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体系探讨
石家庄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及成果

水 、 资源保 护和管理等水务 管理一体 化。 水
年全面启动节水 型社 会建设工作 , 通过综合运 用行政 、 工程 、 经济 、 技 、 律等多项 措施 , 科 法 提高群众 节水 意识 , 推进节水
型社会 建设 。经 过几 年 的努力 , 有效 控制 了水 资 源浪 费 现 象, 提高 了用水效率和效益 , 缓解 了水资源需求压力 , 增强 了 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意识等具体工作 措施 以及取得 的阶段性 建设成果 。
关键词 : 石家庄市 ; 节水 型社会 ; 措施及成效
中 图分 类 号 : 2 TV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18 (0 20 10 4—2 17 —63 2 1 )0 —120
S i ah a gC t E ee - i ”Wae-a igS ceyC n t ci aue n eut h i un i jz y” l nFv v e t svn o i o s u t nMes rsa dR s l r t r o s
第 1 0卷 O 期 1 21 年 2 02 月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uht- rhWae vri n tr c n e& Teh oo y o t- Not tr es na dWae i c o Di o Se c n lg
Vo . 0 NO 01 1 1 . Fe . 0 2 b2 1
3 完善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策法规
石 家 庄 市 政 府 先 后 出 台《 于 开 展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活 动 关
石 家 庄 市 一 五 ’ 水 会 建 设 措 施 及成 果 “ 十 ’ 节 型社
程 鹏, 刘 伟
德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 ) 强化 目标 管 理 。将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各 1 项 工作 分解 落实 到各 委 、办 、局 及各 区 县 ,层层 签
订责任书 ,切实做到 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责任到
人 、奖 罚分 明 ,最 大 限度地 调 动各级 、各 部 门搞 好
节 水型社 会 建设 的积极 性 。
表 1 。
表 1 德 州 市节 水 型 社 会 建设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分 类 指 标 单 位 m / 元 万 21 00证 17 5 22 00焦 5 0
万 元 G P用 水量 D 综 合 考 核 指 标
城市计划用水实施率 农 田综合灌溉定额 ( 5 % ) P= 0
下 微咸 水 、再生 水 回用 等措施 后 ,全市 能达 到供 需
平衡 ,并有少许赢余 。
3 保 障措 施
3 1 组织领 导 .
( ) 建立 起 一 套 运 转 灵 活 、信 息 畅通 的 工 作 2 机 制 ,强化 督促 检查 和考 核落 实 。各 区县 、各 职能
部 门要 加 强 协 调 ,各 司 其 职 ,互 相 支 持 ,密 切 配 合 ,形 成合 力 ,确保 节水 型社会 建设 顺利 进行 。另
德 州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13 6 m ,耕 地 面 积 05 k 6 90 h 1 3 0 m ,辖 1 1县 ( 、区 ) 市 ,总人 口 5 4 2万 6.
2 德 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 划
根据德州市的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的实际 情 况 ,节水 型社 会 的建设 将 从加 强政 府 自身 的能 力
参 考 文 献
1 冯广 志 .灌区信息化建设 [ M].北京 :中 国水利 水 电
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最新)

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1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小区、学校、企业、灌区等单位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和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二、目标任务2018年创建任务:启动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完成8个节水型企业、12个节水型小区、7个中小学节水型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节水型灌区,完成25个市级机关、15个事业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县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
三、依照标准及创建内容(一)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水政策,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建城〔2018〕25号),《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建城〔2016〕72号),对照《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和考核办法》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启动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二)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业领域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照《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1号)和《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在工业领域开展百家企业节水行动的通知》(皖经信节能〔2016〕23号)提出的节水型企业建设具体要求开展创建工作,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产业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广普及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努力促进水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工业领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完成安庆新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阿尔博特兰(安庆)有限公司等2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完成皖能中科环保电力公司、大唐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太湖县天龙纸业有限公司、怀宁万邦高森造纸有限公司、怀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桐城凯迪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
浅谈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

任、 理顺体制 、 完善法规 、 定投入 、 稳 依靠科 技 、 加强监 管 、 扩大
宣传 等方面人手 ,切实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 与节水型社会
建设 。
一
、
加强领导 。 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 、建立 高效 的工作机制是搞好 节水 型社会建设 试点工作 的基本前提 。一是加强领导 , 实行行政首长负 责制 。 成立专 门的节水 型社会建设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由政府 统一 领导 , 水务部门牵头实施 , 财政 、 农业 、 卫生 、 保 、 环 宣传 、 城建 、
维普资讯
y
・ 自节用 水
保护 水 资源 ・
浅谈推 行节水 型社 会建设试点 工作 的保 障措施
双流 县水务 局 节约 用水 办公 室 李华 代向国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 系统性工程 ,与经济社 会 发展 、 水资 源开发利用 、 生态建设 、 境保护 等多个方 面紧 环 密相连 , 涉及 到全社会 的多个行业 和部 门 , 系到千家 万户 。 关 由于其 涉及 面广 、 分类复杂 、 任务繁重 , 应从加强领 导 、 实责 落
府调控 、 市场引导、 公众参 与” 的节水型社会管 理体系 , 形成用
水总量控制 、 定额管理、 科学定价 、 登记许 可等强效机制 。通过
交流 , 努力提 高节水 管理技术 人员的技术水平 , 培养一 批专业
素质强 、 技术水 平高 的研 发队伍 , 增强 研发机构 对节水 技术 、
建立完 善 的水资源 管理 体制 , 充分 实现水 资源 的取 、 、 、 供 用
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实力。二是建立节水技 术应用推广 服务体
系。积极推广节水性技术 , 通过发布 目录 、 组织 现场会 、 举办展 览、 技术交流等方式 , 加快先进而成熟 的技术 的应用 。运用 新 技术 和新 工艺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及产业结构 , 推广工 业废水 、 污水处理 和循 环利 用技 术 ; 运用新 的实用 技术优化农 业种植 ,
杂木河灌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探讨

( )传 统 的 用 水 管 理 模 式 影 响 计 量 供 水 , 方 收 费 。 目 3 按
前 . 理 站配 水 还 停 留 在 以村 组 为单 位按 时 问 配 水 的 传 统 模 管
无 水 库 调 蓄 。 水 在 时 空 分 布 上 极 不 均 匀 。 溉 期 间 各 级 渠 来 灌 道 的流 量 很 不 稳 定 , 之 灌 区 建 成 年 代 较 早 。 系 及 建 筑 物 加 渠
加突 出。为 了实 现灌区水资源 的可持续 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 ,
在水资 源开发 、 用 、 理 的同时 . 调对 水资源 的配 置 、 利 治 强 节 约 和 保 护 , 重 流 域 生态 建设 , 注 实现 水 资 源 的 永 续 利 用 , 必 就 须 围 绕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和 调 整 , 力 节 水 , 学 用 水 。 行 节 大 科 进 水 型 灌 区 建 设 。2 0 0 4年 , 木灌 区被 凉 州 区列 为 节 水 型 社 会 杂 建 设 试 点 , 此 节 水 型社 会 建 设 在 杂 木 灌 区开 始 了 新 的探 索 从 与实践。 2 节水 型社 会 建设 的初 步 工 作 杂 木 灌 区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工 作 自 2 0 04年 开 展 以 来 . 在
关 键 词 : 水 型社 会 ; 节 问题 ; 征 ; 施 ; 特 措 杂木 灌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 V2 1 T 1. 3 文献 标 识 码 : B
1 基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况
溉 管 理 模 式 。 试 点 村 用 水 管 理 逐 步 采 用 了公 开 、 平 、 正 使 公 公
的 民 主 管理 模 式 。
杂木河灌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探讨
节水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控, 对取水用 水进行 审定裁决 , 对供需变化进行管理 调整 ,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 优化配置 、 节约保护和
高效利用。 2 推进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晋中的关键
水权制度是划分 、 界定 、 实施和调节水权 , 确立水
权主体责 、 、 权 利的规则。实施这一规则 , 关键是要建
立起 “ 归属清晰 、 责权明确 、 保护严格 、 流转顺畅” 的水
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用水计划 ,确定不 同地区 , 不同行业 , 不同产业 的用水总量 , 从源头上进行调控
等 问题 , 特别是在责权划分和节水管理上 . 还缺乏一
套相应的制度。 为此 , 要围绕水权制度的建立 , 重点抓 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建立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依
据有关法规和政策 , 明确界定所有权 。 合理配置用水
激励相结合的节水运行机制。 实行“ 双控管理” 必须定
维普资讯
20 年 4月 06
赵 建华: 节水管理 制度 建设 的思考
3 规范水价管理是建设节水晋 中的手段 近年来 , 中市的供水水价虽作过调整 , 晋 但仍 未 按照测算核定的标准到位 . 如农业灌溉水价仅达供水 成本的 6 O% .7 。 O%. 工程向城镇供水水价仅达成 水 本的 7 ~8 O% O%。水价格 与价值的背离是造成用水 浪费的一个主要原 因。为此 . 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取 水和用水 ,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 中的 作用 。 一是合理制定水价 。 按照“ 补偿成本 , 合理收益 , 优质优价 , 公平负担” 的原则 , 制定不 同地区 、 同行 不 业 的供水价格 , 工业 、 农业生产实行定额内用水基本 水价 , 超定额用水 累进加 价制度 , 城镇 生活用水实行 阶梯计量水价。要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 . 根据再生水 水质及用途 . 自来水价格保持适 当差价 . 与 并在政策 上给予优惠 , 免征增值税 、 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 附加费 , 降低再生水生产和使用成本 , 引导工业 、 市政 设施及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同时. 本着“ 节水 为本 . 治污优先” 的原则 . 适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征
推进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策略研究

全 国 人 均 水 资 源 占有 量 的 1 I / 5, 加 上 引 滦 等 入 境 水 及 外 调 水 , 人 均 水 资 源 量 也 仅 为 3 0 r 远 低 7 n ,
于 世 界 公 认 的 人 均 占 有 量 1 0 0 m 的 缺 水 警 戒 线 。 0 随 着 天 津 市 “ 步 走 ” 略 发 展 目标 的 逐 步 实 三 战
权 虚 置 或 弱 化 。 中 央 和 地 方 之 间 , 以 及 各 种 利 益 主
会 更 加 突 出 。 多 年 来 ,天 津 市 委 、市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节 水 工 作 , 在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方 面 取 得 了 突 破 性 的 进 展 ,被 国 家 命 名 为 全 国 节 水 型 城 市 和 南 水 北 调 受 水 区全 国 第 一 个 省 级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试 点 。
建 设 节水 型 社 会 是 解决 缺 水 问题 最 根 本 、最 有 效
体 的 经 济 关 系 缺 乏 明 确 的 界 定 , 用 水 的 权 益 纠 纷 时 有 发 生 ,导 致 了 水 资 源 的 不 合 理 配 置 和 低 效 率 利 用 。 清 晰 界 定 水 权 和 建 立 完 善 的 水 权 制 度 是 我 国 当 前 水 资 源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中 最 本 质 的 问 题 。 水 权 制 度 具 有 高 效 配 置 水 资 源 的 功 能 ,通 过 分 配 水 权 、明 晰 所 有 者 、使 用 者 的 权 利 和 义 务 ,经 过 公 平 协 商 ,将 节 余 的水 有 偿 转 让 给 其 他 用 水 户 便 形 成 了 水 市 场 。
收 稿 日期 :2 0 — 7 1 08 0 .6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是 一 场 深 刻 的 社 会 变 革 ,核 心 就 是 通 过 制 度 建 设 ,建 立 促 进 节 水 和 用 水 管 水 的 激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根据“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扣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改善任务,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整体推进。
依据我市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现状,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
合理安排各项节水措施,力求克服短板、精益求精,全面、整体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政策引导、规范用水。
通过完善机制、制度创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
通过规范企业和公民用水行为,促进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领导、凝聚合力。
加强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实施机制,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节水良好氛围,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将节水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工业节水减排和农业节水增效;全社会节水减排意识显著提高,节水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将打造成节水典范城市。
(二)主要指标1. 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顶层设计。
通过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强化生态流量管控等措施,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2.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我市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工业用水占城市用水的比例很大。
通过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用水大户节水监管、加强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措施,达到工业节水减排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陕西省水利科技经费项目《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及实施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013slkj18)【摘要】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本文借鉴国外和国内试点城市节水经验,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分别从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工程与技术措施、文化措施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对策。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现如今,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节水优先是新时期治水工作的根本方针,强化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增强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体系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是规范和引导节水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体系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述1、节水型社会建设内容不同国家不同阶段,赋予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不同的内容。
我国现处于全面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着重于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立有效驱动机制,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规范节约用水行为等方面,以此促进全社会用水观念的更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中许多方面的制约问题。
2、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随着10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众多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不断深入探索,各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实施,节水政策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度不断加大。
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了水权、水价管理制度,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得到增强;[1]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例如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节水相关法规制度,节水技术推广不足,缺少深入的经济与文化驱动,未能充分发挥水市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济促进作用等。
此外,多数节水工作指标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虽已提升至0.52,但仍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左右,国内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从管理、制度、经济、技术、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完善组织管理,健全法规制度,规范水市场运作,推广节水技术,营造节水文化氛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内容1、管理措施多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实践表明,技改是重点,管理是关键,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作支撑,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一纸空谈。
为此,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体系首先从节水管理层面进行分析。
(1)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实施依靠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需要各政府部门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学划分职能职责,避免出现空白管理地带,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科学有效的协作机动配合。
为此,则需构建以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为协调与决策层、节约用水办公室为执行与管理层、咨询委员会为咨询与顾问层、公众互动协会为监督与参与层的四位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体制。
(2)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建立一套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增强组织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从而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从组织管理、法规制度、政策导向、利益驱动、节水投入、监督执法、宣传教育等方面构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3)建设规范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利用法规、政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提高社会节水意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制度设计、制度落实和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是一个从制定到实施再到修改制定的不断循环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过程。
[2]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包括水权、水价、水市场、节水资金四个方面,科学的水价制度、完善的水权管理、健康的水市场运转,合理的节水资金投入与管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机制。
(1)明晰水权,实施水权管理。
水权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各行政区可根据本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调度情况来制定水权转换管理办法,鼓励水权由低用水效率领域向高用水效率领域转移。
水权转换管理办法的内容包括:水权相关概念的界定,初始水权的确定,水权转换程序,水权转换费用,水权转换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
在水权交易中可采用政府主导的水权交易机制,比如建立水银行制度,水银行主要负责的是水权交易,其主要任务是规定水权交易的参与条件。
[4](2)制定水价,提高用水效率。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水价包括基础水价、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生活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三种形式,基础水价是实施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基础。
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能有效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水价的时候,应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区域水资源情况,分类制定水价,以便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时期。
与水价相关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合理制定水价,加强监督、管理和用水计量,完善水费计收办法,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水价听证制度等。
(3)经济调控,规范水市场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在水的使用权确定以后,对水权进行交易和转让,就形成了水市场。
通过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激励机制来保障水市场的良性运转。
充分调动社会节水积极性,发挥市场激励政策的作用,加强水市场管理。
通过市场激励政策及市场规范制度等一系列的内部制度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5] (4)加强投入,合理使用资金。
资金保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决定性作用,节水建设投入不够,节水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坚持“多渠道、多层次、以节水养节水”的资金筹措原则,用节水获取的收益作为节水的投入,形成一种节水投资的“良性循环”,拓宽资金来源途径。
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对建设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坚持按程序、按原则办事,严格内审和监督,保证资金安全,确保资金使用正确。
3、文化措施通过宣传教育、道德建设、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影响和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优良的节水文化氛围,以文化的力量,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1)舆论宣传,加强个体节水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持久、广泛的节水宣传,引导人们了解国家节水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人们掌握节水方法,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并且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无意识节水,并使其长期延续下去,实现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意识转变,建立良好的社会节水氛围。
(2)道德教育,约束群体用水行为。
对于新时期的社会公众来说,节约用水是一项必须进行的道德教育,通过舆论、习惯、教育来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利用道德的导向作用来约束群体的用水行为,逐步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密切相关的社会规范、习俗、惯例和道德准则,使人们自觉承担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重任。
(3)营造氛围,形成社会节水文化。
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可以酝酿出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价值取向的制度规范。
[6]节水文化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文化与行为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通过节水教育、习惯培养、科技创新、组织建设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节水氛围,建立社会节水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影响社会用水行为,强有力地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4、工程与技术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载体建设。
农业、工业与城镇生活构成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三大载体,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与关键。
(1)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是节水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工程与技术节水措施有:渠系工程改造,减少水在干支渠道的渗漏损失;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用管道输水灌溉代替明渠输水避免水分蒸发;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灌溉技术;使用非充分灌溉,减少灌溉用水;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缺水地区选用耐旱品种;利用秸秆覆盖、薄膜覆盖,缩小种植行距等田间保水保墒措施,减少田间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水利用效率等。
各种灌溉节水措施都要通过小面积示范、典型试验来逐步推广。
(2)工业节水。
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程与技术节水措施有: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节水的“三同时制度”;回收工艺冷凝水、蒸汽凝结水;改造工艺和设备,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落后的设备,改用节水系统;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后回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工业供水管网管理,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开展水平衡测试;积极鼓励节水技术应用和创新等。
(3)城镇生活节水。
主要体现在加强供水和用水管理、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等方面。
主要的技术节水措施有: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进行老化旧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饮用水和生活杂用水采用分系统管路供水;建设中水管道和污水回用系统;积极推进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三、结语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体系是保证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技术、经济、管理、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组织好、管理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加大节水工作的广度、深度,使统筹规划,措施实施、试点示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