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合集下载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含碳化合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残体、有机肥料及微生物体等。

有机质对土壤的结构、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采用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合理轮作与间作、保护耕层土壤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添加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一种能够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的肥料。

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有机质,并且能够增加土壤保水性、提高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微生物等。

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腐熟好的堆肥等。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第二,采用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耕作、畜牧与农田一体化等。

科学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损失,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合理耕作包括恰当的耕深、合理的犁耕次数和耕层保护等措施。

适当的犁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结构,有助于有机质的积累。

耕层保护则是指保留足够的植被覆盖,避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畜牧与农田一体化是指将畜禽养殖与农田耕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将畜禽粪便直接施入田间,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第三,合理轮作与间作。

轮作是指不同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有规划地轮换种植。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

合理轮作和间作不仅可以减轻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过度消耗,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比如在耕地中种植豆类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玉米和豌豆的轮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此外,合理的轮作和间作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四,保护耕层土壤。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耕层土壤中,因此保护耕层土壤对提高有机质含量非常重要。

耕层土壤的保护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如保留秸秆,避免土地退化,避免土壤侵蚀等。

关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建议

关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建议

关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建议我国农业经过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近40年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有较大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农用化肥、农药的施用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机制体制的创新,然而,正是因为当时需要农产品的高产量、多产量来解决温饱问题,就使得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就逐步造成土壤重金属农残超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国家对土壤重金属超标、土壤农药残留超标、土壤农膜残留超标等土壤污染问题非常重视,国务院已于2016年5月31日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国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2%,在1%左右,低的才百分之零点几。

日本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7%以上。

)的问题重视不够,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已推行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等措施,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出台一个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法律法规,农民、农业企业等农业从业者也普遍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重视。

为此建议:一、出台法规强化意识。

从宏观层面上讲,要高度重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的问题,这关系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危及国民生活质量。

首先,国家或地方要积极研究出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法规,从法的层面来强化全社会以及农业从业者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意识和行为。

其次,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着力做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试点示范和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推广工作,国家及地方新闻媒体要积极营造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农业从业者重视并着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三,国家及地方财政要积极支持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项目和推广行动,预算专项经费强力推行。

二、积极增施有机肥料。

首先,现代农业要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各地要优先做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并逐年减少,大力增施有机肥,大力推行发展堆肥,广开有机肥源。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一、加入有机肥1、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效地增加有机质。

经过有机肥施用,可促进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增强,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提高,有机质和养分代谢加强,促进植物生长,使得土壤养分更加丰富,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有机肥施用量应选择合理,不宜过量,有利于保护土壤有机质。

施用有机肥还要注意掌握施用量,施用过量会使土壤中养分含量过高,营养不均衡,影响土壤有机质的释放及转化,严重的还会损害植物的生长,所以需要根据肥力和土壤现状来进行合理的施用。

二、正确的施用时间1、有机肥施用的时间也很重要,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施用,有利于提高有机质的累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2、建议将有机肥与化肥、钾肥配施,施用在冬季积水期或春季开耕熟土前,以及根瘤类作物开花前,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利用效率。

三、开垦荒芜地1、在荒芜土地开垦时要重点考虑有机质的利用,应将荒芜土地进行可行的改良,以有机质代替化肥来向土壤中添加营养元素。

2、可以定期把野生植被加以利用,把周围的有机质进行综合利用,利用种植有机物质丰富的植物,如豆科作物、草科作物作为种子植物进行施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四、杂草添加1、利用周围资源,把有机质较丰富的杂草如芦茹、小麦、稗麦、苤蓝等加入,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和耕作性等。

2、同时,利用植物把有机质投入土壤,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深层吸收,释放出有益的氮和磷营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的生长,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目的。

五、比补1、比补是一种高效的土壤有机质改良手段,把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地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地进行结合,使得双方有机质含量正常化。

2、比补做好后,一方会将有机质供给给另外一方,从而满足两地土壤营养元素以及水分的畅通,从而有效地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及提升途径1、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一是由于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大牲畜数量减少,有机肥来源减少,质量差。

二是轻农肥,重化肥,且秸秆多在田间就地焚烧,造成土壤中碳氮比失调,引起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物理性质变坏。

三是种植的高产耗作物增加,豆类等养地作物减少,打乱了合理的农作制度。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土壤受到侵蚀。

2、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1)种植绿肥。

我县绿肥品种以紫花苜蓿、毛苕子、箭舌豌豆、饲用油菜等为主,主要有单种、间作、套种、复种四种种植方式。

①单作绿肥。

即在同一耕地上仅种植一种绿肥作物,而不同时种植其他作物。

如在开荒地上先种一季或一年绿肥作物,以便增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利于后作。

我县主要单作绿肥品种为紫花苜蓿。

②间作绿肥。

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

如在小麦行间种毛苕子、豆科作物等。

间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做到用地养地,增加主作物的氮素营养,减少杂草和病害。

③套种绿肥。

在主作物播种前或在收获前在其行间播种绿肥。

如在麦类二轮苗水时,撒播毛苕子等。

套种除有间作的作用外,能使绿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生长时间,提高绿肥产量。

④复种绿肥。

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短暂的空余生长季节种植一次短期绿肥作物,以供下季作物作基肥。

一般是选用生长期短、生长迅速的绿肥品种,如箭舌豌豆、饲用油菜。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地及生长季节,方便管理,多收一茬绿肥,解决下季作物的肥料来源。

(2)秸秆还田。

作物秸秆是现阶段主要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一般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等形式。

我县秸秆还田主要形式为直接还田,主要还田作物为麦类、玉米。

其主要技术措施有:①翻埋还田。

麦草粉碎撒施或残留高茬或整草直接翻埋还田入土。

机械收割的麦田可直接将麦草粉碎还田,速度快,目前应用较多;人工收割的需用铡刀将麦草铡成3-4段,撒匀翻耕入田,目前应用面积在逐年减少。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对于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非常重要。

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养分供应,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1.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的结构。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堆肥和腐熟的有机物等。

合理的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

2.轮作休耕:轮作休耕是种植不同作物或让土地休耕的农业管理技术。

通过轮作休耕,可以减少连作对土壤的损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在轮作休耕过程中,可以种植耐寒、耐旱、绿肥等作物,增加有机质的输入。

3.绿肥种植:绿肥种植是种植一些具有高养分密度和生物量的植物,然后将其作为有机肥料添加到土壤中。

绿肥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通过根系释放出的有机酸等物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常用的绿肥作物包括苜蓿、红三叶、豌豆等。

4.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中的有机质。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梯田种植、水旱轮作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防止土壤被冲刷,保持有机质的积累。

5.合理施用化肥:化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贫瘠和有机质流失。

因此,合理施用化肥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常重要。

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6.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石灰、豆砂等。

适量使用土壤改良剂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养分供应和土壤结构。

7.建立有机农业系统:有机农业系统强调生态农业管理,通过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为什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该如何增加?

为什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该如何增加?

为什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该如何增加?土壤是植物生长之本,土好才能根壮,根深才能叶茂,但随着化学肥料的连年过量使用、重茬种植、使用除草剂等因素土壤被破坏,导致土传病害日益猖獗,调理土壤是迫在眉睫!土壤调理的第一步该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那么,有机质到底有何作用?增加的途径又是什么呢?一、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不限于什么形态)。

其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有机质可直接或间接的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类养分,如其可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元素及对土壤矿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从而间接的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2、改善土壤性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腐殖质能增加土壤的粘着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另一方面,由于它松软、絮状、多孔,而黏结力又不如黏土粒强,所以黏土粒被它包被后易形成散碎的团粒,使土壤变得松软,不再结成硬块。

这表明,有机质能使沙土变紧,黏土变松,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以及根系的生长环境有所改变。

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和营养物质均直接和间接来自土壤有机质,且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包括蚯蚓也是通过掘洞、消化有机质、排泄粪便等直接改变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时通过刺激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还能增加土壤酶的活性,从而直接影响土壤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4、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强植物呼吸,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腐植酸被证明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它能加速种子发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对土壤微生物而言,腐植酸也是一种促进其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1、奥农乐(中草药生物菌肥)+碳素有机肥(可用地力旺发酵作物秸秆获得,此外也可用绿肥、粪肥、饼肥、蚕沙、鱼肥、河泥、塘泥等。

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doc

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doc

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
土壤富含有机质是农作物丰产的先决条件,怎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

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
一、粮肥轮作:实行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合理轮作,做到用地养地,既能使农作物丰产又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二、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

三、调节有机质分解速度:土壤的含水量、通气性、酸碱性等,都影响着有机质的分解率。

因而,适当控制土壤的水、气及PH值,可以调解有机质的分解速度。

土壤有机质增加方法就介绍到这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固定农药等有机污染物。

可与有机污染物结合,使之失去作用,作为还原剂改变其结构,使之失去作用。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碳源,能够提供营养和改善土壤结构。

然而,由于不当的农业管理、过度耕作和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正在不断减少。

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由植物和动物废弃物分解而成的,可以提供在土壤中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有机肥料包括堆肥、腐熟的动物粪便和厨余废弃物。

使用有机肥料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

2.应用绿肥:绿肥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后,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来覆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常用的绿肥包括豆科植物、油菜等。

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存储碳,并将部分碳转移到土壤中。

3.合理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不同时间种植不同的作物。

轮作有助于避免连作障碍,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不同的作物具有不同的根系结构和分泌物,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耕作方式改变:传统的深耕方式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有机质的流失。

因此,改变耕作方式对于保持土壤有机质很重要。

浅层耕作可以减少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5.加强土壤水分管理:适当的土壤水分管理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有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是提高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条件。

6.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抑制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适量使用化学肥料,结合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7.防止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会导致有机质的流失。

通过采取措施,如植被覆盖、建设排水系统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中的有机质。

8.合理利用农作物残体:农作物残体包括茎、叶和根等。

将农作物残体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此外,农作物残体也可以用于制作堆肥和生产生物炭,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综上所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保护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摘要以土壤有机质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农民的种植习惯,分析土壤有机
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建议和途径。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降低原因;秸秆还田;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有很大影响。有机质中的化合物在土壤肥力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分
离出的土壤多糖具有较腐殖酸更为强大的团聚土壤颗粒的能力,是水稳性团聚体
的主要胶结剂,对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物质转化的角度
来看,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的能源物质。所以,土壤的生物学特性也会随土壤有机
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有机质中的腐殖酸既是一种疏散剂,又是一种絮凝
剂,腐殖酸钠和腐殖酸钾不仅对粘土矿物有分散作用和选择性絮凝作用,而且阴阳
离子都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另外,腐殖酸以及包括氨基酸
在内的各种有机酸、多糖等含有多种功能团,能与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吸附、
交换和络合作用,控制环境污染,这也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倡导施用有机肥的
重要原因[1-2]。除此之外,腐殖酸还有很大的缓冲作用,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
因之一。正是由于有机质在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上具有上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
以在土壤普查过程中有机质常被作为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不容忽
视的是大量土壤普查的化验结果表明,许多地区的土壤有机质不但没有提高,而且
有下降趋势。

据辽宁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统计,以2001—2003年化验的3 653个土样为例,
辽中平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6%,与1979年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1.93%)
相比平均含量下降了0.1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8.81%。

近几年,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又进
一步得到证实。仅新民地区而言,以2006年兴隆镇班屯村采集的48个土样为例,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1.0%的不足8.4%,最低的仅为0.32%,最高的只有1.87%。究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化肥使用和高产量品种的推广及复
种指数的提高造成土壤中的养分耗竭,只用地、不养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普
遍现象。二是省时、省力已成为我国当代农民选择生产方式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
出现大面积的秸秆焚烧和全方位的化学除草现象,降低了土壤碳回归指数,而且严
重污染了环境。三是有机肥投入的减少是土壤有机质降低的重要原因。

根据目前我国农民的劳动习惯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奇缺的状况,原始有机肥
施用方法与当代农民的劳动观念形成极大的反差,因此,再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
号召农民大面积增施有机肥及用秸秆去堆沤大寨肥已不太符合农村实际,必须在
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上,推广新的土壤有机质提高途径[3]。综上所述,可以考虑从
以下几方面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1)农机部门改良农业机械,力争收割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不经过堆
沤处理,科学地实现就地还田即能有效促进土壤肥力逐步提高,又能节省劳力,这
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机肥料积制、施用的必然趋势。科学地进行秸秆直接还田,
不仅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还有固定和保存氮素养分,以及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
溶解等作用。但要提高还田效果,避免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秸秆的C/N大(多在60~100∶1),碳多氮少,施入土壤后易发生微生物与
作物幼苗争夺速效养分的状况,特别是争夺氮素更为突出,应配施适量的氮肥或氮
磷肥(含磷高的的土壤可只配施氮肥)。一般以每250 kg秸秆配施15 kg碳酸氢铵
为宜。如用玉米秸秆还田,除配施15 kg碳酸氢铵外,还需加15~20 kg过磷酸钙。
二是耕埋时间宜早不宜晚,要争取边收边耕埋,特别是玉米秸秆,要及时翻压有利
于腐解,并注意耕翻之前将秸秆切断压碎,以便和土壤混匀利于其吸水、吸肥和腐
解。具体方法:可用秸秆切碎机或配施适量化肥后全部耕翻入土。三是秸秆用量
不宜过多,一般施3 000~6 000 kg/hm2为宜,过多翻埋不严,对播种出苗不利[4]。
四是秸秆在土壤中腐解,会产生一部分有机酸,对于酸性土壤,秸秆还田时应配施
适量石灰,用草木灰、窑灰更好。五是与高温堆肥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没有经过高
温发酵,可能会引起病害蔓延。为此,在尚未具备相应农药的情况下,必须避免将有
害的秸秆直接还田。

(2)建议管理部门对直接在地里焚烧秸秆的农户给予必要的处罚。尽量引导
农民将带有病害传染源的秸秆做为烧柴,将无害秸秆直接还田。

(3)针对目前玉米收割机只收棒不碎秆的状况,可在春耕前先用圆盘耙和重耙
横垄耙切2遍,将秸秆耙倒压劈,再用旋耕机旋耕兼碎秆。因其涉及到机耕成本的
投入,单靠技术部门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对将秸秆科学还田的农户予
与必要的机耕补贴。这样既可以鼓励农民养地,改善土壤环境,又可以防止因焚烧
秸秆给大气造成的严重污染,而且改善的土壤环境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障人畜
的饮食安全都有诸多好处,不失为促进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办法。

(4)积极推广秸秆本田腐殖化技术,如喷洒腐化剂,尽量提高还回秸秆的当年
利用率,以提高农民参与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有机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深加工产业,使有机肥含量高度化,形
状颗粒化。让农民在施用有机肥时像施用化肥一样省工、省力,当年见效,以提高
农民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田文霞.提升土壤有机质 增强耕地抗旱能力[J].现代农业,2010(4):34-35.
[2] 宋日,刘利,吴春胜,等.东北松嫩草原土壤开垦对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结构
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4):91-95.

[3] 辛刚,颜丽,汪景宽,等.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质变化的研究[J].土壤通
报,2002(5):332-335.
[4] 董元华,徐琪.水成土壤演化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研究[J].生态学
报,1990(4):323-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