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

合集下载

一个段子引发的央妈重拳:“双降”干货全解读

一个段子引发的央妈重拳:“双降”干货全解读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双降”的干货1全球央行再度进入放水模式。

除中国之外,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洲联储近期都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将推迟收紧政策。

花旗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析,继2007-09年金融危机、2011-12年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正遭受着十年中第三波主冲击。

各国不得不放水来提振经济。

2GDP破7是此次双降的主要原因。

工业企业跌幅继续扩大,物价跌幅大于预期,经济状况应该是比官方预期更为疲软,央行于是不得不出手。

为什么双降能缓解经济下行?最简单的一点,企业去借钱的利息低了,成本降低,有利增加企业活力。

同时,增加流动性。

有分析者统计,双降总共可以释放8000亿左右的资金,以弥补资本外流带来的流动性紧张局面。

国外分析师认为,今天的降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宣布。

而此前的降息并没能扭转经济放缓的局面。

五中全会上将公布未来五年的GDP目标(目前为7%,预计将下调)以及其他财政计划和目标。

3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此次降息之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低于9月CPI(1.6%),再次出现负利率。

这意味着,你的钱放在银行里,利息所得抵不过通货膨胀,资产会缩水。

安信证券袁志辉测算,实际负利率下,53万亿储蓄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将每年减少1300财产品等转移负利率时代从银行里赶出来受此影响也许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房地产了如果负利率长期持续缩水的情况下品之一。

那个时候买房?今天地产股普涨此外益将持续下降发点,但长期看们对自己的理财思路需要彻底调整双降令全球股票市场一片欢腾奇怪的是暂的上涨之后竟然掉头向下的涨幅。

央行双降的兴奋剂只维持了不足短短两个小时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招”的原因解。

一种看法认为采取必要的刺激措施为经济表现比官方预期更为疲软令央行不得不采取行动因为前一个原因双降之后的第一时间上涨冷静下来之后一个段子引发的央妈重拳:“双降”10月市大跌时流传的段子刚市场急跌操作,然后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降。

中国经济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随着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下九方面问题与挑战:经济增速下滑带来挑战,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经济泡沫累积带来挑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带来挑战,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带来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恶化带来挑战,改革阻力增加带来挑战。

问题与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

认清了问题和挑战之后,我们完全可能应对好挑战,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前行。

⊙李佐军随着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随着中国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中国经济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带来挑战首先,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事实和趋势。

2012年二季度GDP 增速已降到了7.6%。

这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反映了一种趋势。

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很可能下降到7-8%左右,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可能接近美国,开始进入到“高收入国家”门槛。

据国际经验,到这个阶段后,即2020-2030年期间,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到5-6%左右。

到2030年中国有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后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到2-4%左右。

总之,过去三十多年来持续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年份达到10%以上。

其次,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会逐步下滑?一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各种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能够支持的最优增长率。

过去由于资源环境约束不是太大,加上制度变革释放的生产率较多,故可以保持那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但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制度变革释放生产率的空间也相对缩小了,因此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下降了。

二是经济开始进入到大调整时期。

要进行持续若干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需要在比较合理的增速下进行。

因此从经济调整来看,经济增速也存在下降的需要。

实际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增速目标只是7%左右,2012年确定的增速目标只有7.5%。

投资乱象,指点迷津

投资乱象,指点迷津

投资乱象,指点迷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百姓普遍越来越富,中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与之而来的是,国家进入负利率时代,单纯的保值增值手段比如存银行的利率已经远远低于DPI(就是物价上涨的指数),再加之人民币对外增值对内贬值,100万存银行,一年下来至少缩水到95万,老百姓辛辛苦苦劳作赚来的钱,轻轻松松就飞了5%以上。

因此市场上必须有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才能安稳存活下来,不然的话,呵呵,今年你还是中产阶级,过了俩年就变成穷人了,你必须不停奋斗,必须不停寻找最佳的保值增值手段,不然又要呵呵了。

那么,我们来对比盘点一下现在市场上保值增值的手段,帮助大家正确的选择合理的保值增值方案。

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市场上受众比较广的几个品种。

1.股市,当然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股票,很少去考虑和知晓别的投资方式,大部分股民也是一茬茬的韭菜,割了风一吹再长一茬,时间久了大家都沉迷于股票,甚至忘记了炒股的初衷,在这里我想问一句,我们炒股不是为了赚钱的吗?不是因为手续费便宜才去抄的吧,如果有因为手续费便宜才去抄的话,来吧,我只收万一的手续费,来把钱给我吧。

试问大家炒股这么久,有几个是不亏钱的?我曾经做了一个研讨会,研讨会现场300多人,我让大家有炒股赚钱的举手,结果寥寥无几,问一下亲朋好友,继续不继续炒股其实答案我们心中都有了。

老股民都看一眼大盘指数,多少年了还在3000点,每年增加那么多股民那么多资金,都去哪里了,这里不给大家唱和谐了,一句话,你们懂得。

2.地产,说起地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黄金产业,地产造富的实力不是一般二般,甚至能带动国家经济。

但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地产只适合某个时机的大环境下,我分析过美国、日本、香港的地产案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当国民收入快速大幅增加后,就会出现一个地产黄金期,什么都不用想,能卖的都卖掉,凑出来钱买一套房吧,然后转个手就变成俩套房了。

我在里面套了俩套房就放手了,我也怕泡沫,呵呵。

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

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

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11期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有5个现象正在长期化: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低迷长期化;二是低利率乃至负利率长期化;三是通货紧缩长期化;四是债务长期化;五是去全球化。

未来全世界最主要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从2007年全球危机以来,有一系列新的现象发生。

最初我们都认为,这些现象是短期现象,很快就会过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危机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现象是长期化的。

我们必须认识这些已经长期化的现象,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

怎样一些现象长期化了呢?我概括有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低迷长期化。

危机已经8年,现在仍处在深度调整过程之中。

这个过程,还会有五到十年。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新常态至少还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第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会长期化。

从2014年开始,全球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名义货币利率为负,而且长期化。

这个现象之前从来没见过,令我们做金融的人非常惶恐甚至感到恐惧。

第三,通货紧缩长期化,物价长期低迷。

中国PPI长期在负值,CPI在2以下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全球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面对低物价甚至不断下走的物价,消费者是欢迎的;但对于生产者来说,物价下跌是灾难。

物价持续下跌,意味着从购进到产出就已经有亏损。

第四,债务长期化。

如果说的再深入一点,是杠杆率上升长期化。

中央现在提出“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中有一个“去杠杆”,就是杠杆率太高,大家借钱太多。

借钱多,杠杆率高,在历次危机中也都有。

走出这个怪圈的唯一出路就是把杠杆率降下来。

但是这七八年,杠杆率不仅没降,反而在上升。

第五,去全球化。

从大趋势来说,全球化是在萎缩的。

这些情况不得了。

大部分都是我们过去没遇到过的,大部分也都是我们在现行的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需要研究的。

今天,就这个机会把这些情况跟大家作一个简单分析。

如果你不关注这些问题,你很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迷失方向。

世界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和动荡的世界背后)

世界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和动荡的世界背后)

世界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和动荡的世界背后)在金融的世界,模型和算法暗含着大多数未来的行为会跟过去很像的假设。

这意味着,当出现明显的背离情况,且有把握恢复原来规律的时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偏偏,全球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诡异的变化。

1.权益、固收等资产价格持续上行各国央行自08年金融危机后持续采用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利率持续的下行,使得权益类、固收类、不动产类资产价格持续暴涨。

在流动性泛滥,抑或前景不明朗的时代背景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过去十年持续地获得全球另类投资者的“投票”,这或许意味着一些东西在改变。

这种长达十年的现象可能不仅仅是炒作,2023年一批国际主流机构投资者甚至尝试配置数字货币。

这是否意味着,“聪明钱”和高净值人士的风险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2.全球正进入负利率时代在历史上,借款人要向放款人支付利息,然而在2023年,欧洲央行提供了-0.10%的信贷利率。

这是最近的历史上,利率首次为负。

这意味着,放款人为了让借款人来向他们借钱,甚至要向借款人支付利息!听起来真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但又是真实的在发生。

在全球经济的阴晴不定中,“由于金融世界的恐慌程度,也许现在人们认为把钱存进银行的同时,向银行支付利息,会更安全”(霍华德.马克斯,2023年《投资备忘录》)。

在今年9月4日,彭博社指出负利率的盛行:“全世界的债券名义收益率为负的超过17万亿美元,当我们把通货膨胀考虑在内的话,这个数字达到35.7万亿美元。

在美国,超过9万亿美元的国家政府债券收益率低于CPI。

”也就是,如果你购买了收益率为负数的债券,并持有到到期日,你一定会亏钱。

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宁愿选择锁定确定但有限的损失;预期负利率继续下滑;预期未来通货紧缩等。

【美国债券利率 (US Bond Yield)】有金融学基础的人,都明白利率是资产定价的基石,其影响着定价公式中折现率的选取。

负利率的到来,“复利”反而变成资产增值的敌人,也使得原本偏好安全资产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收益不确定的风险资产。

经济大环境

经济大环境

经济大环境对经济大环境的认识2015年注定着将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一年,国家宏观形势走势不乐观,企业普遍面临转型问题。

国际局势面临挑战性的冲击,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时代。

宏观形势不好,现金变得重要了。

根据“美林时钟”理论,目前经济趋势和通胀走势下,现金和债券是优于大宗商品和股票的资产。

但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理财)和债券收益低,能跑赢名义通胀(CPI,2%)但很难跑赢真实通胀(M2增速减去GDP增速,6.3%)。

所以,大家普遍感到了资产配置的困难,甚至感到“美林时钟”时效。

目前企业债已经过热,而且存在泡沫化的风险。

以积极的心态应急负利率时代。

中国目前的“负利率”是时代的。

从一年定期存款和CPI观察,是罕见的负利率。

但如果从真实通胀来观察,中国其实绝大多数年份都是负利率。

再加上股灾刚过,楼市存在泡沫,所以,现在的“负利率”撬不动楼市、股市。

货币政策的效力,已经大打折扣。

一、2015年是中国的资本元年2015年上半年的波澜壮阔的大涨,和下半年心惊肉跳的下跌给中国的股市的排练一幕动人的话剧。

1、股市的基本判断。

A股的政策牛市已经结束,下一轮牛市或将在IPO注册制改革落地之后酝酿、发动。

具体时间很难预测,关键看经济转型的进展和成效。

也许需要两三年,也许要四五年。

2、投资策略要具备解决方案的概念由于“房地产+城镇化”的增长模式走到尽头,在股市上“以泡沫促增长”也遇阻(这轮政策牛市最终拖累了IPO注册制改革,延缓了“全面启动直接融资,给企业加杠杆”的进程),所以高层开始重提“实体经济”。

估计改革力度会加大,以谋未来;财政力度会加大,以保当前。

这就是当前投资的大背景,不可不知!目前投资策略是“保全实力,等待时机”。

想省心的投资者,可以到中心城市搞搞普通住宅(钱少的可以合伙买);想利润最大化、又不想冒太大风险的,可以暂时拿着银行产品或者比较安全的债券,这样变现能力强,随时可以“换马”。

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多元化配置。

利率可能的负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可能的负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可能的负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中,传统的理解是利率应该是正的,因为借钱是需要付利息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需要从中获取收益。

但是,当前全球各大国家的利率处于历史低位,有些国家的利率甚至已经负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负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影响首先,负利率将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润产生影响。

金融机构通常会从客户那里获取利息,并将其分配为股东的股利或进行投资以实现更高的回报。

但是,如果利率为负,金融机构将需要支付利息,这将对其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负利率还会对银行的储蓄业务产生影响。

储蓄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如果银行需要支付利息,则可能最终会转嫁给储户,这会削弱人们对银行储蓄的信任度。

二、对借贷者的影响在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借款将变得更加便宜,因为利率越低,贷款成本就越低。

这对需要借钱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是积极的,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融资,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实施负利率政策,银行可能会提高借款门槛或者提高利率造成不必要的借款。

换言之,借款者的权力被削弱,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应付款项以抵消负利率的影响。

三、对投资者的影响负利率对投资者的影响也是双重的。

首先,许多投资者依赖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来赚钱,如债券和储蓄存款。

由于利率为负,这种投资收益会大大降低,因此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降低其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其次,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刺激股票市场。

由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降低,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向股票市场以赚取更高的收益,这会带来股市的增长。

不过这一现象并不能长久,因为这样的投资可能会留下很多风险。

如果股市出现暴跌,投资者也要承担这种风险。

四、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负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当经济增长疲软时,央行常常会降低利率,以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如果利率已达负值,则央行缺乏减少利率的人性空间,这将导致货币政策的瓶颈,缺乏可操作的工具。

五、结论总体而言,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看好的大环境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可见的增多。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前言】关于负利率这个名词,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展开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负利率,也就是利率为负值。

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变相的零利率。

当央行为刺激经济而放水时,就会让借款者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银行自身收益。

央行通过放贷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等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负利率是什么意思负利率又称负利率,是指在经济发展低迷时期,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宽松政策,这种宽松是一种变相的零利率。

比如在2008年美联储降息之后到现在为止,银行在美国的贷款利率都为负;而在中国情况就是负利率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并不是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会出现负利率这个情况,目前在全球已经形成了十几个国家都出现了负利率市场:欧洲央行将利率下调至-0.1%、日本央行降息至-0.1%、瑞士存款利率为-0.5%、瑞士联邦国家银行系统存款基准利率为-0.5%(为欧元国家推出)、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1%等负利率机制;在其他地区也会出现负的收益率(一般是-0.1%以上)以及负利率现象;另外一些就是货币基金合同或者存款证等存折业务等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

目前在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已经实施了负利率政策。

这些国家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因为美国有很多国家使用央行量化宽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台负利率政策,这样经济就开始复苏起来了,那就是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就会回归正常了!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呢?二、负利率的出现负利率是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经常出现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某种利率,而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人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将银行资产与利息完全分开而不受损失。

例如银行以正利率放贷给存款人,负利率将使存款人获得更多收益。

由于存在着一个零点位和两个点:当央行将零利率加至负利率时,那么,借钱越多的人不赚钱反而亏钱。

那么谁来赚这个钱呢?一般情况下是银行自己收益还给贷款人一点利息呢!”例如在负利率的“负收益”下,借款者愿意把钱放给银行为减少成本而愿意放贷给存款人;就这样,银行利息与贷款费用双双降低,借款者最终获得好处;而放贷给存款人的好处则是利息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让老百姓的腰包补贴国企(多图)
被过滤广告
中国7月份通胀率已经涨至3.3%,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高,而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
利率仅为2.25%,二者利差达105个基点,这意味着中国已经阔步迈进了负利率时代。负利
率的直接后果是,仅在今年6月,中国储户就损失了1.6万亿元银行存款。如果这一情况继
续,会给普通民众带来什么?在负利率时代,谁将获益,谁又将受损?

成本高昂的负利率政策

在负利率时代,原本不会借钱的人都开始借钱,原本不该买房子的人都开始买房

民众存入银行的储蓄遭到宽松货币政策的注水。

负利率似乎等于更多的投资,但另一面则等于更少的储蓄。
负利率将资产挤入资本市场,产生泡沫
也许不应该对中国的负利率政策太过苛责,因为“负利率刺激方法”本就是最长盛不衰
的经济学迷信之一,在负利率时代,原本不会借钱的人都开始借钱,原本不该买房子的人都
开始买房子,由此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急剧膨胀。中国居民储蓄率一向很高,假设将原本
用于储蓄的钱拿去投资,可以获得3%的稳定收益,而储蓄的实际收益则是负数,这等于在
实际上对储蓄征收3%以上的惩罚性税收。而逃避这一税收的方式则是进行投资,让钱从市
场上获得它本应获得,却被银行克扣的收益。而由于中国投资渠道有限,无非楼市和股市,
负利率的直接结果就是制造资本市场泡沫,助推房价上涨。

谁贷款谁获利导致杀贫济富,储户被变相征税
而在政府进行强制的负利率政策下,金融中介市场的均衡机制严重扭曲,等于是谁能贷
到款谁就获利,此时本来不会贷款的企业,只要能拿到贷款也会进行贷款。可以毫不夸张的
说,政府人为制定的负利率政策,是经济生活各种行为扭曲的根源,在中国来讲,也是投资
过热、房地产过热、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根源。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则在今年初直陈,
高地价和低利率成为国有部门两大支柱,负利率等于向存款的老百姓徵收家庭储蓄税,或者
说穷人贴补富人、贷款者。国有机构是银行的主要贷款户,另外一部分能贷到款的恰好是富
裕阶层和“成功人士”,普通百姓很难从银行融资,从而令银行在无意间扮演杀贫济富的角
色。

负利率制造产能过剩
作为对20世纪多次经济危机的诠释,商业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来源于政府以负利
率,“温和通胀”等方式进行的“经济刺激”,因为利率实际上就是资本的价格信号,当这
一信号被人为扭曲,就会扭曲资源配置,负利率刺激下企业家就开始投资一些原本不该投资
的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些项目对利率的反应非常敏感,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票市场泡沫会进一步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导致投资过度扩张,最后
的结果就是所谓产能过剩。

在中国,由于土地和资本都控制在政府手上,因此当地方政府政府吸引投资,最常见的
方式就是设立高新区来招商引资,从土地政策上扶助投资企业,而政府扶持的方式常常还包
括负利率的贷款,当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都对某一企业发生倾斜的时候,企业就会由于这
些新获得的“成本优势”而投资于原本看来并不合算的项目,产能过剩也就当然产生,这一
故事在中国已经多年来屡见不鲜。

负利率是通胀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负利率似乎等于更多的投资,但它的另一面则等于更少的储蓄,在纯属市场情况下,投
资来自于储蓄,二者总是通过利率变化趋向均衡,但如前所述,官方强制压低利率的结果就
是信贷消费和资产泡沫严重,而政府所期待的刺激投资效果不但达不到,反而可能由于储蓄
资金被用于了消费和资产投机,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更少。因此政府人为压低利率必须
与负准备金率或通货膨胀等“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连,此时企业信贷的资金来源其实是
通过货币杠杆增发或者印钞厂直接增发的货币,民众存入银行的储蓄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水
之后,借助通货膨胀制造数字上的“繁荣”。

负利率政策有众多缺点,为何还要维持

在另一些观察家看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维持大部分国企可怜的利润也是负利
率的原因之一。

表面上:负利率为阻挡国际“热钱”
几乎所有不合理的经济政策背后都能找到“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理由,负利率同样如
此。热心关注“国家经济安全”的人士认为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看升不看跌的前提下,如果利
率水平高于国外会导致所谓热钱的进入,而负利率其实是很好的进入时机。但这个逻辑的幼
稚性在于,它假定了外面的钱只能呆在银行吃利息。

其实,银行利息只是投资报酬的一种,资本的流向考虑的是投资报酬率而不是单纯的银
行利息,无论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只要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资本就会趋之若鹜,如果将阻
挡外资热钱作为政策目标,那恐怕只有全面降低投资报酬率才行,也就是要营造一个投资什
么都不赚钱的局面。不仅负利率阻挡不了热钱,阻挡热钱本身也毫无必要,幻想用“关门打
狗”消灭外资其实是对经济学的无知。在911事件以前,全球吸引外资数量第一的国家是美
国。

实质上:维持国企利润,减轻政府债务压力,并把责任分摊给储户
伦敦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马克・威廉姆斯称,中国之所以
压低利率,是因为特意压负的利率可以提高银行的利润(目前对这一利润流行的估算结果是
1.6万亿),而成本则被分摊到储户家庭。在另一些观察家看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维持大部分国企可怜的利润也是负利率的原因之一。

中国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负利率的信仰,也许更多的来自对“国家在基础设
施上投资一元钱,可以产生三元钱的GDP”等流行谬误的迷信,其实而日本在“失去的十
年”中巨额投资修建的基础设施,比如那些巍峨壮观却罕见车辆行驶的大桥,不仅成为负效
和浪费的象征,本身也成为衰退的原因。但人们总是选择性的强调对自己喜欢的事例,而忽
视那些反例,政府也同样如此。

利率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好,这个问题原本没有答案,因为储蓄的人多则利率低,投资的
人多则利率高,在合理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自会进行调节,但在不合理的政策环境下,人们
却往往将问题归结于“市场失灵”而呼吁进一步干预,负利率由此而生。实际上,中国的负
利率政策将一些原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推给了储户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