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智能水凝胶.
温敏性乙二醇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基金项 目:天津科技 大学校青年创新基金 ( 批准号 : 2 0 1 4 C XL G1 6 ) 资助. 联系人简介 :李征征 ,女 ,博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物 医用 高分子 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E — ma i l : l i . z . z @r u s t . e d u . c n
Vo 1 . 3 7
2 0 1 6年 1 2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HEMI C AL J OURNAL OF C HI NE S E UNI VERS I T I ES
No . 1 2
2 2 9 9~2 3 0 5
d o i :1 0 . 7 5 0 3 /  ̄c u 2 0 1 6 0 5 1 3
观形貌和体外药物释放性 能进行 了研究 . 结果 表明 , 随着反应时 间和 乙酸酐 与乙二 醇壳 聚糖 氨基摩尔 比的增 加, 产物 的乙酰度逐 渐增 加 ;乙酰化 乙二 醇壳 聚糖 溶液具有 热可逆 温敏性溶 胶一 凝胶转 变行 为 ,可以通过 控
制 乙酰化 乙二醇壳聚糖 的乙酰度 和溶 液浓度 , 使溶胶一 凝胶转 变温度处 于室温至体温 ( 2 5 — 3 7℃ ) 之间 ; 乙酰
二醇壳 聚糖 .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 H n u n) 、 傅里 叶变换 红外 光谱 ( F T I R) 及试管倒置法对 乙酰化 乙二 醇壳 聚
糖 的结构及 温敏性进行 了表征 , 通过扫描 电子显微镜 ( S E M) 和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计 ( u V . V i s ) 对水凝胶 的微
赵琳琳 , 男, 博士, 讲师 , 主要从事药物载体设计与合成方面 的研究. E — m i a l : l u x i n g z h a o @h o t m i a l . c o n r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研究开题报告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研究-开题报告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研究摘要:壳聚糖是性能优良的天然黏膜黏着剂,常用于多肽类药物的黏膜给药。
壳聚糖微球除具有壳聚糖本身特点外,在性能上又有新的改善,利用壳聚糖制成的微球可以延长药物在吸收位置的保留时间,达到控释目的。
实验以戊二醛,多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微球制备工艺。
关键词:微球,壳聚糖,戊二醛,多聚磷酸钠1 研究背景1.1 微球微球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剂型,它是以清蛋白、明胶、聚乳酸等材料制成的球状载体给药系统,微球中的药物分散或包埋在材料中而形成球状实体,微球直径大小一般为0.3~100μm。
不同粒径范围的微球针对性地作用于不同的靶组织。
这类剂型的开发,对于发展缓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球的特点药物制备成微球后可达到下述目的: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及口味,如鱼肝油、生物碱类等;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如易氧化的β-胡萝卜素、对水气敏感的阿司匹林等;使液态药物固体化便于应用与储存,如油类、香料、脂溶性维生素等;对缓释或控释药物,可采用惰性基质、薄膜、可生物降解材料、亲水性凝胶等制成微球或微囊,可使药物控释或缓释;使药物浓集于靶区,如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或细胞毒素药物(抗癌药)制成微球或微囊的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等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除药物外,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如胰岛、血红蛋白等包囊,在体内生物活性高,而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1]。
各种微球的制备研究.1 清蛋白微球清蛋白微球制剂是人或动物血清清蛋白与药物一起制成的一种球状制剂。
清蛋白是体内的生物降解物质,注入肌体后,在肌体的作用下逐渐降解后清除,性能稳定、无毒、无抗原性,因此清蛋白微球制剂是理想的控缓释靶向制剂之一。
其制备方法有:热变性法;化学交联法(即用化学交联剂同清蛋白发生交联反应使之变性);聚合物分散法和界面缩聚法等。
.2 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微球聚乳酸(PLA)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智能水凝胶研究最新进展

作者简介:毕 曼(93 ) 18一,女,山东省人,硕士生. mal ms 5 @13 o i E i b j 6. n : sl t
联系人: ma ah n @n ueu n E i ho o g w . . h dc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离子 交换 与 吸 附 ,0 82 ()1 8 9 2 0 , 42: 8 ~12
1 0N CHANGE AND EX ADS ORP ON TI
文章编号:10 .4 32 0 )20 8 .5 0 1 9 (0 80 .1 80 5
智 能 水凝 胶 研 究 最 新进 展
架材料 、血 红蛋 白氧载体 、生物传 感器感应 元件 的承载体及凝胶微透镜等 。本文 重点介绍智能水凝胶研
究的最新进展。
2 智能水凝胶 的分类
21 p . H敏感型水凝胶
水凝胶的 p 响应 性是指其溶胀或消溶胀是随 p 值的变化而变化 p 敏感型水凝胶的响应特性 , H H H 可通过在弱聚电解质 中引入少量疏水性结构单元而实现,其中疏水微区相当于物理交联 ,能干扰聚 电解 质解离所引起 的溶胀 。例如用亲水性 的聚丙烯酸 (AA P )和疏水性 的聚丁基丙烯酸酯 (B P A)合成 具有互 贯网络结构 ( N H敏感的两性水凝胶包 载褪黑素【。实验发现褪 黑素 从 IN 中释放响应于 p r )p P l 】 P H值 的变 化 ,疏水网络 能克服亲水 网络突然破裂而快速释药 的缺点。对 p 敏感 的聚 2 乙烯吡啶 ( V )微凝胶粒 H . PP 子【,当 p 2 】 H值低于 45时,吡啶基 团质子化 ,微凝胶 网络呈正 电性 ,引起微 凝胶 网络 的扩 张,适合于作 .
控制药物 的控释载体 。
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温度和pH敏感性研究

作者:王胜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1.期刊论文卢研.向鑫.唐燕春.马敬红.梁伯润.LU Yan.XIANG Xin.TANG Yan-chun.MA Jing-hong.LIANG Bo-run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复合水凝胶制备及响应性能-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
采用60Co-γ射线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CMCS半互穿网络水凝胶。该水凝胶将PNIPAAm温度敏感性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由32℃提高到人体温度37℃以上,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水凝胶的溶胀比;用考马斯亮蓝作为药物模型,研究了该共聚物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的药物释放性能。
实验结果如下:
1.制备的5个CMCH样品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相似的分子结构和较高的DS(1.12-
2.39),且与相应的原料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化前后,脱乙酰度基本保持稳定。
2.5个CMCH样品均具有促进MEF细胞增殖的活性。用MTT-CVS检测细胞增殖的实验说明不同MW的CMCH对MEF细胞增殖的作用情况相似;CMCH样品(DD 70.3-79.9%,DS 1.12-1.26)促进MEF细胞增殖的最小浓度是50μg/ml。高DD的CMCH样品有较强的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在DD从70.3%增至9
1.采用丙烯酸(AA)与NIPA共聚改变了水凝胶的LCST,其变化受介质PH值影响。网络中具有亲水性的CMCS长链在凝胶体积发生相变时,由于体积排斥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使凝胶内部形成大的孔洞结构,作为疏水通道,从而使P(NIPA—co—AA)/CMCS水凝胶向应速度较快。
软骨修复中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应用与价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10-01611-06 1611·综述·www.CRTER .org杨龄坚,男,1992年生,云南省元谋县人,汉族,昆明医科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骨关节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研究。
通讯作者:李彦林,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8-11-13Yang Lingjian, Master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Sports Medic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anlin, Doctoralsupervisor,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Sports Medic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软骨修复中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应用与价值杨龄坚,李彦林,贾 笛,何映红,向耀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DOI:10.3969/j.issn.2095-4344.1620 ORCID: 0000-0003-3038-8563(杨龄坚)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壳聚糖复合水凝胶:以壳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等为基础,运用化学偶联、3D 打印、物理冷冻干燥等技术复合其他化合物,制备仿生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其有望成为治疗软骨缺损、骨关节炎的新兴方式。
壳聚糖-明胶体系的温敏凝胶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壳聚糖-明胶体系的温敏凝胶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王津;陈莉敏;蒋智清;林友文【摘要】用试管倒置法研究在甘油磷酸钠存在下,壳聚糖-明胶体系的温敏凝胶化性能.体系3组分的体积比V(壳聚糖)∶V(G)∶V(甘油磷酸钠)从10∶0.5∶1~10∶0.5∶2.5(体系pH值6.8),37℃下凝胶化时间由(1200±60)s降至150s;V(壳聚糖)∶V(G)∶V(甘油磷酸钠)体积比从10∶0.25∶2~10∶1.25∶2(体系pH值6.8),37℃下凝胶化时间从(300±10)s增至(690±30)s.固定三者体积配比,明胶浓度增大,37℃下凝胶化时间延长.pH值在6.8~7.2范围适合于体系凝胶化.调节体积配比及合适的pH值,可实现壳聚糖/明胶/甘油磷酸钠体系在37℃下快速凝胶化.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24h载药温敏凝胶累积释放度为(79.28±2.0)%,而24h布洛芬原药累积释放度为(97.04±2.5)%,表明载药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3(044)009【总页数】4页(P1294-1297)【关键词】壳聚糖;明胶;温敏凝胶;布洛芬;缓释【作者】王津;陈莉敏;蒋智清;林友文【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1 引言温度敏感性在体原位凝胶给药系统中目前已成为药剂学及生物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1-5],其特点是以液体给药后,在药用部位因温度变化刺激(体温37℃)而发生相转变,固化或形成凝胶,从而控制药物的释放。
可用于眼部给药、鼻腔给药、局部注射给药等[6,7];也可作为组织修复植入给药,既是组织缺损的填充材料,又是药物释放载体[8-10],使载入药物只在病变组织部位释放,不仅能有效利用药物获得最优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在其它正常部位产生毒副作用。
温度和pH值对智能水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

10
胶体与聚合物
第 27 卷
胀率开始明显下降时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水凝
胶样品的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 值)。
SR = (Ws - Wd)/ Wd
(1)
1.4 智能水凝胶 pH 敏感性的测试
按照文献[6]中方法配制 pH 值分别为 2.0、3.7、
5.4、6.25、7.1、8.8、10.5、11.35,离子强度均 为 50
图 3 PNIPAAm 和 PNIPAAm/CMC 水凝胶 在 25℃不同 pH 缓冲液中的溶胀率
从 图 3 中 可 以 看 出 ,pH 对 PNIPAAm 和 PNIPAAm/CMC 水 凝 胶 的 溶 胀 率 均 有 影 响 。 PNIPAAm 水凝胶的溶胀率最低点出现在中性 环境中,这是因为此 pH 值正是 N-MACH 的等 电点,水凝胶网络中的-COOH 几乎全部电离 为-COO-,而 -NH2 接受质子形成-NH3+,正负电 荷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的吸引力远大于同种电荷 之间的斥力,水凝胶网络微观上处于收缩状态, 所以水凝胶的溶胀率降到最低。在酸性和碱性环 境中,同种电荷之间的排斥大于异种电荷之间的 吸引,所以使得水凝胶的网络向外扩张,溶胀率 升高。
与 PNIPAAm 相似,PNIPAAm/CMC 半互穿
第4期
李延顺等:温度和 pH 值对智能水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
11
Swelling Ratio
网络水凝胶的溶胀率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 降,在 33℃会有很明显的下降 趋 势 。 这 说 明 PNIPAAm/CMC 水 凝 胶 的 VPTT 也 是 33℃ , CMC 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水凝胶的 VPTT。虽然 CMC 中含有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但是它们和 NIPAAm 分子之间并没有化学键合,所以没有改 变水凝胶的 VPTT,这是半互穿网络材料的典型 特点[7]。但是从图 2 中可以看出,CMC 用量多的 水凝胶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胀率较高,这是因为 CMC 中的亲水基团会和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更 多的剂 高温恒温槽(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原位形成基于某药物传送和组织再生的壳聚糖水凝胶

原位形成基于药物传送和组织再生的壳聚糖水凝胶原位形成水凝胶的简单溶胶-凝胶法过渡是更切实可行的可注射水凝胶作为药物传递和组织再生。
先进的原位凝胶系统可以轻松高效地形成由不同的机制在原地。
壳聚糖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应用中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特定的生物活性的天然多糖。
基于壳聚糖的原位凝胶系统早已得到重视作为智能材料发展的几个生物医学应用程序,如药物传递系统和再生医学。
在此,我们审查基于壳聚糖和机制参与水凝胶形成,典型的原位凝胶系统和报告的壳聚糖基原位凝胶在药物释放和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最后,还简要介绍基于壳聚糖的原位形成水凝胶的发展前景。
1.介绍水凝胶是高分子材料具有三个三维网络,有越来越多的注意,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作为载体的药物、蛋白、细胞,和其他,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溶质渗透率和可调节的释放特性[1]。
大量的水在它在高水含量和软表面性质的结果是字符,使它们在周围组织上妥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会导致其结构内支护能力。
自水凝胶的发展在20 世纪60 年代,已经被众多研究适应水凝胶作为生物材料。
特别是,原位形成凝胶,通常显示在原位站点在哪里他们管理成体,溶胶-凝胶过渡展览有前途电位的临床应用。
它是更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适用于热带给药的原位形成水凝胶,注射植入,组织工程支架[2-5]。
药物/单元格可以混入水溶胶为像注射药方便,然后封装药物/细胞凝胶油库形成原位。
原位凝胶系统可能可以缓解与当代再生医学方法和支架相关的几个缺点。
为主,他们尽量减少侵袭性开放的外科技术,可以符合复杂的三维几何形状,这是植入给药系统,修复的创伤和再生后肿瘤切除术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能会导致更快和完整再生的细胞和生长因子本地交货壳聚糖,仅次于纤维素,二个最丰富的天然多糖具有其他聚合物,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许多优点。
壳聚糖是阳离子多糖(1,4) 的基本化学结构与内部-链接的2-amino-2-deoxy-D-glucans,由部分脱乙酰甲壳素所得后处理海鲜废物产生的商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题目壳聚糖智能水凝胶作者吴雪辰罗育阳壳聚糖智能水凝胶作者:吴雪辰罗育阳摘要:壳聚糖智能水凝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来源于自然而具有的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来源广泛等优良的性能,近些年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而智能水凝胶本身对温度、PH、电磁性能等外界刺激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同时也收到广泛关注。
结合两者的优点合成的壳聚糖智能水凝胶更是具有了更加突出的优势。
下面从定义、制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简单的对壳聚糖智能水凝胶最近几年的发展进行浅析。
关键词: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壳聚糖智能水凝胶,药物缓释。
1.定义甲壳素是由N-乙酰-2-氨基-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形式联接而成的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壳聚糖是其乙酰化产物。
壳聚糖与甲壳素结构的差别在于C2位的取代基不同,壳聚糖是氨基(—NH2),而甲壳素是乙酰氨基(—NHCOCH3)。
Fig.1是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化学结构式。
[1]脱乙酰基Fig.1水凝胶或称含水凝胶为亲水性但不溶于水的聚合物, 它们在水中可溶胀至一平衡体积仍能保持其形状。
[2]智能水凝胶一般是有机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其上的功能基团使水凝胶的吸水量对周围环境敏感如温度、pH、电、光或离子强度等,所以称作“智能”。
[3]壳聚糖分子由于主链或侧链上带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和有适当的交联网络结构,所以可形成智能水凝胶。
[4]2.制备(1)壳聚糖壳聚糖可通过天然的甲壳素支链水解直接制得。
(2)智能水凝胶智能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比较复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Ⅰ.水溶性高分子的交联法[5]Ⅱ.接枝共聚法(3)壳聚糖智能水凝胶的制备翟延飞[6]研究认为壳聚糖主链上含有大量的亲水集团,尤其是2位上的氨基常作为交联点,能与甲醛、戊二醛等双官能团交联剂反应,使线性壳聚糖链间由碳氧双键交联成水凝胶。
常用的交联剂有:戊二醛,甲醛,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京尼平等,这种方法是化学交联法。
化学交联法制备的凝胶具有以下特点:交联均匀;通过不同的交联剂可以制备不同性质的水凝胶;制备薄膜纤维等形状;适合多糖类、蛋白质等生物天然高分子等。
并且化学交联法制得的凝胶能在溶液中保持形成高层次结构和取向不变的交联结构,因而制得结构规整的凝胶。
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参照水凝胶的制备法:接枝共聚法)聚丙烯酰胺(PAAm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典型的温敏性水凝胶,被广泛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酶反应控制、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
将PAAm的这些优点与壳聚糖的pH敏感性和离子强度敏感性结合起来,通过共聚法制备一种聚合物,使该聚合物具备PAAm和CS的共性,从而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材料。
具体备方法:俞玫[7]对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梳型水凝胶的制备进行了研究本制备在机械搅拌及氮气环境下进行。
将l g壳聚糖粉末溶于60 mL l%醋酸溶液中,通氮气3 0 m i n,水浴升温至6 0℃,加入0.2 g过硫酸钾( KPS 引发剂,6 0℃搅拌10 min,快速加入一定比例的单体A A m ( 溶于 3 0 m L 水中并预先用氮除氧,6 0℃反应1 h 。
将产品冷至室温,用l mol/L NaOH调pH至8。
加500 m L无水乙醇脱水1 h,过滤,将产品在5 0 0 mL无水乙醇中浸泡过夜,充分除去凝胶中的水分。
过滤,用5 0 mL无水乙醇洗涤两次。
所得凝胶在60℃下烘干。
M B A交联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本制备在机械搅拌及氮气环境下进行。
将lg壳聚糖粉末溶于60 mL l%醋酸溶液中,通N氮气30 min,水浴升温至60℃,加0.2 g KPS引发剂,6 0℃搅拌10min,快速加入8 g单体A A m ( 溶于30 mL水中并预先用氮除氧和0.5 g交联剂M B A (溶于20 m L水中并预先用氮除氧,6 0 ℃反应1 h 。
将产品冷至室温,用1 mol/L NaOH调pH至8。
加入500 m L无水乙醇脱水1 h,过滤,将产品在500 mL无水乙醇中浸泡过夜,充分除去凝胶中的水分。
过滤,用50 mL无水乙醇洗涤两次。
所得凝胶在60℃下烘干。
(交联度为6.25%。
3性质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对外界刺激具有可逆响应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电场、磁场、光和压力等的微小变化,并可由此可将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分为对PH敏感性、温度敏感性、温度/PH双重敏感性、压力敏感性、光敏性、电场敏感性、生物分子敏感性、立即敏感性、和溶剂敏感性等等。
[8]3.1PH敏感性壳聚糖智能水凝胶X. Qu等[9]以乙烯酸(GA作为接枝单体或与D,L-乳酸共同接枝在壳聚糖上,合成相对于D,L-乳酸单独接枝时在水溶液中更易形成含水的对PH 敏感性的壳聚糖智能水凝胶。
研究表明,接枝乳酸后,一旦至于酸性缓冲溶液时,壳聚糖剩余的氨基基团将发生离子化,使相邻的例子之间由于静电斥力使得该水凝胶发生分子链扩张进而使得吸水量提高。
不同接枝单体在不同PH缓冲溶液的情况如下图3.2温度敏感性壳聚糖智能水凝胶Xujie Liu[10]等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敏感性的壳聚糖智能水凝胶,该水凝胶基于硫醇化的壳聚糖、羟磷灰石、β-磷酸甘油。
该改性过的材料具有在人体温度37摄氏度时转变为水凝胶的特征。
3.3热和PH双重敏感性壳聚糖智能水凝胶Jie Wu[11]等通过壳聚糖和缩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进行反应制得季铵化壳聚糖(HTCC),进而与甘油组成HTCC/甘油组成的新型水凝胶系统,展现出了热和PH双重敏感性,该水凝胶在稳定低于或等于室温的情况下可以轻易纳入药物颗粒同时在人体温度37摄氏度下转变为同名的水凝胶。
同时该新型水凝胶还展现出良好的PH敏感特性,包覆的药物在该水凝胶处于酸性条件下释放迅速而在碱性条件下释放缓慢。
这意味着水凝胶使药物在低PH值器官得到保护而在较高PH浓度条件下器官如肠中释放。
4.应用4.1用作药物缓释载体药物缓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是将药物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以物理或者化学方式结合,使其在人体内以扩散、渗透等方式在局部均匀持续释放,它能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和周期,并能使药物达到人体特定的靶部位。
[12]Jing Han[13]等在光引发聚合的条件下将甲基丙烯酸化壳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的混合得到了双重敏感性水凝胶作为载体,用作药物递送。
此举的目的是利用壳聚糖智能水凝胶本身对外界PH的变化而膨胀的特性并N-异丙基丙烯酰胺对温度敏感的特性,来实现运载药物的目的。
该实验还探究了水凝胶组成对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
Ishihara[14]等通过将叠氮苯甲酸和乳糖酸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缩合反应后用紫外光照射制成水凝胶。
并在该水凝胶加载了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 EGF- 2 及抗肿瘤试剂( pa cl i t axe l ,结果表明,EGF-1,EGF-2和肝磷脂随着壳聚糖智能水凝胶的生物降解得以控制性释放。
Lin Zhang[15]等通过将良好细胞相容性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酰胺(PNIPAm )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合成了的CMCS - PNIPAm分子-GMA水溶液的光致交联水凝胶,并将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抗炎药双氯芬酸钠(DCS)封装这些药物,药物分子的释放是由水凝胶的PNIPAm分子接枝率,pH值和释放介质的温度控。
实验数据表明抗癌药物5-Fu和抗炎药DCS在37摄氏度的的释放速度快于25摄氏度的释放速率,而37摄氏度下PH为2.1溶液中24小时的DCS释放比例是27%而在37摄氏度下PH为7.4同种溶液中的DCS释放比率为89%。
(如下图)Yajing Wang[16]等研究了基于壳聚糖(CT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双重敏感纳米凝胶(同时对热和PH敏感)及其内药物(10 - 羟基喜树碱)的控释,CTS-g-PNIPAAm 共聚物结构以及药物缓释作用如Scheme 110 - 羟基喜树碱4.2用作生物医用阀门Jianmin Wu[17]等通过将壳聚糖智能水凝胶覆盖多孔二氧化硅,合成了具有PH相应机制的纳米阀门。
在该实验中,水凝胶是由壳聚糖和环氧丙氧基硅烷(GPTMS)反应制得。
而且膨胀率和对PH反应时间取决于GPTMS在水凝胶中所占的相对含量。
该纳米阀门可用作控制胰岛素释放。
Akshay Atwe[18]等利用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对外界PH的响应性制作了一种新型微流体开关。
水凝胶溶液是由壳聚糖与聚乙酸乙烯在乙酸中制备并通过戊二醇作交联剂进行结晶制得的实验证明在单次的PH从7降到3中,该微型开关进行了减少流量的动作10次,表明了该开关适合于人体中微小的PH值变化。
如果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实验人员认为可以用来代替如今昂贵的外部的电磁脑积水分流器。
4.3用作医用支架欧阳君君、周莉[19]等通过将多孔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制得水凝胶,不仅满足作为人工角膜支架的力学性能,更实现了与人体组织形成生物性键合,在人眼部长期起支持作用的效果。
4.4用作薄膜Guoming Sun[20]等通过将壳聚糖与温度敏感型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改善热学力学性能的聚乙二醇进行共混,合成了对温度、ph敏感的壳聚糖水凝胶薄膜。
对成品的性能鉴定表明该薄膜易于结晶,结晶的部分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因而具有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膨胀性能。
这种对温度、ph敏感性可能使得该薄膜利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结论:壳聚糖智能水凝胶由于其自身优良的特性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尤其是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低毒性甚至无毒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壳聚糖智能水凝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水溶胀的本性以及开发改性壳聚糖使得壳聚糖分子对一种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如通过接枝D,L-乳酸或/和乙醇酸来制备物理交联网状的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并研究其内部水的具体状态[3]。
时至今日,人们对壳聚糖智能水凝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研究通过改性来使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参考文献:[1]王爱勤.甲壳素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9-60[2]姚康德,彭涛,高伟,Kim Sung Wan.智能性水凝胶[N].高分子通报,1994,6:103[3]X. Qu, A. Wirse´n, A.-C. Albertsson, Novel pH-sensitive chitosan hydrogels: swelling behavior and states of water[N],Polymer,1999,9(13):41[4][5]杨黎明.壳聚糖改性及其智能水凝胶的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5,[6]翟延飞,羟丙基壳聚糖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济南:济南大学,2005,5(23)[7]俞玫,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N]. 天津化工,2006,5:3[8]张素梅、朱文渊、龚红升、廖烈文,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及其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N].[9]X. Qu, A. Wirse´n, A.-C. Albertsson,Novel pH-sensitive chitosan hydrogels: swelling behavior and states of water[N]. Polymer, 1999,9(13: 41[10]Xujie Liu, Yan Chen, Qianli Huang, Wei He, Qingling Feng, Bo Yu,A novel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based on thiolated chitosan/hydroxyapatite/beta-glycerophosphate[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110[11]Jie Wu, Zhi-Guo Su, Guang-Hui Ma, A thermo- and pH-sensitive hydrogel composed of quaternized chitosan/glycerophosphat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6:315.[12]袁君杰,谢幼专.药物缓释载体负载药物方法的研究[N].生命科学,2013,3:3[13]Jing Han, KeminWang, Dongzhi Yang, Jun Ni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methacrylated chitosan/PNIPAAm hybrid[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09,44[14]王华明,卢凌彬,曹阳.壳聚糖智能水凝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N].材料导报,2008,5:X[15]Lin Zhang, Ling Wang, Baolin Guo, Peter X. Ma, Cytocompatible injectable carboxymethylchitosan/N-isopropylacrylamide hydrogels for localized drug delivery[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103[16]Yajing Wang1, Jiu Wang2, Hongjiang Xu3, Liang Ge2, and Jiabi Zhu2,Investigation of dual-sensitive nanogels based on chitosan and N-isopropylacrylamide and its intelligent drug delivery of 10-hydroxycamptothecine,[N]. Drug2014 Informa Healthcare USA, Inc. DOI:10.3109/10717544.2014.883219 Delivery[17]Jianmin Wu and Michael J. Sailor, Chitosan Hydrogel-Capped Porous SiO2 as a pHResponsive Nano-Valve for Triggered Release of Insulin[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9:19[18]Akshay Atwe, Ankur Gupta, Rishi Kant, Mainak Das, Ishan Sharma, Shantanu Bhattacharya,A novel microfluidic switch for pH control using Chitosan based hydrogels[N]. Microsyst Technol. 2013, 6(18[19]欧阳君君周莉.多孔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N].应用化学,2012,9:10[20]Guoming Sun, Xian-Zheng Zhang, Chih-Chang Chu, Form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based hydrogel films having both temperature and pH sensitivity[N]. J Mater Sci: Mater Med. 2007,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