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 引言水凝胶贴剂是一种具有优异吸水性能和粘附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妆品、农业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水凝胶贴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水凝胶贴剂在吸水性能、粘附性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材料成本高昂、生物降解性不足等。

3. 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3.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专利文件和技术报告等,收集并整理了关于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相关信息。

3.2 实验分析在实验室中,我们对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水凝胶贴剂进行了吸水性能测试、粘附性能测试和可持续性评估。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实验结果,分析水凝胶贴剂在各项性能上的差异。

4. 研究发现4.1 吸水性能目前,水凝胶贴剂在吸水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组分、优化制备工艺等手段,使得水凝胶贴剂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大幅提高。

同时,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在特定条件下调控水凝胶贴剂的释放速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4.2 粘附性能水凝胶贴剂作为一种粘附材料,在医疗、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水凝胶贴剂的粘附力,并改善其与不同基材的相容性。

通过引入新的交联剂、调控材料表面性质等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使得水凝胶贴剂在粘附性能上更加出色。

4.3 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性成为水凝胶贴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可生物降解的水凝胶贴剂,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些研究已经成功地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了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降解水凝胶贴剂,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

5. 结论通过对水凝胶贴剂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水凝胶贴剂在吸水性能、粘附性能和可持续性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水凝胶(Hydrogel)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团, 能被水溶胀但不溶于水的具有三维网络结 构的聚合物。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 具有网状交联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 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亲水残基,亲水残基与 水分子结合,将水分子连接在网状内部, 而疏水残基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是一 种高分子网络体系,性质柔软,能保持一 定的形状,能吸收大量的水
身体积明显增大的现象,这是弹性凝胶的 重要特性,凝胶的溶胀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溶剂分子钻入凝胶中与大分子相 互作用形成溶剂化层,此过程很快,伴有 放热效应和体积收缩现象(指凝胶体积的 增加比吸收的液体体积小)
(二)环境敏感性
环境敏感水凝胶
---------又称智能水凝胶,根据环境变化的 类型不同,环境敏感水凝胶又分为如下几 种类型:温敏水凝胶,PH敏水凝胶,盐敏 水凝胶,光敏水凝胶,电场感应水凝胶, 形状记忆水凝胶,非离子型水凝胶溶胀性 只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成分,而与外界环 境无关。
水凝胶在药用高分子材料进展
⑺阿达帕林凝胶:可抑制人类多形核白细胞的化学 趋化反应,并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反 应转化为炎症媒介物来抑制多形白细胞的代谢, 从而缓解由细胞反应介导的炎性反应。适用于寻 常痤疮的皮肤治疗。
⑻冰带是国内首创新产品,采用国际蓄能高分子 材料蓝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产品。蓝冰 在常温状态下呈蓝色柔软透明状胶体,热容量是 水的2-3倍,具有蓄冷降温及蓄热保暖的双重功效, 使用方便,安全。
2.化学水凝胶,通过化学键交联形成 的三维网络聚合物,是永久性的。
根据合成材料分类:

1.天然高分子水凝胶

2.合成高分子水凝胶

3.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杂化水凝胶
水凝胶的性质

智能水凝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智能水凝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智能水凝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智能水凝胶是一种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并保持稳定的状态的高分子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和生物降解性,逐渐成为无土栽培领域的重要应用材料。

智能水凝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比传统的土壤栽培,无土栽培具有灵活、高效和环保的优势。

无土栽培需要合适的基质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氧气和养分。

智能水凝胶的良好持水性能,使得它成为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选择。

智能水凝胶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并能将吸收的水分释放给植物。

在无土栽培中,植物的水分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智能水凝胶能够根据植物的需求释放适量的水分,保持植物的水分平衡。

与传统基质相比,智能水凝胶的水分利用率更高,能够降低水分和养分的浪费。

智能水凝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在植物生长周期结束后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与传统基质在使用完之后需要进行处理或更换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智能水凝胶的使用不仅更加方便,也更加环保。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水凝胶已经广泛应用于无土栽培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生产中。

它可以与其他基质如气洞质、蛭石等混合使用,形成适合不同植物生长的栽培基质。

通过智能水凝胶的使用,无土栽培可以实现精准供水,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栽培。

智能水凝胶的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

智能水凝胶的合成和改性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水分吸附和释放性能。

智能水凝胶的价格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智能水凝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应用,为无土栽培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它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够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和产量,并且对环境友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智能水凝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新型可生物降解两性pH敏感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新型可生物降解两性pH敏感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Ab ta t src
A o e mp o ei H—e stv y r g 1 t e d n a b x l r u si d sg e n y t e i d n vl a h tr p s n i eh do e hp n e t r o y o p s ein da ds n h sz . c i wi c g e
pH— e s tv dr g l s n ii e Hy o e PENG i Hu ,LUo n fn Ya g e g,S UN io io Ja x a ,W U i c u n Jn h a
( y L b r t r fBir e l g c lS in e a d Te h o o y o h i ity o u a in,Re e r h Ce t r o i i s ie a e il Ke a o a o y o o h o o ia ce c n c n lg ft e M n s r fEd c t o s a c n e fB on p r d M t ra S in e a d En i e rn ce c n g n e ig,Co lg fB o n i e rn le e o i e g n e i g,Ch n q n ie st ,C o g i g 4 0 4 ) o g ig Un v r i y h n qn 0 0 4
( C)a d t e e fe r s -i k d wi mi o t r i a e o y eh ln lc 1 f w 一 5 0( DC n h r a t r c o s l e t a n e m n t d p l ( t y e e g y o )o M n h 0 ATP EG5 O) il i g O ,ye d n

智能水凝胶研究最新进展

智能水凝胶研究最新进展
(0 2 20 )
作者简介:毕 曼(93 ) 18一,女,山东省人,硕士生. mal ms 5 @13 o i E i b j 6. n : sl t
联系人: ma ah n @n ueu n E i ho o g w . . h dc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离子 交换 与 吸 附 ,0 82 ()1 8 9 2 0 , 42: 8 ~12
1 0N CHANGE AND EX ADS ORP ON TI
文章编号:10 .4 32 0 )20 8 .5 0 1 9 (0 80 .1 80 5
智 能 水凝 胶 研 究 最 新进 展
架材料 、血 红蛋 白氧载体 、生物传 感器感应 元件 的承载体及凝胶微透镜等 。本文 重点介绍智能水凝胶研
究的最新进展。
2 智能水凝胶 的分类
21 p . H敏感型水凝胶
水凝胶的 p 响应 性是指其溶胀或消溶胀是随 p 值的变化而变化 p 敏感型水凝胶的响应特性 , H H H 可通过在弱聚电解质 中引入少量疏水性结构单元而实现,其中疏水微区相当于物理交联 ,能干扰聚 电解 质解离所引起 的溶胀 。例如用亲水性 的聚丙烯酸 (AA P )和疏水性 的聚丁基丙烯酸酯 (B P A)合成 具有互 贯网络结构 ( N H敏感的两性水凝胶包 载褪黑素【。实验发现褪 黑素 从 IN 中释放响应于 p r )p P l 】 P H值 的变 化 ,疏水网络 能克服亲水 网络突然破裂而快速释药 的缺点。对 p 敏感 的聚 2 乙烯吡啶 ( V )微凝胶粒 H . PP 子【,当 p 2 】 H值低于 45时,吡啶基 团质子化 ,微凝胶 网络呈正 电性 ,引起微 凝胶 网络 的扩 张,适合于作 .
控制药物 的控释载体 。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俊机哥哥0913010407(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9高分班)摘要:本文对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于水凝胶的制备,我们在文章的介绍了三种方法:单体聚合并交联、聚合物交联、载体的接枝共聚。

关键字: 水凝胶制备性质应用生物医学前言水凝胶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60年,当时是由捷克的Wicherle和Lim研制的聚强乙基丙烯酸甲酯。

它本身是硬的高聚物,但它汲取水分后就变成具有弹性的凝胶,故称水凝胶。

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在水中能够汲取大量水分而溶胀,并在溶胀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而不被溶化。

水凝胶可由不同的亲水单体和疏水单体聚合而成。

由于其具有三维网络结构,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其交联网络结构主要由化学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等组成。

溶胀时溶液可以扩散进入交联键之间的空间内,交联密度越大,三维网络间的空问就越小,水凝胶在溶胀时汲取的水分也就越少。

由于水凝胶外表不易粘附蛋白质和细胞,故在与血液、体液及人体组织相接触时会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它,水凝胶由于含有大量的水分而非常柔软,并且类似于生物体组织,故作为人体植入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响。

因此,水凝胶被作为优良的生物医学材料得到广泛应用2。

例如,PVP水凝胶可作为眼科手术中黏弹物质及人工玻璃体材料。

PVA水凝胶可用于关节重建、人工软骨、人工喉及人工玻璃体。

PVA 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在移植方面的水凝胶。

水凝胶已被用做鼻子、面部、缺唇修补、替代耳鼓膜等方面。

水凝胶用做人工软骨、腱以及主动脉接枝不久将被商业化。

其它,水凝胶在日用品,工业用品,农业、土建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1 水凝胶的制备1. 1 单体聚合并交联合成水凝胶的单体很多,大致分为中性、酸性、碱性3 种,表1 列出了局部单体及交联剂。

表1水凝胶制备中常用的单体和交联剂水凝胶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单体采纳电离辐射、紫外照耀或化学引发聚合并交联而得。

一般来说,在形成水凝胶过程中需要参加少量的交联剂。

水凝胶降解实验

水凝胶降解实验

水凝胶降解实验水凝胶降解实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用于研究智能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和生物降解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水凝胶降解实验的方法、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水凝胶样品、溶液(如酸、碱或酶)。

2. 将水凝胶样品切成小块并称重,记录初始质量。

3. 将水凝胶样品浸泡在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泡并充分吸收溶液。

4. 将浸泡后的样品放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定期取出样品,记录质量变化,直至完全降解。

5. 统计降解时间和降解率,并分析结果。

二、影响因素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水凝胶降解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水凝胶降解越快;湿度越高,水凝胶吸水性越强,也会加速降解。

2. 溶液性质:水凝胶的化学性质和溶液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降解速率有重要影响。

例如,酸性溶液可以加速水凝胶的降解,而碱性溶液则会减缓降解速率。

3. 水凝胶类型和结构: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水凝胶对溶液、温度和湿度的响应不同,因此其降解速率也会有所不同。

三、未来发展方向1. 生物降解水凝胶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的研究针对生物降解的水凝胶类型、降解速率和机理等方面展开。

2. 研究水凝胶的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影响水凝胶降解速率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水凝胶降解的过程。

3. 建立更加完善的方法和标准,以便更准确、更可靠地研究水凝胶的降解和性能。

综上所述,水凝胶降解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通过对水凝胶的降解速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智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使智能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水凝胶研究进展综述

水凝胶研究进展综述

水凝胶研究进展综述
以下是关于水凝胶研究的一些综述性的进展:
水凝胶是一类高度吸水性的材料,其网络结构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并且可以在不失去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释放水分。

这使得水凝胶在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医学、药物传递、生物传感、柔性电子学、农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水凝胶研究领域的进展:
1.合成方法:
•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被提出,以实现对水凝胶结构和性质的精确控制。

这包括自组装方法、模板法、交联聚合法等。

2.生物医学应用:
•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例如,水凝胶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创伤敷料、生物传感器等方
面。

其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在医学
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力。

3.柔性电子学:
•水凝胶因其柔软、透明、高吸水性等特性,在柔性电子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可在水凝胶基底上制备柔
性传感器、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4.环境应用:
•在环境保护和农业领域,水凝胶也发挥着作用。

其可以用于水资源的调控、土壤保湿、植物生长的改良等。

5.智能响应性:
•研究者们通过引入响应性物质,使得水凝胶可以对外界刺激(如温度、pH、光照等)做出智能响应。

这为一些可控
释放和刺激响应性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有新的水凝胶材料、结构设计和应用方法涌现。

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下,水凝胶将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优越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进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更新,因此建议查阅最新的文献和综述以获取最新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孙姣霞1,罗彦凤2,屈晟2(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6BB5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474收到稿件日期:2007-06-08通讯作者:罗彦凤作者简介:孙姣霞(1984-,女,湖南新化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摘要: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因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详细介绍了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并预测了智能水凝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水凝胶;可生物降解;药物释放系统;综述中图分类号:O648;R31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31(2007增刊-1895-041引言水凝胶是指可被水溶胀的半固态交联聚合物网络。

智能型水凝胶(intelligent hydrogels or smart hydrogels是一类对外界刺激能产生敏感响应的水凝胶。

典型的外界刺激有温度、pH 值、溶剂、盐浓度、光、电场、化学物质等。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H 敏感型和温度敏感型水凝胶[1~3]。

智能水凝胶按其降解性能可分为可降解性智能水凝胶和不可降解性智能水凝胶。

聚丙烯酰胺类、聚丙烯酸类、聚乙烯醇类等水凝胶主要是依赖双键的自由基反应形成以C —C 连接为主的交联网络,这种以C —C 连接的交联网络通常都是不可降解的。

而可降解水凝胶能在机体生理环境下,通过水解、酶解,从高分子、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对机体无损害的小分子物质,并且这些小分子降解产物通常是体内自身就存在的,如氨基酸、乳酸等,最后,通过机体的新陈代谢完全吸收和排泄,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这类材料可用于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实现药物靶向输送,使药物在体内能够保持有效的浓度,减小或消除副作用,此外还可以避免免疫排斥以及二次手术等缺陷[4~6],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水凝胶的主要应用之一是用作药物释放材料。

由于其在人体内使用,因此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设计和研制一种集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智能型于一身的水凝胶药物释放材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对于推动药物控释材料研究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可生物降解性智能水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并预测了智能水凝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目前研究最多的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有壳聚糖类和PEG-PLGA 等嵌段共聚物类。

2壳聚糖类壳聚糖是一个带有阳电荷的天然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酞基后的产物,被誉为“最具潜力的生物高分子”。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好,体内可降解,在给药系统中受到特别的关注。

但壳聚糖分子中存在较强的氢键,只能溶于稀酸中,且溶解度亦不大;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不够稳定,即使在室温下也会降解。

壳聚糖的溶解、加工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很难满足环境、纺织、日用化妆品、医疗等领域的需要[7,8]。

通过改性可较好地解决壳聚糖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加工性等问题。

壳聚糖分子内存在的羟基、氨基等官能团为改性提供了方便。

通过引入不同性质的官能团,可得到不同性能和功效的壳聚糖衍生物。

在制备智能水凝胶方面,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复合改性。

复合改性主要包括接枝共聚[9~11]、辐照和化学交联[12~18]、共混和互穿聚合物网络[19,20]等方法。

壳聚糖的功能基团可作为反应性基团与合成高分子发生嵌段共聚、缩聚等反应,从而改性壳聚糖,合成具有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基新型功能材料。

Mahavinia [9]等在均相介质中,采用铈引发剂引发丙烯腈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制备了聚丙烯腈接枝的壳聚糖。

该物质水解后,产后了一种具有超吸附能力的智能水凝胶,该凝胶具有超吸收能力、pH 敏感和盐敏感,是一种潜在的药物载体。

Mahdavinia [10]等还使用过二硫酸钾(KPS 作为自由基引发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为交联剂,制备了丙烯酸(AA 和丙烯酸酰胺(AAM 接枝共聚的壳聚糖。

研究了MBA 浓度以及AA/AAM 比例对其吸水能力的影响。

该凝胶体现了两亲性、可逆的pH 响应性和盐敏感性等特征。

pH 可逆性以及水凝胶的“开-关”性质使得这种智能聚合物可望成为生物活性试剂,如药物的载体。

俞玫[11]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几种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其中以过硫酸钾为自由基引发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或甲醛为交联剂,并研究了实验因素,如交联剂浓度和单体比率对水凝胶溶胀能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该水凝胶具有离子强度、pH 值和温度敏感性。

这种可随外界因素响应及“开-关”的性质,使此类智能水凝胶有望成为生物制品载体,例如药物载体。

而吴国杰等[12]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合成了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研究了影响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多种因素。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同时又具有pH/离子/温度敏感性,因此日益显示其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性。

陈欢欢等[13]利用壳聚糖的化学交联和聚乙烯醇(PVA的物理交联作用来提高壳聚糖/甘油磷酸体系的凝胶密度和凝胶强度,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体系,并在甘油磷酸盐作用下形成具有温度敏感pH依赖型的水凝胶,在体温下能迅速成胶。

通过交联剂进一步强化后的互穿网络体系结构更致密,机械强度好。

Fourier红外光谱证明凝胶中存在交联剂和壳聚糖形成的Schiff’s键。

经PVA和化学交联后的温敏凝胶具有更紧密的结构,在原位温敏性可生物降解植入剂应用领域中具有发展潜力。

Chen[14]等成功的制备了包含装载有成骨形成蛋白(BMP微球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壳聚糖(Dex-GMA/明胶水凝胶支架。

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Dex-GMA与明胶的量,可调节水凝胶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SCT接近体温,从而使BMP能够得到控制释放。

该材料具有温敏和可生物降解性,有望应用于药物释放体系和组织工程。

杨黎明等[15]采用电子束对壳聚糖和丙烯酸混合水溶液进行辐照,制得了壳聚糖/聚丙烯酸(CS/PAAc共聚物水凝胶。

该水凝胶具有pH 敏感性,在强酸性(pH≈1和碱性(pH>7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溶胀性;而在pH=2~5范围内溶胀率较小。

同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产物的溶胀率也随之增大。

在酸性条件下溶胀率增大的效果并不明显,当pH>6时增大效果较显著。

王胜等[16]以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h为原料,采用60Co-γ射线辐照交联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壳聚糖(PVA/CMCh水凝胶,研究了PVA与CMCh的配比、温度、pH及离子强度等对PVA/CMCh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当配比的PVA/CMCh水凝胶具有一定的温度、pH及离子敏感性。

Cai等[17]采用γ辐射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该凝胶具有温敏和pH双重响应。

谢云涛等[18]制备了pH敏感性壳聚糖/聚乙烯醇(CS/PVA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在室温下不同pH值介质中的溶胀比。

结果发现,在酸性溶液中,凝胶的溶胀比远大于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胀比,且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具有可逆溶胀/收缩行为,对药物氟哌酸具有缓释效果。

此外, Boriacchiello等[19]采用共混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含有丙烯酸(AA 和丙烯酸甲酯(MA的壳聚糖水凝胶。

由于聚丙烯酸的引入,壳聚糖的溶胀和机械属性大大提高,并且这种物质的溶胀度不随MA/AA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而其机械属性则随MA/AA比例的变化而变化。

Khalid等[20]制备的壳聚糖/环氧乙烷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Semi-Interpenetrating Network水凝胶,发现相对于壳聚糖凝胶对照品而言,其对pH更为敏感,且由于亲水性的环氧乙烷链的存在而含有更多的结合水,机械特性更佳。

此外,Chenite等[21,22]开发了壳聚糖原位凝胶控释系统,通过在壳聚糖溶液中加入生物适应的甘油磷酸盐,使得壳聚糖溶液在低于体温的生理pH值环境中保持液态,体温时在注射原位形成凝胶。

体内实验证实了上述注射剂的可靠性和释放药物的有效性。

Wu等[23]采用壳聚糖与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合成了季铵盐壳聚糖(HTCC。

然后又将HTCC与甘油磷酸酯(GP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热敏和温敏的新型智能水凝胶(HTCC/GP,并且将其作为智能药物释放载体。

张杰等[24]制备了基于壳聚糖和多羟基盐类化合物的凝胶给药系统,研究了其柱状凝胶和球状凝胶的制备以及其温度和pH双重感应性。

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低于室温时呈液态,升温至37℃左右则形成固态凝胶,并且凝胶温度越高,凝胶强度越好。

并以VB12为模型药物,对柱状凝胶在不同pH环境下的释放特性进行了表征。

3嵌段共聚物类PLGA(Poly(DL-lactide-co-glycolide在人体内能够降解,而且其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它与PEG (Poly(ethylene glycol共聚,能够加速其降解,并能形成具有温度敏感的水凝胶。

由于PEG-PLGA-PEG三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释放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另一热点。

其中Jeong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Jeong等[25]合成的PEG-PLGA-PEG三嵌段共聚物在室温下是可自由流动的溶胶,在体温时则变成透明的凝胶。

由于引入了PLGA嵌段,使聚合物能够在体内逐渐降解,最终被排除体外。

在原位注射后,形成的凝胶可长期保持完整性。

因此,PEG-PLGA-PEG体系可应用于注射的长期药物释放。

Jeong等[26]还合成了一类可以克服分子量限制的温敏性的可生物降解的接枝共聚物——PLGA-g-PEG。

在23℃时,该共聚物水溶液(25%(质量分数的黏度适宜注射;当温度升高,在30℃时发生溶胶-凝胶(sol-gel转变;若温度升高至50℃以上, PLGA-g-PEG水溶液出现明显的相分离。

该系统在药剂原位注射缓释方面极有潜力。

这种共聚物是将DL-丙交酯、乙交酯和环氧链端的聚乙二醇一步开环聚合而成。

此外, Chen等[27]采用丙交酯、乙交酯以及乙二醇的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嵌段长度的三嵌段共聚物PLGA-PEG-PLGA,并将其用于体内长期控制释放蛋白质。

研究表明,增加嵌段长度和浓度有利于降低药物的释放速度。

因而改变共聚物PLGA-PEG-PLGA的嵌段长度和浓度,有望用于控制释放药物。

Li等[28]将PEG-PLGA-PEG用于控制释放质粒体DNA(pDNA。

结果表明,PEG-PLGA-PEG 为控制释放pDNA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平台。

它代表了一种新的释放策略,在治疗伤口方面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