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究

——基于环境规制视角

王怡

2012-09-17 15:51:55 来源:《经济与管理》(石家庄)2012年4期第27~30,41

【作者简介】王怡(1975-),女,满族,黑龙江双城人,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组织、规制经济学,黑龙江大庆163318

【内容提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估算1994-2009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环境规制强度数据,将环境规制因素纳入到Kaya公式中,构建改进的人均碳排放量分解计算公式,情景预测2010-202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不同情境下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增幅有较大差异,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环境规制/碳排放/情景预测/经济增长

一、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重要,特别是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尤其是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2009年哥本哈根、2010年坎昆,以及2011年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减排目标设定、资金落实和技术安排是会议的争论焦点所在。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3

年的1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占世界的25%,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

的比重为34%。预计到2015年,我国排放量将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0%,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温室气体大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有关碳排放预测的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综合能源经济模型预测,即在综合考虑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相关产业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例如,陈文颖等(2004)[1]、宋杰鲲,张宇(2011)[2]运用MARKAL-MACRO 模型、BP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刘晓等(2011)[3]通过马尔科夫预测模型预测能源消费品种比例,计算各能源品种的碳排放量。二是构建碳排放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设置不同的情景对碳排放进行预测。例如,Lester等(2009)[4]基于Kaya等式,结合Waxman Markey和奥巴马政策目标设置了3种情景对美国碳排放进行预测。渠慎宁,郭朝先(2010)[5]通过设置不同经济发展情景,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分析方法结合,在不同情景的基础上,从环境规制的视角预测了我国2010-2020年的碳排放量,提出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环境规制与我国碳排放量测算

(一)环境规制强度

选用环境规制强度指标衡量政府的环境规制水平。研究角度的不同对环境规制强度指标的选取也不同,例如,如傅京燕[6]和Sonia[7]用能源强度

(GDP/Energy)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用以度量政府针对环境的一系列规则和条款

的影响效果;有的学者采用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来反映各行业的环境规制水平;有的则采用执行和落实环境规制(进行污染治理)的支出和成本作为指标;有的学者(王国印[8]等)使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这些指标都是从治理的角度对环境规制进行度量。

本文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作为指标。政府加大环境规制的力度,相关方会花费较多的支出在污染治理上,污染治理投资会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用污染治理的投资能够较好地反映相关方面的环境规制强度。不同的经济规模下,相同的污染治理投资的意义往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比较污染治理投资带来的影响。为了能使不同时期和经济规模下的环境规制强度具有可比性,本文将污染治理投资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以消除这种差异,即每百元国内生产总值的污染治理投资作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二)碳排放量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化石能源释放出的热量所对应的碳量。其中,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均来自于其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能量转换与能量损失。因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即为各类化石能源的终端消费(不包括作为原料的化石能源)、能源转换及能源损失所产生的相应碳排放量。[9]

由于后续研究需要预测不同情景下的我国碳排放量,考虑到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一致性和可得性,在计算我国碳排放量时,利用各年份煤炭、四种油品(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天然气的消费量进行估算,但这些能源指标都是实

物量,需要将这些能源根据折算系数(见表1)换算成以标准煤为计量基础的能源消费量,然后根据以下公式估算: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94-2009年。上述各项数据来源于1994-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根据公式(1)和(2)计算的1994-2009年碳排放量和环境规制变量数值见表3。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图1可见,中国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1994-2002年期间,碳排放量以1.6%的速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均碳排放量7.9亿吨。2003年以来,碳排放量增加迅速,年均碳排放量13.9亿吨,平均增长率为11.1%。造成中国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1994-2002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8.9%,2003-2009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上升为11.1%。1994-2009

年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石油消费占19%。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而能源消费的增长也得益于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近几年我国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但从折线图1中也可以看见,2009年的碳排放量呈现平缓的趋势,表明碳排放量显著增加的脚步有所放缓。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压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在众多的污染问题中,空气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工厂生产废气、人们日常生活排放废气、汽车尾气的无限制排放,都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带来了沉重的负荷。另一方面,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减少,而玻璃建筑、空调等的增加,都使得我们生活环境的气温逐年升高,空气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明显超标。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渐加大了环境规制的强度,反映在图2中就是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曲线不断上升,年均为1.07元/百元,年均增长率为5.7%。但由于环境规制与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各年环境规制力度的强弱往往是政府在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因此,我国环境规制强度是一条“波浪型”上升的折线。

图11994-2009年我国碳排放量单位:亿吨

图21994-2009年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单位:千元/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