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几个热点介绍

合集下载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研究性学习2010届高二(4)班指导教师:谢伟军课题组长:王世雪小组成员:杨梦杏周清清关于睿吴宏杰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电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这个恐怕从它在客厅和卧室中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

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 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文字、图像和声音能够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电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机型,这些产品也和它们曾经播放过的图像一样,历经岁月磨砺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1925年电视机雏形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英国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约翰·洛奇·贝尔德,这位电视机之父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

当然,贝尔德的努力在最终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贝尔德展示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

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

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

框架是用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

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而这也成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美国也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4月30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弗拉辛广场发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演讲。

他的听众包括现场数万名来宾和纽约市区内其他一小部分人。

后者数量不足200,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方式倾听总统的声音——看电视直播。

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对面50英尺外的电视摄影机。

在纽约世博会上,除了现场展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之外,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主角。

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20世纪50年代,是电视机开始普及的年代,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并于1954年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到1964年,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彩色电视机。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1、引言广电有线网络是广播电视舆论宣传的传输主渠道,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是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三网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广电有线网络行业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创新战略引领实践和发展,在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信息和全业务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在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进一步提高业务聚合能力、优质音视频传播能力、全业务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2、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广电有线网络关键技术主要包括:NGB、宽带接入、智能内容分发网(CDN)、IDC、融合业务平台、智能融合终端(DVB+OTT、网关、操作系统、物联网)、IPV4/IPV6共存与过渡、智能光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虚拟化、多屏切换及家庭网络、物联网应用、业务运营支撑及综合网络管理技术。

其中,最新进展综合体现在标准体系建立和新技术应用两方面。

2.1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快速启动AVS+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制定了《NGB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258-2012)和《NGB视频点播系统元数据规范》(GY/T259-2012),制定了终端中间件和可下载条件接收(DCAS)规范——《NGB终端中间件技术规范》(GY/T 267-2012 )和NGB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GY/T225-2012),制定了智能电视终端操作系统(TVOS)标准。

TVOS集成整合了NGB终端中间件和DCAS,解决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问题。

制定了三个有线宽带接入网标准:《NGB宽带接入系统HINOC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265-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266-2012)和《NGB宽带接入系统C-HPAV技术规范》(GY/T269-2013)。

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阐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阐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阐述摘要: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保证行业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显著提升效率。

广播电视行业作为音频视频传播的行业,需要承担宣传教育以及监督功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以及整理。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领域就面临发展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行业就需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广播电视领域,推动其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媒体;应用策略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程度较强的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具有拟人化的优势,可以满足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在广播电视行业,由于该行业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并且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咨询,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结合人的喜好进行信息筛选,很大程度上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手段来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快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显著提升信息的时效性,深化广播电视的内容和质量。

所以实际作业环节,相关人员就需要结合广播电视发展实际需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以保证相关作业的顺利落实。

并且深入研究智能技术在该行业的应用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广播电视概述(一)概念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

人工智能将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

广播电视则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

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

狭义上讲,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1】。

广义上讲,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人力虽然能够实现对其的计量,但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还很容易出现失误,影响计算结果。

手机电视发展现状与监管思路

手机电视发展现状与监管思路

手机电视发展现状与监管思路摘要:随着视听新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电视成为发展热点,各国都在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本文在分析现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介绍了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业务的安全问题,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了手机电视监管的思路。

关键词:手机电视地面数字广播监管数字水印作为媒体业务个性化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手机电视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新媒体形态。

手机电视的终端尺寸小巧,便于携带,由于移动通信业务采用点到点的传送方式,通过用户和网络之间双向信息交互,实现个性化操作,弥补了传统电视因没有上行传输通道用户只能被动接收节目的不足。

1 手机电视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手机电视的实现是多种技术结合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技术:上行交互技术、业务层实现技术和下行传输技术。

上行交互通常通过移动网络实现,主要为业务提供上行传输通道,保证双向交互能力;业务层负责手机电视业务的认证、计费、业务发现和获取、业务定制、内容保护及其它灵活的应用,从而保证手机电视的可运营和可管理;下行传输则是该业务实现的关键,基于目前国际主流研究,可将下行传输技术大致分为3种实现方式。

1.1 基于移动网络的实现技术采用移动流媒体方式通过移动网络实现传送电视节目。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基于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不论GPRS手机还是CDMA手机,都需在手机终端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而相应的电视节目由移动通讯公司或者运营商组织和提供。

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移动网络带宽受限、播放效果不稳定、并发用户数有限、收费较高等。

1.2 基于卫星的实现技术基于卫星的手机电视技术,亦称为S-DMB(Satellite-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技术,包括欧洲S-DMB(MoDis)和韩国S-DMB。

它充分融合了移动通信与广播电视的技术特点,利用卫星广泛覆盖优势,实现了地面、空间的立体网络覆盖,具有低成本、高质量服务保证,充分满足人们在飞机、轮船、汽车、楼宇等各种条件下通过手机实时收看电视节目的需求。

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及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及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对网络电视的定义、分类、特点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网络电视是区别于传统电视的新兴媒体。

我国网络电视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收视需求的提高都息息相关。

目前,我们网络电视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突显出来。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民营资本进军网络电视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中国网络电视台和PPTV网络电视为例,进行鲜活的个案分析,探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启示意义。

最后,对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策略。

关键词:网络电视;发展问题;CNTV;PPTV;策略目录前言 (1)一、绪论 (2)二、网络电视台的概述 (2)(一)网络电视台的定义 (2)(二)网络电视台的产生 (3)(三)网络电视台的分类 (3)(四)网络电视台的特点 (3)三、我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 (4)(一)我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过程 (4)(二)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四、我国网络电视的现状研究-以CNTV网络电视台为例 (5)(一)内容资源方面的现状研究 (5)(二)营销手段方面的现状研究 (6)(三)技术运营方面的现状研究 (6)结论 (7)注释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前言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电视的迅速兴起,冲击着原有的网络视频行业,不仅可能引发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改变行业的原有格局,更可能重新定义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模式,将整个行业再次洗牌。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以下称“CNTV”)正式开播,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新媒体网络建设上迈进了一大步。

CNTV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依托,在央视网的基础之上创办的国家网络电视传播机构。

根据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汪文斌的介绍,“CNTV是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国家综合网络视频公共平台,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渠道、多终端的立体化传播平台,是我国权威的网络视频集成播出机构以及开放的网民互动交流平台。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热点问题思考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热点问题思考

作者 简介 : 华平 (9 3 ) 女 , 殷 16 一 , 工程 师, 从事有线 电视 系统 管理技 术工作 。
5 7 1
维普资讯
殷 华 平 : 字 电视 整体 平移 热点 问题 思 考 数
2 保 留部 分 免费模 拟 频道 问题
《 中国有 线 电视 )06年第 O ) 0 2 6期
a d r s r i g t e smu a in c a n l.I lo ma e o r p s sf rpr p r to n t e sa e o h n e a n e e v n h i l t h n e s tas k ss me p o o a o e a ainsi h tg ft e i t g l o l r
维普资讯
《 国有 线 电视 ) 0 6 0 ) 中 20 (6
CHI NA GI DI TAL CABL TV E

文 章 编 号 :0 7— 0 2 2 0 )6— 5 7 2 10 72 ( 06 0 0 1 —0
・观・ 有察 线
中 图分 类 号 :N 4 .9 T 9 9 17
量 导致 经 营成本 或 支 出发 生 明显 变 化 的 , 以 申请 调 可 整 有线 电视 基 本 收 视 维 护 费 的 收 费 标 准 ” 规 定 , 的 数
Ab t a t: i ril s u s st e h tt pc t a l e c u e n t r c s fd g tltl vso n e r l s r c Th s a tce dic s e h o o i h twe wil n o ntri he p o e so i ia ee iin i t g a
文 献 标 识 码 : C

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看机遇

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看机遇

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看机遇(2005—2012)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发展的永恒动力,“十大科技关键词评选活动”自2005年首次举办,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往届“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汇总表如下所示。

活动具有了鲜明的行业特色,逐步发展为《广播与电视技术》年度品牌活动之一,成为期刊与读者及业界同仁交流互动的一大平台,深受广大读者的热切欢迎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八年来,高清电视、三网融合年年都在“十大科技关键词”中,成为持续的热点,说明了大家对高清电视、三网融合高度关注,高清电视和三网融合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以及需求的紧迫性,同时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最新出现的科技关键词是“宽带接入”,政策性的市场机遇将会出现!请大家大力关注!2005-2012十大技术关键词评选结果汇总表201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评选结果国家广电总局主管、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广播与电视技术》于2012年启动“201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评选活动”。

2012年度中国广电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为:(1)三网融合;(2) 互联网电视;(3) 3D电视;(4) “十八大”安全播出;(5) 宽带接入;(6) 智能终端;(7) 高清电视;(8) 云计算;(9) NGB;(10)直播卫星“户户通”。

广播电视规划院邀请了10位行业专家对评选出的关键词进行了点评,点评词如下:1)三网融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自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以来,已经分两批在54个城市试点,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2013年三网融合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试点表明,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将加快我国信息行业和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今后三网融合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强势的广电,由于广电行业进入市场较晚,相对现有信息行业太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必须采取投资、政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对广电倾斜的手段,以使其能与较早进入市场的信息行业公平竞争,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赢得三网融合的加快发展。

浅析央视3568电视收费节目与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

浅析央视3568电视收费节目与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

《中国有线电视》2009(06)C H I N AD I G I T A L C A B L ET V·热点关注·中图分类号:T N9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022(2009)06-0567-06浅析央视3568电视收费节目与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邱元晔(中央电视台卫星电视传播中心,北京100038)摘 要:通过对央视3568收费电视和数字付费电视两个不同时期的付费节目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结合目前政策、市场及现有格局的发展,对二者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规划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更可行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央视3568收费节目;数字付费节目;运营模式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 o f B u s i n e s s Mo d e l s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s p e c t so f C C T V3568C h a n n e l s a n d D i g i t a l P a y-T V◆Q I UY u a n-y e(C h i n a C e n t r a l T e l e v i s i o n,t h e S a t e l l i t e T V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e n t e r,B e i j i n g10003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 o n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s p a y m e n t p r o g r a m′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C C T V3568c h a n n e l s a n d t h e d i g i t a lp a y-T V,t h e a u t h o r h a s e l a b o r a t e d t h e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c o m p a r e d t h e i r o p e r a t i o n m o d e l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T h r o u g h t h i s a r t i c l e,t h e a u t h o r h o p e s t o f i n d m o r e v i a b l e b u s-i n e s s m o d e l s.K e y w o r d s:C C T V3568c h a n n e l s;d i g i t a l p a y-T V;o p e r a t i o n m o d e l 20世纪90年代,经原广电部党组决定,原国家计委价格司发文确认,中央电视台负责开办了4个专业频道(综艺、体育、电影、电视剧频道),即央视35684套节目,首次采取低收费、带广告、广覆盖的运营模式来发展有线电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部 邓劲
研讨会概要
一、数字电视技术
1. 什么是数字电视 ? 2. 数字电视的分类 3. 数字电视流行的编码技术比较 4. 网络电视组网技术的比较 5.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概况 6. 地面数字广播技术主要标准比较
二、数字电视节目制播系统组成
1. 媒资系统 2. 播控系统 3. 演播室制作系统 4. 传输发射系统
移动网络带宽受限 需要占用3G系统的核心频率 播放效果不很稳定 并发用户数有限 收费较高
下行传输技术
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网技术的实现方式
此类实现方式所使用的技术源自地面数字广播电视 传输技术
使用的频率一般为广播电视频段 典型的技术:DVB-H、MediaFlo、T-DMB、ISDB-T、
VC-9 None None None $ 0.10 $ 0.20 $ 0.25 $0.65 $ 400K $ 800K $1M $2.2M $2.2M
H.264 $0.025 $0.005-0.025 $0.03~0.05 $0.25 $0.25 $0.25 $0.75 $2.5M $2.5M $2.5M $7.5M $7.5M
DMB-TH和ADTB-T
下行传输技术
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实现方式
通过卫星提供下行传输实现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而用 户通过在手机终端上集成直接接收卫星信号的模块,就可以 实现多媒体数据的接收
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实现方式目前在韩国已有商用的案例 此类技术与所要覆盖的范围关系密切 安全问题 典型的技术:S-DVB、S-DMB、CMMB
为业务的实现提供上行传输通道,保证双向交互能力 业务层实现技术:
负责实现手机电视业务的认证、计费、业务发现和 获取、业务定制、内容保护及其他灵活的应用,从而保 证手机电视的可运营和可管理
下行传输技术
基于移动网络技术: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GPRS、CDMA1x、WCDMA和CDMA2000系统
数字电视
什么是数字电视 ?
1. 数字化的电视广播系统 2. 采用MPEG标准中的各种图像格式 3. 图像质量可以达到电视演播室的质量水平,胶片质量
水平 4. 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500—1200线以上 5. 并采用AC—3声音信号压缩技术,传输5.1声道的环绕
声信号。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的分类
分类标准
视频信号不能进系统 视频信号不能跟踪 声音不同步
字幕提词系统 不能遥控
对讲系统
没有声音
数字电视节目制播系统的组成
组成框图介绍
监视系统
某个信号不能显示,但信号可以正常播出
演播室系统
系统框图及组成部分介绍
演播室系统
系统主要设备
设备名称
主要故障现象
切换台
1. 字幕不能叠加 2. 信号不能同步
演播室摄像机 信号偏色
调音台
声音回响、声音失真
录像机
没有信号、声音只有单声道、不能正常播放
外录用摄像机 偏色、受潮、不能工作
虚拟演播室系统 1. 2. 3.
CMMB
该系统采用S波段大功率卫星与地面同频增补网络相 结合的技术体制,传输技术则采用STiMi技术。
该套系统的回传信道采用无线通信网络 广电总局给出的时间表
2006年将完成地面补点试验 2007年中期开始商用试验 2008年上半年启用卫星系统、形成全国网络,正式
开始运营 为2008北京奥运提供服务
T-DMB
基于DAB 可以实现从DAB到DMB的过渡,与 H.264结合适合手机电视用 复用技术
200mw 低 16~24个频道/8M 2M 400km 低 1.5秒 多,价格低,成熟, 三星、LG 低
数字电视节目制播系统的组成
组成框图介绍
媒资系统
系统框图及组成部分介绍
媒资系统
包括以下子系统:
MPEG-2 低 低 低 高
没有 低
6M 低 完善 差 节目编辑 节目播出
MPEG-4 较低 较低 较低 较高 较高 较低
4M 低 较好 差 节目审看 流媒体
H.264 高
较高 高
较低 高 高
1.5M 高
一般 好
手机电视 手持终端
VC-9 高 高
较低 较低 较低

2M 高 一般 好
IP 网络电视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比较
•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 节目收录系统 • 非编系统 • 集中上下载
媒资系统
各子系统主要的关键设备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非编系统
在线存储
非编工作站
近线存储
精编工作站
FC交换机
上下载工作站
以太网交换机
审片工作站
服务器
配音工作站
数据库
编辑软件
编单工作站
字幕系统
检索工作站
文稿
节目收录系统 集中上下载
收录服务器 上下载工作站 收录工作站 422控制矩阵 收录控制软件 控制软件 卫星接收机 收录矩阵
卫星天线
播控系统
系统框图及组成部分介绍
播控系统
系统主要设备及出现的问题
设备名称
主要故障现象
矩阵
电源没有电(故障发生机率很少)
播出服务器
1. 主备素材不同步 2. 空间不够
切换台
1. 字幕不能正常叠加 2. 声音不能调整
台标、字幕机 字幕或台标不能正常叠加
周边设备
1. 视分、帧同步不能工作 2. 视频信号不同步
地面数字广播网技术
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网技术的标准制式
项目
起源 兼容性
多频道处理 功耗 网络覆盖成本 容量 信道占用带宽 高速移动性 频段利用率 频道切换时间 终端支持
初期投资
DVB-H
基于DVB-T DVB-T完全后向兼容,兼容IPTV、 3G应用 采用IP技术 100mw 高 40~50个频道/8M 8M 100km 高 5秒 少,价格高, 诺基亚、西门子、三星和明基 高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比较
MPEG-2、MPEG-4、VC-9 和 H.264等编解码技术的比较
压缩质量
3
VC-9
H.264
2
MPEG-4 1 MPEG-2
1
2
3
复杂度
数字电视
网络电视中主要的内容分发技术比较
项目 服务器 收看的可靠性 客户端软件 收费问题解决 视频质量 用户管理 搜索速度 流媒体点播 电视的通达性 费用投入 用户度 (LDTV) 标准清晰度 (SDTV) 高清晰度 (HDTV)
按信号传输方式
无线
有线
按用户端接收类型 数字电视显示器 数字电视机顶盒
按显示屏幕幅型比
4∶3
一体化数字电视 接收机
16∶9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比较
编码技术分类及比较
比较项目 编码效率 视频质量(相同码流前提下) 复杂度 接收端单位授权费用 发射端授权费用 压缩比 标清需要的码流 终端设备价格 市场开发 音频处理 适合使用场合
P2P 不需要 人数多时高 需要下载 难 与在线人数成正比 松散 快 有阻碍 高 低 免费
CDN 数千台 高 不需要下载直接观看 容易 与在线人数成反比 严谨 慢 支持 低 高 收费
无线数字电视标准
下行传输技术: 负责实现电视节目向用户的传送
上行交互技术: 上行交互技术通常是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主要
MPEG-2、MPEG-4、 VC-9 和 H.264授权费用的比较的比较
项目 内容分发费用 (按 DVD 盘上的每部电影计) 内容使用费用 (每2小时) 小计 解码器单位费用 编码器单位费用 编解/解码单位费用 小计 解码器最高年费 编码器最高年费 编码/解码最高年费 小计 总费用合计
MPEG2 MPEG4 $ 0.03 $ 0.04 None $ 0.04 $0.03 $0.08 $ 2.50 $ 0.25 $ 2.50 $ 0.25 $ 2.50 $ 0.50 $7.50 $1.00 None $1M None $1M None $2M None $4M $7.53 $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