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才是真爱任春芳

合集下载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赵洪波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在骄阳似火的季节,那帮我与之朝夕相处了最多才一年的学生将带着自己的梦想踏上新的征程,望着他们渐远的背影,翻腾了一年的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冷静回顾这一年的为师历程,真是感慨万千。

【总页数】1页(P70-70)
【作者】赵洪波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5
【相关文献】
1.老师,请赏识你的每一位学生 [J], 于颖泓
2.赏识你的每一位学生 [J], 黄素微
3.和悦赏识:让每一位学生出彩 [J], 王书成;
4.懂得赏识,激励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 [J], 李盼
5.实施“赏识”教育,关爱每一位学生 [J], 张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赏识:一种爱的智慧

赏识:一种爱的智慧

赏识:一种爱的智慧
刘伟荣
【期刊名称】《福建陶研》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赏识"是一种充满关爱,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我们以"赏识"的真谛为源头,从多视角,多层面,以不偏不倚"关爱"践行赏识教育,用一种信任,尊重,包容的心态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这种充满关爱的智慧在教育实践中百花齐放。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刘伟荣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用爱和智慧呵护幼儿成长--浅谈幼儿园“赏识教育” [J], 周奕
2.爱智者-爱-智慧——作为一种对哲学原初理解的可能性 [J], 钱承;
3.有一种爱叫赏识 [J], 穆桐涛;
4.有一种爱叫赏识 [J], 穆桐涛
5.有一种智慧叫赏识 [J], 李志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叙事 赏识与爱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

教育叙事 赏识与爱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

赏识与爱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竹友中心小学黄红梅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的更加迫切。

小学生更是如此。

在教育他们时,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给他们莫大的帮助。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被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蒙蔽了双眼,看到的都是缺点,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少了关心和呵护。

我们班有一个叫小C的男孩,他是中途转学过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孩子。

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

刚转来就迅速和班上另一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小D 结成了“哼哈”二人组,这两位难兄难弟哪里闯祸都有他们。

学校外面停靠的公交车钥匙被他们路过给藏了,公交车师傅找到学校来过;站在学校围墙内垫着砖块爬上围墙打过围墙外农民家的鸭子;体育课偷偷跑到学校停车场躲着玩手机老师和家长急得到处找人;上课开小差,和同学打架更不在话下。

由于他在以前学校学的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自己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

其他老师一上完课就来向我告状,把体育老师气哭了等等,课任老师提起他就不想上我们班的课。

下课和同学闹矛盾,喜欢动手动脚。

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应付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

“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因为他的种种表现,我对他也是被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蒙蔽了双眼,看到的都是缺点,少了关心和呵护。

直到那一次,在课堂上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改变了对他这类学生的教育方法,并认真的反思了自己。

那天我进教室上课,巧碰数学老师也在,他有些生气地说:“小C,你真的是经不起表扬!”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多问就开始上课了。

上课没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搞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

我也气愤地说:“难怪刚才数学老师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下愣住了,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班主任(心得)之让每一位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心得)之让每一位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论文之让每一位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溧阳市昆仑小学任红梅【内容提要】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

由此看来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信心。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佳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关键词】赏识自信心责任感【正文】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面对儿童,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即是一种激励。

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孩子在赏识的氛围中成长,无不证实了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

以下,笔者就“赏识教育”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赏识,引导孩子找回自信。

有则歌谣可谓家喻户晓,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两句话虽然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而发的,但是,把这两句话移用于教育,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深思。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可视为对“期待效应”、“表彰效应”的诠释。

常做班主任的教师大多有这种经验:一个学生即使不那么行,当你把他树为典型,常加鼓励表扬,他往往会真的日渐进步,“行”了起来。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作为教育来说,这是残酷事实。

一个学生,面对教师的指责,学生的冷眼,少有不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的。

情到“真”处自然浓(魏春芳)分析

情到“真”处自然浓(魏春芳)分析

情到“真”处自然浓———记叙文情感写作指导荆州开发区滩桥初中魏春芳【选点说明】文贵有情,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而当下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所以我选择了“情”作为这堂课的重点。

【策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充满感情的,可以说“生活无处不有情”,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发现、是否能抒写、是否能提炼。

所以我用了三个策略:一是选材策略。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从身边寻找有情感的素材。

二是写作策略。

结合教材,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体会生活的情感,抒写人性的美丽。

掌握几种让记叙文更有情感的最常用的方法。

三是升华策略。

学习用议论或抒情语句来点化文章的内容,使习作情感得到深化,主题得到升华。

【过程设想】情感导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

有情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才能打动人。

那么如何让记叙文更有情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看能否找出些方法。

首先请看屏幕:一.精选材料,情更真1.出示课件:经典回顾:一起回顾三篇课文写的主要事情。

《散步》: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

《羚羊木雕》:“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又在父母的被迫下要回了木雕的事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2.从这些课文的选材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A:这些课文的选材都贴近生活,选择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是“我”亲身的经历、体验。

老师点评。

老师总结:(出示:微型讲座)记叙文,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情感。

我们在记叙文选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角度小、内容真、情感实的素材。

因为只有做到精选,才能达到情真。

(出示:精选材料,情更真)二.细致描述,情更实有些同学又会说:老师,我的作文素材选的很好,内容也写得很具体,可我就是写不出情感来,那怎么办呢?别着急,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名作,欣赏名家的细致描述,感受名家的真情实感!出示课件: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识教育、静待花开

赏识教育、静待花开

赏识教育、静待花开
任芳芳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3(0)24
【摘要】人们常说:“鼓励比打击更有力量”.这句话中的鼓励我们就可以理解成为赏识.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如果经常对学生们责罚和批评,逐渐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学生们和老师们也会产生一定的隔阂,使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此外,也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是敌视的情绪,也会妨碍老师班级工作的展开,但是如果采取赏识教育,以上问题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减少,甚至是不再出现,从而使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我们就从各个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解说.
【总页数】1页(P231)
【作者】任芳芳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胶河中心小学山东青岛 2664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赏识才是真爱

赏识才是真爱

赏识才能教出好孩子——《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寿光市台头小学于家禄利用寒假时间我阅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

全书通过“一束鲜花”,“美丽的回报”,“宽容让我如此美丽”……等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折射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

尤其是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的话语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在心里告诫自己:爱孩子就得学会赏识,赏识才是真爱。

一、用真挚的爱赏识每位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学生也不例外。

学生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希望能从老师那儿得到赞扬和肯定。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抹温暖的微笑,甚至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但是可能将伴随其一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态度起到良好的决定作用。

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赏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时,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然而,赏识优秀的学生,这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赏识一般的学生甚至后进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倾注自己真挚的爱。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深知以后要尽力去赏识每一位学生,哪怕他们只是取得了极其微小的成就。

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一般、腼腆胆怯的学生,更要倾注由衷的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做一个乐观活泼的自信生。

二、更新教育理念,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

4月教师手记——赏识教育培育幸福之花

4月教师手记——赏识教育培育幸福之花

常识教育培育幸福之花磐石市牛心镇中心学校迟玉杰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提出了“三种教育法”,即:情感教育、赏识教育、约束教育。

若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教育,无疑会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何为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对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赏识的本质是爱。

赏识要求老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所以说,赏识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那一年,我新接了一年级,班中只有六个孩子。

按人数看,管理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俗话说得好:“十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边齐呢。

”班里有一名叫辛洋的孩子,这孩子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不尽如人意。

也许是他的家长想任其自由发展吧!没有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成长。

辛洋的鼻孔下面总是趴着两条“可爱”的鼻涕虫,他写的字奇大无比,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面对辛洋,我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对于他的鼻涕虫,我经常提醒他说:“快把鼻涕虫赶走,不然它要咬你了。

”听了我的话,他就会迅速的用纸擦擦鼻涕,看到他干净的样子,我又会全班同学说:“你们看咱班的辛洋勇敢地把鼻涕虫赶走了,和你们一样可爱了。

”听到我对他的表扬,我仿佛看到了他心里盛开着的美丽的鲜花。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辛洋彻底告别了鼻涕虫。

辛洋的进步让我感受到这样一句话:“人类最深刻的愿望是渴望被赏识。

”学习上,辛洋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可以说是我班的末尾生。

但是我心想:班级只有六名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我从细微处入手,只要发现他的一点进步,都会大写文章。

因为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大人都希望被赏识,何况孩子呢?我的每一次表扬,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才是真爱
——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




任春芳
赏识才是真爱
——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
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匪浅。

寒假期间读了孟繁华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感受颇多。

全书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善待的基础是赏识,什么是赏识呢?
一、赏识的根本就是“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我们成年人都是这样,会因为别人的认同和赞扬而欢喜,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的,被呵护的,所以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

爱孩子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

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让孩子们“感受被爱”,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从而才不会出现“一片真心为我好,可我又受不了”的尴尬局面。

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定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教师要激发起内心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

而赏识学生,爱学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恩赐”;更不是教育上的“感情投资”,而是一份平等而真诚的心灵交流。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常之心,以自己的耐心来引导和帮助学生。

在几年的工作中,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

在这本书中,一位老师本来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着想,出于好心和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刺痛教育”,结果却是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学生。

学生说:“他毁了我的自尊,这样的耻辱在我的心里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再去亲近那门课了”;老师则委屈地说:“我从心底喜欢教书,喜欢学生。

”可结果呢?不仅伤害了师生感情,并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给老师本人也带来了刺痛。

“赏识”这个词对人而言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
能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又要有针对性。

也就是说不能“见到骡子就是马”,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夸奖、赞扬,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或是适当时机,进行赏识,当学生有进步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自己个体的关心。

哪怕只是一句你并不经意的话,一个细微的动作,甚至只是一个淡漠的眼神,伤害却是巨大的!在我们不假思索地批评责怪学生的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也在接受学生的评价么?因此,作为教师,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自己言行的折射,就会有多少关于自己的“掌故”!现在,我经常会和班上的学生聊天,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希望多一点融洽,减少一点在学生面前有失公允的言行。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

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

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阴霾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

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他们是非常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
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

所以教育应该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

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呢?”静而思之,我认为首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爱均等地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接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优秀生,我们要在赏识他的同时,婉转地指出他还需改进的地方,让其好上更好,而对于后进者,我们要放大他身上的一个优点,让他觉得自己不补比他人差,让他们有自信地面对任何挑战,直至成功,然后,我们还要耐心地、不间断地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行得,是能够成功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是春天的风,能让荒漠变绿洲;赏识是久旱后的雨,能让干涸的小河放异彩;赏识是仙人手中的点金石;赏识是情人眼中的“西施”。

赏识是真爱,教师只有把赏识的阳光撒向每一棵幼苗,才会在秋后收获累累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