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形杀手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是常见的、极为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1]。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占院内死亡原因10%,占高龄患者死亡原因39%。1/3的VTE患者10年内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 ,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2]。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当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案例介绍: 黄某,男,49岁,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入院颅脑MRI显示右侧额叶、顶叶及放射冠区较大范围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70kg,体温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患者于6月11日行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ICU,患者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转入NICU,6月13日转出NICU,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患者于6月15日测D-二聚体定量显示纤维蛋白原1.89g/l,6月16日行双上肢双下肢彩超显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案例分析:

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问题3: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该如何处理?

案例反思:

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评估节点: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对入院病人、转入病人、普通手术病人、以及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在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再次(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患者治疗变化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评估工具[3]:caprini评分量表、Autar评估量表

Caprini评分量表评估结果

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

0 分极低危健康宣教

1-2 分低危基础预防

3-4 分中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

≥5分高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Autar评分量表评估结果

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

0-9 低危基础预防

10-14 中危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

》15 高危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

Autar 风险评估模型因包含多个与骨科相关的影响因素,如骨盆及下肢创伤、使用助行工具、激素治疗、骨盆及腰部以下部位手术等条目,对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针对性。

根据案例,黄某手术后,年龄49岁、有大的开放手术、卧床大于72

小时,Caprini评分量表评分5分,为高危风险等级。Autar评分量表评分年龄49岁、BMI23.4,活动绝对卧床、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手术,Autar评分量表评分为17分,为高危风险等级。由两个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来看,患者术后为血栓发生高风险人群,应该采取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但是责任护士为对黄某进行有效的血栓预防措施,导致了黄某下肢血栓的形成。

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一、基本预防包括:早期活动、抬高患肢、静脉保护、改善生活方式。

被动运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的方向按摩患者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股四头肌等,10-15min/次,3次/天,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髋关节被动屈伸练习。

主动运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床边运动。

踝泵运动:(1)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腿伸展,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踝关节跖屈、背伸动作完成。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

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2)踝关节旋转运动: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腿放松,略分开。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旋转,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旋转一圈后放松。活动频率和强度与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相同,可结合旋转动作一起锻炼。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腿练习)方法:患者平卧于床上,双下肢放松,略分开。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绷直双腿,股四头肌肌肉收缩,保持这种状态10秒,放松休息10秒,这样一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动作完成。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床边运动:站立状态下踝关节和小腿肌肉运动,赤足,自然站立,两脚交替或

同时进行,尽可能抬高足跟,脚尖点地。

抬高患肢:当患者卧床时,肢下垫软枕或使用梯形枕(约25°),上半身抬高15°,膝关节屈曲15°,抬高下肢15~30°。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将软枕直接放在患者腘窝下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

流。

静脉保护:

1、避免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避免在血栓患肢行静脉穿刺。

3、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

5、尽量避免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6、动脉采血时,最好在桡动脉处采集,尽量避免在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处采集血标本。

7、手术操作应轻巧,尽量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8、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提高穿刺技巧,尽量避免长时间扎止血带。

改善生活方式:

1、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500ml,稀释血液,保证机体血容量。

2、饮食应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戒烟、戒酒、不熬夜,尼古丁刺激可引起静脉收缩,烟酒、熬夜均可使得血液粘稠度增高。

4、保暖、温水泡脚,低温可导致患者肢体血管收缩,血流减缓,有诱发及加重血栓形成的危险。

二、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足底静脉泵(VFP)等。

分级加压弹力袜:

GCS的款式主要有3种:膝下弹力袜、过膝弹力袜与连腰弹力袜。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膝下弹力袜与过膝弹力袜。两种弹力袜各有优劣, 国内的指南建议使用膝下弹力袜[4], 国外指南对此尚未给出明确的推荐。

穿着时间:

1、自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VTE危险因子评估,如果VTE风险增加,入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