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创作之心得
关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感悟

关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感悟作者:刘宁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史料表明,工笔人物画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绘画类别,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当前,随着政治、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笔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画种的优点,在题材内容、审美情趣、造型以及新材料、新技法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的面貌。
《慕名而来》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形式构成、新材料、新技法等因素,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展示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时代特点。
创作过程虽有不足,但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和感悟,今做一些肤浅论述。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时代性;形式构成;新技法0 引言工笔人物画《慕名而来》表现的是一个慕名来革命老区照金旅游的时尚女孩,在照金牧场遥指照金纪念碑的场景,表现铜川照金近四十年蓬勃发展,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以点带面地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8年10月,作品参加“陕西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展出。
笔者初闻消息,内心高兴之余很是惶恐,回想这幅画从选题、收集素材、构图、制作,到最后的调整,用时两个月,期间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克服,并完成了这件作品。
虽然还存在不足,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笔者对当下工笔人物画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创作目标。
1 当代工笔人物画现状在当代多元语境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面貌,在题材内容、审美趋向、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画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视角及兴趣点,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身边的人和事,出现了大量的都市、少数民族、农村等题材。
审美趋向也突破了过去的审美模式,出现了大量不同风格流派,如纯写实的、偏写意的、重彩工笔等等。
而随着工具材料的拓展,向其他画种的吸收借鉴,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新颖。
2 《慕名而来》创作过程2.1 选题主题,是艺术创作尤其是美术创作的灵魂。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感想——以《博弈》为例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感想——以《博弈》为例□任雨晴摘要: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类别,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独立的画科,延续至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综观历史上的工笔人物画,按题材可以大致分为仙佛罗汉、帝王俊杰、高逸雅士、绮罗仕女、妇孺婴戏、市井杂流等,这些题材无不展示了各时代背景下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日常。
作品《博弈》以公园里的闲暇场景为素材,围绕地方特色和相关人物形象特征展开表现,将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创作和笔墨加工上升到艺术美的高度,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美就存在于我们身旁”画面构图以石桌、石椅为视觉中心,四周组合物象安排,追求画面主体与环境和谐的整体感。
在创作形式上,作品采取了工笔淡彩的技法,画面整体简淡幽雅,轻松闲适的风格与博弈的紧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取材和立意方面,作品映射出个人对普通的现实生活的关注。
关键词:现实生活工笔人物画艺术美意境艾略特曾说:“如此这般的诗,以致我们看不见所谓诗,而但注意着诗所指示的东西。
该领悟对于绘画来说同样适用,在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中,技法、色彩、形象等是外在表达,更重要的在于透过画幅使观赏者感受到画面背后的思想表达与情感色彩,即产生艺术上的共鸣。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较大的精神压力也随之而来。
社会竞争力愈加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情感上的陶冶。
因此,笔者以生活中寻常可见的场景作为创作题材,运用大量的时间观察生活。
自然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沁润了笔者的心,淳朴的乡土风情深深打动了笔者,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让笔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一切都促进了此次创作灵感的形成一一针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题材进行提炼升华,并运用到作品中。
一、创作目的作品《博弈》选择了公园里常见的下棋场景为表现内容。
多年的绘画实践让笔者对工笔人物画颇感兴趣,通过对题材和表现技法的反复推敲,加上工笔画本身细致传神的艺术特点很适合人物形象的刻画,笔者最终选择用工笔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工笔学习心得体会

工笔学习心得体会工笔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笔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学习心得体会1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
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
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
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
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
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不要随着手指动)。
无论勾哪一种线,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气呵成。
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例如:白描勾线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
中锋用笔饱满而有弹性,线条圆润浑厚,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是在线条转折的地方,因为毛笔是圆锥形,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
工笔人物临摹心得

工笔人物临摹心得篇一:论现代工笔人物临摹的重要性论现代工笔人物临摹的重要性摘要: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
题材形式广泛,表现技法丰富多样,提倡并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承载着上下五千年中国文人墨客的艺术结晶,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永远的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
关键词:工笔人物;临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45-01 中国画的题材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着无限的艺术形式的组合。
这些形式的组合一直围绕着山水、花鸟、人物三门最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展开,就像大树上的三个主枝,表现了人和宇宙的三个方面。
山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花鸟表现了人与自然界各种生命的和谐相处,人物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独立,可组合,可交织,相得益彰,形成过了庞大的中国绘画体系。
表现技法上又分为写意,工笔,没骨,更为之锦上添花。
写意并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在于高度概括提取精华。
工笔也并非面面俱到依实俱写,而在于严谨工整有取有舍。
工笔是古典的,将理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即生机无限又宁静致远。
写意是浪漫的,将主观思想流露宣泄,即沉着冷静又奔放热情。
翻开中国美术简史,我们从中不难看到,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同的朝代有着许多的画家,作品,画论,这些都是指导我们学习中国绘画的精华。
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山水和花鸟方向的画家及作品屡篇二:工笔人物画创作之心得工笔人物画创作之心得摘要:通过对于绘画理论的学习和大量工笔人物画作品的鉴赏,使我对于如何看待和运用工笔人物画画面中的一些技法知识和虚实的处理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应用于自己的毕业创作中。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带着那份平和、朴素的心态,轻轻地在纸上留下关于记忆的些许残疾。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思想性;创作体会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40-01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工笔人物临摹心得体会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工笔人物临摹心得体会
自从上了绘画课程之后,我尝试着做了些人物的临摹,期间我受益良多,收获了宝贵的体会。
人物临摹,有一个本质的目的,即通过临摹分析目标人物的基本体型,将各种组成部分,准确地记在心里,形成绘画中材料和素材的一个储备,这可以帮助艺术家在创作和表达自己时,较为轻松的实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临摹的时候,我要用克制的笔触,以墨汁均匀,以始终如一的速度把笔落在空白的纸上,这需要严格把握和准确掌握每一笔的触感和用笔方法,也有助于提高用笔的灵敏度和技巧。
人物临摹也使我懂得了了解不同创作者特色特征,像人体结构和衣着外观,也新增加了解不同艺术风格。
比如,当我看到某位艺术家能够坚持其特定的艺术风格并方便准确地通过把握和分析特定的人物,表达的理念时,让我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会将临摹和写生结合到一起,这种组合更加完美地把目标打印在纸上,从细微的细节到宏大的构图效果,将全部牢牢记在脑子里,以此作为后期绘画的素材库。
总之,从人物临摹学习,是一段美妙经历,它帮助我学习如何运用游笔,抓握线条如何放置,从而获得更准确,更具有层次感的描绘,在做临摹时也有助于磨练我的耐心,激发我的灵感和想象力,丰富我的艺术修养。
当代女画家笔下女性工笔题材研究——我在工笔人物画中的探索和感悟

当代女画家笔下女性工笔题材研究——我在工笔人物画中的探
索和感悟
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也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女性成为了多位女画家笔下的主题之一。
在工笔画中,女性题材的创作更是占据了很大比例,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我的角度出发,探索和感悟当代女画家笔下女性工笔题材的创作。
首先,作为女性画家,我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女性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也为我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增加了一些优势。
我会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去观察和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例如在公共场所、社交网络上,以及通过朋友、亲戚的交流等等。
这些观察和了解,能够让我更加敏锐地捕捉女性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表现工笔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其次,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准确表现面部特征和表情是其要点之一。
在表现女性人物时,我会特别注重面部特征的刻画,使用几何线条进行精确的勾勒和细节表现,让画面更加鲜明。
同时,女性人物的表情也是作品能够传递情感和意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会从人物形象的背景、情感状态等方面入手,尝试将女性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除了这些技术手段外,我还特别在意女性人物的情感表达。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细腻,更容易将生活中的情感用细节和细节表达出来。
在工笔人物画中,我会通过人物的举止、神情等细节的把握,传达女性的情感状态、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总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今天,女性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越来越富有情感和内涵。
作为女性画家,我将继续在工笔人物画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切实将女性人物的魅力和感染力表现出来。
工笔人物线描课心得体会

工笔人物线描课心得体会工笔人物线描课是我在大学期间选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工笔画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工笔人物线描课,我学到了很多绘画技巧和方法。
一开始,老师教我们如何运用线条概括人物的形象,如何运用厚重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很多实践练习,从最基本的线条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人物头部、身体结构的练习。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表情和动态,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其次,工笔人物线描课还教会我如何掌握细节的描绘。
在工笔画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精致和细腻。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粗细的画笔来描绘不同的细节,如何运用层层递进的透视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空间感。
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了绘画细节的重要性,细致入微的描绘能够让作品更具观赏价值。
同时,工笔人物线描课还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耐心。
在绘画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捕捉人物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我学会了用专注的眼神去观察人物的每一个细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的修正和尝试。
虽然这个过程很耗费时间和精力,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渐渐掌握了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工笔人物线描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途径。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可以忘却一切烦恼和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无论是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细节,还是通过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都是一种享受。
在课堂上,我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这也是一种放松和愉快。
通过工笔人物线描课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还收获了很多美的享受和创作的乐趣。
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绘画,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
工笔人物线描课让我感受到了绘画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工笔人物线描课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工笔画的独特魅力。
工笔人物感悟

工笔人物感悟《工笔人物感悟》篇一工笔人物画,就像是一场与古人、与传统的深度对话,也是一场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探索之旅,我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真可谓是“爱恨交织”啊。
刚接触工笔人物的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看着那些大师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就像从画里能走出来似的,那线条,细腻得就像少女的发丝,每一根都充满了生命力。
我当时就想,我啥时候也能画出这样的人物啊?也许这就像是爬山,我还在山脚下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顶,心里直犯嘀咕:我能爬得上去吗?我记得有一次画一个古代仕女图,光是那眼睛我就画了好几遍。
怎么画都觉得不对劲儿,不是眼神太死,就像个木头人,就是太妖,感觉像是要吃人似的。
我当时就自嘲道:“我这画的不是仕女,是妖怪啊。
”那时候真的是很沮丧,就想把画纸给撕了。
可是又舍不得,毕竟花了那么多时间。
这就好比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虽然长得不好看,但也不忍心就这么拔了扔掉。
但是,当我偶尔画出一笔满意的线条时,那种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兴奋。
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小溪流,“哗哗”地就流淌在画纸上。
我就想啊,这工笔人物画就像一个脾气古怪的老朋友,有时候把你气得跳脚,有时候又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在学习工笔人物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不同的画家画出来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就像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各有各的风味。
有的画家画的人物像一杯淡雅的茶,看着就觉得宁静;有的则像一杯浓烈的酒,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我就想,我要画出什么样的人物呢?是像清新的风,还是像炽热的火?这可把我给难住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工笔人物画不仅仅是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更重要的是画出人物的灵魂。
这就像是给一个空壳注入生命一样,难上加难。
可是我觉得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在塑造一个灵魂,这可比单纯的画画要酷多了。
我有时候也会想,这么难,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呢?也许是因为那种完成一幅画后的成就感,就像征服了一座高峰,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自己走过的路,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人物画创作之心得
摘 要:通过对于绘画理论的学习和大量工笔人物画作品的鉴
赏,使我对于如何看待和运用工笔人物画画面中的一些技法知识和
虚实的处理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应用于自己的毕业创作
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带着那份平和、
朴素的心态,轻轻地在纸上留下关于记忆的些许残疾。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思想性;创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040-01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从
古至今,工笔画不但可以作为诠释个人情怀而创作的册页,手卷,
卷轴等,而且还可以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大型壁画,如敦煌壁画,
永乐宫壁画等,同时它也适合人物众多的大型主题画创作。
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
素。构图的基本含义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和
关系,通过空间组织和平面分割等方式使画面协调完整。中西方绘
画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和科学观的不同,在构图方面具有明显的
差异。
我们曾去过甘南,徽县写生,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感受,藏民
的豪爽与热情,或是山民的纯朴与友善,云彩在天空中装饰着苍穹,
星星明洁快活。华丽而虚幻。进入藏区,那一个藏民老妪,全身漆
黑一片,已分不出衣服与皮肤的颜色,弓着腰,把那发亮的茶水壶,
牢牢地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穿过窄小的房间内拥挤的人们,当那
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好像是另一种迷
离,但是他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深刻的感觉便是岁月无痕,生命是多
么的无偿。而,烦恼,此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无阻挂齿。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过去的早已无法寻回,某个地方的细节,
早已在时间里零散的改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记忆被陈
列起来,虚无、模糊。在时间的缝隙里,有时候会在某个陌生或熟
悉的地方,会感觉一阵似曾相识地熟悉,一种味道,一种声音。偶
尔也会在雨过天晴的清晨吃早餐时,听见一声车鸣,想起那个无忧
无虑的,有些留恋的阿万仓街道……
记忆一直继续着,断断续续,看不到真实,只剩下回忆,就像
梦一样……
在陈子的画面中总有一些关于记忆的错觉夹杂在画面中,她对
意象的追求,有种优美浪漫的不确定的情绪。《花季》则以大众的
色彩和审美角度来抒发对生命过程中孤寂、无奈的感悲和伤怀,而
《花语》则是生命和自身内部的表达,是自我守护,自我珍爱,是
对孤独和无奈的一种安顿和舒缓,平静的面对稍纵即逝的美丽,从
容地看花开花落的无奈,自我欣赏地品味生命的孤苦、美丽的挣扎。
开心微笑的同时,总有淡淡的犹豫感伤掠过心头,也许有时候
思绪得跟着现实走,那些关于矛盾的话题,夹杂在情绪和感觉当中。
于是总有忧伤和无奈淡淡的流过心头。例如《风逝》画面处理上色
彩单纯,使渲染层次丰厚,有种虚实朦胧的效果,追求一种既现实
又恍惚的隔世美感。“岁月如歌,曾经拥有的美好,如风一样的飘
逝,留给人们依稀的记忆,宛如一层薄纱,愈感到无比的魅力。”
而当我们回到属于我们的那个小角落的时候,空气里满是拥挤
的匆忙,快乐的或是不快乐的,隐约的,从陌生人的身上,散发出
来的说不清楚的陌生,那种即近切远的感觉,有种蓦然的失落感,
如隔了一层玻璃。一切去的太快再也追不上会议的速度,时间已快
的无从保留,快的无从掌握,所以在某一个角落不同的心事,或大
或小,不经意间走进了我的画里。
她们或悠闲或惆怅。有人以同样的心情,向着心事靠近或分离,
渐渐地开始了她们各自的故事。
在我的画中因为人物衣服的质感不同,所以线的粗细也是有变
化,脸和手的线比较细,衣服的线比较粗。勾线条要有表现性,比
如,比较饱满圆润,衣服的线比较流畅,头发的线细密而整齐,通
过线的粗细,方圆,浓淡才能把客观事物的质感和量感表现出来。
外轮廓的线要较实,使之整体感强,内轮廓的线要虚和松动一些。
线要方圆结合,遇到形体转折的地方要方一些,类似铁线描的效果。
用笔要有一定的干湿变化。湿的线较实,适合画重要的结构,干的
线较虚,适合画人物的头发。
通过对于绘画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的赏析,使
我对于如何看待画面中的虚实和如何处理虚实方面有了很多自己
的看法,并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毕业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我精
心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思考如何将画面中的虚实处理好,如何避免画
面中呆板和缺少生气。
当今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方法、样式所拘泥和束缚,它
的题材也不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它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平
面的装饰,又有来自西方的写实;有现代样式的形式构成,也有稚
拙朴实的民间画风。虽然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们用现代语言把他们对
古典的理解进行了现代改造和重新诠释后,还缺乏改造的圆满和诠
释的精确性,但我们看到,画家们在经历了主题与形式、古典与现
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对经与磨合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切合点,
是工笔人物画成为当今最有潜力、最有现代感的画种。
参考文献:
[1]马小娟.工笔人物画.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