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建筑

合集下载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深受当地气候、地形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融合了民族特色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重点介绍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一、民族建筑的地域特色贵州地处亚热带,多山丘地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因此贵州的传统民族建筑特色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很大。

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最具代表性。

侗族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南部地区,侗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三檩两翼式建筑为主,又称“侗族风雨桥”。

这种建筑风格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木石结构,大量使用硬木,如花椿、沙比欧、黄连木等,这样的建筑不仅具有抗震能力,而且保暖效果好。

侗族建筑还以加强屋檐为特色,屋檐上悬挂着青瓦,不仅美观,而且能够遮阴挡雨。

苗族建筑又称为“吊脚楼”,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南部地区。

苗族建筑利用山地多层台地的地理特点,采用悬挑式建筑,屋子的下面多是空的,整栋楼像是悬于半山颠上,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苗族建筑成为贵州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土家族建筑也是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的代表之一。

土家族的建筑特色是木石结构的建筑,多用石头垒砌山地,上面再盖木头结构,这种建筑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能够在山地中扎根,更好的适应当地的地形和土壤。

二、传统建筑的材料与构造贵州传统民族建筑通常采用当地的天然材料,比如石头、木头、竹子、青瓦等。

这些天然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在当地环境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侗族建筑中,建筑的地基常常用石头砌筑而成,以增加房子的稳固性。

屋顶上的瓦片多为青瓦,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还能够在大雨天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在侗族建筑的建造中,木质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侗族人通常采用当地的硬木,比如南方杉、杜纳木、糙皮杉等,这些木材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耐用。

苗族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木柱用石雕工艺包装,房屋的屋檐边角多为菱角或圆弧形,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能够避免砍角而导致的漏水问题。

侗族古寨建筑介绍

侗族古寨建筑介绍

侗族古寨建筑介绍侗族古寨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侗族古寨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下面将介绍一下侗族古寨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侗族古寨建筑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结构楼房、石头房屋、吊脚楼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吊脚楼,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吊脚楼是侗族古寨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楼房悬挂在高处,下面有一段空隙,可以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

吊脚楼的悬挂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洪水对楼房的侵害,还可以防止蛇、老鼠等动物进入楼房。

此外,吊脚楼还具有通风、采光、保温等优点,使人们在楼内生活更加舒适。

侗族古寨建筑的外观造型独特,常常呈现出层层叠加的形式。

楼房通常分为三层或五层,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功能。

一层通常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二层是居住空间,三层则是起居场所。

屋顶采用斜坡状设计,以防止雨水渗透。

同时,屋顶还常常装饰有彩色木雕,给人以美的享受。

侗族古寨建筑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

楼房内部常常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造诣。

墙壁上常常绘制有各种图案,如花草、鸟兽、人物等,寓意着幸福、美好和吉祥。

侗族古寨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侗族人民在建筑中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使建筑成为了一个文化载体。

侗族古寨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雕刻、绘画和装饰,这些都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古寨建筑代表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不仅是一种居住空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侗族古寨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侗族古寨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它以吊脚楼为代表,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外观造型独特,内部装饰精美。

侗族古寨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传承。

侗族建筑特色

侗族建筑特色

侗族建筑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建筑特色独具一格,令人赞叹不已。

侗族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以贵州侗族建筑最为著名。

贵州的侗寨被称为“人间天堂”,富有山水之美和建筑之美。

侗寨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由上至下分为三层:上层为客厅和起居室,中层为卧室,下层为牲畜存放和作坊。

这种结构有利于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

侗寨建筑通常有一到四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门楼,门楼上常有五天门或九天门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门楼下方常常有雕刻精美的石雕,展现出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侗族建筑的屋顶非常独特,被称为“牯岭顶”。

它呈波浪状,象征水波荡漾,给人以美妙的想象。

牯岭顶采用木瓦作为材料,防水性能非常好。

屋顶上常常有飞檐,增添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同时,屋顶下方还常常悬挂着红色的灯笼,给人以喜庆之感。

侗寨的布局非常有特色。

不同寨子的住宅呈环形排列,中间常有广场或院子,供人们休憩和聚会。

侗寨的房屋紧凑排列,形成壮丽的群山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有些侗寨甚至建在山顶上,俯瞰山谷,景色如画。

侗寨的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除了住宅,侗寨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如鼓楼、鼓坛、观鼓台等。

这些建筑用以举行传统的侗族活动,如侗族大歌比赛等。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而精致,给人以庄重和神秘的感觉。

鼓楼内部常常悬挂着大鼓,侗族人民在特定的节日和活动中会敲击这些鼓,传达吉祥和喜庆。

侗族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是侗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工具,更是他们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的载体。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侗族建筑面临着挑战和保护的问题。

但是,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护意识让人们对侗族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侗族建筑特色的独特魅力令人陶醉。

它展示了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X

20XX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讲师:XXXX

日期:20XX-
More
-
目录
CONTENTS
1 侗族建筑的特点 2 侗族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2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侗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
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向往
本文将介绍侗族建筑的特点,以及如何对其进 行保护
P 1 ART
侗族建筑的 特点
COMPANY LOGO
1
侗族建筑的特点
1. 依山傍水的环境选择
侗族建筑多位于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中, 这既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 利用,也体现了他们追求和谐、顺应自然 的哲学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侗族建筑 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侗族建筑的特点
2. 风雨桥和鼓楼的独特设计
侗族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4. 研究和记录
通过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侗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记录,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建筑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为未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 宝贵的参考。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相关信息永久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 化遗产 总之,侗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 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政府、社区、旅游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让这些美丽 的建筑继续留存于世并传承下去
通过社区教育和参与活动,让更 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侗族建筑的价 值和意义。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和历史 ,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和尊重意识。同时鼓励民间艺人 传承技艺,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影 响力

岩寨鼓楼简介

岩寨鼓楼简介

岩寨鼓楼是侗族鼓楼中的一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重要建筑,被誉为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

岩寨鼓楼作为其中的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还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鼓楼一般为多层木结构建筑,以杉木凿榫衔接,不使用钉铆,结构精巧且稳固。

其外观形态独特,楼檐一般为六角、八角或四角,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逐渐增大。

鼓楼内部中央通常有四根大柱作为主柱,支撑楼梁,外围则由多根小柱以榫衔接,形成稳固的结构。

在鼓楼的大梁上,通常会悬挂一面皮鼓,这也是鼓楼得名的由来。

岩寨鼓楼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它是侗族村寨的集会议事中心,也是人们进行拜祭、休息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此外,鼓楼还是处理村寨内部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击鼓聚众的指挥所。

青年男女也常在鼓楼内相互交往、谈情说爱。

在岩寨鼓楼前,通常有一块用青石板或卵石铺垫的场地,称为“鼓楼坪”,旁边往往还建有戏台。

在鼓楼坪上,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赛芦笙、舞龙灯、踩歌堂、演侗戏等。

总的来说,岩寨鼓楼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建筑智慧,也承载着丰富的侗族文化内涵。

它是侗族村寨的象征,也是侗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介绍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凭借独特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在不同建筑种类中的应用。

侗寨木楼•木楼是侗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木楼的主体结构采用木材搭建,通常为三至六层。

•木楼结构坚固,灵活耐用,不需要使用一颗铁钉。

•每个楼层都有独立的功能区域,包括生活区、储物区、娱乐区等。

•木楼外观雄伟壮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鼓楼•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鼓楼通常建在侗寨的中心位置,起到集会、传达信息等功能。

•鼓楼的主要结构采用玉楼、石柱和木制建筑材料,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鼓楼上方通常悬挂着大鼓,用于告示、警报和庆祝等活动。

侗族民居亮山板屋•亮山板屋是侗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亮山板屋主要采用木材和石材进行搭建,结构简单且坚固。

•板屋墙面一般采用竹篾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通风性。

•板屋内部空间合理,分为生活区域和储藏区域等。

•亮山板屋的外观造型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高脚楼•高脚楼是侗族民居中的一种特殊建筑类型。

•高脚楼采用木材进行结构搭建,其中脚柱高耸,楼层高度较高。

•高脚楼下方一般设有柱廊或民宅,用于防止洪水和虫害进入。

•高脚楼的外形独特,层层修整,形成壮观的建筑景观。

侗族建筑技艺组构技艺•侗族建筑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技艺是组构技艺。

•组构技艺主要指利用木材和石材进行结构的搭建和组装。

•组构技艺精湛独特,能够使建筑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木工技艺•侗族传统木工技艺在木质结构营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木工技艺包括木雕、木刻、拼凑等工艺和技巧。

•传统木工技艺使得侗族建筑具有丰富的装饰和艺术价值。

友尽关系•在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中,友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友尽关系指的是不使用任何铁钉等金属连接件而使建筑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稳定性。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外国语学院08英语6班王玉杰0804014620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且气候多雨潮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只用来饲养家禽,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

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

下面我将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这三方面介绍一下侗族的建筑风格。

风雨桥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非常有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这些建筑属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其结构之严谨,造型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上乘的杉木楔子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苗寨喜欢靠山居住,所以侗寨大多数修在河边,溪边。

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

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最具盛名的风雨桥是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子,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特制的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以瓦为顶顶长廊桥身。

桥身用四根柱子将楼抬起,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翘起角楼亭、美丽、壮观。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始建于19 12年,于1 92 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为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 米,桥道宽 3.75 米,桥面高11.52米。

广西侗族建筑发展现状

广西侗族建筑发展现状

广西侗族建筑发展现状广西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建筑风格。

侗族建筑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地区一道风景线。

广西侗族建筑起源于古代的木质建筑,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侗族建筑以“堡寨”为代表,堡寨是侗族村落的集体居住形式,融合了集体意识和家庭意识。

堡寨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复杂而精巧。

传统的侗族堡寨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分,内堡是族人居住的地方,外堡是用来抵御外敌的防御设施。

侗族堡寨内部布局讲究开合有序,一般都有四门并排出入,象征四方来者都受欢迎。

内堡内部则是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构筑了一系列庭院和房屋。

庭院一般是一个个小石碑的水池,池旁是各种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宜人的氛围。

侗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彩画,堡寨的屋檐、墙壁、窗户等处用鲜艳的颜色作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彩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故事和日常生活,寓意着幸福、和谐和繁荣。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侗族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侗族人放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选择了更现代化的住宅。

这使得传统的侗族建筑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侗族堡寨被迫拆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这对传统的侗族建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然而,广西侗族建筑的发展现状并非一片灰暗。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保护侗族建筑。

例如,在一些侗族村落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将传统建筑与现代设施相结合,以吸引游客和保留侗族文化。

另一方面,一些侗族村民也开始重新认识和认可自己的文化,努力保护传统建筑,并将其作为传承侗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广西侗族建筑的发展现状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和挑战下,传统的侗族建筑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然而,随着相关部门和侗族村民的努力,侗族建筑正在寻找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传统文化需求的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 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 筑,鼓楼的用途:一是侗寨 的标志。 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 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 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 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六是集会议事的重地。 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鼓楼是侗族人民希望和精神 的寄托,是全寨政治、文化、 娱乐和社交的中心。由于鼓 楼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鼓楼 的修建成了建寨的第一要务, 那就是建寨要先建楼。有寨 先有楼。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 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 艺术之乡"。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 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 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 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 古朴实用。
侗 族 建 筑 有 三 宝
重檐7层 重檐9层 重檐11层 重檐13层
鼓 楼
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停洞增冲鼓楼, 建于清代中叶,巍然矗立,气概雄伟。经历漫 长岁月,至今保存完好。充分显示了古代侗族 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建筑艺术水平。
纪堂鼓楼是侗乡造型最美的鼓楼之一。纪堂分 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 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 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 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
1
凉亭Leabharlann 2风雨桥3
鼓楼
凉 亭
凉亭,多建于山坳或路旁, 供行人乘凉歇息之用。侗乡 热心公益事业,爱做好事, 每三五里即建一亭。所以, 侗乡的凉亭特别多。许多凉 亭建于泉水之旁,亭畔多古 树遮阴。没有泉水的地方, 凉亭里也有人挑去泉水,供 人解渴。
风 雨 桥
风雨楼 又称花桥,亦叫福桥,是 侗族人民引以自豪又一民族建筑物。 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 长廊和亭阁组合而成。行人可在里 面歇脚休息,逢节日在此进行文娱 活动。长廊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 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 供行人休息时候欣赏。
鼓 楼
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俗 称屋顶形,因侗族房屋 多为歇山顶形而得名)和 攒尖顶式(俗称伞顶或尖 顶)。
檐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 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 活风俗画,玲珑雅致,五檐 板上的人物绘画彩缤纷、十 分好看。
鼓 楼
鼓楼建筑根据规模大小,有四角、六角、八角 之分(均为双数),高度从10m至30m不等; 鼓楼又不论规模大小,均由上、中、下三部分 组成。上部为楼首(帽),呈“半开伞”形状 造型,是侗寨精神的象征,因而成为建造工艺 技术集中表现的部位;中部为多重 檐结构, 侗族的雕塑、绘画艺术展现其中。下部为由承 重结构柱网组成的四方型空透性的空间,高度 一般为5~6m,是供活动使用的主要场所。 鼓楼重檐虽多,但一般实用只有两层。从前, 上层设有牛皮大鼓,一旦有急事商议,便鸣鼓 聚众;下层设有火堂,火堂之火,长久不熄。
少 数 民 族 古 建 筑 浅 析
侗 族 建 筑
——
侗族
侗族(dòng z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 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以及湖北 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侗族中有一些是北侗族,大部分北侗族人生 活在湖南省的新晃县和贵州省的黎平县。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 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鼓 楼
重檐5层
重檐层数多少根据村寨(族姓)的经济能力而 定,因而也是各个村寨(族姓)经济实力的表 现。重檐有5、7、9、11、13、15、17层不等 (均为单数)下部为由承重结构柱网组成的四 方型空透性的空间,高度一般为5~6m,是供 活动使用的主要场所。鼓楼内不设楼层,而习 惯把重檐层楼叫做鼓楼层数。鼓楼建筑各部分 组合协调,外部轮廓曲线流畅,内部空间合理, 整体美丽壮观。
自然背景
北部侗族地区的村寨,大都依山傍水,向阳开 阔。小的村寨二三十户,大的村寨有数百户, 单家独户很少。 走进侗寨,人们首先看到高高的鼓楼矗立中央, 民居环绕在周围,依山势层层延展。这样的居 住格局,这样的建筑风格,最本色地体现了侗 民族亲和团结的文化内涵。 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侗族建筑密集,形成 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 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 景色诱人。
重檐9层
结束语: 侗族鼓楼独特的造型、科学的结构、精 湛的工艺技术、令世人惊叹!别具一格 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 艺术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 珍品。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