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合集下载

从五脏生理功能浅谈方剂配伍及用药规律

从五脏生理功能浅谈方剂配伍及用药规律

脏的功能特点 , 临床上采用 的方剂 四逆 散为疏肝理脾 的基 础 方, 方 中自芍 与柴胡相伍 , 顺应 肝调达 之性 , 条达肝气 , 为疏 肝解 郁 的常用组合 ; 其衍 生的逍遥散 , 主 要为治疗肝 郁血 虚 证; 金铃 子散 为肝郁 化火证 ; 一贯 煎为 肝 肾阴虚 、 肝 郁气 滞 证;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实火证 。 在肝脏疾病 中, 常用 的药 物 具 有疏肝气 、 养 肝血 、 补肝 阴 、 泻 肝火之作用 。 如 柴胡 、 白芍 、 川 I 芎、 麦芽 、 川楝子 、 茵陈蒿 、 龙胆 草等 。 肝 喜条 达 , 恶抑 郁 。 《 医学衷 中参西 录》 己 载: “ 盖肝于时为春 , 于五行为木 , 原 为
2 0 1 4年 2月
F e b r u a r y . 2 01 4
NO . 2


从五脏生理功 能浅谈方剂 配伍及 用药规律
( 1 . 黑龙 江 中 医药 大学 , 黑龙江
黄艳 霞 , 李 冀 , 胡晓阳t ( 通讯作者) , 高乐佳z , 覃柳巧, 哈尔滨 1 5 0 0 4 0 ; 2 . 大 庆 市肇 州 县 中 医院 , 黑龙 江
1 . 1 肝脏
肝 为刚脏 , 体 阴而用 阳。 肝 的主要 生理功 能为主
疏泄, 包括疏泄 一身之气机 、 气血、 情 志三个方 面 。 若 肝 的疏
泄功能失 常 , 则 会产生气 机郁闭或太 过之失 常。 那 么顺应 肝
水谷、 化生 精微 及输 布精微 , 脾主 升主要 包括 升清 阳 , 升精 微, 升举 中气 的作用 。 脾为后天 之本 , 脾旺不受 邪 , 脾喜燥 恶 湿, 湿邪易 困脾 , 脾 困则其升清 阳之功能受 影响 , 同时 , 脾 运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忒舦徐述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吉小平阿丽沙于红珍李慧芳巴根那付明海^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蒙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文明的瑰宝,是历代蒙医药世家多年的临床总结和智慧的凝聚。

蒙药方剂配伍是蒙医药理论的重要环节,是蒙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部分。

深人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对于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蒙医药 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蒙药方剂配伍主要是通过拆方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剂有效组分配伍研究、血 清药物化学研究等方面进行。

文章对蒙药方剂配伍理论及现代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对未来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蒙药;方剂;配伍【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8517 (2021) 02 -0055 -04An Overview of the CompatibilityStudy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Medical PrescriptionJI Xiaoping A Lisha Y U Hongzhen LI Huifang B A Genna F U Minghai *School of Mongolian Medicin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Mongolian medicine (T M M)i s the treas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clinical summary of the Mongolian medical expertise and the cohesion of wisdom. Mongolian medical prescription i s an important part of T M M, which i 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 n - depth study of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prescriptions and to th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 M M.As a core part of T M M theory,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prescriptions was mainly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prescription decomposi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kinetics,the compatibility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prescriptions, and the serum chemistry. In this paper, the m o d e m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T M M prescriptions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 studie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Law蒙药方剂配伍是在蒙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 病因进行分析,初步决定治疗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方 剂配伍规律配制一定临床疗效的处方。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
方) 心脏(心实热方、心虚寒方、心小肠俱
实方、心小肠俱虚方) 小肠腑(小肠虚寒方、小肠实热方)
方剂分类
按病证分类(《兰台轨范》) 感冒方(九味羌活汤、败毒散、参苏饮) 腹痛方 咳嗽方 痰饮方 癫狂方
方剂分类
按功能分类(十剂)
方剂分类
清代陈修园将方剂按功能分为12类,即 十剂+寒、热。
第二,调和药。具有调和药性作用的药 物。
麻黄附子汤:麻黄三两 炮附子一枚 甘 草二两 泻白散:桑白皮一两 地骨皮一两 炙甘 草一钱 粳米一撮 使药用量: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方剂组方配伍规律
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 七方的概念: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
复方。
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
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b)制成丸剂的方。“有丸以缓之之缓 方,盖丸比之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 也”。
(c)无毒药组成的方。“有无毒治病之 缓方,盖性无毒则功自缓矣”。
橘皮汤:橘皮 生姜 百合鸡子黄汤:百合 鸡子黄
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e)气味平和的方。“有气味薄药之缓 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 至其下,药力已衰”。
十枣汤:甘遂 大戟 芫花 大枣
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
(4)气味厚药物组成的方。张子和: “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直 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
大承气汤等。
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急方的应用 (1)治疗急性病。 (2)治疗下焦病。王冰:“治下补下,
方之缓慢,则滋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 而气味薄,则力与缓等”。
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 郑虎占
方剂的概念
方:一张处方。药名、用量、用法 等。一般言,方是由多味药组合成 的。

漫谈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及发展趋势

漫谈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及发展趋势

证的评价指 标相结合 ,选 择相关 的多种 动物模 型,多样 评价指标 ,谨慎解 释实验结果 。 32 进 行 多层 次量效 关 系的研 究 虽 然 随着基 因组 学 . 和蛋 白质 组学研究 的发展 ,人们试 图从整体器 官、细胞
及 分子水平 、基 因水平 等方面对 中药进行 研究 ,但 由于 中药成分研 究方面 的缺 陷 ,质量难 于控 制 ,使得研 究结 果重复性差 。为此我们 要进行 中药配伍 方剂饮片 、有效
相 恶相反配伍 ,可 能增毒减 效 。由此 可见 ,相须 相使配 伍 临床最 为常用 ,是方 剂 中最基 本 的配 伍方 式 。目前对 方 剂配 伍 规律 的现 代 研 究其 相须 相 使配 伍 仍在 起 着指
导 作用 。
1 现代研 究成果说 明 方剂 中各药 味间确有相须 、相 . 2 使 、相 恶等 “ 七情 ”关系,具有协 同或拮 抗 的相互作用 ;
d i 036/i n17.792 1 . 1 o :1 . 9 s 6 22 7 001 04 9 js 2
文 章编 号 : 17 —7 9 (00 1—0 30 6227 2 1 )一202 —2
本文 简要论述 了中药方剂配伍 的历史与现状 ,探讨 了方剂配 伍的规律 、方法及发展方 向,对 中医药临床教 学与科研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 研 究方剂配伍理论 , 指导创新复方中药的研制 , 高 提 中医临床疗效 ,是中医方剂研究面临的最大挑 战。中医方 剂配伍理 论研 究 的历 史我们 的先 民早期使用 最广泛 的治
疗方法是砭石、针灸、导引与按摩 ,随着人们在生产 生活 中运用 中草药防治疾病经验 的积 累,以及 阴阳、五行等古 代哲学思想逐渐溶入中药治疗之 中, 中药的配伍理 论便逐 步形成 。《 帝内经 》中已有君 臣佐使配伍 、性味配伍 、 黄 气机升 降配伍的相关理论。仲景诸方君 臣佐使配伍严谨 , 组方缜密 ,用药精巧 ,方证对应 ,疗效 卓宏 ,至今被 临床 广泛应用 ,仍然具有中药配伍 的指 导意义 。

基于关联规则等方法的肺胀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基于关联规则等方法的肺胀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南 京 中 医药 大学 学报 2 0 1 3年 1 1 月第 2 9 卷第 6 期

51 4 一
J  ̄ RN A L0 FN AN J I N GU N I V I  ̄ I W O FT C M V o / 2 9 如 N 2 0 1 3
・Leabharlann 数据挖 掘研 究 ・ 基 于关 联 规 则 等 方 法 的肺 胀 方剂 配伍 规 律 研 究
j i n g ,2 1 0 0 9 3 ,C h i n a )
AB S TRAC T:OB J E C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c o r e me d i c i n e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 f o r mu l a s f o r l u n g d i s t e n s i o n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1 a w .M ET HODS Af t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g a l 1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1 i t e r a t u r e s .1 9 4 f o r mu l a s f o r l u n g d i s t e n s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b y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h i e r a r c h i c a 1 c l u s t e r i n g a n a l y s i s .RE S UL TS Th e r e s u l t s o f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e d

中医中药配伍有何讲究如何提高药材质量

中医中药配伍有何讲究如何提高药材质量

中医中药配伍有何讲究如何提高药材质量中医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中药的配伍和药材质量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讲究以及提高药材质量的方法。

一、中医中药配伍的讲究1、七情配伍中药的配伍关系可概括为“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是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利用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避免使用相恶、相反的药物组合。

2、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之分,佐助药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引经药和调和药之分,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通过合理的君臣佐使配伍,可以使方剂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3、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也是配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味是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在配伍时,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的盛衰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4、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陶伟伟;肖东;吴浩然;沈佳丽;黄晓燕;薛文达;陈刚【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34)9【摘要】Aim To explore the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 and law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a Yueju Pill by taking drug pair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of Yueju Pill,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herbs was obtained by the successively disassembling, and the key drug pair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acute administration of Yueju Pill in mice. In addition,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key drug pair, and to explore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Results The drug pair of zhizi and chuanxiong was necessary to anti-depression effect of Yueju Pill, and the immobility time of TST and FS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exp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IL-6 and TNF-a and p-NF-kBp65, P-IkBa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s of BDNF and TrkB were up-regulated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 Conclusions The drug pair of zhizi and chuanxiong is necessar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a Yueju Pill for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zhizi and chuanxiong are connected with cytokine IL-6, TNF-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NF-kBp65, P-IkBa, and BDNF.%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 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关键药对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小鼠急性给药结果表明,栀子与川芎组合为其中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中,栀子与川芎药对组小鼠糖水消耗明显升高;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以及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受到抑制,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栀子 -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该药对可以显著降低栀子产生抗抑郁作用所需剂量,且该作用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以及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总页数】7页(P1314-1320)【作者】陶伟伟;肖东;吴浩然;沈佳丽;黄晓燕;薛文达;陈刚【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289.1;R289.5;R322.81;R749.42;R977.6【相关文献】1.基于Apriori算法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J], 傅斌;王晓维;杨伟吉;罗恭2.基于金黄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探讨其透皮系统的药对配伍规律 [J], 曹颖;王红;刘俊红;韩俊泉;刘斌;李棣华;吕沅姗3.抗肾纤维化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讨 [J], 孙世竹;孙伟4.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心律失常证候配伍规律研究 [J], 尹春园;刘建勋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合欢皮-远志药对的抗抑郁作用 [J], 王瑞敏;刘毅;李菲;贾跃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

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

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摘要】对药又叫药对,为两味中药的配伍运用,临床上常有较好疗效,本文从“君臣佐使”理论出发,探讨常用中药对药的配伍规律。

【关键词】君臣佐使;对药;理论1“君臣佐使”理论的源流及涵义1.1“君臣佐使”理论的发展源流“君、臣、佐、使”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云:“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但有关“君、臣、佐、使”的概念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之“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 。

这段记述明确地提出了与《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运用于药性分类者不同,又揭示了方中药物主次从属的地位。

后世医家以此为基础,在理论上加以阐述与发挥。

唐?王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注曰:“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使,所以异善恶之名位,服饵之道,当从此为法,治病之道,不必皆然,以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之用者为使,皆所以赞成方用也。

”元?李杲在《脾胃论》中强调“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明.何伯斋进一步界定了“君、臣、佐、使”的含义,谓“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

”清?吴仪洛在《成方切用》中亦较为详细地阐述:“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

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

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

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君、臣、佐、使”的涵义论述虽颇为丰富,却均已《内经》记载理论为其法,即君臣佐使理论为方中药物间的主从和相须相制的配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4期 20(11年4月 

中国中药杂志 

ClalaaJournal ofChinese Materia Metlica 26.№4 

Apt,2呷1 

专论·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于友华,王永炎,赵宜军,程昭寰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 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 的拼梁。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 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呢? 1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 配伍的规律 首先我们认为,方剂不完全等同于复方。方剂是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病机的荧键环节,以中 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君臣佐使”配 伍,从而使群药形成“有制之师”的治疗系统,它针对患者或 证或病或症、达到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从字面上看,方之 与剂有两层含义。《说文》:“方,并船也 段玉裁注日:“并船 者,并两船为一。 清·徐颧《说文解字注蔓》:“方之引申为凡 相并之称。”剂:《说文》:“剂,齐也 。段玉裁注日:“按周礼或 言质剂,或言约剂。……是剂所以齐物也……令人药剂字乃 周礼之齐字也。”《汉书》:“桶百药齐和之所宜。 《默觚上》: “非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调其过不及。”所以, 方剂的两重意思:一是“相并群药(方) ,二是“调百药齐和之 所宜”,形成君臣佐使有制之师。群药简单相并只是形成丁 方或复方,按照一定规则将诸药组合才形成丁方剂。将诸药 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台,达到“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 克”,并 调其过不及 ,使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嗣节治 疗系统的方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配伍”。徐大椿《医学源流 论》说:“方之即成,能使药各垒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即 指此吉 因此,配伍是方剂的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问 题。 研究方剂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方剂配伍选一关键问题,从 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出发,采用多学科的技术手段,进行深 ^研究,通过探询方剂的药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来揭示 方剂配伍的内在规律,发扬中医方剂整体效应的优势,为现 代中药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2什么是方剂的配伍规律 【收稿日期]2001.03 14 湛盘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f( I9990544) 方剂是一个以中药饮片经配伍组成的治疗系统,它具备 般系统的属性 凡是系统都应是有序的,系统的有序性是 系统中各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反映。本质的联系形成丁系统 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联系” 因此方剂配 伍规律是指方剂中各个元素之间在干预机体从疾病向健康 转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规律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 的,是方i}II的组方理论,对方剂组方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 义: 但是,我们讨论规律,一定要限定层次。在一定层次范 围内,才涉及到相互关系。在中药饮片层次上方剂的配伍规 律,是君臣佐使配伍原则。这个原则已经规定丁方剂中各昧 药材之间的关系,并经数千年临床实践,能普遍指导中医临 床实践。方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所以能生存数 千年,并仍将发扬光大,乃因它有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停留在中药饮片配伍的层次量=,已经 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及健康产品的需求 因此.方剂研究就 应朝向其纵深方向发展.即朝向方剂中各药效物质(有效组 分和有效成分)间的内在联系的方向发展。研究方剂的配伍 规律就是在这一层次上寻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配伍原则, 用现代科学手段诠释新的方剂配伍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的同 时,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3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 涉及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范围,应该说是整个方剂配伍 的相关各部分内容均应包括在内。这项研究工作,是一项系 统工程。但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方面。 3.1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配伍关系 中药药性是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和性能的统称,包 括四气五昧、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 这些理论内容构成丁中药(饮片)的基本属性,也是方剂配伍 时选药的依据。因此,弄清组成方剂各元素(饮片)的属性对 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十分重要 这也是认识在饮片层次上君 臣佐使配伍内涵的前提。对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直接关系 到对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方剂配伍规律是 否能深入进行下去。 药物四气五昧的属性规定了药物的基本作用。《索问- 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辛散,酸收、甘缓、 苦坚、成软 ,是对药性的基本概括。据此配伍,进一步总结 

2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6卷第4期 2001年4月 

中国中药杂志 Vo1 26..No 4 

ADr..2001 

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成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 为阳”。此外,还有酸甘化阴、苦辛通降等等配伍原则。 药物四气五味也影响着药物的升降浮沉,但根据四气五 味进行配伍后也可以转化药物升降的性质。如李时珍说: “升者引之以成寒,则沉而直选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 上至颠顶。”依据升降浮况进行配伍可组成升清降浊,升阳散 火、引火归原等方剂。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 疗作用的性质,也是配伍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如证见咳喘 的肺经病.可选用杏仁、苏子等能平喘止咳的肺经药来治疗; 证见两胁胀捕的肝经病,便可选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的 肝经药来治疗等。 这些药性理论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是配伍的依据,也是研究配伍规律的切A点。 3 2药物配伍的基本内容和方剂配伍基本原则 药物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神农奉草经-序例》 说:“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 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台和视之,当用相颓相使者 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 合用也。 李时珍解释说:“独行(单行)者不用相辅也,相 者 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 者制镀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舍也”。具 体而言.两种 上功效相同的药物配伍应用,能提高疗效,如 知母与黄柏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是谓相须;黄芪与 茯苓,一君一佐使.佐使能增强君药补气利尿的作用,是谓相 使;生姜能抑{目I半夏的毒性和烈性,是谓相畏;一种药物能消 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如绿豆解巴豆毒.是谓相杀;一种药物 如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技,是谓相恶,如人参恶莱菔子;两药 同用,产生毒副作用,是谓相反,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等。 概括地说,七情体现了通过药物的配伍达到了增效减毒 的目的。但药物之间通过配伍如何达到其目的?其物质基 础和原理是什么?恰恰是我们要通过现代研究去揭示的。 七情只是概括了药物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药物配伍最 基本的模式。但仅仅依照七情配伍,尚不能构成方剂全貌, 则有以偏概全之弊。 方剂配伍还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 君臣佐使 是方剂配伍的基奉原则.这也是在饮片层次上的配伍规律。 根据“方从法出,法依证立”的原则.方荆应该是因证而立,依 法而设。换言之,也就是只要能达到对证的目的.满足立法 的要求.而且临床治疗有效,君臣佐使不必样样县备,方剂中 有许多只列君臣,或君臣使者,也有君臣不分者。但将君臣 佐使概括为方剂配伍的基奉原则.也是恰当的。对方荆配伍 基本原则的研究,是要弄清楚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 地位的依据。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是,方剂作为一个治疗系 统,在针对证或病的治疗过程中,①君臣佐使各自之间是如 220· 何建立起关系的?②君臣佐使之间是如何分工的?③君臣 佐使各部分通过怎样的整合才体现出方剂的整体综合调节 作用?④具体到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层次上,针对不同的疾 病,君臣佐使的对应成分是否仍能体现出其原来的地位?⑤ 在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层次上进行配伍是否还能保留方剂 整体性的综台调节治疗优势?⑥在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 效成分层次上进行配伍的依据。⑦剂量与君臣佐使地位的 关系。⑤剂量、剂型与疗效的关系等。 3.3同类方剂配伍的一般规律 相同类别的方剂,其功能主治大体相同,同时也有着一 般配伍的规律。如疏肝理气类方剂,多用柴胡与枳壳、郁金 与报壳活附与J rl芎,白蒺藜与橘叶等疏肝之气,解肝之郁. 升降气机,条达肝络为君,但多配白芍、甘草等于疏理气机之 中.兼缓肝之急。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这是疏肝理气 类方剂最基本的配伍模式。但临床不会如此单纯,多会出现 肝胃不和,肝郁乘脾、肝脾两虚等一系列证候,组成一系列方 剂。这类方剂的组成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比较其共性和个 性的时候.或可从中发现其一般规律。在研究同类方剂的一 般配伍规律时,应考虑以下内容:①同类常用方剂生物效应 比较;②同类常用方剂君臣佐使用药规律;③君药相同的方 剂在作用环节、作用靶点上的异同;④君药不同的同类方剂 在作用环节、作用靶点上的异同;⑤臣药、佐使药作用的环节 和靶点与君药的比较;⑥主要药效物质与君臣佐使地位的关 系等。 3.4特殊配伍特殊规律 “攻补兼施”、“甘温除热 、“升清降浊”、“提壶揭盖(以升 为降) 、“反佐”等类方剂的配伍,有着中医治疗特色和特殊 性。对这类方剂的研究,更能体现出方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 模式.更能寻找出配伍的特色和特殊规律。 4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4.1研究思路 在研究总体思路上.应遵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 方药统一”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1从中医药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 中医药的价值是体现在其理论和在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临睐疗效。中医方剂不等同于其他植物药,不单纯是因为它 生长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中华民旗特色且行之有技.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用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和 临床实践,就失去了中医方剂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失去,中 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的目标。正如前文所述,方剂不同于复 方,它不是药物的简单堆砌和复合.它一定是在中医药理论 指导下进行组方才叫做方剂。 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的发展就不可能达到时代 的要求.就很难有“质 的飞跃。但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要 遵从中医药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中医药基础研究工作,其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