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二三节肠道杆菌和弧菌属[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病原肠道杆菌ppt课件

病原肠道杆菌ppt课件
❖ 2.采用哪种方法能进行快速诊断?
38
肠道杆菌
编辑版ppt
病例2提示
❖1.患者急性腹痛2d ,每天脓血便10次左右,有 明显里急后重感,肠鸣音亢进,低热等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39
肠道杆菌
编辑版ppt
3.免疫性 感染局限于肠粘膜层,不入血,故免疫主要
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分泌型IgA;维持时间短。
肠道杆菌
1
肠道杆菌
学习要求
编辑版ppt
❖ 1)掌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志 贺菌属的致病性;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肠道杆菌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 2)熟悉: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埃希菌属、志 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肥达试 验。
❖ 3)了解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沙门菌分类;其他 肠道细菌。
❖ 思考题:
❖ 1.可初步诊断为哪种疾病?
❖ 2.采用哪种方法能进行快速诊断?
31
编辑版ppt
肠道杆菌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无鞭毛、荚膜、无芽胞,
有菌毛。
生化反应
SS选择培养基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多数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
32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延二月以上
37
肠道杆菌
病 例 2编辑版ppt
❖患者男23岁,急性腹痛2d ,每天脓血便10次左右, 有明显里急后重感,肠鸣音亢进,体温38℃,血压 正常,白细胞数17×109/L。取粘液便镜检红细胞3 个,白细胞8个,未见阿米巴原虫。
❖ 思考题:
❖ 1.可初步诊断为哪种疾病?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 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
分类
• 1.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分类 • ⑴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溶
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亦称草绿色链 球菌。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 ⑵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 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这类细菌又 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 • ⑶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 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 1)皮肤皮下组织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 痈,脓疱疮等。
• 2)其他系统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 ⑵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 • ⑶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防治原则
• 1.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以减少传染源。 • 2.注意对空气,器械和敷料等的消毒。 • 3.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儿童患者须治
•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 肠道中,由粪便污染 土壤,经伤口感染引 起疾病。
•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 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 芽胞呈圆形,似鼓槌 状,是本菌形态上的 特征。
培养特性
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 7.5营养要求不高
•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 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 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 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徙扩 散。
• 特点:无芽胞,无荚 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 类型:需氧或兼性厌 氧
• 分布广泛,尤其 是水中最为常 见
培养特性
• 耐碱,常采用pH8.4碱 性蛋白胨水或碱性平 板作为选择培养基。
• 温度:55℃仅能生存 15分钟,干燥后易死 亡,对酸抵抗力特低。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与 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毒作用,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与抗原的直接 接触,激活细胞毒T细胞或巨噬细胞等,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与治疗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1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特点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 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 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发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力取 决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被识别和处理的 阶段;反应阶段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与抗原结合, 最终清除抗原的阶段。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人工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研制出各种疫苗,用于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免疫学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如检测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 能等。

肠道杆菌与弧菌属

肠道杆菌与弧菌属

四、变形杆菌 可引起人体食物中毒。
第三节 弧菌属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 和埃托生物型。 具有单鞭毛 ,主要致病物质是霍乱肠 毒素,经消化道感染引起霍乱-----烈性传 染病。 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二、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在沿海杆菌 注意:所有肠道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 一、大肠杆菌 大多数为人体的正常菌群 主要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肠外感染) 如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炎,少数直接引 起肠道感染。 二、沙门菌属 大多对人体无害,少数可引起人体疾 病,如伤寒与副伤寒杆菌
引起的疾病: 1.伤寒与副伤寒:常见的肠道疾病, 易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 2.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 3.败血症:主要发生在儿童与老年人 实验室检查: 肥达氏反应(直接凝集反应) 三、志贺菌属 俗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 菌。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二三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二三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目 前 有 效 治 疗 药 物 是 环 丙 氟 哌 酸 。
对 易 感 人 群 注 射 疫 苗

加 者及 强 时 食 发 品 现 、 、 饮 隔 水 离 卫 、 生 治 及 疗 粪 病 便 人 管 及 理 带 菌

防 治 原 则
三、志贺菌属
志贺菌俗称痢疾杆菌,分四群: A群(痢疾志贺菌) B群(福氏志贺菌) C群(鲍氏志贺菌) D群(宋内志贺菌)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福氏志贺菌。
致病物质
菌毛
能粘附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利 于细菌穿入细胞内繁殖
内毒素
使肠壁通透性增高 破坏肠粘膜 使肠功能紊乱
外毒素
可引起水样腹泻、昏迷等症状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排粘液脓血便
中毒性痢疾
小儿多见,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 身中毒症状,死亡率高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人类霍乱的病原 体。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 生过多次世界性大流行,属国际检疫 传染病。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和埃托(El Tor)生物型。
主要生物学特性
G-弧形或逗点状,单鞭毛, 可作“穿梭”样运动,有菌 毛 最适酸碱环境为pH8.8~9.0 对酸敏感,正常胃酸中仅存 活4min; 煮沸2min即可杀死; 漂白粉处理排泄物或呕吐物 1h可达消毒目的
(一)致病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有粘附肠道和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
有高度特异性 主要包括定植因子和菌毛
肠毒素
有耐热和不耐热两种,均可引起腹泻
K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
所致疾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49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ppt课件.ppt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ppt课件.ppt

ppt课件
14
How
问题之三: 如何潇洒? (怎么学?)
ppt课件
15
How
“一个中心” 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
试大纲和免疫学考试大纲
ppt课件
16
How
“两个基本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同步练习册》
ppt课件
17
How
“三个步骤” 预习、听课、复习
ppt课件
32
白喉杆菌是引起白喉的病原菌。该 菌能致人于死地,在于能产生强烈的白 喉毒素,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
ppt课件
33
如何破坏白喉毒素?
将白喉杆菌注入豚鼠体内,接着再注 射各种各样有毒的药品,希望以“毒”攻 “毒”,消除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
ppt课件
34
死亡
这些可怜的豚鼠不是在白喉毒素的中 毒下死亡,就是被注射的毒物夺去生命。
ppt课件
45
1941年,青霉素正式用于临床,细 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从此进入了抗生素 时代。
弗莱明和弗劳里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 理学奖。
ppt课件
46
5、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我国首创用人痘预防天花。 18世纪末,Jenner通过研究“挤奶 女工得牛痘后不再患天花”现象,发现 接种牛痘病毒可 预防天花, 开创疫苗接 种的历史。
1901年,贝林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 生理学奖。
ppt课件
38
怎样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菌?
ppt课件
39
欧立希(Ehrlich)提出“神奇的子弹” 的构想,即杀死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而不伤 害人体组织。
ppt课件
40
1935年,杜马克发明磺胺类药物, 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第五章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第五章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毒素
▪ 使肠壁通透性增高 ▪ 破坏肠粘膜 ▪ 使肠功能紊乱
▪ 外毒素
▪ 可引起水样腹泻、昏迷等症状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 急性细菌性痢疾
▪ 起病急,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 排粘液脓血便
▪ 中毒性痢疾
▪ 小儿多见,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 身中毒症状,死亡率高
▪ 慢性细菌痢疾
▪ 通过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 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症状,2~3d自愈 ▪ 常为集体性食物中毒。
败血症
▪ 多见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 病菌以猪霍乱沙门菌、希氏沙门菌、鼠伤
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常见。
无症状带菌者
▪ 指在症状消失后1年 或更长时间内仍可在 其粪便或尿液中检出 相应沙门菌
▪ 是危险的传染源。
▪ 是指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病程超过2个月者。
▪ ▪ ▪
治 疗 可 用 氟 哌 酸 、 黄 连 素 等 。
加 强 饮 食 卫 生 管 理 , 防 蝇 、 灭 蝇
病 人 要 早 诊 断 、 早 隔 离 、 早 治 疗
防 治 原 则
第三节 弧菌属
弧菌属细菌是一群短 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 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 以水中多见。对人致病的主 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 菌,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 毒。
伤寒玛丽

▪ 1w ▪ 2w ▪ 1 3w




取败取食第第第肠
血 液 进 行 微 生
血 症
吐 泻 物 和 可 疑
物 中 毒
~ 取 骨 髓
起 取 粪 便 和
取 静 脉 血 ,
热 症
标 本 采 集
物食
尿
学物




肥达反应
▪ 用已知伤寒O、H抗原和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患者血 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 以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
▪ 肠道感染
▪ 致病性的大肠埃希菌直接导致肠道感染引起人类腹泻
(二)卫生学意义
▪ 大肠埃希菌不断随粪便排出,可污染周围环境、 水源、食品等
▪ 样品中检出此菌愈多,表示粪便污染愈严重,间 接提示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 卫生学上常作为检测饮水、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 标之一
▪ 我国饮水卫生标准:每1000ml饮水中大肠菌群数 不得超过3个。
1. 致病物质

菌毛
▪ 侵袭力 可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

Vi抗原

有抵抗吞噬作用
▪ 内毒素
▪ 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降低
▪ 肠毒素
▪ 可引起食物中毒
▪ 2. 所致疾病
▪ 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 ▪ 食物中毒 ▪ 败血症 ▪ 无症状带菌
伤寒沙门菌
(<103个)
副伤寒沙门菌
( 105~ 106 个)
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利福平等药敏感。
消化道感染细菌是指经消化道 侵入机体,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 饮水或环境,引起肠道或肠道外感 染的细菌。主要包括
▪ 埃希菌属 ▪ 沙门菌属 ▪ 志贺菌属 ▪ 变形杆菌
一、埃希菌属
▪ 主要代表菌是大肠埃希菌 ▪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中
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营 养和抑制致病菌生长的作用, 但在机体免 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组织器官时, 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菌株具有致病性, 可导致肠道感染。在卫生学上,该菌常被 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超敏反应
肠出血 肠穿孔
肠系膜淋巴组织
(大量繁殖)
胸导管
发热、不适、全身 疼痛(前驱期)
血液 (菌血症)
粪便排菌 尿排菌
胆囊 肾脏肠热症典型程 3-4W肝、脾、肾、胆
(大量繁殖)
血液 (菌血症)
持续高热、肝脾肿 大、全身中毒、玫 瑰疹、相对缓脉
食物中毒
▪ 致病菌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 菌、肠炎沙门菌
(一)致病性
▪ 致病物质
▪ 黏附素有粘附肠道和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
▪ 有高度特异性 ▪ 主要包括定植因子和菌毛
▪ 肠毒素
▪ 有耐热和不耐热两种,均可引起腹泻
▪ K抗原
▪ 具有抗吞噬作用
▪ 所致疾病
▪ 肠道外感染
▪ 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 也可引起腹膜炎 ▪ 胆囊炎 ▪ 老年人败血症 ▪ 新生儿脑膜炎等
▪ ▪ ▪
治加增
疗强强
选饮机

择食体 庆卫免 大生疫 霉和力
三 ) 防
素水,

、源防 氟管止 哌理内
原 则






二、沙门菌属
▪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居在人和动 物肠道,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 杆菌其型别繁多,但仅少数对人类致 病,对动物致病的沙门菌,有些偶可 致人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 (一) 致病性
一、霍乱弧菌
▪ 霍乱弧菌是引起人类霍乱的病原 体。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 生过多次世界性大流行,属国际检疫 传染病。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和埃托(El Tor)生物型。
主要生物学特性
▪ G-弧形或逗点状,单鞭毛, 可作“穿梭”样运动,有菌 毛
▪ 最适酸碱环境为pH8.8~9.0 ▪ 对酸敏感,正常胃酸中仅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基础第五章常见病 原菌第二三节肠道
杆菌和弧菌属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与染色:杆菌,无芽孢。大多数细菌有 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 可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 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
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 5、抵抗力:不强, 60℃下30分钟可杀死;对链
▪ 临床意义
▪ 仅TO>80,沙门菌感染早期 ▪ TO>80、TH>160,伤寒沙门菌感染 ▪ 仅TH>160,预防接种或回忆反应 ▪ TO>80、PA(或PB、PC)> 80甲型 ▪ (或乙型、丙型)沙门菌感染
▪ ▪ ▪ ▪
目 对 加 者及
前 易 强时
有 感 食发
效 人 品现
治 群 、、

疗 注 饮隔

药 射 水离 物 疫 卫、 是 苗 生治
原 则

及疗

粪病

便人

管及

理带


三、志贺菌属
▪ 志贺菌俗称痢疾杆菌,分四群: ▪ A群(痢疾志贺菌) ▪ B群(福氏志贺菌) ▪ C群(鲍氏志贺菌) ▪ D群(宋内志贺菌)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福氏志贺菌。
致病物质
▪ 菌毛
▪ 能粘附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利 于细菌穿入细胞内繁殖
活4min; ▪ 煮沸2min即可杀死; ▪ 漂白粉处理排泄物或呕吐物
1h可达消毒目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 菌毛与鞭毛:通过鞭毛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 液层,通过菌毛粘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