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人工智能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的智能化,人工情感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使机器具有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广义的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情感与人工意志三个方面,因此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一、算术运算阶段

1614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1623年Wilhelm Schickard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1625年William Oughtred发明计算尺;1642年,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Blaise Pascal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机械计算器——滚轮式加法器,其外观上有6个轮子,分别代表着个、十、百、千、万、十万等,只需要顺时针拨动轮子,就可以进行加法,而逆时针则进行减法,原理和手表很像,算是计算机的开山鼻祖了;1668年英国人Samuel Morl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1671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1822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 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1834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能够完成所有的算术运算,该分析机由四个基本部件构成:存储库、运算室、传送机构和送人取出机构,类似于现代计算机的五大

装置:输入、控制、运算、存储和输出装置,因此他被公认为计算机之父;1848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算术运算主要是以机械方式来实施的。

二、数学运算阶段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1906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1935年IBM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1937 年Bell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1940年Bell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1941年Atanasoff 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 ”,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

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

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5年数学家冯·诺伊曼发表了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 方案;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此阶段的数学运算主要是以机电方式或电子管方式来实施的。

三、逻辑推理阶段

1950年图林发表了一篇划时代论文《计算机与智能》(后来改名为《机器能思维吗?》),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认为,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1956

年美国达特莫斯大学(Dartmouth)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议,参加这次聚会的青年学者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正是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I)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人工智能科学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电脑也具

有人类那种听、说、读、写、思考、学习、适应环境变化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面,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模糊推理等多种形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模拟这些推理形式,实现诸如故障诊断、数学定理证明、问题判断与求解、博弈等功能,因此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之一。当机器有了逻辑推理能力以后,就能够比普通机器更加灵活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适用于更加复杂多变的应用场合。

1956年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人合作编制的《逻辑理论机》数学定理证明程序(简称LT),从而使机器迈出了逻辑推理的第一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纽厄尔和西蒙通过大量的观察实例,发现人们求解数学题通常是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时不一定列出了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人类证明数学定理也有类似的思维规律,通过“分解”(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和“代入”(利用已知常量代入未知的变量)等方法,用已知的定理、公理或解题规则进行试探性推理,直到所有的子问题最终都变成已知的定理或公理,从而解决整个问题。人类求证数学定理也是一种启发式搜索,与电脑下棋的原理异曲同工,因此他们利用这个LT程序向数学定理发起了激动人心的冲击。电脑果然不孚众望,一举证明了数学家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中的38个定理。1963年,经过改进的LT程序在一部更大的电脑上,最终完成了第二章全部52条数学定理的证明。之后,洛克菲勒大学教授王浩用他首创的“王氏算法”,在一台速度不高的IBM704电脑上再次向《数学原理》发起挑战,不到9 分钟,就把这本数学史上视为里程碑的著作中全部(350条以上)的定理统统证明了一遍,他因此被国际上公认为机器定理证明的开拓者之一。

此阶段的逻辑推理主要是以晶体管方式或集成电路方式来实施的。

四、专家系统阶段

费根鲍姆(E.Feigenbaum)在1977年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了“知识工程”的概念,标志着AI研究从传统的以推理为中心,进入到以知识为中心的新阶段。他具体介绍了他们所开发的第一个“专家系统”,并指出,专家系统“是一个已被赋予知识和才能的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这种程序所起到的作用达到专家的水平”,这种“专家水平”意味着医学教授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水平,高级工程师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水平,特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水平。专家系统的客观目的就是要在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集大成者──专家的知识经验之间建造一座桥梁,它是人类专家可以信赖的高水平智力助手。人类专家的知识通常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两大类,前者可能是专家在学校读书求学时所获,也可能是从杂志和书籍中自学而来,然而,仅仅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者还不配称为专家,专家最为宝贵的知识是他凭借多年的实践积累的经验,这是他头脑中最具魅力的知识瑰宝。

费根鲍姆研制的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是化学领域的“专家”。在输入化学分子式和质谱图等信息后,它能通过分析推理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其分析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有关化学专家的水平。该专家系统为AI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系统本身在实用上创造的价值。在费根鲍姆发表演讲后,专家系统如同雨后春笋迅速遍及世界各地。此外,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者构建了不计其数的“电脑专家”,如数学专家MACSYMA,农业专家PLANT,生物专家MOLGEN,地质探矿专家PROSPECTOR,教育专家

GUIDON,法律专家LDS,军事专家ACES、ADEPT、ANALYST等系统。

人如果要灵活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并且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应用场合,就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总结经验与教训,变更计划与步骤,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在人工智能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显然,专家系统已经开始具备了“学习”的功能,专家系统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自动积累过程。在数学推理系统中,“学习”过程就是根据一些简单的概念推理形成较复杂的概念,并作出数学猜想等,根据一些简单的公理推理形成较复杂的公理,并作出理论假说等;在问题判断与求解中,“学习”过程就是根据执行情况修改计划。

此阶段的专家系统主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方式来实施的。

五、模式识别阶段

模式识别是近3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分支学科。但是,对于什么是“模式”,或者什么是机器(也包括人)能够辨认的模式,迄今尚无确切的定义。电脑模式识别技术最初起源于图象识别的需要,比如协助警方根据照片从茫茫人海里搜寻某个罪犯,或者帮助医生把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菌形态进行分类,确认它是球菌、杆菌还是弧菌。严格地说,模式识别又不是简单的分类学,它的目标包括对于识别对象的描述、理解与综合。

在1973年召开的模式识别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基础上,成立了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P)。一位专家曾经指出:“模式识别是本世纪雄心最大的学科,需要电脑科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通力合作。”

如果不是电脑,而是人脑接受到视觉器官(如眼睛和视网膜)传递来的信息,它究竟是怎样识别和区分大千世界的万物呢?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图象上的每一点都用一个神经细胞与之对应并逐一判别,最后综合为整体,但是,既使只描述图象局部的大致轮廓,神经元的数目仍不敷使用;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更符合实际:大脑感知的不是图象上所有的点,而是其轮廓中最典型的特征,如线段、角度、弧度、反差、颜色等等,把它们从图象中抽取出来,然后结合头脑中过去的记忆和有关经验和知识分析判断,即“特征抽取”,它是电脑图象识别的基础。

人类相互之间交流思想,除“读写”之外的重要途径是“听说”,电脑语音识别理所当然被列为与图象识别同等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包括用口令控制电脑的动作、或者根据口述声音录入文字、设计出“会听话”的电脑等内容。语音识别的基础技术也是模式识别,通常每个人说话的音色和音调都有一定的差异,发声频率各不相同,人脑对语音似乎有一种自适应的能力,既能区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语音差异,又能调整为能够理解的基本音素,从而听懂各色人等说出的话语。采用模板匹配方式的电脑不可能具备这种本领,它通常只能“听懂”特定某人的声音,而且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称为“训练”,即对着电脑大声重复地讲述某些字词,直到它把这些字词的声音频谱特征“记住”,存放在参考样本库作为识别这个字词的模板。如果换了另一人说话,电脑就不能正确地识别,这就是对说话者的依赖性,也叫“认人”的识别系统。语音识别技术在近年获得了令人惊异的进展。现有的产品如IBM的ViaVoice已经可以对连续的语言进行比较可靠的识别;微软研究院的语音技术组希望增强PC产生和识别自然语言的能力,并支持所有类型的自然语言输入

(包括文字输入和语音输入),并且可以将输入的语言进行结构化处理。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的进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脑具备了“听”、“说”、“读”的能力,但距离理想的目标还有较长的路程。对于人类来说,哪怕你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哪怕你把话说得含糊不清,我们也能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做出正确的识别,它表明人脑模式识别的方法,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什么“模板匹配”。对与模糊信息的识别处理,人脑比电脑要擅长得多。

此阶段的模式识别主要是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式来实施的。

六、情感计算阶段

人们一直期盼着能拥有并使用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操作计算机转变为计算机辅助人,才能实现从人围着计算机转变为计算机围着人转,才能实现计算机由认知型转变为直觉型。“情感计算”研究就是试图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机系统。

1985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Minsky教授在《脑智社会》专著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有情感,而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能否实现智能。在这之后,有关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的探讨引起了一些计算机科学家的兴趣。美国MIT大学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在其专著“Affective Computing (情感计算)”中做出定义:“情感计算是关于、产生于、或故意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

情感具有三种生理学成分:⑴主观体验,即个体对于不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⑵外部表现,即表情,在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

和语调表情;⑶生理唤醒,即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强度(如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活动、瞳孔直径、脑电EEG等),是一种生理组织的激活水平。情感计算就是对情感的三种生理学成分进行测量与计算,它包括对情感感受强度、情感表情强度和生理激活指标的测量。例如,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可以通过脑电图来分析其情感感受强度,通过记录和分析面部肌肉活动来测量其面部表情,通过测量血压、化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来测量其生理激活指标。情感还有两个基本维度:愉悦度与激活度。研究发现,惊反射可用做测量愉悦度的生理指标,而皮肤电反应可用做测量激活度的生理指标。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三种表情被称之为体语,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方式。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感状态,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在脸部形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人脸表情的自动识别与合成;MPEG-4 V2视觉标准,定义了3个重要的参数集,即人脸定义参数、人脸内插变换参数和人脸动画参数,其表情参数具体数值的大小代表人激动的程度,可以组合多种表情以模拟混合表情;人的姿态即身体表情一般伴随着交互过程而发生变化,并表达着一些信息;语调表情是通过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同样的一句话“你真行!”既可以表示赞赏,也可以表示讽刺或妒忌;语音中的情感特征往往通过语音韵律(如速率、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表现出来,也可同时通过一些音素特征(如共振峰、声道截面函数等)表现出来。

情感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维空间中动态情感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建模,基于多模态和动态时序特征的情感识别与理解及其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情感的自动生成理论及面向多模

态的情感表达,以及基于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大规模动态情感数据资源库的建立等。

情感计算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情感表达的生理学成分的测量与计算,以及对人的情感表达模式的识别,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于人的情感内部逻辑关系的计算,其主要目的只是在于建立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并有效减轻使用电脑的挫败感,构筑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智能空间或虚拟场景。

七、情感理解阶段

对于目前情感计算的理论基础,孙尧教授认为是一种具有明显缺陷的智能化理论体系,理论的发展往往决定着技术的最终高度,智能化技术想要只依靠现有的传统理论达到比其他技术更高的地步,显然是不现实的,经典的思维根本不能处理智能化的问题,即使是部分解决,也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他说:“重要的不是开发多少算法或是网络结构,而是深入开发真正适合智能技术的数学与物理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到此为止,人工智能已经接近了它的技术顶点,如果不解决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不发生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体系上的重大突破,要使计算机具有人类式的情感是永远不可能的。

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包括: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什么?人类拥有情感的客观目的是什么?人的情感与认知、意志之间是如何交互作用的?情感的层次结构及其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情感的基本分类是怎样的,有何客观依据?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能否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以及怎样对情感进行逻辑分析与数学运算?情感运行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情感的基本规律有那些?等等。显然,不解决这些理论问题,要真正实现情感的内部逻辑关系的计算是绝对不可能的。

“统一价值论”实现了不同学科价值理论的统一化、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把该理论推广应用于人的精神领域,创立了一个新型的情感理论——数理情感学,实现了情感理论的统一化、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统一价值论”与“数理情感学”,从深层次上解决了情感与智能的理论问题,真正揭开了情感神秘的面纱,真正了解了情感的内部逻辑关系,使变幻莫测的“情感计算”立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价值计算”,使计算机不仅能够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感,而且能够从其内部逻辑关系上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情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解决了情感在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以后,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情感就已经为期不远了。如果要将电脑植入人脑,用微型芯片配合脑神经细胞工作,就只需要解决两者之间的接口问题,目前人们对于神经网络的研究将会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八、人工情感的最终归宿

情感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决定和制约着人的行为活动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本框架与总体方向,人工情感的全面实现,不仅可以使计算机具有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效率,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到了那个时候,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只有机器体与肉体之间的区别了,人与机器人之间就可以实现全面的融合,没有明显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人类的肉体之中有机器,机器人的身体中有肉体,彼此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到时候也无所谓人与机器人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与冲突,这就是人工情感的

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这些新网络时代名词每天都会充斥在我们眼前,其实这些名词早已存在数十年之久,可今天仍然会成为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内容。本文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各领域带来的进步和影响普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生活中相关人工智能的生活体验,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观点,希望对人工智能热爱和感兴趣以及专业涉及的人工智能专业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前景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各行各业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其更多的还是作为技术的载体来推动各个行业智能化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和各个行业的结合也是更加的紧密。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2.1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随后很多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LISP表处理语言编写等方面。不过这一项技术涉及到很多的学科领域,由于其他技术的发展没能跟上脚步,并且还受到很多解法推理能力的限制,进而导致很多的机器不能够实时翻译,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就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陷入困境。 2.2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潮 经过早期短暂的低谷期之后,各个研究学者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依旧没有放弃,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部分研究人员成功的研发出了较为良好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正是这一发明将其技术研究工作推向了高潮。 2.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自知识工程含义提出之后,各种商业化的智能系统以及专家系统不断的产生,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创造出非常高的价值,不过由于专家系统自身的局限性,进而使得其再一次的受到严峻的挑战。 2.4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辩论赛辩词:人工智能对人类发展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 精选公文范文 -------------------------- 辩论赛辩词:人工智能对人类发展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二届“深港杯”辩论赛决赛辩词欣 赏 辩题:人工智能对人类发展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深圳市南头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彭公瑾供稿 正方:南头中学 反方:光明高级 (根据录音整理 ) 正方一辩: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针对今天辩题,我方观点是,人工智 能对人类发展利多于弊。开篇明义,定义先行。人工智能是基于数学、逻辑学、统计学 之上,通过经验积累得到学习能力,从而协助人们进行某项工作的 1 ---------------- 精选公文范文 ----------------

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有着本质区别和根本界限。人工智能是物理过程,而非生物过 程 ;它是模拟人的某种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本身,它不具备人类的自我意识,无法形成一 个主观事件。人工智能的优势只不过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精确,更稳定,拥有更强烈的计算能 力而已。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人工智能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例如,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惠及大众。我们医 生或许难以保持最新治疗方案和方法,也无法了解所有医学例案。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分 析大量数据,精确判断病症,并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治疗。再说,先如今 已经被广泛运用的无人驾驶不仅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更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率。再比如说,如今 苹果系统的 SIR 手写版系统、生物识别系统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都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 显著提高。 第二,人工智能推动社会进步,实 2 ---------------- 精选公文范文 ----------------

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现代化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1358767.html, 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现代化发展 作者:段佳丽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11期 摘要:“人工智能”是前沿科技的新宠,经历坎坷的发展历史之后,“人工智能”不断地渗透和发展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认知 一、“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和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其发展历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早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技术经历了由猜想到机器智能,最后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1956年DARTMOUTH学会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自此研究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发展之间相对独立,从学科角度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看,“人工智能”发展之初,片面的、孤立的、固化的思维占据了上风,但经过长期的“斗争”和曲折反复论证以后,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成绩本身就是事物不断联系发展的结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靠新的科技“血液”融入进来,需要也必须让“人工智能”参与其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欧洲,从哲学层面延伸到社会实践应用之中,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影响十分深刻。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人民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导向,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其能够从本质中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差异,体现在国家权力、人民权利、政治条件等多方面,同时借鉴了近几千年来的人类思想总体成就和文化发展中的大量优秀成果,进而提出了从客观角度实事求是的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内涵。[3]从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来看,它是人类身心的解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价值理想。随着社会主义不断的发展,不单单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同时能够匹配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人工智能”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尤其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全球的竞争最终体

人工肾的未来

人工肾的未来:走向便携和微型化 摘要:透析研究的新方向包括治疗治疗成本更低,家庭疗法和简化血液净化方法。这些目标可能要通过利用新兴的学科,例如微型化、微流体技术、纳米技术在人工肾领域改革来实现。这项研究可能会使透析进入新时代,新的挑战包括可移动性、便携性,甚至可植入装置。虽然我们还没有实现,但是最近发表的一系列新论文,展示出有趣而且很有前景的可穿戴的超滤系统(WUF)和可穿戴的人工肾(WAK)。一些人工肾应用体外血液净化的方法,另外一部分人工肾应用腹膜透析的方法(ViWAK和AWAK)。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内水分过多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时候可使用可携带的超滤系统进行治疗(WAKMAN),这一系统有助于实现院外治疗,并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耐受性。在可携带式人工肾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发现,例如可应用于新生儿的血滤系统(CARPEDIEM)。新生儿实际上是典型的能从透析微型化中受益的。我们希望通过协作努力,使佩戴式人工肾称为一个现实,而不是一个梦想。 介绍 随着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的逐渐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快速增长。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表现出可靠的治疗形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显著而持久的生存时间。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是间歇进行的,体液和电解在透析期内和间期移动,导致一定程度的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是唯一真正模仿肾脏治疗,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的肾脏替代治疗,该治疗可以平稳地移除体液和纠正尿毒症异常,耐受性好。虽然透析疗法对于发达地区是一种常规治疗,但是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却仍然是一个挑战。同时,即使透析是在配备精良仪器的透析中心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不高,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某些国家,只有私人保险或扶持可以支付的医疗单位,才提供透析治疗。总之,尽管我们认为透析是一种被认可的常规治疗,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这种治疗常常不能得到或者只能部分得到,因为它昂贵,患者无力承担。这种治疗可能效果明显,但是仍会限制患者的移动和正常生活。因此,什么是若干年后步入下一代人工肾治疗的挑战呢?我们建议透析应更简单,使该治疗可以大规模开展和廉价,可以使所有需要该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治疗,最终该治疗应该达到便携式或可穿戴式,可以不限制患者的移动。最后一方面回到先前提到的一点,可以移动的透析意味着非固定护理、家庭护理和最终自主护理。这转而意味着一个更简单和更廉价的治疗,减少用于大型透析中心的花费,而将费用集中用于单个患者及其临床所需。 透析的财政问题 慢性病的经济负担是所有公共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正面临一个真正的问题,即在各个国家这种治疗方法不能提供给所有患者。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可能需要构想出一种更便宜、更简单的透析护理。大医院只能提供最初的和并发症的管理。尽管腹膜透析液的供应在一些地区非常昂贵而且很难生产,但腹膜透析仍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其他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创新来实现,如吸附疗法、微小便携式或可佩戴的透析方法,这些设备只需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完成。这项技术尚未成功,但它可以代表在未来几年的研究目标,因此,我们需要作出努力,创造出新型的、效能价格合算的设备。使这种设备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投入到大规模的应用中。这种创新可能使透析每天甚至连续进行,而且还不会对已经不足的卫生财政投入增加负担。 人人享有透析治疗 在发达的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这所谓的发达国家,老年人常常是孤苦伶仃,各方面都得自己照顾自己。为了追求更好的、更高的回报的工作,家里的青年人背井离乡,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经被摧毁。而在发展中国家,家庭仍是紧密不分离的,但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物质及金钱,因此所有的青年人都得离家出去找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护理人员开始负责为那些需要昂贵复杂治疗的孤单老人提供服务。一种简单透析治疗是尽量可以使患者自己掌握治疗方法,一种可控技术性并发症的简易的治疗提供的自我治疗可以减少治疗费用,适合在家庭推广。 透析时间 虽然新试验是日夜持续透析,但是当前的肾脏替代治疗还分为三期。这种模式依然受生活质量、发病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教学文案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是当前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显著改变几乎所有行业原来发展的路径,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赛场上,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方面,还是从产业基础方面来看,应该说我国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就凭借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成果,成为国际自动推理界的领军人物,他所开创的数学机械化也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在人际对弈方面,浪潮天梭在2006年8月以3胜5平2负击败柳大华等5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联盟。近些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语音识别和理解的准确率均达到了世界第一,自2006年首次参加国际权威的BlizzardChallenge大赛以来,一直保持冠军地位。百度推出了度秘和自动驾驶汽车。腾讯推出了机器人记者Dreamwriter和图像识别产品腾讯优图。阿里巴巴推出了人工智能平台DTPAI和机器人客服平台。清华大学研发成功的人脸识别系统以及智能问答技术都已经获得了应用。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成功了"寒武纪"芯片并建成了类脑智能研究平台。华为也推出了MoKA 人工智能系统。 政府重视发展人工智能 我国一直政府也一直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中十一个具体行动之一,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2016年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这是我国首次单独为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案,也是对去年发布的"互联网+"战略中人工智能部分内容的具体落实。该行动方案提出了三大方向共九大工程,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在2016至2018年间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内容,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撑各行业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不仅在

人工智能发展史解读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 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它来解决不定积分、三角函数、代数方程等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并首次提出启发式搜索概念,从而使启发式程序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 重的几个问题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空前发展,目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必要性、发展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国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它们在工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方面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相辅相成,需创造条件,向节约型工业化自动化社会努力。 我国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在自动 化技术方面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为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 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手工劳作比例高

人工智能的学派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学派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目前,在国际人工智能界公认的研究学派主要有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下面分别对这些学派作些简单介绍。1) 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是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的人工智能学派。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人类认知(智能)的基本元素是符号(Symbol),认知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2)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是基于神经网络及网络间的联结机制与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学派。联结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3) 行为主意:(Actionism),又称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是基于控制论和“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学派。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控制论,提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为,取决于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表示和推理。 一、算术运算阶段1614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1623年Wilhelm Schickard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1625年William Oughtred发明计算尺;1642年,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Blaise Pascal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机械计算器——滚轮式加法器,其外观上有6个轮子,分别代表着个、十、百、千、万、十万等,只需要顺时针拨动轮子,就可以进行加法,而逆时针则进行减法,原理和手表很像,算是计算机的开山鼻祖了;1668年英国人Samuel Morl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1671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1822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1834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能够完成所有的算术运算,该分析机由四个基本部件构成:存储库、运算室、传送机构和送人取出机构,类似于现代计算机的五大装置:输入、控制、运算、存储和输出装置,因此他被公认为计算机之父;1848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算术运算主要是以机械方式来实施的。 二、数学运算阶段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1906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1935年IBM 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发展 摘要: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经过长期生产和生活后﹐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产生利用自然界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难的脑力活动的愿望﹐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他们互不相关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动装置。而这些装置在随着知识和社会的进步中,断地得到提升,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还提高了了生产效率,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且有些能够在预先的编程设定后可以智能的解决一些问题,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1.引言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2.1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 2.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watt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 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

人工肾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人工肾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血液透析: 借助于血液透析机与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过程。透析机依靠具有特殊通透性的透析膜分隔血液和透析液,利用膜两侧液体溶质的浓度差及膜孔径大小的差异,使血液中小于膜孔截留分子量的溶质扩散、渗透通过滤膜,以除去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小分子废物和毒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透析原理: 人工肾的核心部分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称为膜材料)制成的透析器,这种膜材料具有半通透特性,可代替肾小球实现其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功能,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其中的膜性管道相当于肾小球,透析箱相当于肾小囊,加热的温度是37.5℃。人工肾是应用的膜分离技术原理,用半透膜将引出人体外的血液与专门配制的透析液隔开,由于血液和透析液所含溶质浓度的不同及其所形成的渗透浓度差,使包含代谢产物的溶质(如尿素、肌肝、尿酸、以及废物硫酸盐、酚和过剩离子Na、K、Cl)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从浓度高的血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透析液一侧移动(称为弥散作用);而水分子则从渗透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移(称为渗透作用),最终实现动态平衡,达到清除人体代谢废

物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目的。 图8-6是人工肾与人体肾脏功能的比较。人工肾依靠透析膜,使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进入到由外界引入的已配制好的透析液中,并通过透析膜达到电解质的平衡,经过透析处理解毒后的血液回到人体的静脉中,而需排泄的物质则引出弃去,与人体肾脏相比,透析器起到了人工肾的作用。 人工肾对肾功能的代替,目前主要是通过体外血液净化疗法进行的。所谓血液净化疗法,就是排除血液中含有的病因性物质,并补充一些必要的物质。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分4种:渗析、过滤、吸附和交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8种治疗过程,即间歇型腹膜透析(IPD)、连续流动型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HD)、血液过滤(HF)、血液透析过滤(HI)F)、直接血液吸附(I)HA)、血浆交换(PE)和血液透析或血液过滤同血液吸附(HDA或HFA)的配合使用。临床上则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过程。 透析过程(见上图): 透析开始时,将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导入动脉管道、去泡器(血泵),到达透析器。患者的血液在膜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王鑫涛16151228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未来 关键字: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I 正文:近几年,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赛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人们之间也是越来越普遍地被谈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经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那么,阿尔法围棋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厉害?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大卫·席尔瓦、黄士杰和与他们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这就像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一样,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神经网络“大脑”进行精准复杂的处理,就像人们识别物体标注图片一样。通过上述所所,可见现在的人工智能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相当先进的程度了,那么,人工智能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它的未来又会是如何?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浅薄的见解。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在21世纪必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的科学演变已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发展到系统的“逻辑计算”。人类正在将信息工程学逐步提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出现了“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等科学的迫切需求。而加速扩大“信息处理”层面来说,现有的计算机的处理数据能力是匹配不了的,缺少领域专业“智能”。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已无法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全球的信息科学正在逐步形成,Al作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核心。从古至今人们对提及智能相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只不过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工具能解开智能的奥秘。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及前景(1)教案资料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是美国科学家哈德在1936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机器之间的零件转移不用人区搬运就是自动化,这就是早期自动化的概念。制造自动化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自动化使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能够只能完成指定的作业,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不再是仅仅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去自动完成指定的作业。随着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发展,制造自动化已经远远突破上述传统的概念。二十世纪以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研究和制造了成千上万种自动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

军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信息反馈装置三部分组成。反馈装置的任务是监视和测量执行机构和工作对象的状态变化和执行结果,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任务的定义和当前执行情况决定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机械的、光电的或其他的物理方式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以便后者准确地加以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多年中,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在社会劳动时间不断缩减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增长了大约十倍,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促成这种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普遍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对新技术革命贡献最大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紧密的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重大突破;二是系统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工程化应用。前者是后者得以成功的物资基础,后者又为前者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生产模式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性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单机自动线和刚性自动线,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一阶段中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很难实现生产产品

人工智能试题

人工智能试题 与解析 1.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最广泛领域为:() A. 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2.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 具有完全的智能 B.和人脑一样考虑问题 C.完全代替人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3.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 人工智能技术它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应用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B. 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C. 因为人工智能的系统研究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的,非常新,所以十分重要。 D. 人工智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4.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不是它要实现的目标。 A. 理解别人讲的话。 B.对自然语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或编辑。 C.欣赏音乐。 D.机器翻译。 5. 一般来讲,下列语言属于人工智能语言的是()。 A. VJ B. C# C. Foxpro D. LISP 6. 专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智能软件,它处理的对象是用符号表示的知识,处

理的过程是()的过程。 A.思考 B.回溯C推理D.递归 7. 下列关于不精确推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精确推理过程是从不确定的事实出发 B. 不精确推理过程最终能够推出确定的结论 C. 不精确推理过程是运用不确定的知识 D. 不精确推理过程最终推出不确定性的结论 8. 我国学者吴文俊院士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作出了贡献。 A.机器证明 B.模式识别C人工神经网络D智能代理 9.1997年5月12日,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中,“更深的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之子卡斯帕罗夫,这是()。 A. 人工思维 B.机器思维C人工智能D.机器智能 10. 下列()不属于艾莎克.阿莫西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内容?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 B.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A相抵触时例外 C.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与A,B相抵触 D.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安全和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一旦冲突发生,以自保为先 11. 一些聋哑为了能方便与人交通,利用打手势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智能的()方面。 A.思维能力 B.感知能力 C.行为能力 D.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及其未来

未来:1、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是惊人的,未来我们将开始与人工智能并肩工作。 AlphaGo火了,五场亿人围观的“人机大战”,最终它依托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技术优势以4:1的胜利者姿态告诉人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不再只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现实世界里正在上演的又一轮产业变革,然而这种变革让不少人感到惶恐,一时间各种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声音铺天盖地,据英国科学协会委托网络调研公司YouGov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36%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会对人类长期生存构成威胁。人们在各种人工智能会带来大波“失业潮”的言论中深感忧虑,同时也在如此强悍的AlphaGo会不会被恶意利用等问题上担心不已,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不妨听一下业内的大咖们都持怎样的看法。 AlphaGo被坏人利用怎么办?AlphaGo无思维能力,不必对其担忧 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不敌AlphaGo,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有点可怕的事情,如此强悍的AlphaGo倘若遭到坏人的恶意利用,后果岂不是很严重? 对此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在惊蛰论坛中表示,这个担心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自动控制机器人还是AlphaGo的技术进展都是来自于2006年、2007年在深度学习方面的一些突破,但这个东西其实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它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模式识别,相当于脑力里面的机械运动,而在真正的所谓的人类思维方面,到目前为止连基础理论都还没有发现和突破,更何谈工程应用,因此没必要担心。此外汪华也表示,以前人类发明的工具大部分都是降低人在体力上的机械重复运动,而现在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发明出一种能降低人类在脑力方面的机械重复劳动的工具,因此他认为对于基础技术的研发不应该在它还没有真正出来的时候就做太多的道德或者价值等方面的限制与干涉。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将导致千万人失业?是的!但更应警惕的是让人类丧失斗志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将导致“失业潮”的发生已基本成为行业的共识。“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基于对全球企业战略高管和个人的调查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五年,机器人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将导致全球15个主要国家的就业岗位减少710万个,2/3将属于 办公和行政人员。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摩西·瓦迪近日同样表示,今后30年,电脑可以从事人类的所有工作,他预计,2045年的人类失业率将超过50%。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1] 随着我国制造厂商对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生产线开始趋向个性化,单一检测数据的仪器组成的检测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不适应快速检测。因此,集合多种检测功能的快速自动检测设备才是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快速自动检测仪是一种“非标测试设备”,需要对客户生产线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量身定制检测方案,因此被称之为“定制检测”,“定制检测”在工业自动化快速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问题。无论是追求高速、连续和大批量的大型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的定制化的中心企业,都依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已经从产品经济过度到服务经济,过度到一个需要客户体验的时代——大规模定制,也就是快速大批量制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生产企业的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来解决效率和柔性的矛盾。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工业企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为企业提高效益的范畴,而是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技术简介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自动化

永不生锈的内脏——人工肾、肝、肺

永不生锈的内脏——人工肾、肝、肺 医学家们发现,造成人类死亡的病因,往往只是人体中的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组织患病,如心脏出了毛病,肺、肝或肾发生病变等,而身体的其他器官是好的,还能继续工作;如果把这些生了病的器官换掉,生命不就可以延续了吗?事实正是这样。开始,医生是用其他人的器官给病人做更换手术。但随着这方面病人的增多,这种做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人们便很自然地想到用人造的器官来代替人体的器官。现在,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及骨骼都可实现人工制造了。 人工肾是利用透析原理制成的,它是研究得最早而又最成熟的人造器官。人工肾实际上是一台“透析机”,血液里的排泄物(尿素、尿酸等小分子、离子)能透过人工肾里的半透膜,而血球、蛋白质等半径大的有用物质都不能通过。目前,全世界靠移植人工肾存活的人已达十万以上。 要制造高效微型适用的人工肾,关键在于研制出高选择性半透膜。目前研制的制膜材料有多种多样,它们主要是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制成的半透膜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制成膜、有的制成空纤维状。这些膜在显微镜下观察,上面布满了微扎,扎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三毫米。 人工肾的研制成功挽救了千千万万肾功能裹竭的病人。现在人工肾已进入了第四代。第一代人工肾有近一间房屋大;第二代人工肾缩小到一张写字台那么大;第三代人工肾只有一个小手提箱那么大,病人背上它能行走自如;第四代人工肾是可以植入人体的小装置,应用起来更加便利。 聚丙烯腈硅橡胶是最常用的一种医用高分子化合物。它除了可作人工肾外,由于它有极高的可选择性,还可用它制成人工肝的渗透膜。它能够把血液里的毒物或排泄物,以及血液里过量的氨迅速地渗析出来。过量的氨是肝脏发病时氨基酸转化而成的。这种人工肝可以把肝昏迷病人血液里的毒素迅速排除出去,使病情很快缓解,从而拯救肝脏危重病人的生命。 还可以用聚丙烯腈硅橡胶做成空心纤维管,然后用几万根这样的毛细管组织人工肺的“肺泡”,并和心脏相连,人工肺泡组织能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使红血球、白血球、蛋白质等有用物质留在体内,完全和肺的功能一样。这种人工肺已用于临床。在日本利用这种人工肺已使很多丧失肺功能的病人获得新生。 据统计,全世界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关节炎。这种病不仅中老年人易得,青少年中也有相当多的人患有这种病。目前的各种药物对关节炎还不能根治,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像调换机器上的零件那样,用人造关节将人体上患病关节换下来。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最后采用金属作骨架,再在外面包上一种特殊的“超聚乙烯”,这种医用高分子材料弹性适中,耐磨性好。在摩擦时还有自动润滑效果。它有类似软骨那样的特性,移植到人体的效果非常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