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读后感1000字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读后感1000字大全

身为人师,应该像《最后一课》韩麦尔老师一样教育学生,并且让让学生知道母语对

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最后一课读后感1000字大全》是读后感网读后感大全栏目为您精心准备的,更多精彩内容请收藏本站(ctrl+D

即可)!

我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活着,应该坚强些,勇敢些活在世上,

并不是让你们来享受的,而是让你来奋斗,来拼搏,来向生命挑战的。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

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

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

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小说先写弗郎士上学晚了,加之没有复习好功课,害怕挨老师的“训斥”,因而闪过

想逃学的念头。这一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

习的学生。而后写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景物的感受。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

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这里一方面突出了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而另一方面,

也正是作者要强调的一面,就是突出了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今天,我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1到5章内容,虽然只看了这

么几章,但还是给了我不少启迪。

接着作者描写了弗郎士经过村政府时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

敌人的恨。当弗郎士看到不少人在布告牌前时,就立即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

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同时,想到“又出了什么事啦”?说明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

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铁匠的话,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讽刺他,所以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韩麦尔的院子。这说明他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铁

匠的话也给读者造成悬念,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老师的严厉,这对下文写

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的作用。此外,作者独运匠心,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

的细节,巧妙地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而且对刻画性格、情节发展,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将永远记住这最后的一课”。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

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

分分为三层。

2020年的七月份,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看了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

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终于, 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

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买回来的新车

被士兵抢了去。后来几次买车车都是徒劳无功。最终成为社会的累赘。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

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弗郎士看到教室里用极端肃静代替

了往日的“喧闹”,他走进教室,平日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和蔼地说在等待他来上课,当弗

郎士“稍微平静”之后,注意到韩麦尔老师今天却穿着只有“督学来校视察”或是“发奖

的日子”时才穿的服饰;最使他“吃惊”的是课室里坐着许多本村的人,他们“个个看来

都很忧愁”。这一切通过弗郎士不同心境,由粗到细的观察,一步紧一步地烘托了“最后

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再一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在这一层里,

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正当弗郎士对这一切不平常的情景感

到奇怪的时候,韩麦尔老师说道:“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

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

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韩麦尔的话,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

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法奴役法国人民。

韩麦尔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对学生说来都是“最后一课”。

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作者让它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老师的话,在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

反响。听了老师的话,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他对这“最后一课”

的珍惜,为“再也不能学法语”而无限惋惜,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而悔恨。其次他对于感到“讨厌”的书和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在感情上也变了:书,

“像是我的老友”;老师“责罚”自己的事,全都忘了;再就是,他刚才还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韩麦尔老师穿上节日盛装,村里的老人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

去的国土的敬意”,是为了上这“最后一课”。这一段心理活动,表明了老师真挚深切的

爱国热情,也通过弗郎士对老师的怜悯、尊敬和感激之情,表明了孩子的心灵上爱国意识

正在成长。

记忆上“旧来的意味”,是交杂在作者脑海中的细小的、零碎的,却又真实可感的

“意味”。作者在回忆他幼年的保姆长妈妈时,便把这种细碎的“意味”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