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文言文阅读 古诗歌鉴赏 名句名篇默写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文言文阅读 古诗歌鉴赏 名句名篇默写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组合提速练(十)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题组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余姚县海塘记[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求其存。

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

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

君曰:“道以闳大①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②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③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

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

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嘻!其可叹也。

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④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

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

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

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注] ①闳(hóng)大:宽广博大。

②鼓万物:振起万物,使之生长。

2021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六 名句名篇默写

2021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六 名句名篇默写

专题六名句名篇默写题组1 情境式默写1.[2019全国卷Ⅱ,1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2019全国卷Ⅲ,1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2018北京,17,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2)“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3)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4)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

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题组2 对上下句式默写4.[2019浙江,23,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其身正, ;其身不正, 。

(《论语》)(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3)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夕阳古道无人语, 。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34 名句名篇默写(二)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34 名句名篇默写(二)

练案三十四名句名篇默写(二)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而随意歪曲,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分析国家必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听取建议,“,”,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两句。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看到云在升腾、鸟在飞翔的两句是“,”。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描写周瑜谈笑之间胜敌的大将风度,颇有艳羡意。

4.(2021·河南信阳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学习比思考能让我们进步更快,如在《劝学》说“,”。

(2)衬托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借鸟、兽的难为让蜀道之难得以突出。

(3)酒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范仲淹《渔家傲》中就有两句诗表达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复杂心理,这两句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的感觉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2)李白在《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两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任务突破练18名篇名句默写1.(2021·山东济宁高三5月模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通过描述采集佳木香草的行为,喻示诗人不断追求美好事物的嘉德懿行。

(2)杜甫《登高》中“,”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3)古诗词中经常出现“鹧鸪”这一意象,或表现爱恨情怨,或寄托漂泊相思,或抒发兴亡之叹,“,”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2.(2021·江苏如皋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在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

(2)《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上。

(3)在唐诗中雁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可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可以代指书信,传达情意;还可以喻人生的凄凉悲苦,如“,”。

3.(2021·山东泰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

(2)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诗句中常写流泪,如《登岳阳楼》中的“”一句,《蜀相》中的“”一句。

(3)中国古代诗文与酒有密切关系。

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写曹操斟酒祭江;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一句写作者自斟自酌。

4.(2021·山东临沂高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皋本是东方的高地,后多指归隐后的耕地,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的“,”两句有关。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借助叠词和文言助词“兮”,使诗歌充满独特韵味和音乐美感。

(3)《庄子·渔父》有“真悲无声而哀”之说,宋人就善于在词作中描摹男女泪眼相对的细节,如“,”,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苏适用】2021届新高考过渡期语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乱序背诵版)

【江苏适用】2021届新高考过渡期语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乱序背诵版)

2021届新高考过渡期语文一轮专题·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乱序版·江苏地区适用) 2020年9月修订[一轮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2.[2020·全国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论证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2019·全国III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杜牧《阿房宫赋》中“烟斜雾横”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雷霆乍惊”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7.[2020·新高考全国II卷(海南卷)]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表现出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9.《赤壁赋》中,面对自然风物,苏轼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共享的随缘自适的襟怀。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八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师用书20210425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八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师用书20210425

专题八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考察的范围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义务教育阶段50篇,高中阶段14篇,共64篇)为准。

默写内容上诗词文兼顾;从考察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2.命题形式不断推陈出新,2021年全国卷Ⅰ出现了上下两句间隔填写的形式,2021年全国三套试卷一改命题3小题6空给6分的题式,变为2题5空给5分的格局,更显示出命题的灵敏性。

3.语境理解默写的考察形式已成为高考的主流形式,并且有向更加注重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开展的趋势。

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1.(2021·全国卷Ⅰ)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5分)(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慨道,假如六国保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1)注意“澹澹〞的正确书写。

(2)注意“递〞不要误写。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那么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2021·全国卷Ⅱ)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辽宁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1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现象推论出“,”。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回想起当年刘裕北伐时“,”的气势。

(3)韩愈在《师说》中讨论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得出无论贵贱长少,“,”的结论。

16.(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虎(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东北三省三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3月)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今之士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并非易事。

那需要有高瞻远瞩、目光长远的格局,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正如《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无人了解自己也无妨,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还需要像《荀子•劝学》中强调的那样不断积累,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16.①不畏浮云遮望眼②自缘身在最高层③不吾知其亦已兮④苟余情其信芳⑤(而)神明自得⑥圣心备焉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希望效法陈王曹植的洒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了箫声的悲凉幽怨。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33 常见名句名篇的默写

常见名句名篇的默写1.(2021·云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前文的比喻,指出了学习的本质。

(2)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中国士人常常从古代先贤身上寻找精神信仰,我们可以从《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佐证。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孟子的有比生更有意义,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2021·四川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真题汇总(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总(2021·新高考I卷·T15、T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B【解析】B“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错,第三句是说诗人曾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每回答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第二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全诗分析该句是如何体现委婉劝告的。

从情感上看,诗人旨在劝告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从结构上看,此句提及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告做了铺垫。

附【白话译文】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惠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吗?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8 名句默写 1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8 名句默写1(解析版)1.(15届安徽省六校训练争辩会高三第一次联考)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假如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

(王勃《滕王阁序》)乙:(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2)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6),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答案】甲: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乙:(1)干戈寥落四周星(2)白帝城高急暮砧(3)鸡鸣桑树颠(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5)长余佩之陆离(6)春水碧于天【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留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留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毁灭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力气层级为识记A。

2.(15届安徽明光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2)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3)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4)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6)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7)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8·课标全国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 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 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则 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一句, 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 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 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1)注意“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 与体会”的提示;(2)注意“李蟠的文章爱好”和“李蟠的儒学素 养”的提示;(3)注意“周瑜的儒将装束”和“周瑜的赫赫战功” 的提示,注意“纶”“樯橹”等字的写法。
2.(2018·课标全国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 死,但若“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 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每个句子的语境,从中筛选 出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信息推出答案。(1)关键信息是“举 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终日殚精竭虑思考”“踮起脚极 目远望”。(2)关键信息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近小 人,疏远贤臣”。(3)关键信息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 象”“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易错字:(1)臾;(2)倾颓。
答案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 (1)“尔”不能写成“而”,“蹴”也容易误写。(2) 对于《琵琶行》的考查,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经典名句,对于这 些文章的备考,一定要背熟全篇。(3)要注意“斗牛之间”的书 写,不要把它和《滕王阁序》中“牛斗之墟”记混。
答案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 则该空不给分)
涉及 题型
考点
《论语·为政》 韩愈《师说》 2018·课标全国Ⅰ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理解性 6分
默写
《孟子·鱼我所欲也》 白居易 2018·课标全国Ⅱ《琵琶行》 苏轼《赤源自赋》理解性 6分默写
《荀子·劝学》 诸葛亮《出师
理解性
2018·课标全国Ⅲ 表》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
6分
默写
时了)》
4.(2017·课标全国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 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杜牧《阿
2017·课标全国Ⅰ
理解性默写 5分
房宫赋》
《庄子·逍遥游》 刘禹锡 2017·课标全国Ⅱ
《陋室铭》
理解性默写 5分
《荀子·劝学》 杜甫《茅屋
2017·课标全国Ⅲ
理解性默写 5分
为秋风所破歌》
《荀子·劝学》 诸葛亮《出
师表》
2016·课标全国Ⅰ
理解性默写 6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6·课标全国Ⅱ 李白《蜀道难》 杜牧《阿
房宫赋》 《左传·曹刿论战》 2016·课标全国Ⅲ 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 《赤壁赋》
理解性默写 6分 理解性默写 6分
1.考查的范围以《考试说明》推荐背诵的篇目为主。2016年以前试题共 3小题,6分,往往2小题考查高中篇目,1小题考查初中篇目;2017年试 题共2小题,5分,高中篇目和初中篇目各一道小题;2018年又恢复到3 小题,6分, 2小题考查高中篇目,1小题考查初中篇目。 2.以理解性默写为主要考查题型,注重名篇全篇的背诵,尤其重视对 必背篇目的全面理解和对名句的准确理解之后的识记。此种考查方式与 以往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方式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 力,而非单纯识记能力。 3.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 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 句子。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篇名句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 气和底气”,它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是我国文化 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具体情境 中默写名篇名句,实现了理解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 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目标。
考查内容 选文
高考试卷
(3)李 煜 《 虞 美 人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中 , 春 花 秋 月 之 外 , “ ______________ ” 也 是 勾 起 作 者 故 国 之 思 的 景 象 ; 而 “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3.(2018·课标全国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 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 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