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SWOT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经济崛起:产业发展与投资环境解析

重庆经济崛起:产业发展与投资环境解析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 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
重庆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 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 资源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
重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要淘汰和升级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 优势(Strengths)
• 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 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农业等资源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迅速
• 政策支持,国家给予重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 劣势(Weaknesses)
•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交通、能源等方面
•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 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缺乏高层次人才
• 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投资环境有待优化,吸引外资和人才的能力不足
•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加强,提高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
• 政策支持,国家给予重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二 -j
九 龙 坡 区 江北 区 沙 坪 坝 区 南 岸 区 巴 南 区 涪 陵 区 其 他 区 域
0 5
l I
= =


L j
7 9


I 。
0 l 0 2 0 3 0 40
5 0 6 0 7 0 8 0 9o
元, 占全 市 的 6 。说 明重 庆市 吸 引 外 资发 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还 大 有 潜 力 可 挖 , 商 引 资 任 重 道 远 。 % 招 从 内资 企 业 的 构 成 看 : 全市 超 过 半 数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由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和 有 限 责 任 公 司制 造 , 别 占 分
据 统 计 资 料 显示 , 重庆 市 高 新 技 术产 业 呈 现 如 下 特 点 : 1 围绕 市 区 、 外辐 射 、 展 极 不 平 衡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主 要 集 中 在 近 效 区 。高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上 1 元 、 向 发 0亿
的地 区 有 九 龙 坡 区 、 北 区 、 坪坝 区 、 岸 区 、 南 区 、 陵 区共 六 个 地 区 , 六 个 区 内 的 高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江 沙 南 巴 涪 这
2 7 % 的 高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由 内资 企 业 创 造 。 企 业 登 记 注 册 的类 型 看 , 资 企 业 是 推 动 重 庆 市 高 新 技 、7 从 内
术 产 业 发 展 的主 力 军 。2 0 年 重 庆 市 内 资 企 业 高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达 到 14 5亿 元 , 01 8. 占全 市 的 7 % ; 商 投 资 7 外 企 业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为 4 . 元 , 占全 市 的 1% ;港 澳 台 商 投 资企 业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产 值 为 l. 亿 18亿 7 38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一步促进重庆的科技创新发展。

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

重庆的科技资源布局不均衡,创新主体集中在部分大型企业和高校,小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突出。

重庆在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困难,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重视科技资源布局的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

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重庆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瓶颈。

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技创新的环境不够成熟,缺乏创新创造的氛围和文化。

创新成果的评价和认定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创新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瓶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科研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提供创新创业者所需的资源和服务。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和认定的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和认定,提供有效的认可和应用平台。

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只有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力度,才能进一步促进重庆的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提高。

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与协同发展政策研究

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与协同发展政策研究

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与协同发展政策研究摘要: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发展政策,以期推动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 引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新动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协同发展政策来推动。

2. 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2.1 区域产业结构成渝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也日益突出。

2.2 创新能力成渝城市群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一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存在的问题包括科研人才储备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2.3 产业协同效应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各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但彼此间的合作程度较低,缺乏全区域的整体协同效果。

3. 问题与挑战3.1 人才流失由于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往往倾向于去其他地区发展,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3.2 产业布局不均衡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不够均衡,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滞后。

这会导致资源浪费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3.3 缺乏协同创新机制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目前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导致合作水平较低,无法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4. 协同发展政策研究4.1 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更好的薪酬和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留在成渝城市群发展,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重庆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大磊
【期刊名称】《现代营销》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提升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SWOT分析视角,研究了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指出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方向,并据此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1页(P261)
【作者】张大磊
【作者单位】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重庆 4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突出特色加快重庆高新区产业发展——访重庆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小若 [J], 王文明
2.重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与模式选择 [J], 刘军
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1号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J],
4.陈敏尔在高新区调研宣讲时强调\r聚焦高质量展现新作为\r加快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 [J],
5.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孙会娟;王娣;姚正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在与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重庆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对策。

重庆科技创新的现状如下:重庆在科研机构方面实力较弱。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科研经费投入也相对较低,科技创新人才相对不足。

重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相对滞后。

虽然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与沿海地区的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仍有差距。

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

虽然重庆建设了一些科创园区,并且提供了一些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但由于重庆科研机构实力相对较弱,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大,导致科技创新人才稀缺。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重庆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相对滞后,导致科研机构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设备相对落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也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果。

重庆与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差距较大。

重庆作为内陆城市,与沿海地区相比,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相对较少,创新资源和创新氛围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重庆市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科研项目的资金配备,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科创园区,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来重庆工作和创新,同时加大对本地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交流。

与沿海发达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享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效果和水平。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创新企业和科研团队的成长,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重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的重要内陆城市之一。

近年来,重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成为了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重庆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重庆在这一领域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

重庆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获得移动通信发展试验城市称号的城市,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一批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重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投资。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庆已经制定了《重庆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未来,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继续深化与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重庆发展的战略性重点产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具备了丰富的服务业资源和潜力。

目前,重庆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旅游、文化创意、体育健康等领域。

重庆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

未来,重庆的金融业将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推动金融创新和跨境金融业务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也是重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重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长江三峡、武隆天生三桥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未来,重庆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和体育健康产业是重庆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

重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意人才,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运输和科技中心,科技创新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已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重庆还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成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重庆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

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

重庆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校和研究机构,基础研究水平较弱,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

重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结合有待加强。

重庆在科技创新政策和环境建设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重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培养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

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重庆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项目。

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支持,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落户重庆。

重庆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评价和转化。

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科技环境等对策,重庆可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SWOT分析 (3)二、重庆市高新产业发展现状 (3)三、重庆发展高新技术的优势 (4)(一)教育资源 (4)(二)自然资源优势 (5)(三)产业优势 (5)(四)环境优势 (5)四、重庆发展高科技产业劣势分析 (6)(一)高科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总体比较落后 (6)(二)区域的创新体系互动能力不足 (7)(三)制度观念创新不够 (7)五、重庆高新产业发展的机会 (7)(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近 (7)(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 (7)六、重庆高新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8)七、重庆市高新技术发展的分析结论 (8)参考文献 (9)摘要十二五规划国家出台了振兴新兴产业的计划,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以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重庆作为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高新产业的发展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

重庆依靠自身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重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重庆市SWOT 新兴产业AbstractOur country launched a plan to develop energing industry,including new energy,aerospace,new material,biopharmacetical,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Chong qing,a city that has a developed education material,aheading in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but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It is critical impertion to estabilsh a international city for Xi’an to develop high-tech depending his own occasions.Key words:Chong qing SWOT;emerging industry一、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竞争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运用SWOT法进行选择分析,就是将与你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

二、重庆市高新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

准确把握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0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是:1、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总产值518.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8%。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4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5%。

显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继续扩大,企业高新技术含量继续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并且围绕市区,向外辐射,发展极为不平衡,高新企业一般围绕在郊区,2、77%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内资企业创造。

从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看,内资企业是推动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大中型企业唱主角,小型企业急需扶持壮大。

大中型工业企业无论是研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还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仍占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主导地位。

支柱行业优势明显,结构不合理日渐凸现,4、高新技术主要源于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

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首要、关键环节就是获取高新技术三、重庆发展高新技术的优势(一)教育资源重庆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基地,科技资源十分丰富。

现有国家高等院校39所,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8个,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100多万人,有博后流动站77个两院院士39名。

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技术研发机构2000多家。

重庆在册高新技术企业1164家,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高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从美国的硅谷到日本的筑波,从北京的中关村到印度的班加罗尔,每一个高科技城都有著名的大学为依靠。

班加罗尔对于重庆来说有更多的借签意义,都不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班加罗尔同样位于德干高原上,不靠海,没有特别发达的铁路网,但是航空业比较发达。

重庆和班加罗尔都有比较好的气候,有丰富的智力资源。

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土地。

可以说依靠这些条件将重庆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是可以的,也是有可以实现的。

(二)自然资源优势重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重庆地下、地表资源都相当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及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占绝大部分,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全市理论水能蕴藏总量1440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750万千瓦。

全部水能资源开发电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第一。

(三)产业优势2010年重庆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明确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

稳步扩大煤、油、气、盐的产能,加快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

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化项目。

以在渝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冶金煤炭重型装备、石油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通信设备等。

这些计划为重庆高科技的发展提供的有利的市场需求重庆的传统工业的改造需要高科技的支撑。

在节能,提高利用效率方面,以及促进产业信息化建设和升级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环境优势好的环境可以使人产生灵感,有利于个体智力的发挥。

所以世界上的高新产业大多位于环境良好的地区。

硅谷位于美国的加州,临近海湾,四季如春,气候温和;班加罗尔位于德干高原,同样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这个地方气候温和,凉爽,对于高科技人才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重庆位于中国的西部的渭四川盆地,气候温和。

重庆是中国和世界的有名的古都,是个旅游城市,环境好,能够对高科技人才起到吸引的作用。

况且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发展潜力巨大,对各方资源的吸引力也较强。

在西部最大的保税港区坐落于西永后,将更多的吸引外资。

加之重庆已经进入二环时代,便捷的交通为产业额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重庆发展高科技产业劣势分析(一)高科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总体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科技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

重庆所在的西南地区是国家的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但是这里巨大的科技资源没有转变为这里的经济优势,这里的高校每年的研发成果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这里的高新企业的规模小,对有些高科技技术不能很好的吸收。

西部是全国经济落后地区,GDP和人均GDP均位居全国后位。

经济的落后同样制约着重庆高科技的发展。

由于经济落后,政府对于高科技研究的财政投入就不足,职工工资低,研发课题的资金不能得到满足,造成大量的人才和研究成果的外流。

其次,这里的高科技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和本地企业,外资低。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不能像深圳和上海那样有巨大的优势去吸引来自世界的高科技企业。

外向化程度低,制约了重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建立和产业集群的培育,不利于重庆国际化进程。

最后是资本市场不发达,风险投资不足。

重庆市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缺乏必要的基础投入,难以得到金融技持。

深圳市没有比较有名的大学,但是深圳有着大量的风险投资和丰富的金融市场,所以很多的高新企业的初创期会选择在深圳,深圳自由的市场经济更有利于高科技公司的发展。

(二)区域的创新体系互动能力不足重庆过多的去争取国家级课题,项目经费的投入上,对于本地区的研究不足。

而这些国家级的课题对于重庆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不顺利,产业化重视不够。

没有把这些研发成果用在重庆市的企业改造和发展上。

(三)制度,观念创新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市场化程度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思想文化保守,创新文化尚没有形成。

这样的重土恋家和怕冒风险的观念对于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利的,但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不满足,不怕风险,不怕失败的精神。

这里重庆科技研究发达,但是不能转化为本地社会生产力,形成了科技发达与经济落后的“重庆现象”的根源。

五、重庆高新产业发展的机会(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近近年国家加大了西部大开发的力度,重庆是国家实施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

抓住各大商圈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不断参与经济区的发展。

成渝一体化为重庆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的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一都九城的背景下,重庆可以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的支持,重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一定会汇集于此。

重庆高科技企业要勇于参与重庆的发展。

(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人民币不断升值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有更多的东部和世界的企业选择在西部设厂发展。

国家政策对西部发展的支持,使重庆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二环的建成,保税港区的不断发展重庆要抓住机遇,利用产业的梯度转移,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来发展。

六、重庆高新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化,原来的经济先行区和早期有优势不断弱化。

现在全国大多数的省份都有自己的高新区和高新企业,都提出了发展高新产业的目标,这些省的地理位置优势不在于重庆以下,重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高新技术产业是更新换代比较快的产业,可能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要更新换代,所以重庆高新企业要不断创新,增强风险意识,重视产品开发与市场的结合。

由于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重庆的人才面临着流失危险。

七、重庆市高新技术发展的分析结论以上SWOT分析表明,重庆市高新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按SWOT战略衡量,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要实行发展型战略。

重庆的内在优势大于劣势,而劣势经过有意识的去改变,可以得到弥补;同样重庆面临的机会大于威胁。

重庆应当重视技术与本地经济的融和,使得自己和研发成果更好的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制度优于技术,所以重庆更要重视制度建设,有了好的制度,自然就会引得凤凰来。

同时要重视关中几个高新区的错位发展,互相补充。

否则会造成恶性竞争,损害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忠泰,关中高新带与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曹颖轶,刘雅莹.“成渝经济圈”的建立与资源的优化配置[J]. 重庆财经学院学报,2008.5[3]吴建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