................2,音乐剧情感走向分析...................................... 三,主创创作意图与初衷研究........................................ (一)主创成长背景与感情历练..................................... (二)音乐剧创作背景............................................. (三)主创创作意图推敲........................................... 四,研究结论与实际意义............................................ (一)研究结论总结............................................... (二)实际意义阐述............................................... 五,结束语........................................................参考文献..........................................................摘要:音乐剧在当代仍然经久不衰与经典作品的不断传承是有紧密联系的,怪诞奇特的《猫》、恐怖惊险的《歌剧魅影》、哀伤沉重的《悲惨世界》、它们三者与本文中将剖析的《西贡小姐》合称为音乐剧四大名剧。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篇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音乐鉴赏》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
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
直到有一天,从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明白到,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喜欢舒伯特的缓缓流动,喜欢莫扎特的轻松娱乐,喜欢《黄河大合唱》的雄伟壮阔。
喜欢《长江之歌》的气势磅礴。
像班得瑞、雅尼、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
同时我不喜欢朗朗弹琴演奏时的骄狂。
相反我喜欢李云迪的低调静谧。
比如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欣赏到的《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整部音乐剧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
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利斯丁,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
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四大音乐剧”剧情的分析与其中悲剧色彩的探讨

论文题目:“四大音乐剧”剧情的分析与其中悲剧色彩的探讨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学院:完成日期:摘要:全文对四部音乐剧的剧情作了简要的阐述,加入了一些个人的分析之外,对每部音乐剧的主题曲表达的涵义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与想法。
以及就这四部音乐剧的共同的悲情色彩进行了探讨,以及它们成为音乐剧中经典的原因进行了窥视。
最后,就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关键词:音乐剧悲剧色彩主题曲《猫》这部音乐剧以猫喻人,故事发生地垃圾场中形形色色的猫恰如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不同风格的猫演绎了不同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如同发生在一个抽象的人类社会,既于情于理,又光怪陆离。
有善良虔诚的老者,亦有为害一方的恶霸,有窈窕温婉的少妇,也有礼貌高尚的绅士……其中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故事几乎贯穿了全剧始终:其年少时风光无限,叛离猫群,之后在外颠沛流离,最终迷途而返在艰辛中被族群重新接受,并在接近剧终时在众猫的注视下升入九重天。
这个结局大概也体现了这部音乐剧的人性关怀与美好诉求,表达了善良、宽恕的主题思想。
其中魅力猫饰演者伊莲佩姬演唱的主题曲《memory》给人印象尤为深刻,其对往事的追悔与对未来的呐喊被其动人的歌声表达地淋漓尽致。
这首歌同时引发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在美好的青春韶华我们应该追求与向往什么?是疯狂地消费与燃烧还是应该追求理想、事业等更高层次的东西。
《歌剧魅影》既浪漫唯美,亦残酷悲凉。
剧中的男主人公天才魅影爱上了剧院的美丽演员克莉丝汀,并在暗中教她唱歌。
而后克莉斯汀青梅竹马的恋人拉乌尔出现引起了魅影的妒忌,他多次向克莉斯汀示爱遭拒,并在被克莉斯汀当众撕下了他遮丑的面具后绑架了她。
当他终发现克莉斯汀对他没有爱恋只有同情之后,他放走了克莉斯汀与她的恋人拉乌尔,自己也从此消失。
剧中男主人公魅影虽灵魂扭曲,但其悲惨的命运与悲剧的结局也着实让观众唏嘘。
其陷于单恋、占有、仇恨的畸形情感中无法自拔,而克莉丝汀之于他,由最初的崇敬与梦幻、发展为矛盾与彷徨、最终变成了恐惧与憎恶。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我与音乐理工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和喜爱以及在课上观看演唱会以后的一些感想。
关键字音乐品味经典老歌 VITAS 迈克尔·杰克逊一直很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常识也知之甚少,除了小学、初中在学校上过的音乐课外,我还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吉他,可能是当时年纪太小了,没有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至于学吉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名新手,对吉他这种乐器的掌握也停留在了初级阶段,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尽管如此,也依然改变不了我对音乐深深的喜爱。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与大部分同龄人的品位是不同的,我的很多同学喜欢像周杰伦、孙燕姿或是一些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歌手,和他们比起来我就算相当怀旧的了,因为我喜欢的都是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尤其是港台地区的经典老歌,对于罗大佑、邓丽君、许冠杰、BEYOND、陈慧娴以及那些在80或9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星我都很熟悉,他们的经典曲目我也都耳熟能详,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对中国流行乐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打开自己电脑上的播放器,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经典金曲。
那一段段经典的旋律总是能深深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
很喜欢中央三套做的一些回忆经典老歌的节目,比如《歌声飘过30年》,归纳和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创歌坛的经典歌曲,对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听觉享受。
有时候我也会听一些新歌或者网络歌曲,其中有不少歌曲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个人认为现在的很多新歌虽然好听、新鲜,却很难让人记住,最多就是新鲜几天,只有那些成为经典的歌曲才会像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是醇厚,是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感觉回味无穷。
尽管自己弹吉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歌曲还是能够弹唱的,比如《恋曲1990》和《萍聚》等等,还有我最喜欢的一首吉他曲是西班牙民谣《爱的罗曼斯》,这是学吉他的人必须会弹的曲子。
正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我才选择了古典、流行音乐对比分析与鉴赏这门课程。
电影《音乐之声》赏析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

电影《音乐之声》赏析摘要:这篇文章简略阐述了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列举了一系列影片中的经典曲目,并对其中一些最主要和经典的曲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分析中将音乐与该影片所表达的情感相结合,分析了女主人公的诗性美,并进行了总结概括。
关键词:《音乐之声》风格音乐特点情感引言:《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
《音乐之声》四十年前第一次在美国演出起,便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电影中优美的自然景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可爱的孩子,感人的爱情,博大深厚的民族感情,以及出色的电影音乐,使得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价,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
它获得了最佳影片、景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与最佳作曲五项奥斯卡大奖。
成龙曾给这部影片以很高的评价:“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得到放松。
”每一次看《音乐之声》,它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欢乐、感动,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
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
歌剧论文

中外歌剧鉴赏课论文一.歌剧的起源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为活跃的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社会制度由封建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思想文化从文艺复兴向启蒙主义运动过渡。
同期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霸权开始衰落。
罗马教廷经过16世纪宗教改革的打击,权威势力一落千丈;教会内部日益趋向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世界观上倾向于人文主义,积极支持艺术工作。
音乐逐步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独立的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涌现出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的要求,一种将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手法和世俗音乐融合的新的声乐体裁——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
二、欧洲歌剧的发展1.意大利意大利歌剧的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1607年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的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熟意义上的近代歌剧,剧作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也得到了很好的综合运用。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其突出贡献在于使歌剧走出贵族沙龙的狭小天地,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奢华,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也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
这一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
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
歌剧名作赏析

《歌剧名作赏析》论文当今,歌剧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现象,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
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值得去思考和回味。
而我也不能落后于世人,在这个学期,在刘晖老师的带领下,我进入了这个陌生而又梦幻的歌剧世界。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下面说说我比较有感触的《茶花女》和《江姐》吧。
《茶花女》是一部三幕歌剧,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改编的,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歌剧院。
女主人公薇奥莱塔是当时的一名名妓,沉醉于风华岁月中。
直到阿尔弗莱德出现,并用真挚的爱情感动了她,她毅然抛弃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可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强烈反对,要求她和阿尔弗莱德分开。
薇奥莱塔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巨大的悲痛,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会她,当中羞辱她,患有肺病的她最终承受不了这样大的打击倒下了。
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实情告诉了儿子。
可是,等到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的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
爱情,是历代社会经久不衰的主题,是人类情感空间的释放。
爱是不分等级的,人人都有爱的权力,并且真爱难寻。
论音乐剧《金沙》的艺术特征

MUSICLIFE2023年第1期论音乐剧《金沙》的艺术特征刘楠楠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以及舞台艺术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提到音乐剧的诞生,它起源于19世纪末,“古典音乐”与“通俗表演”的结合是它的主要表现元素。
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音乐剧已成为大众流行、结构严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一,与流行音乐相比,音乐剧有着戏曲、歌剧等传统艺术体裁一脉相承的戏剧情节、舞台设计等元素,相对严谨的框架形式与艺术要求,似乎彰显着一副“生人勿近”的态势。
另一方面,与传统歌剧形式相比,为达到商业化与传播的目的,音乐剧不得不摒弃某些缀饰,戏剧与音乐的融合方式从宫廷走向市井,从严肃走向通俗。
在创作理念上,流行文化与古典文化不断地碰撞,在对立中寻求融合与统一。
音乐剧传入中国以来,始终是一种外来事物形象的体现,中国的音乐剧创作者也在积极探索着音乐剧的本土化创作,这种融合式的探索也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主要方向,多年来经过反复尝试也有一些经典的本土化作品诞生,音乐剧《金沙》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其创作理念、故事设定、流行元素的运用等方面,都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一、从《金沙》的创作背景看音乐剧创作的文化观一般来说,音乐剧的创作会倾向选择与都市人生活更为接近的题材,这样的题材轻松、通俗,内在的娱乐性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进行市场化的推广。
《金沙》的创作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音乐来展现故事情节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质与哲学性思考。
基于这一特点,它优先选择了历史题材,但又运用戏剧的手法在基于历史文化之上,赋予故事更加奇幻的色彩。
故事题材源于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出土发现了一座“金沙遗址”,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千余件珍贵的文物,从而揭开了距今3200年—2600年远古蜀国的神秘面94艺术漫谈纱。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了世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一时间成为大众的焦点,更引起了诸多文化人士的关注。
作曲家三宝与编剧关山将“金沙遗址”作为题材,以古蜀国文化为背景创作了音乐剧《金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欣赏 摘要:音乐剧是什么?音乐剧就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的形式,结合了
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音乐剧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要求都比较高。音乐剧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很流行,特别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通过对音乐剧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艺术内涵,充分体验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音乐剧表演揭示了生活的本源,让我们在里面探寻悲喜人生,感受各种各样的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品味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人生。近些年来,音乐剧凭借其悦耳动听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情节和夺人眼球的舞蹈美吸引着越来越多音乐剧爱好者。总而言之,当我们对音乐剧进行欣赏时,我们要有深层次的的觉悟,因为音乐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反映的生活本源和悲喜人生。 关键词:生活本源、情感、大师人生、艺术风格、主角、线索人物
引言:随着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日益繁荣,音乐剧已进入了相当数量的中
国观众的日常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热衷于音乐剧,例如,令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等。对音乐剧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体验并感受别样的人生的经历,感受丰富的情感。 1. 美国音乐剧之细枝末节
纵观美国百老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音乐剧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并且生命力强大的剧种,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艺术。概括的说,它的发展有四大特点: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商业化。 艺术具有娱乐、消遣的功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观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史,娱乐是它的首要目的,这也是都市观众的心理需求;喜剧化这是美国音乐剧的另一特点,体现了美国式幽默和人文精神,十分的幽默,也打动了每一个观众;音乐剧,作为一个真正面对大众的审美艺术,是为大众而生的,为大众而存在的,大众化是音乐剧发展的原有动力,为了在这一点和大众口吻符合,美国百老汇就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猫》不仅用了现代舞、流行舞、摇滚舞,在演出中处处讨好观众,逗观众开心,感动,猫们于是出现在了观众席上,特别的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在美国,音乐剧的商业化伴随着音乐剧的成长发展与成熟,娱乐业引进了规模经营的工业机制。一方面,各剧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应运而生了一批集合于剧院周围的专职剧作家。美国音乐剧的运营机制是,在美国的音乐剧界有很成熟音乐剧专业机构,
每个相关协会、公会、联盟都有特殊的职能和功用。比如:美国戏剧之翼(America Theatre Wing)、演员工会(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剧作家协会(the Dramatists Guild)、舞台剧导演和舞蹈编导协会(the Society of Stage Directors and Choreographers)、戏剧艺术家联合会(United Scenic Artists)、舞台剧制作人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Theatrical Press Agents and Managers)、美国戏剧演员理事会(the Theatrical Council of the Casting Society of America)和美国剧场制作人联盟(the Le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1]
2.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 音乐剧表演不单单给我们展示故事的生动情节,更重要的是,作家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每一部音乐剧都有一个独特的内涵,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歌唱、对白、舞蹈、各种肢体动作传达出主人公生活的一个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折射出这个社会或者这一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展示给我们生活的本源,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例如:在《悲惨世界》这个作品中,表演内涵就是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嬴弱。生活本源就是: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因此说,在欣赏音乐剧时,感悟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3.探寻悲喜人生
观看音乐剧之后,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探寻人物的悲喜人生。在音乐剧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落落,徜徉在音乐剧里,我们仿佛就和作者一样身临其境,真真正正的感受到音乐剧的真正美,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各种角色人物的生活履历。例如:在《猫》里面,它象征的是社会世相的缩影。《猫》看似是一场特别时尚的party,但是有精神升华层面的东西,它是用人类的社会来写猫族的,从音乐一开始就是族群仪式的场面,而到最后格雷兹·贝拉升入九重天,每一只猫都接纳了它,这也是和人类社会相通的很
像早期的宗教仪式,很神圣,可能感觉比人类社会的宗教感还强烈,但又夹杂着一种令人愉悦又令人感到神秘的东西,它来自于人们长期对猫的认识,观察,和研究,看的时候很真实,因此说,一场戏剧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猫群就是一群人类的缩影。 在猫群中,“领袖猫”,猫族的首领,充满着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它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决定哪只猫最终可以升天重获新生;“迷人猫”成熟女性的代表;“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犯罪猫”“摇滚猫”等等。不胜枚举的猫们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猫类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在《猫》中,播放着《回忆》这首金曲,开始是音乐表达了孤独,凄凉的情境,再后来变成了温馨、宽容的场面,猫们的同情与宽容唤起了魅力猫对生活的自信,这也就折射出人生中的悲喜情境。我们可以从猫们的学到好多东西,给人太多触动,可以从中体验到人生的悲欢离合,爱和宽容。因此,在我们以后赏析音乐剧时,要积极探寻悲喜人生。 4.何情为要
在音乐剧中,会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会表达出爱情,会表达出亲情,会表达出友情,激情以及对家、对人生、对天下的情感。在我个人看来,激情最重要。在音乐剧中,有许许多多的摇滚类的音乐,这些摇滚乐传达着激情的音符,正是这种激情,这种振奋的调子,可以让一个失败的人重获信心,可让一个跋涉者充满斗志,在人生路上加快步伐,冲向成功彼岸。这全都是音乐剧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是这种激情,给人力量,让人振奋。记得在上课时看过一个音乐剧,一个小女孩的朋友特别喜欢摇滚,在他的摇滚世界,他是自由的,带动着这个女孩也去北京寻找自己心中的摇滚,这种音乐剧中的激情驱使着她想自己的梦想靠近。因此,对于音乐剧,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情感是激情。 5.中华文化视角下的音乐剧
音乐剧自产生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深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
其登陆中国以来,已在中国的演艺市场上扮演着夺目的角色!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和频繁,音乐剧创作和演出人员的不断成长壮大,中国音乐剧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艺术家先出国学习,后回国创作本土音乐剧;另一条是教学线!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率先在国内开设音乐剧专业,进行音乐剧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 在实践中,现代史上两次歌剧的创作成果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第一次,是黎锦辉先生开拓的儿童歌舞剧!他的这些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题材之新"形式之新"文化概念之新都是绝对的创新!第二次,则是始于 《白毛女》的新民族歌剧的创作!这批成果在创造中国风格“时代风格”而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艺术样式上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诸如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现代生活题材的选择"戏剧冲突的简明与情感情绪表现的细腻丰富等多方面完全可运用在音乐剧的创作中!事实证明,中国音乐剧的出路不在纯粹的照搬上,创造才是真正的时代需要和大众需要! [2]
6.隐藏在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人生 所谓的隐藏在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就是那些百老汇大师、宝莱坞大师。探索他们的人生是别有一番风趣的,因为音乐剧是在他们的人生、情感下的产物,跟他们的情感,人生履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音乐剧《猫》中,韦伯非常注重题材选取。韦伯不愧是一位音乐剧的革新者和大师,他为音乐剧开辟了宽广的艺术表现道路,并以自己的巨大成就开创了“现代派”的音乐剧流派。为当时处于低靡状态的音乐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国音乐剧走向国际,和百老汇音乐剧分庭抗礼。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使自己的艺术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为如今繁荣的英国音乐剧市场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韦伯的人生体验,他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情感也就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因此,大师的人生情感经历对于音乐剧的创造就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是音乐剧创作的关键。
7.论音乐剧艺术的张力
8.时代发展下的音乐剧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剧进行着翻天覆地发展与改变。每一时代,它的政治,文化,经济,人民的文化素质都不相同,对于音乐剧的发展也就不一样。1、音乐剧源起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的轻歌剧“可以说轻歌剧是传统歌剧与音乐剧承上启下的桥梁”是音乐剧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2、音乐剧成熟时期以轻歌剧风格为主的爵士、乡村风格的融入,音乐剧在自身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既传承了了歌剧的精髓又吸纳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因素;3、音乐剧革新时期的摇滚演唱风格,随着五十年代摇滚乐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六十年代"摇滚乐也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以莱昂内尔-巴特为首的音乐人掀起了强劲的音乐剧摇滚风;4、欧洲大制作音乐剧时代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演唱风格,随着韦伯的现代派音乐剧风靡世界标志着大制作音乐剧在!5、全球化、多元化音乐剧时代的音乐剧唱法。随着世界各地新生音乐剧力量如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